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7968U -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7968U
CN215207968U CN202121777852.3U CN202121777852U CN215207968U CN 215207968 U CN215207968 U CN 215207968U CN 202121777852 U CN202121777852 U CN 202121777852U CN 215207968 U CN215207968 U CN 215207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rotor
shaft hol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rac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78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轶华
谢林涛
周健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78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7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7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7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其中,曳引机转子包括轴承安装部、磁钢安装部和连接部,轴承安装部设有轴孔,连接部、轴承安装部及磁钢安装部三者相连,磁钢安装部具有背离连接部的自由端,轴承安装部与磁钢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散热筋,多个散热筋均设于连接部朝向自由端的一侧。转子与定子组装后,散热筋位于曳引机的内部,散热筋的设置增加了转子的导热面积,提高了导热效率;且转子带动散热筋旋转,散热筋扰动内部气流,加速曳引机内部单向涡旋气流的形成,从而加速曳引机内部的气体交换频率,提高曳引机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曳引机作为直梯的核心部件,其运行的平稳性会直接影响直梯的舒适度,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是衡量直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常见的曳引机中,外转子曳引机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类曳引机,其将定子设置于机座,在定子绕设线圈绕组,转子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定子,并在转子上设置磁钢,使用时,线圈绕组通电与磁钢配合驱动转子旋转,再通过将吊挂绳索的曳引轮安装于转子,转子旋转带动曳引轮旋转收放吊挂轿厢的绳索从而驱动轿厢移动。
曳引机工作时,其内部的电气元件及旋转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的曳引机主要依靠机座及转子等外露在空气中的外表面进行自然散热,热传导速率慢,无法快速有效的将曳引机内部的热空气排出,热量在曳引机内部积聚导致内部温度过高,影响曳引机的工作效率,导致曳引机电耗增大,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降低,从而影响电梯的乘坐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曳引机散热效果较差,热量在曳引机内部积聚导致曳引机电耗增大、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降低,影响电梯乘坐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曳引机转子,包括轴承安装部、磁钢安装部和连接部,轴承安装部设有轴孔,连接部与轴承安装部相连并沿轴孔的径向向外扩展延伸,且沿轴孔的周向环绕轴承安装部设置,磁钢安装部与连接部相连并沿轴孔的轴向延伸,且沿轴孔的周向环绕连接部设置,磁钢安装部具有背离连接部设置的自由端,轴承安装部与磁钢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筋,多个散热筋均设置于连接部朝向自由端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筋间隔设置并相对轴孔的轴线旋转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筋的两端分别与轴承安装部和磁钢安装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筋凸设于连接部的表面;
和/或,散热筋与连接部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筋沿轴孔的径向延伸;或者,散热筋沿与轴孔的径向成锐角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筋呈直线状、弧形状、折线形状或者波浪线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还设置有多个沿轴孔的轴向贯通连接部的通孔,多个通孔相对轴孔的轴线旋转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避让开散热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安装部具有相对连接部凸出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朝向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设置,轴孔设于第一凸台的中部,散热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台的外侧壁及磁钢安装部的内侧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安装部还具有相对连接部凸出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背离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设置,第二凸台设置有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与轴孔同心设置且相互贯通,第二凸台用于套接曳引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申请的曳引机转子,其设置有多个散热筋,且多个散热筋朝向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设置,使用时,将磁钢安装于转子的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转子与适配的定子组装,并使磁钢与绕设于定子的线圈绕组正对间隔设置,即转子的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与定子绕设有线圈绕组的侧壁正对间隔设置,此时,散热筋朝向定子,即散热筋位于曳引机的内部。如此,散热筋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转子的导热面积,能够提高热量传导至外表面的速率,提高导热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转子转动时,散热筋同步旋转,散热筋扰动曳引机内部的气流,从而加速曳引机内部单向涡旋气流的形成,涡旋气流具有更大的流动能量,其与曳引机内供气流流动的间隙配合,能够加速曳引机内部的气体交换频率,从而提高曳引机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曳引机,包括机座、曳引轮和上述的曳引机转子,机座设置有定子,曳引机转子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定子,曳引轮安装于曳引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其通过使用上述的曳引机转子,其能够提高曳引机的散热效率,曳引机内部热量能够快速的从曳引机内部排出,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曳引机因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曳引机电耗增大,为曳引机的高效、稳定及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梯系统,其包括上述的曳引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系统,通过使用上述的曳引机,曳引机运行平稳,确保轿厢移动平稳可靠,乘客乘坐体验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曳引机转子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曳引机转子的又一视角视图;
图4为沿图3中B-B线的剖切视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示意图;
图6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示意图;
图7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使用图1所示的曳引机机座的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为:
10、机座;12、定子;13、转轴;20、转子;21、端盖;22、轴承安装部;221、轴孔;222、轴承安装孔;223、第一凸台;224、第二凸台;2241、定位台阶;23、磁钢安装部;231、自由端;232、磁钢安装孔;24、连接部;241、通孔;25、散热筋;251、间隙;26、螺孔;30、曳引轮;31、轴承;50、线圈绕组;60、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9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在电梯系统中,外转子曳引机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类曳引机,其将转子设置在壳体的外部,用于套接曳引轮,从而驱动曳引轮旋转曳引连接轿厢的绳索,驱动轿厢移动。一般地,外转子曳引机一般包括机座、安装于机座的定子、转子、曳引轮和制动器等,其中,定子设置于机座,定子上绕设有线圈绕组,转子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定子,转子上设置有磁钢,且当转子套接于转轴时,磁钢与绕组线圈正对间隔设置,曳引轮固定安装在转子上可随转子的旋转同步旋转,制动器安装于机座上用于与转子配合进行制动,以便控制轿厢加减速或停止移动。使用时,线圈绕组通电与磁钢配合驱动转子旋转,转子旋转带动曳引轮旋转,曳引轮旋转收放吊挂轿厢的绳索从而驱动移动轿厢。
曳引机工作时,曳引机的电气元件及旋转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的曳引机主要依靠机座及转子等外露在空气中的外表面进行自然散热,热传导速率慢,无法快速有效的将曳引机内部的热空气排出,热量在曳引机内部积聚导致内部温度过高,使线圈绕组的电阻升高,铜耗增加,从而影响曳引机的工作效率,导致曳引机电耗增大,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降低,而曳引机工作的稳定性,又会直接影响电梯轿厢移动的平稳性,从而影响电梯的乘坐舒适度。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曳引机转子,其能够提高使用其的曳引机的散热能力,从而为曳引机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曳引机转子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同时结合图8和图9,其中,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曳引机转子的另一视角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曳引机转子的又一视角视图,图4为沿图3中B-B线的剖切视图,图8为使用图1所示的曳引机转子的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沿图8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20,包括轴承安装部22、磁钢安装部23和连接部24,其中,轴承安装部22的中部设有供转轴13适配安装的轴孔221,连接部24与轴承安装部22相连并沿轴孔221的径向向外扩展延伸,且沿轴孔221的周向环绕轴承安装部22设置,磁钢安装部23与连接部24相连并沿轴孔221的轴向延伸,且沿轴孔221的周向环绕连接部24设置,磁钢安装部23具有背离连接部24设置的自由端2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部24为与轴孔221的轴线大致垂直的环形部,其内周缘与轴承安装部22相连,磁钢安装部23为与轴孔221的轴线大致平行的环形部,其一端与连接部24的外周缘相连,相对的另一端形成上述的自由端231,自由端231上设置有多个磁钢安装孔232,该磁钢安装孔232用于与螺钉等紧固件配合连接安装磁钢60,如图9所示。
使用本申请的曳引机转子装配曳引机时,如图8和图9所示,将磁钢60安装于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的朝向轴承安装部22的内表面,再将转子20与适配的定子12组装,并使磁钢60与绕设于定子12的线圈绕组50正对间隔设置,组装后,转子20的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与定子12绕设有线圈绕组50的侧壁正对间隔设置,连接部24朝向自由端231的表面正对定子12设置,并与定子12间隔形成间隙25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安装部22与磁钢安装部23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筋25,多个散热筋25均设置于连接部24朝向自由端231的一侧,即散热筋25设置于转子20朝向定子12的一侧,如图9所示,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曳引机转子组装的曳引机中,散热筋25位于连接部24与定子12之间的间隔间隙251内。如此,转子20旋转带动散热筋25旋转,散热筋25能够扰动间隙251内的气流,从而加速散热。
本实施例的曳引机转子,其设置有多个散热筋25,且多个散热筋25朝向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设置,使用时,将磁钢60安装于转子20的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转子20与适配的定子12组装,并使磁钢60与绕设于定子12的线圈绕组50正对间隔设置,即转子20的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与定子12绕设有线圈绕组50的侧壁正对间隔设置,此时,散热筋25朝向定子12,即散热筋25位于曳引机的内部。如此,散热筋25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转子20的导热面积,能够提高热量传导至外表面的速率,提高导热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转子20转动时,散热筋25同步旋转,散热筋25扰动曳引机内部的气流,从而加速曳引机内部单向涡旋气流的形成,涡旋气流具有更大的流动能量,其与曳引机内供气流流动的间隙251配合,能够加速曳引机内部的气体交换频率,从而提高曳引机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散热筋25的两端分别与轴承安装部22和磁钢安装部23相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安装部22具有相对连接部24凸出的第一凸台223,第一凸台223朝向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设置,轴孔221设于第一凸台223的中部,散热筋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台223的外侧壁及磁钢安装部23的内侧壁相连。
这样,散热筋25的设置,相当于在轴承安装部22与磁钢安装部23之间增加了连接件,能够增加轴承安装部22与磁钢安装部23之间的连接强度,当转子20绕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磁钢安装部23可能出现偏离旋转轴线的变形趋势,如此,散热筋25连接轴承安装部22的第一凸台223的外侧壁和磁钢安装部23的内侧壁,提高磁钢安装部23与轴承安装部22之间的连接强度,转子20整体结构一致性更高,从而能够提高磁钢安装部23对抗离心力的能力,提高转子20的整体结构强度,为转子20的平稳旋转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散热筋25绕轴孔221的轴线均匀间隔布设,即多个散热筋25相对轴孔221的轴线旋转对称,以避免因散热筋25的设置而影响转子20的整体质量的平衡度,避免因设置散热筋25而导致转子20质量失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4还设置有多个沿轴孔221的轴向贯通连接部24的通孔241,通孔241用于供外部气流与曳引机内部气流进行交换,从而通过气流交换带走曳引机内部的热量,加速曳引机散热。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5和图9所示,可以在与上述转子20配合的定子12上开设通风孔,通风孔贯通机座10并与外部环境连通,这样,通孔241与通风孔配合形成气流通路,曳引机工作时内部产生的单向漩涡气流,能够携带热量通过该通路排出,从而大大提高曳引机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通孔241的孔径相等,比如为孔径相等的圆形孔,多个通孔241绕轴孔221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并相对轴孔221的轴线旋转对称。这样,通孔241的设置不会影响转子20的整体质量平衡,避免因转子20质量分布不均而导致转子20旋转时的动不平衡量增大,影响转子20的平稳旋转。
可以理解地,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41也可以包括孔径不等的两种孔,两种尺寸的通孔241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其中一尺寸的通孔241关于轴孔221的轴线旋转对称,另一尺寸的通孔241同样关于轴孔221的轴线旋转对称,确保转子20整体质量平衡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散热筋25可以凸设于连接部24的表面,具体地,散热筋25可以一体成型于连接部24朝向自由端231的表面。将散热筋25直接设置于转子20的连接部24上,散热筋25直接将热量传导至连接部24,再通过连接部24的外表面散发,散热筋25的设置增大了转子20的导热面积,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部24上设置有通孔241时,散热筋25避让各通孔241设置,避免散热筋25遮挡通孔241,影响气流的正常流动,如图5所示。由于通孔241的设置会导致转子20材料的减少,因此会导致转子20结构强度下降,因此,在设置通孔241时,将散热筋25一体成型设置在连接部24的表面,散热筋25的设置还能弥补因设置通孔241而导致的转子20结构强度的降低,提高转子20的结构强度,减少通孔241设置对转子20的影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筋25也可以与连接部24间隔设置,即散热筋25不与连接部24相接触,此时,散热筋25也能够起到增加导热、扰动气流以及连接轴承安装部22和磁钢安装部23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散热筋25沿轴孔221的径向延伸,即散热筋25以轴孔221的中心为中心径向放射布设。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其分别示出了散热筋25的另外两种布设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筋25沿与轴孔221的径向成锐角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散热筋25呈直线状或者弧形状。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折线形状或者波浪线形状等其他形状的散热筋25。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9所示,轴承安装部22还具有相对连接部24凸出的第二凸台224,第二凸台224背离磁钢安装部23的自由端231设置,装配时,将曳引轮30套接固定于该第二凸台224上,从而使曳引轮30能够跟随转子20同步旋转。第二凸台224设置有轴承安装孔222,轴承安装孔222与轴孔221同心设置且相互贯通,轴承安装孔222用于嵌装轴承31,转子20通过轴承31与转轴13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台224的端部即轴承安装孔222的孔口边缘,设置有螺孔26,该螺孔26用于与紧固件配合安装遮盖轴承安装孔222的端盖21,避免外部杂物进入轴承安装孔222内,影响转子20的转动顺性。
第二凸台224与连接部24相连的位置处还凸设有定位台阶2241,当曳引轮30套接于第二凸台224时,曳引轮30朝向转子20的侧面与该定位台阶2241相抵,这样,组装转子20和曳引轮30时,能够借助上述的定位台阶2241进行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进一步地,定位台阶2241上也可以设置螺孔26,曳引轮30通过该螺孔26配合紧固件与转子20固定相连。
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的曳引机转子,其通过设置散热筋25,一方面增加了转子20的导热面积,能够提高热量传导至外表面的速率,提高导热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散热筋25跟随转子20同步旋转,散热筋25扰动曳引机内部的气流,从而加速曳引机内部单向涡旋气流的形成,涡旋气流具有更大的流动能量,其与曳引机内供气流流动的间隙251配合,能够加速曳引机内部的气体交换频率,从而提高曳引机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曳引机,如图8和图9所示,包括机座10、曳引轮30和上述的曳引机转子,机座10设置有定子12,转子20通过转轴13转动安装于定子12,曳引轮30安装于转子20。
本实施例的曳引机,其通过使用上述的曳引机转子20,其能够提高曳引机的散热效率,曳引机内部热量能够快速的从曳引机内部排出,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曳引机因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曳引机电耗增大,为曳引机的高效、稳定及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该曳引机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转子的其他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图未示),其包括上述的曳引机。
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通过使用上述的曳引机,曳引机运行平稳,确保轿厢移动平稳可靠,乘客乘坐体验得以提升。该电梯系统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曳引机的其他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安装部、磁钢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轴承安装部设有轴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承安装部相连并沿所述轴孔的径向向外扩展延伸,且沿所述轴孔的周向环绕所述轴承安装部设置,所述磁钢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并沿所述轴孔的轴向延伸,且沿所述轴孔的周向环绕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磁钢安装部具有背离所述连接部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轴承安装部与所述磁钢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多个散热筋,多个所述散热筋均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自由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筋均匀间隔设置并相对所述轴孔的轴线旋转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轴承安装部和所述磁钢安装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凸设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
和/或,所述散热筋与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沿所述轴孔的径向延伸;或者,所述散热筋沿与所述轴孔的径向成锐角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呈直线状、弧形状、折线形状或者波浪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轴孔的轴向贯通所述连接部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相对所述轴孔的轴线旋转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避让开所述散热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部具有相对所述连接部凸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朝向所述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设置,所述轴孔设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中部,所述散热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壁及所述磁钢安装部的内侧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曳引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部还具有相对所述连接部凸出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背离所述磁钢安装部的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二凸台设置有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安装孔与所述轴孔同心设置且相互贯通,所述第二凸台用于套接曳引轮。
11.一种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曳引轮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曳引机转子,所述机座设置有定子,所述曳引机转子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定子,所述曳引轮安装于所述曳引机转子。
12.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曳引机。
CN202121777852.3U 2021-07-30 2021-07-30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Active CN215207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7852.3U CN215207968U (zh) 2021-07-30 2021-07-30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7852.3U CN215207968U (zh) 2021-07-30 2021-07-30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7968U true CN215207968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6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7852.3U Active CN215207968U (zh) 2021-07-30 2021-07-30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79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8889A (zh) * 2022-07-15 2022-11-01 杭州富工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基座结构及焊接方法
WO2023175882A1 (ja) * 2022-03-18 2023-09-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5882A1 (ja) * 2022-03-18 2023-09-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N115258889A (zh) * 2022-07-15 2022-11-01 杭州富工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基座结构及焊接方法
CN115258889B (zh) * 2022-07-15 2023-09-19 杭州富工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基座结构及焊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07968U (zh) 曳引机转子、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106487144B (zh) 旋转电机、使用该旋转电机的电梯用曳引机和电梯
CN215207946U (zh) 曳引机机座、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113799595A (zh) 一种集成轮毂电机与轮辋、制动器的车轮总成
CN210218495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双片筋条刹车盘
CN215364417U (zh) 曳引机及电梯系统
CN105340158B (zh) 电梯用曳引机
CN218526151U (zh) 一种工业风扇用外转子永磁电机
CN108155756B (zh) 外转型旋转电机
CN207459948U (zh) 一种轴向磁场盘式电机
JP2017159984A (ja) 巻上機
CN212615512U (zh) 一种能提升扇叶转动稳定性的直流风机结构
CN108512339A (zh) 一种永磁同步减速电机机壳
CN209767314U (zh) 一种扁平曳引电机
CN201298782Y (zh) 提高电动机自扇冷却能力降低电动机温升的转子结构
CN112600357A (zh) 一种电机及其电机风冷结构
CN217984779U (zh) 外转子电机
CN212893386U (zh) 一种悬臂结构的内转子曳引机
CN2059452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驱动电机的转子挡风板
CN216157940U (zh) 磁悬浮散热风扇
CN220302370U (zh) 一种高速风筒电机及风筒
CN214543843U (zh) 一种电机转子结构
CN212893393U (zh) 一种永磁同步无齿轮高速曳引机
CN210744989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曳引机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16959456U (zh) 一种磁瓦定位结构及含有其的定子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