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1808U - 电动车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1808U
CN212921808U CN202021528661.9U CN202021528661U CN212921808U CN 212921808 U CN212921808 U CN 212921808U CN 202021528661 U CN202021528661 U CN 202021528661U CN 212921808 U CN212921808 U CN 212921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anticollision
piece
fram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86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ianying Anda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ianying Anda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ianying Anda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ianying Anda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86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1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1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1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防撞装置,包括车架,上述车架四周设有保险杠,上述保险杠环绕车架,上述保险杠后端设有后衣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保险杠前端设有两个以上的防撞塑件,且相邻的两个防撞塑件之间间隙相同,上述保险杠两侧设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之间设有支撑杆,上述防撞塑件之间设有连接杆,用于由防撞塑件吸附撞击力,以期望优化现有电动车的保险杠当冲击力较大,可能导致保险杠会出现变形不合理,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空间被挤压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动车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瓶车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电动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值得重视,电动车的安全问题不仅仅在于其制动系统,还在于其前后保险杆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其保险杠是最先接触碰撞物体的车身结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承载冲击力,避免让车身直接碰撞。
电动车因为体积较小,行驶区域通常不是机动车马路,碰撞发生时,主要是车头或车尾碰撞,在实际碰撞测试过程中,通过冲击力适当增大,当达到保险杠变形所需冲击力后,其保险杠会出现变形不合理的问题,偶有保险杠发生撕裂情况,从而造成碰撞电动车车架,使操作人员空间被一定程度挤压,这种挤压在车辆倾倒过程中,容易造成车辆对人体的次伤害,极大的影响操作人员安全性;因此,如何提高保险杠的撞击安全性,保障电动车骑行人员的安全是值得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防撞装置,以期望优化现有电动车的保险杠当冲击力较大,可能导致保险杠会出现变形不合理,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空间被挤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防撞装置,包括车架,上述车架四周设有保险杠,上述保险杠环绕车架,上述保险杠后端设有后衣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保险杠前端设有两个以上的防撞塑件,且相邻的两个防撞塑件之间间隙相同,上述保险杠两侧设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之间设有支撑杆,上述防撞塑件之间设有连接杆,用于由防撞塑件吸附撞击力。
作为优选,上述突出部外壁设有橡胶层,上述橡胶层包裹在突出部外侧,用于由橡胶层接触碰撞单元。
作为优选,上述保险杠的前端设有台阶杠,用于由台阶杠提高保险杠前端的防护保护高度,上述防撞塑件安装在台阶杠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防撞塑件包括载体,上述载体上装有防撞条,上述载体连接保险杠。
作为优选,上述连接杆为两个以上,上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防撞塑件,上述连接杆前端设有形变部,上述连接杆后端设有受力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形变部与受力部之间设有空隙,上述空隙中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作为优选,作为优选,上述后衣架后端设有防撞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保险杠环绕,形成一个基础保护,减少对车身的损坏;通过防撞塑件形变吸收撞击力,减少保险杠承受的冲击载荷,提高了电动车承受的冲力强度,通过支撑杆提高突出部的稳定性,使电动车在摔倒时先与路面接触的是突出部,起到初步保护电动车的作用,避免电动车倾倒时,电动车侧壁损坏而提高对人体的伤害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层起到缓冲作用,对于电动车非碰撞而出现的倾倒情况有极大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台阶杠在碰撞发生时,能够配合保险杠扩大车架前端的防护面积,通过防撞塑件安装在台阶杠上,通过载体上安装防撞条,使防撞塑件具有撞击载荷吸收性能,其载体可用于传递载荷,通过载体连接保险杠,从而防撞塑件整体横跨台阶杠和保险杠,有益于提高撞击接触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将载荷分散到多个防撞塑件,接杆将通过形变部可以吸收载荷,从而降低冲击力对保险杠的影响,通过受力部作为支撑单元并保证载荷稳定传递。
通过在空隙中设置非牛顿流体,当连接杆承受的局部冲击力较大时,可辅助受力部传递载荷,防止瞬时冲击导致连接杆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塑件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2-保险杠、3-后衣架、4-防撞塑件、5-突出部、6-支撑杆、7-连接杆、8-橡胶层、301-防撞垫、201-台阶杠、401-载体、402-防撞条、701-形变部、702-受力部、703-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电动车防撞装置,包括车架1,其中车架1为现有车架,上述车架1四周设有保险杠2,上述保险杠2环绕车架1,其中其保险杠2的材质,一般为不锈钢或铝材,其环绕车架1后,可通过车架1外形进行碰撞试验得到了整车碰撞中车架的变形数据,并建立了 CAE 模型分析,以确定车架承受的安全载荷。
上述保险杠2后端设有后衣架3,其中后衣架3主要防止后方车辆直接碰撞车架1,同时还可以作为临时放置物品的支撑架。其后衣架3材质一般不锈钢材质。
上述保险杠2前端设有两个以上的防撞塑件4,且相邻的两个防撞塑件4之间间隙相同,通过防撞塑件4分布在保险杠2前端,从而在碰撞发生时,碰撞物先接触防撞塑件4,由防撞塑件4变形吸附一部分撞击力,同时将载荷分散到保险杠2,再由保险杠2进行防护,有效的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保险杠2在撞击时承受冲击力的强度。
上述保险杠2两侧设有突出部5,上述突出部5之间设有支撑杆6,上述防撞塑件4之间设有连接杆7,用于由防撞塑件4吸附撞击力。
其中突出部5为保险杠2向外延伸部分,其保险杠2呈流线形,通过支撑杆为突出部5提供独立支持;其中支撑杆6焊接在车架1上,支撑杆6的安装形式多样
例如,支撑杆6为一根杆,车架1预留焊接空间,其支撑杆6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突出部5。
例如,支撑杆6为多根杆,且每根杆两端分别连接车架1和不同的突出部5。通过支撑杆6提高突出部5的稳定性,使电动车在摔倒时先与路面接触的是突出部5,起到初步保护车架1的作用,避免车架1倾倒时,车架1侧壁损坏。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突出部5外壁设有橡胶层8,上述橡胶层8包裹在突出部5外侧,用于由橡胶层8接触碰撞单元,其中橡胶层8为包裹突出部5的弹性橡胶,通过橡胶层8吸收一定载荷,其橡胶层8吸收的载荷,主要是针对车架1倾倒时产生的冲击。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保险杠2的前端设有台阶杠201,用于由台阶杠201提高保险杠2前端的防护保护高度,由于车架1前端需要安装操作台,而操作台高度较大,在撞击时,单独的一个保险杠2在撞击时,可能出现保险杠2与撞击物不接触的情况,因此通过在保险杠2上安装一个台阶杠201扩大保险杠2在车架1前端的受力面积,提高防护面积。
上述防撞塑件4安装在台阶杠201上,通过防撞塑件4安装在台阶杠201上便于防撞塑件4受力面贴合车架1。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示,上述防撞塑件4包括载体401,中,载体401为现有碳纤维架,因此载体401在撞击时会发生形变吸收冲击力,使防撞塑件4具有撞击载荷吸收性能,上述载体401上装有防撞条402,其中防撞条402为现有商品,例如高弹橡胶条,通过防撞条402形变可以短时间吸收冲击载荷,然后均匀释放到载体401上,保证载体401的受力相对均匀,上述载体401连接保险杠2;其载体401可用于传递载荷,通过载体4连接保险杠2,从而防撞塑件4整体横跨台阶杠201和保险杠2,有益于提高撞击接触面。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防撞塑件4倾斜放置,其防撞塑件4可以是倾斜一定角度,有益于载荷偏转,从而降低冲击力对防撞塑件4的作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连接杆7为两个以上,上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防撞塑件4,通过连接杆7将不同的防撞塑件4连为一体,当一个防撞塑件4承受载荷后,可通过连接杆7将载荷分摊到不同的防撞塑件4,从而增大防撞塑件4作用面,降低对保险杠2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对车架1的损害。
上述连接杆7前端设有形变部701,上述连接杆7后端设有受力部702。由于防撞塑件4本身会出现形变,因此,连接杆7前端的形变部701在防撞塑件4发生形变时,也可以形变,而不会阻挡载荷传递,其载荷传递通过受力部702进行,从而形变部701增强防撞塑件4的载荷吸收能力,且通过受力部702保证载荷的稳定传递。
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上述形变部701与受力部702之间设有空隙703,上述空隙703中填充有非牛顿流体。其中形变部701在冲击力较大时,会发生形变,若冲击力超过受力部702的承受强度时,可通过非牛顿流体变化为固态,辅助受力部702传递。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后衣架3后端设有防撞垫301,其中防撞垫301为现有硅胶,通过防撞垫301安装在后衣架3,考虑到车架1行驶环境,在在追尾时,可通过防撞垫301够降低对后衣架3的冲击。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7)

1.一种电动车防撞装置,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四周设有保险杠(2),所述保险杠(2)环绕车架(1),所述保险杠(2)后端设有后衣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2)前端设有两个以上的防撞塑件(4),且相邻的两个防撞塑件(4)之间间隙相同,所述保险杠(2)两侧设有突出部(5),所述突出部(5)之间设有支撑杆(6),所述防撞塑件(4)之间设有连接杆(7),用于由防撞塑件(4)吸附撞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5)外壁设有橡胶层(8),所述橡胶层(8)包裹在突出部(5)外侧,用于由橡胶层(8)接触碰撞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2)的前端设有台阶杠(201),用于由台阶杠(201)提高保险杠(2)前端的防护保护高度,所述防撞塑件(4)安装在台阶杠(2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塑件(4)包括载体(401),所述载体(401)上装有防撞条(402),所述载体(401)连接保险杠(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为两个以上,所述连接杆(7)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防撞塑件(4),所述连接杆(7)前端设有形变部(701),所述连接杆(7)后端设有受力部(7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701)与受力部(702)之间设有空隙(703),所述空隙(703)中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衣架(3)后端设有防撞垫(301)。
CN202021528661.9U 2020-07-29 2020-07-29 电动车防撞装置 Active CN212921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8661.9U CN212921808U (zh) 2020-07-29 2020-07-29 电动车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8661.9U CN212921808U (zh) 2020-07-29 2020-07-29 电动车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1808U true CN212921808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2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8661.9U Active CN212921808U (zh) 2020-07-29 2020-07-29 电动车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1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1334B2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CN20516839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09017649B (zh) 一种拼接式卡车前保险杠
CN212921808U (zh) 电动车防撞装置
CN210912191U (zh) 一种有利于行人保护且维修成本低的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09479608U (zh) 一种防撞吸能汽车保险杠
CN106335548A (zh) 一种可吸收碰撞能量的防撞缓冲装置
CN203438976U (zh) 汽车尾部安全气囊安装支架
KR101114035B1 (ko) 자동차의 전방부 구조
CN202783428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连接件
CN112549945B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池包的防护板
CN101830210A (zh) 一种雨刮轴固定支架
US3733096A (en) Bumper device
CN213534700U (zh) 一种有轨电车防撞装置
CN201026851Y (zh) 机动车安全防护装置
CN211107282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汽车尾部防撞装置
CN210737432U (zh) 一种隧道多重缓冲护栏
CN201849431U (zh) 货车车尾缓冲垫
CN212243247U (zh) 一种组合式汽车用前杠支架
KR100792574B1 (ko) 범퍼 에너지 업서버 폼 개선 구조
CN205706872U (zh)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534636U (zh) 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
CN219668143U (zh)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碰撞吸能结构以及车辆
CN216833533U (zh) 一种新型皮卡车的后杠
CN211809470U (zh) 一种抗撞的汽车前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