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6099U -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16099U CN212616099U CN202021252437.1U CN202021252437U CN212616099U CN 212616099 U CN212616099 U CN 212616099U CN 202021252437 U CN202021252437 U CN 202021252437U CN 212616099 U CN212616099 U CN 2126160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damping
- assembly
- supporting
- support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涉及重型越野车车身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采用平板橡胶减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包括支腿总成以及支座总成,所述支腿总成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支座总成内设置有减振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减振件内,所述支腿总成与承载上装设备的支架本体相连接,所述支座总成与车架支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腿总成与支座总成设计为组合结构的形式,保证了车架支座对支架本体竖向支撑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又通过将支腿总成上的连接件设置于支座总成的减振件内,使支腿总成能够在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等各个方向均受到有效的减振,解决了减振方向单一的问题,提高了减振和抗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越野车车身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上装设备需要支撑装置进行支撑,普通汽车的支撑装置一般是由横梁和纵梁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支撑装置的底部通过立柱螺纹连接在车架支座上,二立柱与车架支座之间通过平板橡胶减振。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立柱与车架支座之间的强度和刚度较大,仅仅只能满足普通汽车对上装设备的安装和运输要求。当支撑装置上装载的物体数量较多、重量较重时,支撑装置不得不设计为更大的空间结构,使支撑装置的受力工况更为复杂。现有技术中立柱与车架支座的连接方式反而容易使立柱更早的破坏,平板橡胶的减振结构由于减振方向单一,受力能力差,无法满足越野车越野行驶时的强度、刚度以及抗冲击振动的要求,不符合某重型越野车的越野机动行驶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采用平板橡胶减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包括支腿总成以及支座总成,所述支腿总成连接有连接件,所述支座总成内设置有减振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减振件内,所述支腿总成与承载上装设备的支架本体相连接,所述支座总成与车架支座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可选的,所述支座总成包括立板以及底板,两组所述立板对称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减振件连接于两组立板与底板形成的凹槽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减振件内。
可选的,两组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内设置有贯穿两组立板的销轴,所述减振件连接于轴套上,所述销轴通过螺母锁紧两组立板。
可选的,所述减振件为具有唇边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唇边设置于连接件与立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减振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橡胶衬套,两组所述橡胶衬套之间设置有预留缝隙。
可选的,所述支座总成包括第一支座总成以及第二支座总成,所述第一支座总成与第二支座总成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座总成的两组立板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二支座总成的两组立板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与车架支座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支座总成以及至少两组第二支座总成,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支座总成设置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端,至少两组所述第二支座总成设置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后端,所述第一支座总成与第二支座总成至少设置于支架本体的四角。
可选的,所述立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支座的螺栓,所述底板与车架支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平的调整垫。
可选的,所述支腿总成包括连接板以及立柱,所述连接板与立柱相连接,所述立柱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支架本体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嵌套于减振件内的轴套环,所述连接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腿总成与支座总成设计为组合结构的形式,保证了车架支座对支架本体竖向支撑的结构强度与刚度,又通过将支腿总成上的连接件设置于支座总成的减振件内,使支腿总成能够在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等各个方向均受到有效的减振,解决了减振方向单一的问题,满足了越野行驶时各方向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提高了减振和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支座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二支座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本体;2—第一支座总成;3—第二支座总成;4—螺栓;5—连接板;6—立柱;7—加强筋;8—连接件;9—减振件;10—立板;11—唇边;12—销轴;13—轴套;14—螺母;15—底板;16—调整垫;1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支腿总成以及支座总成,支腿总成连接于支架本体1的底部四角,支座总成连接于支腿总成的底部,支座总成与车架支座相连接。具体来说,支腿总成包括连接板5以及立柱6,连接板5与立柱6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5与支架本体1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立柱6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件8,连接件8为轴套环的结构形式。在连接板5与立柱6之间还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有加强筋7,以提高立柱6与支架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当然,加强筋7可以沿立柱6的周向设置有多组。
如图1至图5所示,支座总成包括立板10以及底板15,两组立板10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对称设置于底板15上,使立板10与底部15之间形成凹槽形的结构。在两组立板10之间设置有轴套13,轴套13上安装有圆弧形结构的减振件9,减振件9位于凹槽内。减振件9的轴向边缘具有唇边11,连接件8嵌套于减振件9内,使唇边11设置于连接件8与立板10之间。轴套13内设置有贯穿两组立板10的销轴12,销轴12一端具有轴帽,另一端具有螺纹,销轴12与螺母14螺纹连接将两组立板10锁紧。其中,螺母14可以选用普通螺母,也可以选用开槽螺母。
如图1至图5所示,当车辆启动或者停止时,即立柱6与支座总成之间存在沿减振件9轴向的位移,减振件9以及唇边11能够缓冲连接件8与立板10之间的压力。当车辆左右摇晃是,即立柱6与支座总成之间存在沿减振件9左右的位移,减振件9能够缓冲连接件8与销轴12之间的压力。当车辆上下颠簸时,即立柱6与支座总成之间存在沿减振件9上下的位移,减振件9能够缓冲连接件8与销轴12之间的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减振件9能够对立柱6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等各个方向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减振件9包括但不限于橡胶衬套的结构形式,还可以选用硅胶垫与硅胶环的组合结构形式。特别地,减振件9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橡胶衬套,两组橡胶衬套之间设置有预留缝隙。当一侧的连接件8压向立板10时,另一侧的橡胶衬套则不受力,能够延长减振件9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立板10与底板15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7,用以增强底板15对立板10的支撑强度与刚度。底板15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支座的螺栓4,在底板15与车架支座之间设置有调整垫16,通过螺栓4将支座总成在车架支座上调平。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5的平板过渡、加强筋7的加强连接,提高了支腿总成与支架本体1之间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8、减振件9以及销轴12之间的连接,有效的发挥了减振件9的减振性能,提高了减振件9各个方向的减振和抗冲击能力,解决了某重型越野车底盘上装设备沉重、支架本体1结构复杂以及所受的振动、冲击工况恶劣的难题。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8与减振件9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将减振件9设计为封闭式的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的盒型结构形式,相应的连接件8则设计为尺寸适配的正方体或者圆柱体的盒型结构形式,将连接件8嵌套于减振件9内,同样能够满足连接件8多方向的减振要求。立板10以及底板15也可以设计为一体的敞开式盒型结构,通过卡扣或者限位件将连接件8与减振件9限位安装在敞开式盒型结构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支座总成包括第一支座总成2以及第二支座总成3,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的设置方向不同。具体来说,第一支座总成2的两组立板10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第二支座总成3的两组立板10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在支架本体1的底部四角分别连接两组第一支座总成2以及两组第二支座总成3,两组第一支座总成2设置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端,两组第二支座总成3设置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在支架本体1的底部采用前后、左右四点不同方向的减振支撑,能够更好的满足越野车在越野行驶时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等各方向的强度、刚度以及所受的振动、冲击要求。当然,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的数量、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向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式,根据支架本体1实际的受力情况,还可以在支架本体1的底部设置更多组数的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方向均可做适应性的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总成以及支座总成,所述支腿总成连接有连接件(8),所述支座总成内设置有减振件(9),所述连接件(8)连接于减振件(9)内,所述支腿总成与承载上装设备的支架本体(1)相连接,所述支座总成与车架支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总成包括立板(10)以及底板(15),两组所述立板(10)对称设置于底板(15)上,所述减振件(9)连接于两组立板(10)与底板(15)形成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立板(10)之间设置有轴套(13),所述轴套(13)内设置有贯穿两组立板(10)的销轴(12),所述减振件(9)连接于轴套(13)上,所述销轴(12)通过螺母(14)锁紧两组立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9)为具有唇边(11)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唇边(11)设置于连接件(8)与立板(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9)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橡胶衬套,两组所述橡胶衬套之间设置有预留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总成包括第一支座总成(2)以及第二支座总成(3),所述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座总成(2)的两组立板(10)平行于车辆的行驶方向,所述第二支座总成(3)的两组立板(10)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与车架支座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支座总成(2)以及至少两组第二支座总成(3),至少两组所述第一支座总成(2)设置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端,至少两组所述第二支座总成(3)设置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后端,所述第一支座总成(2)与第二支座总成(3)至少设置于支架本体(1)的四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0)与底板(15)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7),所述底板(15)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支座的螺栓(4),所述底板(15)与车架支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平的调整垫(1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总成包括连接板(5)以及立柱(6),所述连接板(5)与立柱(6)相连接,所述立柱(6)与连接件(8)相连接,所述连接板(5)与支架本体(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为嵌套于减振件(9)内的轴套环,所述连接板(5)与立柱(6)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2437.1U CN212616099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2437.1U CN212616099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16099U true CN212616099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5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2437.1U Active CN212616099U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16099U (zh)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21252437.1U patent/CN2126160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73363A (zh) | 一种汽车右旋置装置 | |
CN201046654Y (zh) | 汽车悬架装置 | |
CN212616099U (zh) | 一种支撑上装设备的减振装置 | |
CN212685145U (zh) | 一种新型空气悬架系统及含有该系统的汽车 | |
CN110978977A (zh) |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 |
CN204150132U (zh) | 一种驾驶室悬置总成 | |
CN102371881B (zh) | 动力总成支撑系统 | |
CN210460986U (zh) | 一种车载空调压缩机的二次减震降噪系统 | |
CN211195824U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 |
CN208376878U (zh) | 车架前端外伸梁支架 | |
CN202389186U (zh) | 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 | |
CN210337485U (zh) | 一种线轴桥用复合空气悬架 | |
CN204915871U (zh) | 并联弹簧式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113910886A (zh) | 一种发动机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 |
CN103277441B (zh) | 汽车发动机橡胶悬置 | |
CN206426831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 |
CN202271798U (zh) | 汽车用空气弹簧悬架 | |
CN202280102U (zh) | 地板架的安装结构、推土机和挖掘机 | |
CN207292135U (zh) | 一种特种装备底盘车用车架总成 | |
CN206929276U (zh) | 一种简易驱动减震结构 | |
CN212890382U (zh) | 一种新型的搬运推车 | |
CN218582138U (zh) | 空气弹簧组件及磁浮列车 | |
CN212499886U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变速箱支架拉杆系统及矿用自卸车 | |
CN218343608U (zh) | 一种机舱横梁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 |
CN211441890U (zh) | 一种悬挂机构及使用该悬挂机构的货箱自动运输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