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8262U -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8262U
CN212558262U CN202021263763.2U CN202021263763U CN212558262U CN 212558262 U CN212558262 U CN 212558262U CN 202021263763 U CN202021263763 U CN 202021263763U CN 212558262 U CN212558262 U CN 212558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ixed
clamping jaw
rotary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37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锋
蓝科明
韦桂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e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e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e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e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37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8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8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8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包括机架及均设于机架上的等距分料机构、移送机构及旋转找正机构,等距分料机构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一升降滑座、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分料滑座、第二分料滑座及限位连杆,当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接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限位帽,且第一分料滑座与第二分料滑座相互抵触以一一对应的承接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当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分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第二分料滑座,且第一分料滑座抵触于限位帽;移送机构将分料工位上相互远离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移送至旋转找正机构,旋转找正机构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一指定位置。

Description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移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生产组装过程中,需要对将物料进行等距分离及进行旋转至指定位置的旋转找正操作。
但是,现有的物料移送设备的结构都极为复杂,不但造价昂贵,而且在等距分离物料过程,需要多个结构部件进行配合,容易出现误差,无法实现每次的分料距离都保持一致;另外,因为驱使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的旋转找正操作还需人工手动来进行,也存在偏移,无法实现每次旋转找正后所旋转至的指定位置都保持一致;从而,对后续的生产组装精度和组装的成品率都造成了影响。再者,还存在动作效率低下的缺点。
因此,急需要一种分料找正移送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料找正移送装置,该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能够精确实现等距分料、旋转找正精度高及动作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提供了一种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包括机架及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等距分料机构、移送机构及旋转找正机构,
所述等距分料机构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一升降滑座、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分料滑座、第二分料滑座及限位连杆,所述第一升降滑座竖直移动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分料滑座及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均沿左右方向水平移动于所述第一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限位连杆的右端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上,所述限位连杆的左端固定有一限位帽,所述限位连杆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上,且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位于所述限位帽右侧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左侧之间;
所述机架上分布有沿左向右依次排布的接料工位及分料工位,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往复移动于所述接料工位与所述分料工位之间;当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所述接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所述限位帽,且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相互抵触以一一对应的承接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当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所述分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且所述第一分料滑座抵触于所述限位帽;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分料工位上相互远离的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上所对应承接的所述第一物料及所述第二物料移送至所述旋转找正机构,所述旋转找正机构分别驱使所述第一物料及所述第二物料转动至一指定位置。
可选地,所述旋转找正机构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固定座、第一旋转承载座及第一阻挡柱体,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竖直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上;所述第一阻挡柱体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物料上形成有水平外凸的第一水平凸部,所述第一阻挡柱体用于阻挡所述第一水平凸部。
可选地,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水平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水平朝向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所承载的所述第一物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避让通孔,所述第一避让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阻挡柱体的一侧;
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壳体上,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竖直向上正对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所述第一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所述第一阻挡柱体时,所述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固定座、第二旋转承载座及第二阻挡柱体,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竖直枢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上;所述第二阻挡柱体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物料上形成有水平外凸的第二水平凸部,所述第二阻挡柱体用于阻挡所述第二水平凸部。
可选地,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水平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三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水平朝向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所承载的所述第二物料。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避让通孔,所述第二避让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阻挡柱体的一侧;
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壳体上,且所述第四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竖直向上正对于所述第二避让通孔;所述第二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所述第二阻挡柱体时,所述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所述第二避让通孔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移送机构包含水平滑座、第三直线驱动器、第二升降滑座、第四直线驱动器及夹取组件,所述水平滑座沿所述分料工位至所述旋转找正机构的方向移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沿所述水平滑座的移动方向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升降滑座竖直移动于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二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夹取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上,所述夹取组件用于夹取位于所述分料工位上的第一物料及所述第二物料。
可选地,所述夹取组件包含第一开闭驱动器、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三夹爪、第四夹爪、第一定位柱、第一弹性件、第二定位柱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开闭驱动器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一安装臂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器的一驱动端,所述第二安装壁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器的另一驱动端;所述第一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左端,所述第二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右端,所述第三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左端,所述第四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右端,且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三夹爪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定位柱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均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三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与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一定位柱竖直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二定位柱竖直向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分料找正移送装置还包括卸料夹取机构,所述卸料夹取机构包含第三升降滑座、第五直线驱动器、第二开闭驱动器、第三开闭驱动器、第五夹爪、第六夹爪、第七夹爪、第八夹爪、第一定位臂及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三升降滑座竖直移动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三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闭驱动器及所述第三开闭驱动器均固定于所述第三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五夹爪与所述第六夹爪分别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开闭驱动器的两驱动端,所述第七夹爪与所述第八夹爪分别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三开闭驱动器的两驱动端;所述第一定位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开闭驱动器的壳体上,所述第二定位臂固定于所述第三开闭驱动器的壳体上,所述第一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五夹爪、所述第六夹爪及所述第一定位臂三者之间,所述第二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七夹爪、所述第八夹爪及所述第二定位臂三者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的等距分料机构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一升降滑座、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分料滑座、第二分料滑座及限位连杆,第一升降滑座竖直移动于机架上,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机架上,第一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第一分料滑座及第二分料滑座均沿左右方向水平移动于第一升降滑座上,第二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一升降滑座上,第二分料滑座固定于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限位连杆的右端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二分料滑座上,限位连杆的左端固定有一限位帽,限位连杆滑动穿置于第一分料滑座上,且第一分料滑座位于限位帽右侧与第二分料滑座左侧之间;机架上分布有沿左向右依次排布的接料工位及分料工位,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分料滑座往复移动于接料工位与分料工位之间;当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接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限位帽,且第一分料滑座与第二分料滑座相互抵触以一一对应的承接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当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分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第二分料滑座,且第一分料滑座抵触于限位帽;移送机构将分料工位上相互远离的第一分料滑座与第二分料滑座上所对应承接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移送至旋转找正机构,旋转找正机构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一指定位置。则通过限位连杆及限位帽的限位作用,能够保障每次所移送分料的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的分料距离都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误差。另外,通过旋转找正机构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替代人工手动作业,避免出现位置偏移,从而实现每次旋转找正后所旋转至的指定位置都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对后续的生产组装精度和组装的成品率造成影响,而且结构简单,动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的等距分料机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的旋转找正机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的移送机构及卸料夹取机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100包括机架10及均设于机架10上的等距分料机构20、移送机构30及旋转找正机构40,其中,等距分料机构20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21、第一升降滑座22、第二直线驱动器23、第一分料滑座24、第二分料滑座25及限位连杆26,第一升降滑座22竖直移动于机架10上。第一直线驱动器21可选择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直线驱动器21竖直固定于机架10上,第一升降滑座22固定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21的输出端,以通过第一直线驱动器21驱使第一升降滑座22竖直上下移动。第一分料滑座24及第二分料滑座25均沿左右方向水平移动于第一升降滑座22上,第二直线驱动器23可选择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直线驱动器23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一升降滑座22上,第二分料滑座25固定于第二直线驱动器23的输出端,限位连杆26的右端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二分料滑座25上,限位连杆26的左端固定有一限位帽261,限位连杆26滑动穿置于第一分料滑座24上,且第一分料滑座24位于限位帽261右侧与第二分料滑座25左侧之间。机架10上分布有沿左向右依次排布的接料工位及分料工位,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往复移动于接料工位与分料工位之间;当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移动至接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24远离于限位帽261,且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相互抵触以一一对应的承接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图中未示)及第二物料(图中未示)。如图1及图3所示,当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移动至分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24远离于第二分料滑座25,且第一分料滑座24抵触于限位帽261此时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之间间距大,以将所承接的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进料等距分料。移送机构30将分料工位上相互远离的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上所对应承接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移送至旋转找正机构40,旋转找正机构40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一指定位置。则通过限位连杆26及限位帽261的限位作用,能够保障每次所移送分料的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的分料距离都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误差。另外,通过旋转找正机构40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替代人工手动作业,避免出现位置偏移,从而实现每次旋转找正后所旋转至的指定位置都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对后续的生产组装精度和组装的成品率造成影响,而且结构简单,动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具体的,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旋转找正机构40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41、第一固定座42、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一阻挡柱体44,第一旋转驱动器41可选择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旋转驱动器41竖直固定于机架10上,第一固定座42固定于机架10上,第一旋转承载座43竖直枢接于第一固定座42上,第一旋转承载座43传动连接于第一旋转驱动器41的输出端,第一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第一阻挡柱体44竖直固定于第一固定座42上,第一物料上形成有水平外凸的第一水平凸部(图中未示),第一阻挡柱体44用于阻挡第一水平凸部,则,当第一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一阻挡柱体44时,第一物料即转动至指定位置而停止转动。再者,旋转找正机构40还包含第一传感器45a,第一传感器45a水平固定于机架10上,且第一传感器45a的检测方向水平朝向第一旋转承载座43所承载的第一物料,以检测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是否承载有第一物料。
再者,第一固定座42上开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避让通孔421,第一避让通孔421位于第一阻挡柱体44的一侧。旋转找正机构40还包含第二传感器(图中未示),第二传感器竖直固定于第一旋转驱动器41的壳体上,且第二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竖直向上正对于第一避让通孔421;第一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一阻挡柱体44时,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一避让通孔421的上方。则,当第一传感器45a检测到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承载有第一物料,且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一避让通孔421的上方时,第一传感器45a及第二传感器将检测信号反馈给第一旋转驱动器41,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41驱使第一旋转承载座43带动所承载的第一物料转动。当第一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一阻挡柱体44时,第一阻挡柱体44阻挡第一水平凸部停止转动,因第一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41仍驱使第一旋转承载座43保持于转动状态,此时第一物料即转动至指定位置,同时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一避让通孔421的上方触发第二传感器,使得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第二传感器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一旋转驱动器41,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41停止转动。其中,第一传感器45a可选择为光电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可选择为细芯漫反射光纤传感器,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及图4,旋转找正机构40还包含第二旋转驱动器46、第二固定座47、第二旋转承载座48及第二阻挡柱体49,第二旋转驱动器46可选择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旋转驱动器46竖直固定于机架10上,第二固定座47固定于机架10上,第二旋转承载座48竖直枢接于第二固定座47上,第二旋转承载座48传动连接于第二旋转驱动器46的输出端,第二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第二阻挡柱体49竖直固定于第二固定座47上,第二物料上形成有水平外凸的第二水平凸部(图中未示),第二阻挡柱体49用于阻挡第二水平凸部,则,当第二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二阻挡柱体49时,第二物料即转动至指定位置而停止转动。再者,旋转找正机构40还包含第三传感器45b,第三传感器45b水平固定于机架10上,且第三传感器45b的检测方向水平朝向第二旋转承载座48所承载的第二物料,以检测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是否承载有第二物料。
再者,第二固定座47上开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避让通孔471,第二避让通孔471位于第二阻挡柱体49的一侧。旋转找正机构40还包含第四传感器(图中未示),第四传感器竖直固定于第二旋转驱动器46的壳体上,且第四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竖直向上正对于第二避让通孔471;第二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二阻挡柱体49时,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二避让通孔471的上方。则,当第三传感器45b检测到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承载有第二物料,且第四传感器未检测到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二避让通孔471的上方时,第三传感器45b及第四传感器将检测信号反馈给第二旋转驱动器46,使得第二旋转驱动器46驱使第二旋转承载座48带动所承载的第二物料转动。当第二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二阻挡柱体49时,第二阻挡柱体49阻挡第二水平凸部停止转动,因第二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使得第二旋转驱动器46仍驱使第二旋转承载座48保持于转动状态,此时第二物料即转动至指定位置,同时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二避让通孔471的上方触发第四传感器,使得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第四传感器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二旋转驱动器46,使得第二旋转驱动器46停止转动。其中,第三传感器45b可选择为光电传感器,第四传感器可选择为细芯漫反射光纤传感器,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图2、图5级图6,移送机构30包含水平滑座31、第三直线驱动器32、第二升降滑座33、第四直线驱动器34及夹取组件35,水平滑座31沿分料工位至旋转找正机构40的方向移动设于机架10上,第三直线驱动器32可选择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三直线驱动器32沿水平滑座31的移动方向固定于机架10上,水平滑座31固定连接于第三直线驱动器32的输出端,以通过第三直线驱动器32驱使水平滑座31往复移动于分料工位至与旋转找正机构40之间。第二升降滑座33竖直移动于水平滑座31上,第四直线驱动器34可选择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四直线驱动器34竖直固定于水平滑座31上,第二升降滑座33固定连接于第四直线驱动器34的输出端,以通过第四直线驱动器34驱使第二升降滑座33竖直上下移动。夹取组件35设于第二升降滑座33上,夹取组件35用于夹取位于分料工位上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具体地,夹取组件35包含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第一安装臂352、第二安装臂353、第一夹爪354、第二夹爪355、第三夹爪356、第四夹爪357、第一定位柱358、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第二定位柱359及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第一开闭驱动器351可选择为气爪,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开闭驱动器351沿前后方向固定于第二升降滑座33上,第一安装臂352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的一驱动端,第二安装壁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的另一驱动端,由第一开闭驱动器351驱使第一安装臂352与第二安装臂353开闭作动。第一夹爪354固定于第一安装臂352的左端,第二夹爪355固定于第一安装臂352的右端,第三夹爪356固定于第二安装臂353的左端,第四夹爪357固定于第二安装臂353的右端,且第一夹爪354与第三夹爪356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第二夹爪355与第四夹爪357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再者,第一定位柱358及第二定位柱359均竖直滑动于第二升降滑座33上,第一定位柱358位于第一夹爪354与第二夹爪355之间,第二定位柱359位于第三夹爪356与第四夹爪357之间;第一弹性件可选择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弹性件抵接第二升降滑座33与第一定位柱358之间,第一弹性件恒驱使第一定位柱358竖直向下移动;第二弹性件可选择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弹性件抵接第二升降滑座33与第二定位柱359之间,第二弹性件恒驱使第二定位柱359竖直向下移动。第一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一夹爪354、第二夹爪355及第一定位柱358体三者之间,第二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三夹爪356、第四夹爪357及第二定位柱359体三者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5级图6,可选择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100还包括卸料夹取机构50,卸料夹取机构50包含第三升降滑座51、第五直线驱动器52、第二开闭驱动器53、第三开闭驱动器54、第五夹爪55、第六夹爪56、第七夹爪57、第八夹爪58、第一定位臂59a及第二定位臂59b,第三升降滑座51竖直移动水平滑座31上,第五直线驱动器52可选择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五直线驱动器52竖直固定于水平滑座31上,第三升降滑座51固定连接于第五直线驱动器52的输出端,以通过第五直线驱动器52驱使第三升降滑座51竖直上下移动。第二开闭驱动器53及第三开闭驱动器54可选择为气动手指,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开闭驱动器53及第三开闭驱动器54均固定于第三升降滑座51上,第五夹爪55与第六夹爪56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二开闭驱动器53的两驱动端,第七夹爪57与第八夹爪58分别对应固定于第三开闭驱动器54的两驱动端;第一定位臂59a固定于第二开闭驱动器53的壳体上,第二定位臂59b固定于第三开闭驱动器54的壳体上,第一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五夹爪55、第六夹爪56及第一定位臂59a三者之间,第二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七夹爪57、第八夹爪58及第二定位臂59b三者之间。通过卸料夹取机构50可将旋转找正机构40上转动至指定位置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移送至后续的加工工位。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装置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首先,由第一直线驱动器21驱使第一升降滑座22竖直向下移动一避让距离,再由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移动至接料工位的下方,此时第一分料滑座24远离于限位帽261,且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相互抵触;然后,再由第一直线驱动器21驱使第一升降滑座22竖直向上移动至接料工位,由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一一对应的承接位于接料工位上的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
然后,由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朝分料工位移动,第一分料滑座24开始远离于第二分料滑座25,直至第一分料滑座24抵触于限位帽261,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带动所承接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完成等距分料操作。
接着,由第一开闭驱动器351驱使第一安装臂352与第二安装臂353带动第一夹爪354和第三夹爪356与相对的第二夹爪355和第四夹爪357相互远离,并由第三直线驱动器32驱使水平滑座31带动第二升降滑座33及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移动至分料工位的上方,再由第四直线驱动器34驱使第二升降滑座33带动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竖直向下移动至分料工位,然后,由第一开闭驱动器351驱使第一安装臂352与第二安装臂353带动第一夹爪354和第三夹爪356与相对的第二夹爪355和第四夹爪357相互靠近,以将第一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一夹爪354、第二夹爪355及第一定位柱358体三者之间,以及将第二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三夹爪356、第四夹爪357及第二定位柱359体三者之间。
然后,再由第四直线驱动器34驱使第二升降滑座33竖直向上移动远离于分料工位,以提升所夹取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脱离于第一分料滑座24及第二分料滑座25。再由第三直线驱动器32驱使水平滑座31带动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移动至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承载座48的上方,并由第四直线驱动器34驱使第二升降滑座33带动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竖直向下移动,使第一物料承载于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以及使第二物料承载于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
接着,第一传感器45a检测到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承载有第一物料,且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一避让通孔421的上方时,第一传感器45a及第二传感器将检测信号反馈给第一旋转驱动器41,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41驱使第一旋转承载座43带动所承载的第一物料转动。当第一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一阻挡柱体44时,第一阻挡柱体44阻挡第一水平凸部停止转动,因第一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第一旋转承载座43上,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41仍驱使第一旋转承载座43保持于转动状态,此时第一物料即转动至指定位置,同时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一避让通孔421的上方触发第二传感器,使得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第二传感器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一旋转驱动器41,使得第一旋转驱动器41停止转动。
同步地,第三传感器45b检测到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承载有第二物料,且第四传感器未检测到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二避让通孔471的上方时,第三传感器45b及第四传感器将检测信号反馈给第二旋转驱动器46,使得第二旋转驱动器46驱使第二旋转承载座48带动所承载的第二物料转动。当第二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第二阻挡柱体49时,第二阻挡柱体49阻挡第二水平凸部停止转动,因第二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使得第二旋转驱动器46仍驱使第二旋转承载座48保持于转动状态,此时第二物料即转动至指定位置,同时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第二避让通孔471的上方触发第四传感器,使得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第四传感器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二旋转驱动器46,使得第二旋转驱动器46停止转动。
然后,由第三直线驱动器32驱使水平滑座31带动第二升降滑座33及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移动至分料工位的上方,再次进行在分料工位的夹取操作。此时,第三升降滑座51、第二开闭驱动器53及第三开闭驱动器54也同步移动至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承载座48的上方,再由第五直线驱动器52驱使第三升降滑座51竖直向下移动,使得张开的第二开闭驱动器53及第三开闭驱动器54分别带动第五夹爪55与第六夹爪56、第七夹爪57与第八夹爪58向下移动至对应的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承载座48,再由第二开闭驱动器53驱使第五夹爪55与第六夹爪56闭合,以及由第三开闭驱动器54驱使第七夹爪57与第八夹爪58,使得第一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五夹爪55、第六夹爪56及第一定位臂59a三者之间,第二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七夹爪57、第八夹爪58及第二定位臂59b三者之间,即可将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座上所承载的旋转至指定位置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夹取住。
然后,第五直线驱动器52驱使第三升降滑座51竖直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脱离于对应的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承载座48。再由第三直线驱动器32驱使水平滑座31带动第一开闭驱动器351移动至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承载座48的上方,再次进行在第一旋转承载座43及第二旋转承载座48上的释放操作。此时,第三升降滑座51、第二开闭驱动器53及第三开闭驱动器54也同步移动至后续的加工工位并释放所夹取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从而完成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的卸料操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100的等距分料机构20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21、第一升降滑座22、第二直线驱动器23、第一分料滑座24、第二分料滑座25及限位连杆26,第一升降滑座22竖直移动于机架10上,第一直线驱动器21竖直固定于机架10上,第一升降滑座22固定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21的输出端;第一分料滑座24及第二分料滑座25均沿左右方向水平移动于第一升降滑座22上,第二直线驱动器23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一升降滑座22上,第二分料滑座25固定于第二直线驱动器23的输出端,限位连杆26的右端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二分料滑座25上,限位连杆26的左端固定有一限位帽261,限位连杆26滑动穿置于第一分料滑座24上,且第一分料滑座24位于限位帽261右侧与第二分料滑座25左侧之间;机架10上分布有沿左向右依次排布的接料工位及分料工位,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往复移动于接料工位与分料工位之间;当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移动至接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24远离于限位帽261,且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相互抵触以一一对应的承接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当第二直线驱动器23驱使第二分料滑座25移动至分料工位时,第一分料滑座24远离于第二分料滑座25,且第一分料滑座24抵触于限位帽261;移送机构30将分料工位上相互远离的第一分料滑座24与第二分料滑座25上所对应承接的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移送至旋转找正机构40,旋转找正机构40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一指定位置。则通过限位连杆26及限位帽261的限位作用,能够保障每次所移送分料的第一物料与第二物料的分料距离都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误差。另外,通过旋转找正机构40分别驱使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转动至指定位置,替代人工手动作业,避免出现位置偏移,从而实现每次旋转找正后所旋转至的指定位置都保持一致。从而避免对后续的生产组装精度和组装的成品率造成影响,而且结构简单,动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等距分料机构、移送机构及旋转找正机构,
所述等距分料机构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一升降滑座、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分料滑座、第二分料滑座及限位连杆,所述第一升降滑座竖直移动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分料滑座及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均沿左右方向水平移动于所述第一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固定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限位连杆的右端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上,所述限位连杆的左端固定有一限位帽,所述限位连杆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上,且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位于所述限位帽右侧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左侧之间;
所述机架上分布有沿左向右依次排布的接料工位及分料工位,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分料滑座往复移动于所述接料工位与所述分料工位之间;当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所述接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所述限位帽,且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相互抵触以一一对应的承接相互靠近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当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分料滑座移动至所述分料工位时,所述第一分料滑座远离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且所述第一分料滑座抵触于所述限位帽;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分料工位上相互远离的所述第一分料滑座与所述第二分料滑座上所对应承接的所述第一物料及所述第二物料移送至所述旋转找正机构,所述旋转找正机构分别驱使所述第一物料及所述第二物料转动至一指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找正机构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固定座、第一旋转承载座及第一阻挡柱体,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竖直枢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上;所述第一阻挡柱体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物料上形成有水平外凸的第一水平凸部,所述第一阻挡柱体用于阻挡所述第一水平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水平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水平朝向所述第一旋转承载座所承载的所述第一物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避让通孔,所述第一避让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阻挡柱体的一侧;
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壳体上,且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竖直向上正对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所述第一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所述第一阻挡柱体时,所述第一水平凸部遮挡于所述第一避让通孔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固定座、第二旋转承载座及第二阻挡柱体,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竖直枢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物料呈可转动的承载于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上;所述第二阻挡柱体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物料上形成有水平外凸的第二水平凸部,所述第二阻挡柱体用于阻挡所述第二水平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水平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三传感器的检测方向水平朝向所述第二旋转承载座所承载的所述第二物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避让通孔,所述第二避让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阻挡柱体的一侧;
所述旋转找正机构还包含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壳体上,且所述第四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竖直向上正对于所述第二避让通孔;所述第二水平凸部转动至抵触于所述第二阻挡柱体时,所述第二水平凸部遮挡于所述第二避让通孔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机构包含水平滑座、第三直线驱动器、第二升降滑座、第四直线驱动器及夹取组件,所述水平滑座沿所述分料工位至所述旋转找正机构的方向移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沿所述水平滑座的移动方向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升降滑座竖直移动于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二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夹取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上,所述夹取组件用于夹取位于所述分料工位上的第一物料及所述第二物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组件包含第一开闭驱动器、第一安装臂、第二安装臂、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三夹爪、第四夹爪、第一定位柱、第一弹性件、第二定位柱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开闭驱动器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一安装臂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器的一驱动端,所述第二安装壁沿左右方向水平固定于所述第一开闭驱动器的另一驱动端;所述第一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左端,所述第二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臂的右端,所述第三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左端,所述第四夹爪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臂的右端,且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三夹爪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沿前后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定位柱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均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三夹爪与所述第四夹爪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与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一定位柱竖直向下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所述第二升降滑座与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二定位柱竖直向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料找正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夹取机构,所述卸料夹取机构包含第三升降滑座、第五直线驱动器、第二开闭驱动器、第三开闭驱动器、第五夹爪、第六夹爪、第七夹爪、第八夹爪、第一定位臂及第二定位臂,所述第三升降滑座竖直移动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水平滑座上,所述第三升降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闭驱动器及所述第三开闭驱动器均固定于所述第三升降滑座上,所述第五夹爪与所述第六夹爪分别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开闭驱动器的两驱动端,所述第七夹爪与所述第八夹爪分别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三开闭驱动器的两驱动端;所述第一定位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开闭驱动器的壳体上,所述第二定位臂固定于所述第三开闭驱动器的壳体上,所述第一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五夹爪、所述第六夹爪及所述第一定位臂三者之间,所述第二物料夹紧定位于第七夹爪、所述第八夹爪及所述第二定位臂三者之间。
CN202021263763.2U 2020-06-30 2020-06-30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Active CN212558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3763.2U CN212558262U (zh) 2020-06-30 2020-06-30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3763.2U CN212558262U (zh) 2020-06-30 2020-06-30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8262U true CN212558262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3763.2U Active CN212558262U (zh) 2020-06-30 2020-06-30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8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3335B (zh) 一种多工位凸轮轴压装机
CN110993547B (zh) 一种晶圆花篮更迭装置
CN207242960U (zh) 导光板双工位下料装置
CN109132533B (zh) 螺丝夹紧机构及螺丝输送装置
WO2022104934A1 (zh) 归零工装及归零流水线
CN113753529A (zh) 一种光学镜片模具自动拾取定位装置
CN212558262U (zh) 分料找正移送装置
CN215390864U (zh) 一种高精度手机分拣组装装置
CN110356833A (zh) 输送装置
CN117309769A (zh) 多角度外观检测设备
CN109128784B (zh) 机器人腕部与小臂中减速机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10153697A (zh) 按钮开关自动装配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11634652A (zh) 旋转等距分料装置
CN114132742B (zh) 一种软袋上料装置及灯检机
CN116872540A (zh) 内胎定型机与硫化机上下料设备
CN105527087A (zh) 回转式锁芯互开率检测平台
CN108237500B (zh) 平衡块机械手粘贴挤压设备
CN216128805U (zh) 智能存储设备
CN211282428U (zh) 产品角度无级定位送料装置
CN210126878U (zh) 一种工件柔性定位装置
CN210500251U (zh) 一种凸轮机械手
CN220994509U (zh) 一种间距可变的多工位夹持装置
CN110808442A (zh) 一种通信微波器件环行器插针装置及环行器插针机
CN219202029U (zh) 一种镜片对位机构
CN215401619U (zh) 夹具及具有其的空调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