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5491U -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5491U
CN212755491U CN202021208519.6U CN202021208519U CN212755491U CN 212755491 U CN212755491 U CN 212755491U CN 202021208519 U CN202021208519 U CN 202021208519U CN 212755491 U CN212755491 U CN 212755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dust
dirt cup
locking
cu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085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泽
刘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085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5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5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5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其中,一种尘杯组件,包括:尘杯,尘杯包括杯体和盖体,杯体的底端具有用于清理灰尘的灰尘清理口,盖体与杯体可转动地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杯体转动到封闭灰尘清理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灰尘清理口的第二位置;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盖体,第二部分设于杯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将杯体底端的盖体打开,使得倒灰口露出,避免了用户从尘杯顶部抽出旋风锥,利于简化灰尘处理操作,更利于用户倒出灰尘。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家庭清洁用电器,用于对地面、墙面等进行清洁,吸取地面上附着的灰尘。
现有的吸尘器具有主体,在主体内置有吸尘腔,吸尘腔内设置有旋转叶片等负压产生装置。在工作时,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从而在吸尘腔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灰尘。吸取到的尘屑被临时存储在吸尘器内部的尘杯中,然后在每次使用之后或者在若干次使用之后,再将尘杯中的灰尘从尘杯中清理掉。
目前,在处理尘杯中的灰尘时,需要先将设置在尘杯中的旋风锥从尘杯的顶部取出,然后才能将灰尘从尘杯顶部的开口倒出,这样,不仅导致尘杯的清理过程繁琐,而且取出的旋风锥也容易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用以解决现有的尘杯的灰尘的清理过程繁琐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所述尘杯包括杯体和盖体,所述杯体的底端具有用于清理灰尘的灰尘清理口,所述盖体与所述杯体可转动地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杯体转动到封闭所述灰尘清理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所述灰尘清理口的第二位置;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杯体;执行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在所述盖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耦合在一起,以将所述盖体和杯体锁紧。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通过设置杯体和盖体,使得在清理灰尘时,将杯体底端的盖体打开,使得灰尘清理口露出,避免了用户从杯体顶部抽出旋风锥,利于简化灰尘处理操作,更利于用户倒出灰尘。
另外,通过设置锁定机构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且通过第一部分设于杯体,第二部分设于盖体,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使得在盖体相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耦合在一起,以将盖体和杯体锁紧。在盖体相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脱离耦合,以将盖体打开进而显露出灰尘清理口。杯体内的灰尘从灰尘清理口流出;如此,利于实现盖体和杯体的快捷安装和拆卸,利于方便和简化用户的倒灰操作。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部分,所述弹性复位部分用于提供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保持耦合的弹性复位力。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在盖体和杯体锁定后,弹性复位部分的弹性复位力使得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维持相互耦合的状态,也就是说,弹性复位部分阻止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互分离运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执行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尘杯的转动部以及沿直线滑设于所述尘杯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设有第一轮齿,所述转动部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齿啮合于所述第二轮齿;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转动部和所述移动部中的一个。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通过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的配合来使得移动部带动转动部转动,或者转动部带动移动部移动。进而带动与转动部或者移动部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运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锁定扣,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锁定扣运动的限制扣;所述锁定扣和限制扣具有能够相互耦合的耦合面。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锁定扣和限制扣之间相互扣合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在要将杯体和盖体解锁时,限制扣需朝向远离锁定扣方向运动,以使得限制扣的耦合面与锁定扣的耦合面分离;在要将杯体和盖体锁定时,限制扣需朝向锁定扣运动,以使得限制扣和锁定扣上的耦合面分离。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定扣和限制扣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在所述盖体封盖所述灰尘清理口时,将所述限制扣推离到与所述锁定扣脱离耦合的位置。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导向斜面起引导作用,能够利于限制扣和锁定扣之间的顺利耦合。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定扣设于所述盖体的外表面,所述限制扣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杯体的外表面。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在要将杯体和盖体解锁时,限制扣朝向远离锁定扣方向转动,以使得限制扣的耦合面与锁定扣的耦合面分离;在要将杯体和盖体锁定时,限制扣需朝向锁定扣方向转动,以使得限制扣和锁定扣上的耦合面分离。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制扣包括第一限制段,所述锁定扣包括第一锁定段;在所述限制扣与所述锁定扣相互耦合时,所述第一限制段抵接于所述第一锁定段的下端面。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第一限制段的上端面和第一锁定段的下端面构成相互耦合的耦合面,第一限制段支撑第一锁定段,以便支撑与第一锁定段连接的盖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制扣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限制段弯折的第二限制段,所述第二限制段连接于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地设于所述杯体。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第二限制段连接于转动部并相对于杯体转动,使得与第二限制段连接的第一锁定段能够相对于杯体转动,且实现第一锁定段与杯体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杯体和盖体的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杯体的外壁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前壁以及环壁,所述盒体罩设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转动部的连接处,所述移动部的一端穿出于所述环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限制段的一端穿出于所述环壁的下端。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盒体能够将移动部和所述转动部的连接处罩住,而用于用户施力的部分移动部或转动部、以及配合于锁定扣的部分限制扣从盒体穿出,盒体内部的零件部和外界接触,能够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壁的一侧设有滑动孔;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构成连通于所述滑动孔的滑道,所述移动部滑设于所述滑道。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成滑道,移动部滑动连接于滑道,以便引导移动部的移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滑动孔的一端与所述环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第二限制段在第二挡板与环壁之间的预设间距中运动,以便为移动部和转动部的连接处提供活动空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复位部分位于所述环壁与所述移动部之间。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盒体能够为弹性复位部分提供安装位。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盒体内设有安装柱,紧固件穿设于所述杯体且连接于所述安装柱。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盒体和杯体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便于盒体和杯体之间的安装;安装柱能够为紧固件的移动提供引导,以便于紧固件的安装。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所述环壁的下端设有限制槽,所述第二限制段连接有所述第一限制段的一端穿出于所述限制槽;在所述限制扣与所述锁定扣脱离耦合后,所述限制槽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制段相对所述第一锁定段的最远位置。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在所述限制扣与所述锁定扣完全脱离耦合时,即在第一限制段和第一锁定段分离后,限制槽能够限制第二限制段相对于第一锁定段运动的最远位置,使得第二限制段的位移可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底壁以及设于所述底壁上表面的侧壁和内围壁,所述侧壁和内围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杯体的底端插入所述容纳槽内。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在盖体和杯体配合时,将杯体的底端伸入容纳槽内,以便使得盖体罩住杯体的底端,杯体的底端能够拦截至少部分灰尘等杂质。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杯体的底端往内弯折形成内凸缘,所述内凸缘插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盖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杯体的外表面齐平。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所述杯体的底端往内弯折形成内凸缘,所述内凸缘插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盖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杯体的外表面齐平。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垫圈。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垫圈能够拦截从杯体和盖体连接缝隙进入的灰尘、水等杂质,以便实现杯体和盖体之间的密封。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体与杯体的铰接点、以及锁定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中轴线的两侧。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在盖体和杯体锁定时,盖体的一端和杯体铰接,盖体对称的另一端通过锁定机构连接于杯体,如此,盖体上至少两点与杯体连接,以便盖体和杯体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种吸尘器,包括主机壳体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通过设置上述方案,吸尘器工作结束后,在清理尘杯组件中的灰尘时,只需便捷地将盖体从杯体的底端打开,使得灰尘清理口露出。避免了用户从杯体顶部抽出旋风锥,利于简化灰尘处理操作,更利于用户倒出灰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的尘杯的立体剖视图;
图2为一种尘杯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尘杯组件的部分纵向立体剖视图;
图4为一种尘杯组件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5为一种尘杯组件的部分剖视图,其中,杯体和盖体为锁定状态;
图6为一种尘杯组件的部分剖视图,其中,杯体和盖体为解锁状态;
图7为一种尘杯组件的部分示意图;
图8为一种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种吸尘器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杯体;11、内凸缘;
2、盖体;21、垫圈;22、限位板;23、支撑架;
3、旋风锥;
411、转动部;412、移动部;
42、盒体;421、安装柱;
43、锁定扣;
44、限制扣;441、第一限制段;442、第二限制段;
45、施力端;
5、弹性复位部分;
6、转轴;
7、主机壳体;
101、尘杯;102、旋风锥。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现有的尘杯的立体剖视图,如图1所示,尘杯101组件包括尘杯101以及位于尘杯101内的旋风锥102。其中,尘杯101为一体件,具有朝向上方的开口。也就是说尘杯101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外周且朝向上方延伸。尘杯101的侧壁和底壁合围成一收容空间。旋风锥102位于收容空间的上部,吸入尘杯101的灰尘被存储在收容空间的下部。
继续参考图1,当要对尘杯101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需要先将旋风锥102从收容空间的上部取出,再将尘杯101内的灰尘倒出。故不仅导致尘杯101的倒灰操作繁琐,用户体验感差,而且所取出的旋风锥102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有鉴于此,为了避免清理尘杯101繁琐且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采用在尘杯的底端设置灰尘清理口,并设置能够转动封闭和打开该灰尘清理口的盖体,从而可以在需要清理尘杯时,直接通过转动盖体即可轻松的将灰尘从尘杯中排出。例如,可以将尘杯从吸尘器的主机壳体内取出,然后提拿到垃圾桶的上方,转动打开盖体,灰尘即可从尘杯中直接掉落到垃圾桶内,从而无需翻转尘杯来实现灰尘的清理,不仅省时,而且还省力。此外,由于在清理尘杯的时候无需将旋风锥取出,也就不会损坏旋风锥或者使得旋风锥上的灰尘落到地面上,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持环境的清洁。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尘杯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尘杯组件。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局部结构的纵向立体剖视图,图4图2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尘杯组件包括尘杯,尘杯包括旋风锥3、杯体1以及盖体2。旋风锥3设置于杯体1内,且连接于杯体1的上部。杯体1的底端具有灰尘清理口,灰尘清理口可设于杯体1的底面,也可设于杯体1的底端侧壁上。其中,图2-图4以杯体1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为例示出,可以理解地,该开口即为灰尘清理口。
值得说明的是,下文以灰尘清理口设置于杯体1的底面为例进行描述,对于灰尘清理口设置于杯体1的侧壁的结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下文的描述进行简单推导得到,在此就不再赘述。
盖体2连接于杯体1且用于封盖灰尘清理口。其中,盖体2和杯体1之间的连接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体2转动设置于杯体1,盖体2通过转动的方式来使得灰尘清理口显露。示例性地,如图2-图4所示,盖体2的一端铰接于杯体1的一侧,盖体2的另一端通过锁定机构与杯体1连接在一起。示例性地,锁定机构、盖体2与杯体1的铰接点对称设置于杯体1的中轴线的两侧。其中,盖体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盖体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盖体2能够封闭灰尘清理口;盖体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盖体2能够打开灰尘清理口。
可选地,如图3所示,盖体2包括底壁以及设于底壁上表面的侧壁和内围壁,侧壁连接于底壁的外周且套设于内围壁的外侧,侧壁和内围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杯体1的底端插入容纳槽内。示例性地,杯体1的侧壁底端设有内凸缘11,内凸缘11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相对于杯体1的侧壁朝向杯体1的内侧弯折,第二段相对于第一段朝向盖体2方向弯折。盖体2和杯体1闭合时,第一段与盖体2的侧壁上端抵接,第二段与盖体2的内侧壁抵接,以便至少部分实现盖体2和杯体1之间的密封,以防止灰尘、水等进入盖体2和杯体1所围成的收容空间中。
可选地,盖体2和杯体1在配合处设有垫圈21,以便进一步实现盖体2和杯体1之间的密封。示例性地,垫圈21可连接于盖体2且抵接于内凸缘11的第二段的下端面。盖体2上可设有安装部,以便实现垫圈21的安装。安装部可包括支撑架23以及内围壁。内围壁可连接于盖体2且朝向杯体1延伸。内围壁可呈环状设置,且与盖体2的侧壁可呈同心设置。垫圈21的内外两侧可分别抵接于盖体2的侧壁和内围壁。支撑架23连接于盖体2的底壁且朝向杯体1延伸。
继续参考图3,支撑架23位于内围壁和盖板的侧壁之间,且高度低于内围壁的高度。支撑架23抵接于垫圈21的底面,以便为垫圈21提供沿杯体1的轴向方向的支撑。如此,内围壁、支撑架23以及盖体2的侧壁可限定出用于安装垫圈21的安装空间。垫圈21可通过胶粘、过盈配合等方式安装到该安装空间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中未示出,至少部分盖体2滑设于杯体1,盖体2通过滑移的方式来使得灰尘清理口显露出来。当然,盖体2和杯体1同样可通过锁定机构来锁定相对位置。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盖体2罩设在灰尘清理口上,盖体2上至少设置两个锁定机构,两个锁定机构呈对称设置。盖体2可从杯体1上拆离,以便灰尘清理口的显露。可以理解地,上文提到的第一种盖体2和杯体1的配合方式,由于至少部分盖体2始终于杯体1连接,所以可只需要设置一个锁定机构就能实现盖体2和杯体1之间的锁。上文提到的第二种方式的锁定机构可设有一个也可设有多个,这取决于盖体2是否设置成可从杯体1上完全滑离。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杯体1和盖体2,使得在清理灰尘时,将杯体1底端的盖体2打开,使得灰尘清理口露出,避免了用户从尘杯顶部抽出旋风锥3,利于简化灰尘处理操作,更利于用户倒出灰尘。
下文以图2-图4所示的盖体2和杯体1的连接形式为例来描述锁定机构,即盖体2的一端铰接于杯体1的一侧,盖体2的另一端通过锁定机构与杯体1连接在一起。对于盖体2和杯体1的其它连接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下文进行简单推导得到,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2-图7所示,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盖体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耦合在一起,以将盖体2和杯体1锁紧;在盖体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脱离耦合,以将盖体2和杯体1分离。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耦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锁扣配合、插销配合、卡接配合。下文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锁扣配合的方式示出。对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其它配合方式,可参考下文进行简单推导得到。
示例性地,如图2-图7所示,第一部分包括连接于盖体2的外壁的锁定扣43,第二部分包括连接于杯体1的外壁的限制扣44。锁定扣43和限制扣44具有能够相互耦合的耦合面,也即二者分别具有能够相抵接的两个面。当所述限制扣44与所述锁定扣43耦合,也就是说,限制扣44与所述锁定扣43相抵接,且所述限制扣44阻挡所述锁定扣43的运动时,所述盖体2和所述杯体1锁定在一起。
此外,假如灰尘清理口设置于杯体1的底面,在锁定盖体2和杯体1时,限制扣44位于锁定扣43的下方,与杯体1连接的限制扣44能够施加给锁定扣43向上的支撑力,以便抵抗盖体2的重力作用,使得盖体2的一端不会脱离杯体1;假如灰尘清理口设置于杯体1的侧壁,在锁定盖体2和杯体1时,限制扣44可位于锁定扣43的外侧,与杯体1连接的限制扣44施加给锁定扣43朝向杯体1内侧的限制力,使得盖体2的一端不会脱离杯体1。
需要指出的是,对限制扣44和锁定扣4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但在设计限制扣44和锁定扣43时,二者除了耦合位置应当尽量避免其他干涉情况的发生,当然,这并非是限制性条件。可选地,锁定扣43和限制扣44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在盖体2封盖灰尘清理口时,将限制扣44推离到与锁定扣43脱离耦合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被构造成能够相对另一个往脱离耦合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灰尘清理口。也就是说,可存在两种结构,一种结构可为:第一部分活动连接于盖体2,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于杯体1,
当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脱离耦合时,第二部分保持静止,需将第一部分在尘杯上运动,以使得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另一种结构可为:第二部分活动连接于杯体1,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盖体2,当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脱离耦合时,第一部分保持静止,需将第二部分在尘杯上运动,以使得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
下文以图2-图7所示的第二部分活动连接于杯体1为例来进行描述。对于第一部分活动连接于盖体2的结构,可以参考下文做简单推导得到,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2-图7所示,示例性地,尘杯上设有执行组件,执行组件包括转动部411和移动部412。转动部411转动设置于尘杯,移动部412滑设于尘杯,移动部412设有第一轮齿,转动部411设有第二轮齿,第一轮齿啮合于第二轮齿。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的配合来使得移动部412带动转动部411转动,或者转动部411带动移动部412移动。
其中,第一部分可连接于转动部411,第一部分也可连接于移动部412。下文以图2-图7所示的第一部分连接于转动部411为例示出,对于第一部分连接于移动部412的结构,也可参考下文做简单推导得到,在此就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参考图4-图7所示,第一部分的锁定扣43固定连接于盖体2,第二部分的限制扣44转动连接于杯体1,限制扣44相对于锁定扣43转动,限制扣44连接于转动部411。
可选地,限制扣44包括第一限制段441,锁定扣43包括第一锁定段。在限制扣44与锁定扣43相互耦合时,第一限制段441抵接于第一锁定段的下端面。限制扣44还包括相对于第一限制段441弯折的第二限制段442,第二限制段442连接于转动部411,转动部411转动地设于杯体1。
可选地,移动部412包括移动杆,移动杆的一端为执行组件的施力端45,移动杆的另一端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轮齿。杯体1上设有滑道,移动杆沿直线方向滑设于滑道。可选地,转动部411包括转动设置于杯体1的齿轮,齿轮的外侧设有第二轮齿。第二限制段442连接于齿轮的侧壁。
其中,齿轮、第二限制段442以及第一限制段441可呈一体设置,以便提高限制扣44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杯体1上连接有转轴6,转轴6穿设于齿轮,齿轮相对转轴6转动。如此,齿轮转动连接于杯体1。用户通过施力于施力端45来使得移动部412移动,使得转动部411转动,进而使得与转动部411连接的限制扣44转动。
为了便于描述,将限制扣44和锁定扣43耦合时,第二限制段442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限制扣44和锁定扣43脱离耦合时,第二限制段442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杯体1上可设有盒体42,盒体42罩设于杯体1。盒体42可罩设于移动部412和转动部411的连接处,以便提高锁定机构的整体性。其中,滑道设于盒体42内,移动部412穿出于盒体42且滑设于盒体42,第二限制段442连接有第一限制段441的一端穿出于盒体42的侧壁。
另外,上文提到的齿轮可位于盒体42的侧壁和杯体1的侧壁之间,以便限制齿轮的轴线方向的位移。
可选地,盒体42的侧壁上可设有限制槽,第二限制段442连接有第一限制段441的一端可穿出于限制槽。当第二限制段44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限制段442可抵接于限制槽的一槽壁;当第二限制段44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限制段442可抵接于限制槽的另一槽壁,如此通过限制槽来限制连接段运动范围。
可选地,盒体42的一侧壁开有滑动孔,移动部412穿设于移动孔伸出于盒体42。滑动孔的上端设有第一挡板,滑动孔的下端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远离滑动孔的一端与盒体42之间设有间距,以便为移动部412和转动部411的连接处提供活动空间。
可选地,当第二限制段44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轮齿可与第二挡板的内侧抵接,如此,也可实现对第二限制段442的运动范围的限制。
可选地,第二限制段442上可连接有弹性复位部分5,弹性复位部分5可包括直线方向的弹性变形的弹簧。杯体1上连接有安装板,弹簧设置在安装板和移动部412之间。可选地,安装板和移动部412上可设有定位柱,以便于弹簧的安装和定位。可选地,上文提到的盒体42可充当用于固定弹簧的安装板,示例性地,弹簧可设于盒体42的内壁与移动部412的移动杆之间。
可选地,弹性复位部分5也可包括扭簧,扭簧可连接于转动部411。扭簧可套设于转轴6。
可以理解地,第二限制段44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第二限制段44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限制段441抵接于锁定扣43的下端面,以便使得限制扣44支撑锁定扣43。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限制段442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过程可为,用户向内推移动部412的施力端45,使得移动部412向右侧移动,使得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得第二限制段442顺时针转动,并使得第一限制段441脱离锁定扣43。盖体2和杯体1分离,杯体1内的灰尘从灰尘清理口落出;当灰尘全部落出尘杯后,用户向内推移动部412,使得第二限制段442维持在第二位置,直至盖体2和杯体1扣合。此时,释放移动部412,第二限制段442在弹性复位部分5的作用下恢复到第一位置处。
图8为一种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种吸尘器包括主机壳体7以及如上任一示例的尘杯组件,尘杯组件设于主机壳体7上。尘杯组件包括杯体1和盖体2。
图9为另一种吸尘器的部分示意图,如图9所示,一种吸尘器包括主机壳体7以及如上任一示例的尘杯组件。主机壳体7的底部在与尘杯组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口,尘杯组件通过支架安装于主机壳体7内。灰尘从避让口流出。
可选地,尘杯组件的底端从避让口伸出到主机壳体7外。可以理解地,由于尘杯组件的底端从避让口显露出,在清理灰尘时,可不用将尘杯组件从主体壳体内取出,可直接将伸出主机壳体7的盖体2从杯体1打开即可,使得灰尘清理口通过避让口露出。即便于在不打开主机壳体7的情况下,直接清理灰尘,利于便捷清理灰尘。
其中,尘杯组件的盖体2放置在主机壳体7的底部上,以便使得灰尘从主机壳体7的底端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9)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所述尘杯包括杯体(1)和盖体(2),所述杯体(1)的底端具有用于清理灰尘的灰尘清理口,所述盖体(2)与所述杯体(1)可转动地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杯体(1)转动到封闭所述灰尘清理口的第一位置以及转动到打开所述灰尘清理口的第二位置;
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盖体(2),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杯体(1);
执行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耦合在一起或者脱离耦合;
在所述盖体(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耦合在一起,以将所述盖体(2)和杯体(1)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部分(5),所述弹性复位部分(5)用于提供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保持耦合的弹性复位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尘杯的转动部(411)以及沿直线滑设于所述尘杯的移动部(412),所述移动部(412)设有第一轮齿,所述转动部(411)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齿啮合于所述第二轮齿;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转动部(411)和所述移动部(412)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锁定扣(43),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锁定扣(43)运动的限制扣(44);所述锁定扣(43)和限制扣(44)具有能够相互耦合的耦合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扣(43)和限制扣(44)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斜面;
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在所述盖体(2)封盖所述灰尘清理口时,将所述限制扣(44)推离到与所述锁定扣(43)脱离耦合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扣(43)设于所述盖体(2)的外表面,所述限制扣(4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杯体(1)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扣(44)包括第一限制段(441),所述锁定扣(43)包括第一锁定段;
在所述限制扣(44)与所述锁定扣(43)相互耦合时,所述第一限制段(441)抵接于所述第一锁定段的下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扣(44)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限制段(441)弯折的第二限制段(442),所述第二限制段(442)连接于所述转动部(411),所述转动部(411)转动地设于所述杯体(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上设有盒体(42),所述盒体(42)包括前壁以及环壁,所述环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杯体(1)以及所述前壁,所述盒体(42)罩设在所述移动部(412)和所述转动部(411)的连接处,所述移动部(412)的一端穿出于所述环壁的一侧,所述第二限制段(442)的一端穿出于所述环壁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的一侧设有滑动孔;
所述盒体(42)内设有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构成连通于所述滑动孔的滑道,所述移动部(412)滑设于所述滑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滑动孔的一端与所述环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部分(5)位于所述环壁与所述移动部(41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有安装柱(421),紧固件穿设于所述杯体(1)且连接于所述安装柱(421)。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壁的下端设有限制槽,所述第二限制段(442)连接有所述第一限制段(441)的一端穿出于所述限制槽;
在所述限制扣(44)与所述锁定扣(43)脱离耦合后,所述限制槽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制段(441)相对所述第一锁定段的最远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包括底壁以及设于所述底壁上表面的侧壁和内围壁,所述侧壁和内围壁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杯体(1)的底端插入所述容纳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底端往内弯折形成内凸缘(11),所述内凸缘(11)插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盖体(2)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杯体(1)的外表面齐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垫圈(21)。
18.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与杯体(1)的铰接点、以及锁定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杯体(1)的中轴线的两侧。
19.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壳体(7)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CN202021208519.6U 2020-06-28 2020-06-28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Active CN212755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8519.6U CN212755491U (zh) 2020-06-28 2020-06-28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08519.6U CN212755491U (zh) 2020-06-28 2020-06-28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5491U true CN212755491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8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08519.6U Active CN212755491U (zh) 2020-06-28 2020-06-28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5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2764A (en) Vacuum cleaner
KR101495732B1 (ko) 진공 청소기
CN210931148U (zh) 集尘站及具有其的吸尘系统
JP4243724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2698720U (zh)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12755491U (zh)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12755492U (zh)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CN112205918B (zh) 集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系统
CN112205917B (zh) 集尘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系统
CN114468836A (zh) 集尘设备及清洁组件
JP5691015B2 (ja) 集塵装置及び電気掃除機
JP476195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3656834B2 (ja) 集塵容器及び該集塵容器を有する電気掃除機
JP5646904B2 (ja) クリーナ
CN217547917U (zh) 集尘设备及清洁组件
JP2006055303A (ja) 電気掃除機
CN220581440U (zh) 锁止机构和清洁装置
CN114652242B (zh) 清洁系统
JP5378889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7565945U (zh) 一种垃圾桶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20695143U (zh) 尘杯和吸尘器组件
CN21847454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CN217959987U (zh) 清洁设备
CN220212821U (zh) 尘杯、吸尘装置和清洁系统
JP2005095664A (ja) 集塵容器及び該集塵容器を有する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