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7450U -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7450U
CN212577450U CN202021290038.4U CN202021290038U CN212577450U CN 212577450 U CN212577450 U CN 212577450U CN 202021290038 U CN202021290038 U CN 202021290038U CN 212577450 U CN212577450 U CN 212577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avity
runner
load block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00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
刘晓飞
蒋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ngl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ngl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ngl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ngl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00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7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7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74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设有底座、第一半模、第二半模和凸模;底座的上部形成有配合槽,凸模排列于配合槽的底部;第一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半凹模腔,第二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侧部对齐后置于配合槽;凸模插入第一半凹模腔和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中。第一半凹模腔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半流道,第一半流道连通第一半凹模腔;第二半凹模腔的上部形成有第二半流道,第二半流道连通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流道和第二半流道对齐合并后形成流道整体。本技术方案解决轮胎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做载荷测试时没有合适的载荷块问题,载荷块模具制作出的载荷块可用于轮胎模具不同载荷测试情况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工装,具体涉及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背景技术
实际生产中,有些轮胎模具在生产一定数量的轮胎后,便因反复受载而开裂失效。故,轮胎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轮胎模具的载荷测试。轮胎模具载荷测试过程中,载荷块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载荷块在模具特定的方向施加一定的测力。
现有技术中,没有专供于轮胎模具需要形状尺寸的载荷块,在轮胎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做载荷测试时没有合适的载荷块进行使用。亟需一种铸造工装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计不同形状的载荷块浇铸。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装夹牢固可靠,可满足轮胎模具各种规格角度滑块日常加工生产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包括底座、第一半模、第二半模和凸模;所述底座的上部形成有配合槽,所述凸模排列于所述配合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半凹模腔,所述第二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半凹模腔;所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侧部对齐后置于所述配合槽;所述凸模插入所述第一半凹模腔和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中。
作为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半凹模腔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半流道,第一半流道连通第一半凹模腔;所述第二半凹模腔的上部形成有第二半流道,第二半流道连通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流道和第二半流道对齐合并后形成流道整体。
作为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导流坡,所述第二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导流坡;
所述第一导流坡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半流道;所述第二导流坡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半流道。
作为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凸模的数量与第一半凹模腔及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数量相等。
作为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配合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半模或第二半模的高度。
作为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侧部对齐后置于所述配合槽;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外壁与所述配合槽的内壁吻合。
本实用新型设有底座、第一半模、第二半模和凸模;底座的上部形成有配合槽,凸模排列于配合槽的底部;第一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半凹模腔,第二半模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的侧部对齐后置于配合槽;凸模插入第一半凹模腔和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中。本技术方案解决轮胎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做载荷测试时没有合适的载荷块问题,载荷块模具制作出的载荷块可用于轮胎模具不同载荷测试情况需求,且加工制作简单、制造成本低,满足工厂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半模;3、第二半模;4、凸模;5、配合槽;6、第一半凹模腔;7、第一半流道;8、第一导流坡;9、第二导流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提供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包括底座1、第一半模2、第二半模3和凸模4;所述底座1的上部形成有配合槽5,所述凸模4排列于所述配合槽5的底部;所述第一半模2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半凹模腔6,所述第二半模3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半凹模腔(与第一半凹模腔6对称,未示出);所述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的侧部对齐后置于所述配合槽5;所述凸模4插入所述第一半凹模腔6和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中。
具体的,所述第一半凹模腔6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半流道7,第一半流道7连通第一半凹模腔6;所述第二半凹模腔的上部形成有第二半流道(与第一半流道7对称,未示出),第二半流道连通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流道7和第二半流道对齐合并后形成流道整体。流道整体将铸造液体导入到凹模腔内,待铸造液体凝固后即可形成所需要载荷块。凹模腔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所需载荷块的形状进行配置,灵活性和通用性强。
具体的,所述凸模4的数量与第一半凹模腔6及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数量相等。一次性可以浇铸多个载荷块,浇铸效率高。
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模2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导流坡8,所述第二半模3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导流坡9;所述第一导流坡8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半流道7;所述第二导流坡9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半流道。第一导流坡8和第二导流坡9对齐后可以将铸造液体快速的导入到流道中,进而通过流道进入凹模腔。
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槽5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半模2或第二半模3的高度。配合槽5深度较浅,便于浇铸后取出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
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的侧部对齐后置于所述配合槽5;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的外壁与所述配合槽5的内壁吻合。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置入配合槽5后没有多余的空隙,保证凸模4和凹模腔的对准精度。
本实用新型设有底座1、第一半模2、第二半模3和凸模4;底座1的上部形成有配合槽5,凸模4排列于配合槽5的底部;第一半模2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半凹模腔6,第二半模3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的侧部对齐后置于配合槽5;凸模4插入第一半凹模腔6和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中。流道整体将铸造液体导入到凹模腔内,待铸造液体凝固后即可形成所需要载荷块。凹模腔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所需载荷块的形状进行配置,灵活性和通用性强。第一导流坡8和第二导流坡9对齐后可以将铸造液体快速的导入到流道中,进而通过流道进入凹模腔。配合槽5深度较浅,便于浇铸后取出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置入配合槽5后没有多余的空隙,保证凸模4和凹模腔的对准精度。一次性可以浇铸多个载荷块,浇铸效率高。本技术方案解决轮胎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做载荷测试时没有合适的载荷块问题,载荷块模具制作出的载荷块可用于轮胎模具不同载荷测试情况需求,且加工制作简单、制造成本低,满足工厂生产要求。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半模(2)、第二半模(3)和凸模(4);所述底座(1)的上部形成有配合槽(5),所述凸模(4)排列于所述配合槽(5)的底部;所述第一半模(2)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半凹模腔(6),所述第二半模(3)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半凹模腔;所述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的侧部对齐后置于所述配合槽(5);所述凸模(4)插入所述第一半凹模腔(6)和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凹模腔(6)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半流道(7),第一半流道(7)连通第一半凹模腔(6);所述第二半凹模腔的上部形成有第二半流道,第二半流道连通第二半凹模腔;第一半流道(7)和第二半流道对齐合并后形成流道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模(2)的侧部形成有第一导流坡(8),所述第二半模(3)的侧部形成有第二导流坡(9);
所述第一导流坡(8)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半流道(7);所述第二导流坡(9)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半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4)的数量与第一半凹模腔(6)及第二半凹模腔合并后的凹模腔整体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5)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半模(2)或第二半模(3)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半模(2)和第二半模(3)的外壁与所述配合槽(5)的内壁吻合。
CN202021290038.4U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77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0038.4U CN212577450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0038.4U CN212577450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7450U true CN212577450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003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77450U (zh) 2020-07-02 2020-07-02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7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77450U (zh) 一种轮胎模具载荷块铸造工装
CN215320253U (zh) 卡座注塑成型模具
CN212072761U (zh) 一种按键注塑模具
CN113977840A (zh) 一种硅胶制品挤压机的镶拼式模具结构
CN201721006U (zh) 注塑模具
CN212072765U (zh) 一种内滑块模具
CN219464688U (zh) 一种高密封型金属件制备用型腔条
CN114769520B (zh) 用于砂芯模具的顶杆配合机构
CN211891829U (zh) 一种能够自动抽芯的小零件注塑模具
CN216760651U (zh) 一种充电器外壳的成型模具
CN211027563U (zh) 一种5g基站用转接支撑架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5550513U (zh) 一种便于开模的自动化注塑模具
CN216782561U (zh) 一种带有倒扣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2072592U (zh) 一种不易损伤产品的模具
CN213860462U (zh) 一种用于制造波纹管的模具内模装置
CN210061817U (zh) 一种高精密自动校准模具
CN21801564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转接口的浇铸模具
CN210703723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机械加工用治具
CN210026188U (zh)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多模槽式模具
CN219006763U (zh) 一种新型彩灯音响数码管的压制模具
CN214726144U (zh) 一种模具用头部连接件
CN220373791U (zh) 具有倒扣结构的塑料箱体上盖注塑模具
CN219095781U (zh) 一种剃刀组件的加工模具
CN217196756U (zh) 一种用于圆柱倒扣二次强脱结构
CN215359598U (zh) 端盖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