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26782U -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6782U
CN212826782U CN202020374190.4U CN202020374190U CN212826782U CN 212826782 U CN212826782 U CN 212826782U CN 202020374190 U CN202020374190 U CN 202020374190U CN 212826782 U CN212826782 U CN 212826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hot
cylinder
plastic bas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41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aiyu Grin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Taiyu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Taiyu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Taiyu Rubber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41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6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6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6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包括主框架、内框架、立板、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压板组件,所述内框架和立板均固定连接在主框架内部,所述下模组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上部,所述上模组件位于下模组件正上方,并固定安装在主框架上部,上模组件向下移动完成热压合模,所述压板组件位于下模组件上方,且与主框架和立板均固定连接,压板组件左右往复移动,用于顶出时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板组件,在塑胶底座热压成型后,顶出时进行限位,使塑胶底座上形成与压板组件相配合的凹槽。

Description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顶出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抛光用的塑胶底座作为汽车抛光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极大地影响着拍光装置的使用性能,通常塑胶底座需要进行热压成型,因此需要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中国专利“CN208543834U”公开了一种热压工装,热压工装包括:支撑板、可发热的第一压头、驱动装置和可发热的第二压头。外壳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压头可活动地设在支撑板的上方,驱动装置与第一压头相连以驱动第一压头移动以与外壳接触或分离,第二压头设在第一压头的下方并与第一压头正对,第二压头支撑外壳。然而该热压工装只能进行整体热压成型,无法对产品上某一部分进行单独顶出。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只能进行整体热压成型,无法对产品上某一部分进行单独顶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包括主框架、内框架、立板、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压板组件,所述内框架和立板均固定连接在主框架内部,所述下模组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上部,所述上模组件位于下模组件正上方,并固定安装在主框架上部,上模组件向下移动完成热压合模,所述压板组件位于下模组件上方,且与主框架和立板均固定连接,压板组件左右往复移动,用于顶出时进行限位。
在此基础上,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热压上模和气缸二,所述气缸二主体固定设置在主框架上部,所述热压上模位于主框架内部,并与气缸二的活塞端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热压下模、气缸三和顶杆,所述热压下模固定安装在内框架上部,所述气缸三位于热压下模正下方,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内部,所述顶杆下端与气缸三活塞端固定连接,顶杆上端位于热压下模内部。
在此基础上,所述压板组件包括气缸一和压板,所述气缸一主体固定安装在主框架和立板之间,所述压板侧面与气缸一输出端固定连接,压板位于热压下模上方,压板在气缸一的作用下左右移动。
在此基础上,所述热压下模包括下模主体、导条、下模板、顶杆孔和钳口,所述下模主体固定在内框架上方,所述导条和下模板固定在下模主体上方,所述导条数量为2个,且位于下模板的两侧,所述下模板上表面下凹形成模腔,模腔边缘开设有若干钳口,所述模腔的中心上下贯通有若干顶杆孔,所述顶杆上端深入顶杆孔内。
在此基础上,所述压板包括压板主体、漏孔和导块,所述导块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在压板主体下表面的两侧,所述导块截面为n型,且滑动设置在导条上,所述压板主体中心上下贯通有若干漏孔,所述漏孔与顶杆孔上下一一对应。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控制面板和电磁阀,所述控制面板和电磁阀均固定安装在主框架上,所述电磁阀与气缸一、气缸二和气缸三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电磁阀和热压上模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气压表和温度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压板组件,在塑胶底座热压成型后,顶出时进行限位,使塑胶底座上形成与压板组件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热压、限位和顶出步骤均由气缸驱动,加工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采用先热压后部分顶出的方案,相较于直接成型的精度更高,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热压下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热压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框架,2、内框架,3、立板,4、气缸一,5、气缸二,6、热压上模,7、热压下模,8、压板,9、控制面板,10、电磁阀,11、气缸三,12、顶杆,81、压板主体,82、漏孔,83、导块,71、下模主体,72、导条,73、下模板,74、顶杆孔,75、钳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包括主框架1、内框架2、立板3、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压板组件,所述内框架2和立板3均固定连接在主框架1内部,所述下模组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上部,所述上模组件位于下模组件正上方,并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上部,上模组件向下移动完成热压合模,所述压板组件位于下模组件上方,且与主框架1和立板3均固定连接,压板组件左右往复移动,用于顶出时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热压上模6和气缸二5,所述气缸二5主体固定设置在主框架1上部,所述热压上模6位于主框架1内部,并与气缸二5的活塞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热压下模7、气缸三11和顶杆12,所述热压下模7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上部,所述气缸三11位于热压下模7正下方,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内部,所述顶杆12下端与气缸三11活塞端固定连接,顶杆12上端位于热压下模7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板组件包括气缸一4和压板8,所述气缸一4主体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和立板3之间,所述压板8侧面与气缸一4输出端固定连接,压板8位于热压下模7上方,压板8在气缸一4的作用下左右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热压下模7包括下模主体71、导条72、下模板73、顶杆孔74和钳口75,所述下模主体71固定在内框架2上方,所述导条72和下模板73固定在下模主体71上方,所述导条72数量为2个,且位于下模板73的两侧,所述下模板73上表面下凹形成模腔,模腔边缘开设有若干钳口75,所述模腔的中心上下贯通有若干顶杆孔74,所述顶杆12上端深入顶杆孔74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板8包括压板主体81、漏孔82和导块83,所述导块83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在压板主体81下表面的两侧,所述导块83截面为n型,且滑动设置在导条72上,所述压板主体81中心上下贯通有若干漏孔82,所述漏孔82与顶杆孔74上下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面板9和电磁阀10,所述控制面板9和电磁阀10均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上,所述电磁阀10与气缸一4、气缸二5和气缸三11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9与电磁阀10和热压上模6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9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气压表和温度表。
工作时,将塑胶底座放置在热压下模7上的模腔内,随后热压上模6在气缸二5的驱动下向下移动,热压上模6和热压下模7合模后,热压上模6进行加热,热压完成后,热压上模6上移,气缸一4推动压板8向右移动,直至顶杆孔74与漏孔82上下贯通,移动过程中导块83沿着导条72导向,接着气缸三11推动顶杆12向上移动,顶杆12将塑胶底座上缺少压板8限位的部分从漏孔82顶出,然后气缸三11、气缸一4和气缸二5依次复位,完成热压顶出。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内框架(2)、立板(3)、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压板组件,所述内框架(2)和立板(3)均固定连接在主框架(1)内部,所述下模组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上部,所述上模组件位于下模组件正上方,并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上部,上模组件向下移动完成热压合模,所述压板组件位于下模组件上方,且与主框架(1)和立板(3)均固定连接,压板组件左右往复移动,用于顶出时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热压上模(6)和气缸二(5),所述气缸二(5)主体固定设置在主框架(1)上部,所述热压上模(6)位于主框架(1)内部,并与气缸二(5)的活塞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热压下模(7)、气缸三(11)和顶杆(12),所述热压下模(7)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上部,所述气缸三(11)位于热压下模(7)正下方,并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内部,所述顶杆(12)下端与气缸三(11)活塞端固定连接,顶杆(12)上端位于热压下模(7)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包括气缸一(4)和压板(8),所述气缸一(4)主体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和立板(3)之间,所述压板(8)侧面与气缸一(4)输出端固定连接,压板(8)位于热压下模(7)上方,压板(8)在气缸一(4)的作用下左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下模(7)包括下模主体(71)、导条(72)、下模板(73)、顶杆孔(74)和钳口(75),所述下模主体(71)固定在内框架(2)上方,所述导条(72)和下模板(73)固定在下模主体(71)上方,所述导条(72)数量为2个,且位于下模板(73)的两侧,所述下模板(73)上表面下凹形成模腔,模腔边缘开设有若干钳口(75),所述模腔的中心上下贯通有若干顶杆孔(74),所述顶杆(12)上端深入顶杆孔(7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8)包括压板主体(81)、漏孔(82)和导块(83),所述导块(83)数量为两个,且固定在压板主体(81)下表面的两侧,所述导块(83)截面为n型,且滑动设置在导条(72)上,所述压板主体(81)中心上下贯通有若干漏孔(82),所述漏孔(82)与顶杆孔(74)上下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面板(9)和电磁阀(10),所述控制面板(9)和电磁阀(10)均固定安装在主框架(1)上,所述电磁阀(10)与气缸一(4)、气缸二(5)和气缸三(11)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9)与电磁阀(10)和热压上模(6)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9)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气压表和温度表。
CN202020374190.4U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Active CN212826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4190.4U CN212826782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4190.4U CN212826782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6782U true CN212826782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3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4190.4U Active CN212826782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6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40493A (zh) 一种矿山设备配件生产制造用冲压设备
CN102049456B (zh) 40Cr钢机体座类零件多向模锻工艺方法及模具
CN212826782U (zh) 一种抛光用塑胶底座的热压顶出工装
CN216911769U (zh) 一种具有两种不同斜楔结构的冲压模具
CN201862725U (zh) 40Cr钢机匣体类零件多项模锻模具
CN111774482A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的修边模具以及使用方法
CN215966237U (zh) 一种方便与模具分离的模架
CN209937436U (zh) 一种新型夹布橡胶膜片成型模具
CN212266651U (zh) 一种植物纤维餐具盖体热压成型加工模具
CN212350084U (zh) 一种零件凸台成型模具
CN201862726U (zh) 40Cr钢机体座类零件多项模锻模具
CN209867140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09124713U (zh) 一种汽车薄板零件倒装落料冲压模
CN220030954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热压成型装置
CN219006764U (zh) 一种密封圈加工模具
US2565248A (en) M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1185527A (zh) 一种零件凸台成型模具
CN218873358U (zh) 电源外壳五金件冲压模具
CN210701922U (zh) 一种板材型弹簧凸包点挤压成型装置
CN213826691U (zh) 板材的u型折弯冲压成型模
CN220295611U (zh) 一种汽车模具加工冲压装置
CN210099422U (zh) 一种镶配模芯的装置
CN218574758U (zh) 一种侧冲孔翻孔同步的冲压模具
CN217621785U (zh) 一种具有模具定位机构的热压成型机
CN218963809U (zh) 一种五金配件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07, Laodo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aiyu Grind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7, Laodong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TAIYU RUBBER AND PLAST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