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93386U -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3386U
CN212893386U CN202021521943.6U CN202021521943U CN212893386U CN 212893386 U CN212893386 U CN 212893386U CN 202021521943 U CN202021521943 U CN 202021521943U CN 212893386 U CN212893386 U CN 212893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end cover
bearing
brak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19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轶华
杜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19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3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3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3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曳引轮和制动器组件;所述机座包括前端盖和后防护板,所述前端盖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扣合至所述前端盖形成圆柱状空腔;前端盖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后防护板、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前端盖和所述曳引轮的中心,所述曳引轮和所述转子组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两端外侧的制动器安装座上;所述轴承安装部包括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一体成型。此曳引机具有整机振动噪音低、运转平稳、安静、温升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曳引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内转子曳引机有前后端盖悬臂结构、曳引轮双支撑及前后双支撑结构。前后端盖悬臂结构内转子曳引机存在加工制造成本较高以及前后端盖为分离式加工,止口为间隙配合,导致前后同轴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上述问题导致发电机振动强烈,产生较大的噪音,降低电梯轿厢运行时的舒适感,影响电梯乘客的乘坐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降低噪音,提高电梯使用舒适度的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曳引轮和制动器组件;所述机座包括前端盖和后防护板,所述前端盖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扣合至所述前端盖形成圆柱状空腔;所述前端盖与机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前端盖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座的空腔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后防护板、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前端盖和所述曳引轮的中心,所述曳引轮和所述转子组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和曳引轮绕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两端外侧的制动器安装座上,所述制动器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配合制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轴承安装部包括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一体成型,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内径依次递减;所述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通过所述轴承空腔间隔开;所述前轴承室设置在靠近所述曳引轮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靠近曳引轮的侧面平齐;所述后轴承室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靠近转子组件的侧面平齐。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侧圆周设置有轴承加强筋,在所述前端盖的端面的两侧,所述轴承加强筋连接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侧面和前端盖。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本体、转子磁轭和制动轮,所述转子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转子磁轭和制动轮均为环状结构;所述转子磁轭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外侧,所述转子磁轭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子本体的直径;所述制动轮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周边缘;所述转子磁轭与所述定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为块式制动器,所述制动轮与所述制动器组件配合对所述转子组件制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子本体背向所述转子磁轭的一侧设有多条加强散热筋,所述加强散热筋沿所述制动轮的内径方向连接所述制动轮和所述转子本体的中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磁轭内径范围内的转子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一散热孔以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转子磁轭与所述制动轮之间的转子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二散热孔以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散热孔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散热孔的顶角朝向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心,且所述第一散热孔以所述转子本体的半径为对称轴呈轴对称;所述第二散热孔为圆形。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前端盖靠近所述曳引轮的侧面设有防跳绳装置,所述防跳绳装置以所述前端盖的中垂线为轴对称分布。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机座的底部两侧均竖直设有两条前后加强筋,两条所述前后加强筋连接所述制动器安装座和所述机座的底部,两条所述前后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机座的两个侧面平齐。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机座底面水平设有底部加强筋;所述底部加强筋水平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座底部的边缘;所述机座底面设有条形的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曳引机采用内转子悬臂结构,采用方块电磁制动器制动。充分利用了内转子电机散热优于外转子电机的特点,使材料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并且绕组采用集中绕组,自动嵌线。大量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漆包线成本,整机重量下降。结构合理,曳引机制动器制动平稳,曳引机机座变形小。整机振动噪音低。运转平稳、安静,温升低。与同规格外转子曳引机相比效率更高,可达1级效率。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一体成型,加工时一次夹装即可加工成型,方便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座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机座1、前端盖11、轴承安装部111、前轴承室1111、轴承空腔1112、后轴承室1113、制动器安装座112、轴承加强筋113、防跳绳装置114、前后加强筋115、底部加强筋116、减重孔117、后防护板12、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转子本体31、第一散热孔311、第二散热孔312、加强散热筋313、转子磁轭32、制动轮33、转轴4、曳引轮5和制动器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包括机座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转轴4、曳引轮5和制动器组件6;所述机座1包括前端盖11和后防护板12,所述前端盖11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12扣合至所述前端盖11形成圆柱状空腔;所述前端盖11与机座1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前端盖11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111;所述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3均设置在所述机座1的空腔内;所述转轴4贯穿所述后防护板12、所述转子组件3、所述前端盖11和所述曳引轮5的中心,所述曳引轮5和所述转子组件3均固定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3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3、转轴4和曳引轮5绕所述转轴4的轴心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6设置在所述机座1两端外侧的制动器安装座112上,所述制动器组件6与所述转子组件3配合制动。
现有的曳引机机座1由两个端盖和侧壁共同组合成空腔结构,曳引机在工作时出现震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产和装配的误差,导致两个端盖和转轴4的同轴度较差。当转轴4在转子组件3和定子组件2的配合作用下开始转动时,就会和偏离轴心的部件摩擦碰撞产生震动。而前端盖11与机座1一体铸造成型后,在加工轴承安装部111和前端盖11的敞口部位的内径时,就可以通过一次装夹加工成型,保证良好的同轴性,进而降低噪音,同时延长曳引机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轴承安装部111包括前轴承室1111、轴承空腔1112和后轴承室1113;所述前轴承室1111和后轴承室1113通过所述轴承空腔1112间隔开;所述前轴承室1111设置在靠近所述曳引轮5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11靠近曳引轮5的侧面平齐;所述后轴承室1113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子组件3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11靠近转子组件3的侧面平齐。
由于前端盖11与机座1是一体铸造成型,两个轴承室在加工时也仅需一次装夹即可加工成型,因此可以大大提高两个轴承室的同轴程度。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曳引轮5负责承重牵引,相比只采用一个轴承的方案,两个轴承可以分担受力,前轴承室1111安装的轴承承担较大的压力,前轴承中心线和受力中心线重合,使整个的受力分担更加合理,可以减少前轴承的型号,降低成本。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轴承安装部111的外侧圆周设置有轴承加强筋113,在所述前端盖11的端面的两侧,所述轴承加强筋113连接所述轴承安装部111的外侧面和前端盖11。
在曳引机工作过程中轴承安装部111会承受较大的负载压力,通过圆周设置的轴承加强筋113可以增强轴承安装部111的稳固程度,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损害,有利于轴承和转轴4稳定的运行,也有利于减少噪音。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本体31、转子磁轭32和制动轮33,所述转子本体31为圆形结构,所述转子磁轭32和制动轮33均为环状结构;所述转子磁轭32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31的外侧,所述转子磁轭32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子本体31的直径;所述制动轮33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31的圆周边缘;所述转子磁轭32与所述定子组件2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3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6为块式制动器,所述制动轮33与所述制动器组件6配合对所述转子组件3制动。
曳引机在运行中制动过程中块式制动器对具有扭矩的转子组件3直接制动,能够有效避免驱动部分扭力与制动部分的制动力对冲,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制动对机座1造成的形变大的问题,提升曳引机的使用寿命与运转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子本体31背向所述转子磁轭32的一侧设有多条加强散热筋313,所述加强散热筋313沿所述制动轮33的内径方向连接所述制动轮33和所述转子本体31的中部。
加强散热筋313既可以起到稳定加固转子本体31的作用,使转子组件3牢固耐用,又可以在工作环境下利用空气流通散热,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磁钢退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转子磁轭32内径范围内的转子本体31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311,若干所述第一散热孔311以所述转子本体31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转子磁轭32与所述制动轮33之间的转子本体31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312,若干所述第二散热孔312以所述转子本体31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
转子组件3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发热现象,第一散热孔311和第二散热孔312可以很好的帮助转子组件3在运行过程中散热,而且由于镂空的结构可以大大降低转子组件3的自重,使得动能的转化更有效率。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散热孔311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散热孔311的顶角朝向所述转子本体31的圆心,且所述第一散热孔311以所述转子本体31的半径为对称轴呈轴对称;所述第二散热孔312为圆形。
在磁轭内径范围内的区域为圆形,三角形的第一散热孔311可以覆盖从转子本体31圆心到转子本体31与磁轭连接处径向的区域,散热更加均匀。而第二散热孔312所在的区域仅为转子本体31上的环形区域,圆形的第二散热孔312具有更大的面积,更能起到减重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前端盖11靠近所述曳引轮5的侧面设有防跳绳装置114,所述防跳绳装置114以所述前端盖11的中垂线为轴对称分布。
防跳绳装置114可以防止钢绳从曳引轮5脱出后被快口切断,提高曳引机的安全性,防止突发情况下出现危险。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机座1的底部两侧均竖直设有两条前后加强筋115,两条所述前后加强筋115连接所述制动器安装座112和所述机座1的底部,两条所述前后加强筋115分别与所述机座1的两个侧面平齐。
由于制动器安装座112在机座1的外侧向外突出,底部缺少受力点,增加前后加强筋115后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与此同时,两个前后加强筋115之间仍然存在空间,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曳引机的整体重量。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机座1底面水平设有底部加强筋116;所述底部加强筋116水平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座1底部的边缘;所述机座1底面设有条形的减重孔117。
底部加强筋116增大了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受力更稳。由于加强筋会增大曳引机的自重,因此与之相应的设置减重孔117,通过在机座1底面设置条形的减重孔117减轻自重。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曳引轮和制动器组件;所述机座包括前端盖和后防护板,所述前端盖为凹形的一端敞口的结构,所述后防护板扣合至所述前端盖形成圆柱状空腔;所述前端盖与机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前端盖中心设有圆柱状中空的轴承安装部;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座的空腔内;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后防护板、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前端盖和所述曳引轮的中心,所述曳引轮和所述转子组件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轴和曳引轮绕所述转轴的轴心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座两端外侧的制动器安装座上,所述制动器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配合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部包括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一体成型,所述前轴承室、轴承空腔和后轴承室内径依次递减;所述前轴承室和后轴承室通过所述轴承空腔间隔开;所述前轴承室设置在靠近所述曳引轮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靠近曳引轮的侧面平齐;所述后轴承室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前端盖靠近转子组件的侧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侧圆周设置有轴承加强筋,在所述前端盖的端面的两侧,所述轴承加强筋连接所述轴承安装部的外侧面和前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本体、转子磁轭和制动轮,所述转子本体为圆形结构,所述转子磁轭和制动轮均为环状结构;所述转子磁轭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外侧,所述转子磁轭的内径小于所述转子本体的直径;所述制动轮设置在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周边缘;所述转子磁轭与所述定子组件配合驱动所述转子组件转动;所述制动器组件为块式制动器,所述制动轮与所述制动器组件配合对所述转子组件制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背向所述转子磁轭的一侧设有多条加强散热筋,所述加强散热筋沿所述制动轮的内径方向连接所述制动轮和所述转子本体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磁轭内径范围内的转子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一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一散热孔以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转子磁轭与所述制动轮之间的转子本体上设有若干第二散热孔,若干所述第二散热孔以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孔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散热孔的顶角朝向所述转子本体的圆心,且所述第一散热孔以所述转子本体的半径为对称轴呈轴对称;所述第二散热孔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靠近所述曳引轮的侧面设有防跳绳装置,所述防跳绳装置以所述前端盖的中垂线为轴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的底部两侧均竖直设有两条前后加强筋,两条所述前后加强筋连接所述制动器安装座和所述机座的底部,两条所述前后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机座的两个侧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底面水平设有底部加强筋;所述底部加强筋水平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座底部的边缘;所述机座底面设有条形的减重孔。
CN202021521943.6U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Active CN212893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1943.6U CN212893386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1943.6U CN212893386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3386U true CN212893386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3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1943.6U Active CN212893386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3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1367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in motor vehicle
US6868793B2 (en) Direct drive for a wheel set
CN215207946U (zh) 曳引机机座、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215207968U (zh)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212893386U (zh)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WO2019196501A1 (zh) 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CN215364417U (zh) 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JP5048802B2 (ja) エレベータ用薄型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4189100B (zh) 应对多工作模式的结构自调整式车载飞轮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CN109412287B (zh) 径向磁通永磁电梯马达
CN210129779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
CN109850725B (zh) 鼓式双支撑组合式高速重载曳引机
CN211141247U (zh) 一种曳引机
CN212893387U (zh) 一种内转子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机座
CN209740467U (zh) 加强型外转子永磁同步曳引机
CN110342381B (zh) 块式制动内转子曳引机
CN212893393U (zh) 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
CN111392559A (zh) 一种多轮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20485030U (zh) 一种曳引机及其机座
CN212258738U (zh) 一种电机双绕组定子安装毂连接结构
CN219506088U (zh) 一种紧凑型舵轮及运载装置
CN217388347U (zh) 电机和车辆
CN211892825U (zh) 制动器、转向节以及轮毂电机的连接结构
CN220915054U (zh) 一种实心转子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后盖
CN216105487U (zh) 曳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