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11143U -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 Google Patents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11143U
CN212511143U CN202021130777.7U CN202021130777U CN212511143U CN 212511143 U CN212511143 U CN 212511143U CN 202021130777 U CN202021130777 U CN 202021130777U CN 212511143 U CN212511143 U CN 212511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wall
fire
outer ring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07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超
王孟君
陈其宝
佟旭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07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11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11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11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盖、燃烧器和灶具。火盖包括内环火盖、外环火盖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内环火盖与外环火盖之间使火盖整体为一体,内环火盖包括内环顶壁、内环侧壁和中心壁,内环侧壁从内环顶壁的外周缘向下延伸且内环侧壁从上至下朝内倾斜,中心壁从内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下延伸且与内环侧壁平行,内环顶壁、内环侧壁和中心壁围合形成内环气体通道,中心壁的内侧围合形成中心通道。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控制点火距离,同时还可以节约物料,降低成本;而且中心通道的上部空间更大,便于空气流通散热,能很好地避免防干烧机构因温度过高被烧坏。

Description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背景技术
火盖是燃烧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燃气灶具的整体性能。
现有不少燃烧器的火盖一般包括有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外环火盖与内环火盖相互分离,燃烧器工作时,在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分别形成内圈火和外圈火,以在用户使用时提供多种火焰模式。但是,由于外环火盖与内环火盖相互分离,导致火盖结构不够紧凑、生产成本也较高。有些燃烧器的火盖虽然将外环火盖与内环火盖一体成型,但却存在有燃烧器的防干烧机构被内环火焰高温烧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火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火盖,包括内环火盖、外环火盖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内环火盖与外环火盖之间使火盖整体为一体,内环火盖包括内环顶壁、内环侧壁和中心壁,内环侧壁从内环顶壁的外周缘向下延伸且内环侧壁从上至下朝内倾斜,中心壁从内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下延伸且与内环侧壁平行,内环顶壁、内环侧壁和中心壁围合形成内环气体通道,中心壁的内侧围合形成中心通道。
上述的火盖为一体式火盖,一方面,内环侧壁从上至下朝内倾斜,由于点火针一般设置在内环侧壁外,内环侧壁上一般上、下分布一圈内环大火孔和内环小火孔,基于内环侧壁从上至下朝内倾斜设置,位于内环侧壁上部的大火孔能更接近点火针头部,方便控制点火距离,同时还可以节约物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壁与内环侧壁平行,也为从上至下朝内倾斜,使得中心通道整体为上大下小,如此,中心通道的上部空间更大,便于空气流通散热,由于火盖应用在燃烧器上时,中心通道内用于穿设防干烧机构,上大下小的中心通道能很好地避免防干烧机构因温度过高被烧坏。
示例性地,所述内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上延伸出有防护壁。在中心通道内有防干烧机构的情况下,防护壁能在坐锅时保护防干烧机构,防止防干烧机构被内环火焰高温烧坏。
示例性地,所述防护壁竖直向上延伸。如此,防护壁是竖直的,能更好地阻挡内环火焰烧至中心通道内的防干烧机构,确保防干烧机构不被内环火焰高温烧坏。
示例性地,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外环顶壁、外环内壁和外环外壁,所述外环内壁从所述外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下延伸出,所述外环外壁从所述外环顶壁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出,且所述外环外壁、所述外环顶壁和所述外环内壁围合形成外环气体通道,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外环内壁的内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内环侧壁的外侧。如此,不仅能通过连接部将内环火盖与外环火盖连成一体,而且不会因为连接部的设置影响外环气体通道的设置。
示例性地,所述连接部为多个,所述外环内壁的外侧上向外凸出有多个凸台部,多个所述凸台部与多个所述连接部一一错开。如此,不仅能在火盖与分火器连接时,通过凸台部将火盖固定在分火器上,减少因为长时间燃烧而导致的火盖变形;而且,由于凸台部与连接部错开,能避免影响分火器的气体通道内的气体流动。
示例性地,所述外环内壁具有下端面,所述连接部具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在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时,连接部的下表面能作为密封面。
示例性地,所述外环外壁的下端具有第一下端面、第二下端面和侧端面,所述侧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下端面之间形成台阶面。如此,在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时,外环外壁能够通过第一下端面与分火器形成轴向密封,同时能够通过侧端面与分火器形成径向密封,从而保证外环气体通道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分火器和火盖,所述火盖设置在所述分火器上,所述火盖为上述的火盖。由于上述的火盖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包括上述的火盖的燃烧器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示例性地,所述分火器上具有分气通道,所述连接部覆盖在所述分气通道上方作为所述分气通道的上盖。如此,连接部不仅仅将内环火盖与外环火盖连成一体,而且作为分火器的分气通道的上盖,从而更能简化燃烧器结构。
示例性地,所述分火器包括底座体和侧座体,所述侧座体从所述底座体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环状围合形成分气腔,所述侧座体的上端具有第一上端面、第二上端面和分气侧端面,所述分气侧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上端面与所述第二上端面之间形成台阶。如此,在火盖设置于分火器上时,侧座体能够通过第一上端面与火盖的外环外壁形成轴向密封,同时能够通过分气侧端面与火盖的外环外壁形成径向密封,从而保证外环气体通道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所述燃烧器包括有穿设在所述中心通道内的防干烧机构,所述防干烧机构包括温度检测器和包覆在所述温度检测器外的防护套。如此,温度检测器能自动检测锅底的温度,一旦发现锅底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燃烧器的燃气阀自动关闭以熄火保护,避免意外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有如上述的燃烧器。由于上述的燃烧器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包括上述的燃烧器的灶具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设于分火器上的立体图;
图1b为图1a的爆炸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的仰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内部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火盖
110—内环火盖
1101—内环气体通道
1102—中心通道
111—内环顶壁
112—内环侧壁
113—防护壁
114—中心壁
115—内环大火孔
116—内环小火孔
120—外环火盖
1201—外环气体通道
121—外环顶壁
122—外环内壁
1221—凸台部
12211—螺纹孔
12201—下端面
123—外环外壁
1231—外环外壁的下端面
12311—第一下端面
12312—第二下端面
12313—侧端面
124—外环大火孔
125—外环小火孔
127—引火槽
128—传火孔
130—连接部
131—下表面
1021—轴向密封面
1022—径向密封面
1302—轴向密封面
140—加强筋
200—分火器
201—侧座体
202—底座体
210—分气腔
211—分气室
220—分气通道
2011—侧座体的上端面
20111—第一上端面
20112—第二上端面
20113—分气侧端面
2031—径向密封面
2032—轴向密封面
300—炉头
310—炉头的内环腔壁
320—炉头的外环腔壁
3011—轴向密封面
3012—轴向密封面
400—防干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技术中分体火盖存在的结构不够紧凑、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一体式火盖,且该一体式火盖在应用到燃烧器上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燃烧器的防干烧机构。
如图1a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盖,包括内环火盖110、外环火盖120和多个连接部130。内环火盖110和外环火盖120同心设置,内环火盖110上设有对应的火孔和气体通道,外环火盖120上也设有对应的火孔和气体通道,多个连接部130分别沿火盖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且连接部130设置在内环火盖110和外环火盖120之间,连接部130的个数例如是3个,应当能理解的,连接部130的个数还可以为4个或5个等,而不限于3个。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30的个数还可以仅为1个。连接部130上可以设置至少一条加强筋140,以便增加连接强度、防止火盖变形。
以具有多个连接部130的火盖为例,内环火盖110上具有内环气体通道1101和中心通道1102,内环火盖110上还具有一圈内环大火孔115和一圈内环小火孔116,一圈内环大火孔115和一圈内环小火孔116呈上、下分布,内环大火孔115和内环小火孔116将内环气体通道1101与外部连通,中心通道1102用于供防干烧机构400穿设(如图4所示)。外环火盖120上具有外环气体通道1201,外环火盖120上还具有一圈外环大火孔124和一圈外环小火孔125,一圈外环大火孔124和一圈外环小火孔125呈上、下分布,外环大火孔124和外环小火孔125将外环气体通道1201与外部连通。外环火盖120上还设置有引火槽127,引火槽127在外环火盖120的内侧开有多个传火孔128,多个传火孔128分成两组,两组传火孔沿引火槽127中心轴线方向对称分布。每一连接部130从内环火盖110向外延伸至外环火盖120(也可以说,每一连接部130从外环火盖120向内延伸至内环火盖110),且内环火盖110、多个连接部130及外环火盖120一体成型使火盖100整体为一体式火盖,为了形成一体式火盖,制造时,可以通过一体锻造成型。
上述的火盖,由于内环火盖110、多个连接部130及外环火盖120一体成型使火盖整体为一体式火盖,相对现有技术中外环火盖与内环火盖相互分离的分体式火盖而言,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可以通过一体锻造成型,成本低。
在图示实施例中,内环火盖110包括内环顶壁111、内环侧壁112和中心壁114,内环侧壁112从内环顶壁111的外周缘向下延伸,且内环侧壁112从上至下朝内倾斜;中心壁114从内环顶壁111的内周缘向下延伸且与内环侧壁112平行,内环顶壁111、内环侧壁112和中心壁114围合形成内环气体通道1101,中心壁114的内侧围合形成中心通道1102。内环大火孔115、内环小火孔116皆可以为贯穿内环侧壁112的通孔,内环大火孔115的入口和内环小火孔116的入口设置在内环侧壁112的内表面上,内环大火孔115的出口和内环小火孔116的出口设置在内环侧壁112的外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涉及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是相对于火盖100盖在分火器200上而言的,火盖100盖在分火器200上之后,暴露的表面为外表面,相对地,未暴露的表面为内表面。一方面,由于燃烧器的点火针一般设置在内环侧壁112外,基于内环侧壁112从上至下朝内倾斜设置,内环侧壁112的外表面从上至下朝内倾斜,由于点火针位于内环侧壁112外,如此,位于内环侧壁112上部的内环大火孔115能更接近点火针头部,方便控制点火距离,同时还可以节约物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中心壁114与内环侧壁112平行,也为从上至下朝内倾斜,使得中心通道1102整体为上大下小,如此,中心通道1102的上部空间更大,便于空气流通散热,由于火盖100应用在燃烧器上时,中心通道1102内用于穿设防干烧机构400,上大下小的中心通道1102能很好地避免防干烧机构400因温度过高被烧坏。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内环顶壁111的内周缘向上延伸出有防护壁113。在中心通道1102内有防干烧机构400的情况下,防护壁113能在坐锅时保护防干烧机构400,防止防干烧机构400被内环火焰高温烧坏。
进一步地,防护壁113竖直向上延伸。如此,防护壁113是竖直的,能更好地阻挡内环火焰烧至中心通道1102内的防干烧机构400,确保防干烧机构400不被内环火焰高温烧坏。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防护壁113也可以是从下至上向外倾斜。
进一步地,外环火盖120包括外环顶壁121、外环内壁122和外环外壁123,外环内壁122从外环顶壁121的内周缘向下延伸出,外环外壁123从外环顶壁121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出,且外环外壁123、外环顶壁121和外环内壁122围合形成外环气体通道1201。外环大火孔124、外环小火孔125皆可以为贯穿外环外壁123的通孔,外环大火孔124的入口和外环小火孔125的入口设置在外环外壁123的内表面上,外环大火孔124的出口和外环小火孔125的出口设置在外环外壁123的外表面上。连接部130从外环内壁122的内侧向内延伸至内环侧壁112的外侧,也可以说,连接部130从内环侧壁112的外侧向外延伸至外环内壁122的内侧。如此,不仅能通过连接部130将内环火盖110与外环火盖120连成一体,而且不会因为连接部130的设置影响外环气体通道1201的设置。
由于火盖100在使用时是盖在分火器200上的,为了使火盖100相对分火器200固定。结合参阅图2b,外环内壁122的外侧上向外凸出有多个凸台部1221,每一凸台部1221上具有螺纹孔12211。凸台部1221的数量与连接部130的数量相等。且多个凸台部1221与多个连接部130一一错开。如此,不仅能在火盖100与分火器200连接时,通过凸台部1221将火盖100固定在分火器200上,减少因为长时间燃烧而导致的火盖变形;而且,由于凸台部1221与连接部130错开,能避免影响分火器200的气体通道内的气体流动。
再一次参阅图2b,外环内壁122具有下端面12201,连接部130具有下表面131,下表面131与下端面12201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在火盖100设置于分火器200上时,连接部的下表面131能作为密封面。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外环外壁的下端1231具有第一下端面12311、第二下端面12312和侧端面12313,侧端面12313连接在第一下端面12311与第二下端面12312之间形成台阶面。如此,在火盖100设置于分火器200上时,外环外壁123能够通过第一下端面12311与分火器200形成轴向密封,同时能够通过侧端面12313与分火器200形成径向密封,从而保证外环气体通道1201的密封性,有关此点,后文中将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300、分火器200和火盖100,火盖100设置在分火器200上,火盖200为上述的火盖。
结合参阅图1a至图4,一体式火盖100和分火器20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分火器200上具有分气通道220,连接部130对应覆盖在一个分气通道220上方作为分气通道220的上盖。如此,连接部130不仅仅将内环火盖110与外环火盖120连成一体,而且作为分火器的分气通道的上盖,从而更能简化燃烧器结构。具体地,分火器200包括底座体202和侧座体201,侧座体201从底座体202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环状围合形成分气腔210,分气腔210内具有多个分气室211,每相邻两个分气室211之间形成有分气通道220,分气通道220的数量与连接部130的数量相等,且每一连接部130对应覆盖在一个分气通道220上方作为分气通道220的上盖。为了方便螺钉连接,分气室211的外侧向外凸出有安装台2111,安装台2111上具有连接孔21111,安装火盖100时,连接部130对应覆盖在分气通道220上方,连接孔21111与螺纹孔12211对齐,螺钉穿过连接孔21111和螺纹孔12211拧紧即可将火盖100固定在分火器200上。
为了保证各气体通道的密封性,侧座体的上端2011具有第一上端面20111、第二上端面20112和分气侧端面20113,分气侧端面20113连接在第一上端面20111与第二上端面20112之间形成台阶。如此,在火盖100设置于分火器200上时,侧座体201能够通过第一上端面20111与火盖的外环外壁形成轴向密封,同时能够通过分气侧端面20113与火盖的外环外壁形成径向密封,从而保证外环气体通道的密封性。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上端面20111与第一下端面12311贴合形成轴向密封面1021,分气侧端面20113与侧端面12313贴合形成径向密封面1022;同时,内环侧壁112的下端与分气室211的上端之间形成轴向密封面1302;再有,底座体202的下端与炉头的外环腔壁320之间形成径向密封面2031和轴向密封面2032;从而很好地保证了外环气体通道1201的密封性。另外,炉头的内环腔壁310的上端与中心壁114的下端之间形成轴向密封面3011、与内环侧壁112的下端之间形成轴向密封面3012,从而能保证内环气体通道1101的密封性。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燃烧器包括有防干烧机构400,防干烧机构400穿设在中心通道1102内,防干烧机构400的结构可以为:包括温度检测器(图中未示出)和包覆在温度检测器外的防护套(图中未示出),防护套例如可以是陶瓷套,以能起到防热效果。如此,温度检测器能自动监测锅底的温度,一旦发现锅底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燃烧器的燃气阀自动关闭以熄火保护,避免意外发生。应当能理解地,防干烧机构400还具有控制器,座锅状态下,温度检测器可以紧贴锅具底部,控制器按照设定频率采集温度信息,温度检测器将温度信息传送到控制器与设定的温度进行对比,当在干烧时火焰温度较高超过了设定的对比温度,控制器将燃气阀关闭防止燃烧器继续燃烧。防干烧机构400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结构,在此就不对其多做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灶具,包括有如上述的燃烧器。由于上述的燃烧器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包括上述的燃烧器的灶具也必然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灶具的其他零件,如灶具本体等,可以采用现有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内”、“外”、“上”、“下”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2)

1.一种火盖,包括内环火盖、外环火盖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内环火盖与所述外环火盖之间使所述火盖整体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环顶壁、内环侧壁和中心壁,所述内环侧壁从所述内环顶壁的外周缘向下延伸且所述内环侧壁从上至下朝内倾斜,所述中心壁从所述内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下延伸且与所述内环侧壁平行,所述内环顶壁、所述内环侧壁和所述中心壁围合形成内环气体通道,所述中心壁的内侧围合形成中心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上延伸出有防护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壁竖直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外环顶壁、外环内壁和外环外壁,所述外环内壁从所述外环顶壁的内周缘向下延伸出,所述外环外壁从所述外环顶壁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出,且所述外环外壁、所述外环顶壁和所述外环内壁围合形成外环气体通道,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外环内壁的内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内环侧壁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多个,所述外环内壁的外侧上向外凸出有多个凸台部,多个所述凸台部与多个所述连接部一一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内壁具有下端面,所述连接部具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外壁的下端具有第一下端面、第二下端面和侧端面,所述侧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下端面与所述第二下端面之间形成台阶面。
8.一种燃烧器,包括分火器和火盖,所述火盖设置在所述分火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为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上具有分气通道,所述连接部覆盖在所述分气通道上方作为所述分气通道的上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包括底座体和侧座体,所述侧座体从所述底座体的外周缘向上延伸且环状围合形成分气腔,所述侧座体的上端具有第一上端面、第二上端面和分气侧端面,所述分气侧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一上端面与所述第二上端面之间形成台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有穿设在所述中心通道内的防干烧机构,所述防干烧机构包括温度检测器和包覆在所述温度检测器外的防护套。
12.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021130777.7U 2020-06-17 2020-06-17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Active CN212511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0777.7U CN212511143U (zh) 2020-06-17 2020-06-17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0777.7U CN212511143U (zh) 2020-06-17 2020-06-17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11143U true CN21251114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8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0777.7U Active CN212511143U (zh) 2020-06-17 2020-06-17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11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8993B1 (en) Plurality fingered burner
CN212511144U (zh)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N101382301A (zh) 防干烧双环燃烧系统
CN212511143U (zh)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N214172231U (zh) 防干烧火盖和具有该防干烧火盖的燃烧器
CN212511155U (zh) 分火器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KR100604134B1 (ko) 가스렌지용 멀티버너
CN109140445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8343965A (zh) 一种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8006642B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JP3860468B2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JP3860476B2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EP3591289B1 (en) A dual circuit burner, a gas burner arrangement and a gas stove
KR20050025893A (ko) 가스렌지용 내염식버너
CN109140444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693541U (zh) 外环火盖和燃烧器
CN109539262B (zh) 火盖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6244266U (zh) 外环火盖和燃烧器
CN214406062U (zh) 分火器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CN218914931U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灶
CN219318423U (zh)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
CN215765093U (zh) 中心火盖和具有该中心火盖的燃烧器
TWI691681B (zh) 瓦斯爐及其爐蓋
CN218993387U (zh) 外环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1902873U (zh) 大火盖和具有该大火盖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