CN212965027U -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65027U
CN212965027U CN202021005489.9U CN202021005489U CN212965027U CN 212965027 U CN212965027 U CN 212965027U CN 202021005489 U CN202021005489 U CN 202021005489U CN 212965027 U CN212965027 U CN 212965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ase
module
block
micro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54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庆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TRANTEST PRECISION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54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65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65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65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治具领域,涉及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包括:由第一基座及翻盖组成的翻盖模组,所述翻盖的第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且可绕第一基座转动使得微针模组能够与待测物连接;微针模组,包括:第二基座、第一浮动针块、第二浮动针块、测试探针及探针基板,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一端面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翻盖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浮动针块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均通过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位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内;载板,用于安装待测物,与所述翻盖模组固定。其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对待测物进行精准定位,降低由于定位不准而造成的重测率,还能够防止误操作导致测试探针被压断。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治具领域,涉及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治具的测试设备采用的常规的Pogo Block进行测试,将待测PCB板放置后,直接将翻盖结构进行压合在待测PCB板上,然后连接测试探针进行测试,但是这样进行测试时,在放置待测PCB板及PCB板测试完后拿取均不够方便,另外现有的治具测试设备采用单层浮动的方式进行定位,仅仅浮动针块对待测物的定位容易造成因定位不准引起测试失败,从而导致重测率很高,在测试过程中误操作时,测试探针与待测物的连接端未一一对应,现有技术中的微针模组由于未设置自我保护的措施,从而将翻盖模组压合时测试探针就容易被压断造成断针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不仅能够对待测物进行精准定位,降低由于定位不准而造成的重测率,还能够防止误操作而导致测试探针被压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包括:
翻盖模组,包括:第一基座及翻盖,所述翻盖的第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且可绕第一基座转动;
安装在所述翻盖模组上的微针模组,包括:第二基座、第一浮动针块、第二浮动针块、测试探针及用于安装所述测试探针的探针基板,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一端面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翻盖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浮动针块通过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均通过第三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位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内,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浮动针块与第一浮动针块具有高度差,且第一浮动针块位于低位,所述第二基座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探针基板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浮动针块上还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测试探针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测试探针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待测物连接,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
载板,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且形成有第二凹槽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待测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座上还安装有第一限位块,且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的边缘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浮动针块朝向所述载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座上还安装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浮动针块的侧壁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浮动针块朝向所述载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导销,所述载板上还相应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浮动针块与所述待测物相接触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浮动针块上与所述待测物相接触面的边缘呈光滑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翻盖的第二端安装有卡勾,所述载板上还相应设置有卡板,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板相配合使得所述翻盖模组能够与所述载板卡紧,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边缘还设置有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上还安装有固定上板,所述第二基座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固定上板连接使得所述翻盖模组与所述微针模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将第二基座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固定上板连接,通过将第一浮动针块及第二浮动针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第二基座固定,将第二浮动针块设置在第一浮动针块内并使两者具有高度差,构成双浮动微针结构,使得第一浮动针块及第二浮动针块依能够与待测物相接触并进行压缩,采用第一浮动针块及第二浮动针块之间的高度差对测试探针进行保护,防止由于误操作造成测试探针损坏的概率,保证后期维护成本,缩短了维护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限位块,能够分别对第一浮动针块及第二浮动针块进行限制,从而防止由于重力作用第二浮动针块从第一浮动针块内露出,通过将定位导销与定位孔相配合,能够对载板进行预定位,通过在第二凹槽内设置导向柱,能够方便待测物的取放,降低待测物防止错误的概率,通过将第一浮动针块与待测物相接触的面的边缘设置为光滑弧形,能够对待测物的边缘进行粗定位,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定位凸台,使得定位凸台与待测物产生相接触,从而进一步对待测物进行定位,通过三重定位,实现对待测物的精准定位,从而降低由于定位不准导致的重测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微针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翻盖模组与载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翻盖模组与载板压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待测物正确安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待测物错误安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识:110-翻盖,120-第一基座,130-卡勾,131-弹性端,132-连接部, 133-勾接端,134-第三凹槽;210-第二基座,220-第一浮动针块,230-第二浮动针块,240-测试探针,250-探针基板,260-第一限位块,270-第二限位块,280- 定位导销;300-载板,310-卡板,320-第二凹槽;400-固定上板;500-连接板;600- 支架模组;700-待测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附图1~附图2,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包括:翻盖模组、固定在翻盖模组上的微针模组及与翻盖模组固定的载板300。
翻盖模组,还包括:第一基座120及翻盖110,翻盖110的第一端活动安装在第一基座120上且可绕第一基座转动,翻盖110的第二端安装有卡勾130,载板300上还相应设置有卡板310,卡勾130与卡板310相配合使得翻盖110能够与载板300固定,且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其中,翻盖110通过转轴安装在第一基座120上,进一步的,转轴上还安装设置有扭簧,转轴穿过扭簧,且扭簧分别与第一基座120及翻盖110固定,使得翻盖110在转动过程中会受到与上盖翻盖转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从而保证卡勾130与卡板310能够能加稳定的固定;
微针模组,还包括:第二基座210、第一浮动针块220、第二浮动针块230、安装在翻盖110上的固定上板400、测试探针240及用于安装测试探针240的探针基板250,第二基座210的第一端面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翻盖模组连接,其中,第一基座120上还安装有固定上板400,第二基座210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固定上板400连接使得翻盖模组与微针模组固定,第一浮动针块220通过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10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通过第三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10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位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220内,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浮动针块230与第一浮动针块220具有高度差,且第一浮动针块220位于低位,其中,第一浮动针块220在远离第二基座210的端面上还形成有开口使得在按压翻盖110时第二浮动针块230能够与待测物相接触,第二基座210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探针基板250上的第一凹槽,第二浮动针块230上还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测试探针24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测试探针240能够穿过通孔与待测物700连接,且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20靠近翻盖110的第一端固定,第二基座210靠近翻盖110的第二端设置在与翻盖110固定的固定上板400上;
载板300,与第一基座120固定,具体的,载板300与第一基座固定,载板 300上还且形成有第二凹槽320,使得待测物700能够安装在第二凹槽320内,载板300在远离第一基座120的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板500,连接板500在远离载板300的端面上还设置有支架模组600。
参考附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卡勾130包括:设置在卡勾130一端的弹性端131、设置在卡勾130另一端的勾接端133及设置在卡勾130中间区域的连接部132,弹性端131通过第四弹性件与下模底座连接,勾接端133形成有第三凹槽134,卡板310与相配合使得翻盖110与下模基座勾接,连接部132通过转轴与翻盖110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为弹簧。
使用时,按压卡勾130的弹性端131弹簧压缩,使得卡勾130的勾接端133 与卡板310脱离,再朝着按压的反方向转动翻盖110,即可将翻盖模组与载板 300实现脱离。
参考附图1,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二基座210上还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60,且第一限位块260与第一浮动针块220的边缘抵接用于限制第一浮动针块220朝向载板300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60设置有四块,且分别设置在第一浮动针块220的端角处。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二基座210上还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70,且第二限位块270与第二浮动针块230的侧壁抵接用于限制第二浮动针块230朝向载板300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270设置有两块,且设置在第二浮动针块230上相对的两侧壁上。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二基座210的第二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导销 280,载板300上还相应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导销280与定位孔相配合能够对载板300起预定位作用,防止第二基座210与载板300之间发生偏差。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一浮动针块220上与待测物700相接触面的边缘呈光滑弧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浮动针块220的四周边缘与待测物700 的边缘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浮动针块220能够对待测物700的边缘进行粗定位。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二浮动针块230与待测物700相接触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凸台(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台上与待测物700 接触的端面与定位凸台的四周侧壁形成有平滑的过渡,在进行扣合过程中,定位凸台与第二凹槽320的中间区域抵接,使得定位凸台能够对待测物700进行精准定位。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二凹槽320边缘还设置有导向柱(图中未示出),设置导向柱能够方便待测物700的取放,降低待测物700防止错误的概率。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弹性片以及其他弹性构件来替代弹簧。
参考附图1级附图5,正确测试时:产品正确放置在第二凹槽320内,翻转翻盖110并使得翻盖110朝向载板300的方向运动,定位导销280进入到定位孔对在办进行与定位,此时微针模组接触到待测物700,继续下压,第一浮动针块220的四周边缘与待测物700的边缘相接触,从而对待测物700进行粗定位,第一浮动针块220接触到待测物700开始压缩,使得第一浮动针块220朝向第二基座210运动,随后第二浮动针块230的定位凸台与待测物700相接触,继续下压,此时第一浮动针块220及第二浮动针块230均朝向第二基座210运动,第二浮动针块230运动到一定位置后,测试探针240从通孔内露出并与待测物 700上相对应的位置接触,最后将卡扣与卡板310扣合,即可实现翻盖模组与载板300卡紧,从而正常开始测试。
参考附图1及附图6,错误测试时:产品未全部放置在第二凹槽320内,翻转翻盖110并使得翻盖110朝向载板300的方向运动,定位导销280进入到定位孔对在办进行与定位,此时微针模组接触到待测物700,继续下压,第一浮动针块220与第二浮动针块230同时接触到待测物700开始压缩,使得第一浮动针块220及第二浮动针块230均朝向第二基座210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浮动针块220与第二浮动针块230未发生相对运动,当翻盖110与载板300 扣合时,测试探针240未从通孔内露出且与待测物700形成一定间距,未与待测物700产生接触,因此在错误放置待测物700时,相比原本的测试方式能够保护测试探针240,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也缩短了维护时间,提高了生产测试效率。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优选的具体方式之一,本领域的技术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翻盖模组,所述翻盖模组还包括:第一基座(120)及翻盖(110),所述翻盖(110)的第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120)上且可绕第一基座(120)转动;
安装在所述翻盖模组上的微针模组,所述微针模组还包括:第二基座(210)、第一浮动针块(220)、第二浮动针块(230)、测试探针(240)及用于安装所述测试探针(240)的探针基板(250),所述第二基座(210)的第一端面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翻盖模组连接,所述第一浮动针块(220)通过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10)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通过第三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210)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位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220)内,在自然状态下,第二浮动针块(230)与第一浮动针块(220)具有高度差,且第一浮动针块(220)位于低位,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探针基板(250)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上还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测试探针(24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测试探针(240)能够穿过所述通孔与待测物连接,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
载板(300),与所述第一基座(120)固定,且形成有第二凹槽(320)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待测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还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60),且所述第一限位块(260)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220)的边缘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浮动针块(220)朝向所述载板(300)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还安装有第二限位块(270),且第二限位块(270)与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的侧壁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朝向所述载板(300)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0)的第二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导销(280),所述载板(300)上还相应设置有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针块(230)与所述待测物相接触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针块(220)上与所述待测物相接触面的边缘呈光滑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10)的第二端安装有卡勾(130),所述载板(300)上还相应设置有卡板(310),所述卡勾(130)与所述卡板(310)相配合使得所述翻盖模组能够与所述载板(300)卡紧,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20)边缘还设置有导向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20)上还安装有固定上板(400),所述第二基座(210)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固定上板(400)连接使得所述翻盖模组与所述微针模组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CN202021005489.9U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Active CN212965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5489.9U CN212965027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5489.9U CN212965027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65027U true CN212965027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5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5489.9U Active CN212965027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65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525A (zh) * 2022-01-28 2022-05-20 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性能测试平台以及基于测试平台的隔音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8525A (zh) * 2022-01-28 2022-05-20 珠海市精实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声学性能测试平台以及基于测试平台的隔音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65027U (zh) 一种防止误操作的双浮动微针测试夹具
CN210038060U (zh) 一种fpc测试机构
CN210401472U (zh) 一种垂直下压式微针测试设备
CN211826141U (zh) 一种微针测试设备
CN218956645U (zh) 一种便捷开启的翻盖式芯片测试座
CN218956647U (zh) 一种便于芯片压合的旋盖式芯片测试座
CN216670195U (zh) 一种测试载具
CN216718602U (zh) 一种芯片测试用工装
CN215641657U (zh) 一种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测试装置
CN215728530U (zh) 一种用于电容检测的夹具
CN212905288U (zh) 集成电路芯片测试装置
CN210401475U (zh) 一种垂直下压浮动式微针测试设备
CN212965292U (zh) 一种便捷式插拨测试装置
CN211478541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测试治具
CN114650008A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测试夹具
CN214278374U (zh) 一种平板探测器用电池检测装置
CN209878823U (zh) 一种自动紧锁式bga老化测试装置
KR100496634B1 (ko) 테스트 소켓
CN220795256U (zh) 一种数字加速度传感器电路测试平台
CN215678638U (zh) 一种探针倾斜的针模测试设备
CN218101177U (zh) 一种半导体测试装置
CN112327136A (zh) 一种用于芯片的检测机构
CN219104997U (zh) 一种双芯片同测用测试座
JP3224519B2 (ja) ウェーハ測定治具、テストヘッド装置およびウェーハ測定装置
CN217846570U (zh) 一种用于Watch电池单元的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