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3654U - 装载机后车架 - Google Patents

装载机后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3654U
CN212473654U CN202021017369.0U CN202021017369U CN212473654U CN 212473654 U CN212473654 U CN 212473654U CN 202021017369 U CN202021017369 U CN 202021017369U CN 212473654 U CN212473654 U CN 212473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rear frame
loader
hin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73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鑫
林龙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XGM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XGM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XGM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XGM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173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3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3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3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方便装配、结构合理的装载机后车架结构,其包括连接成一框架结构的铰接座、左梁板、右梁板及尾板,所述铰接座为一整体结构,且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及两个支撑体,所述上、下铰接板呈上下分布,所述两个支撑体分别位于所述上、下铰接板的两端,各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铰接座中上、下铰接板通过左右两块板以及转向油缸支座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大大减低了上下铰接孔以及转向油缸支座销孔焊后加工的难度,避免应力集中,铰接座的焊接强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Description

装载机后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方便装配、结构合理的装载机后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装载机后车架是装载机整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载机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后车架上。后车架承受着整机的大部分重量,并且后车架还要承受装载机在各种工况下传递过来的力、力矩以及各种方向的冲击载荷的作用。
此外,在各种外载荷的作用下将引起后车架变形,若变形过大,就会使安装在其上的变速箱、动力机、散热器等的位置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其发生故障,影响整机的正常运转;因此,后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刚度,保证整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后车架的技术方案,其包括连接成一框架结构的铰接座、左梁板、右梁板及尾板,其中:
所述铰接座为一整体结构,且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及两个支撑体,所述上、下铰接板呈上下分布,所述两个支撑体分别位于所述上、下铰接板的两端,各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支撑体为一个板体,其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的相对侧面,形成支撑述上、下铰接板的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右梁板的同一端分别贴紧所述铰接座两侧设置,并焊接固定,形成左、右梁板夹持所述铰接座的固定结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铰接座的两侧朝向所述尾板的一端为焊接端,该焊接端与对应的左梁板或右梁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三角形的焊接区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右梁板内侧壁均焊接有加强板及副车架支座,构成以L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右梁板靠近所述尾板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器支座。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驾驶室支座,该驾驶室支座为多个且分别固定于铰接座、左梁板及右梁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右梁板内侧壁上设置有变速箱支座及动力机支座,所述变速箱支座靠近所述铰接座设置,所述动力机支座靠近所述尾板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右梁板的外侧壁设置有机罩支座,所述机罩支座靠近所述尾板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尾板上设置有尾部牵引支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铰接座中上、下铰接板通过左右两块板以及转向油缸支座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大大减低了上下铰接孔以及转向油缸支座销孔焊后加工的难度;铰接座与左、右梁板通过角焊缝于焊接区域进行焊接,铰接板末端截面平缓过渡,末端焊缝进行打磨,避免应力集中,铰接座的焊接强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右梁板均为L型结构,大大提高了大梁的强度以及刚度;该结构形式简单,焊缝方便,焊接质量容易保证,大大降低了后车架的装配以及焊接的工时。
3、本新型中增加散热器支座结构增大了尾部的空间,方便整机布局;散热器安装板开孔,提高电气线束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装载机后车架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与左、右梁板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左梁板或右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装载机后车架是装载机整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载机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后车架上。后车架承受着整机的大部分重量,并且后车架还要承受装载机在各种工况下传递过来的力、力矩以及各种方向的冲击载荷的作用。此外,在各种外载荷的作用下将引起后车架变形,若变形过大,就会使安装在其上的变速箱、动力机、散热器等的位置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其发生故障,影响整机的正常运转;因此,后车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刚度,保证整机的使用。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装载机后车架的技术方案,其包括连接成一框架结构的铰接座、左梁板、右梁板及尾板,其中:
所述铰接座为一整体结构,且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及两个支撑体,所述上、下铰接板呈上下分布,所述两个支撑体分别位于所述上、下铰接板的两端,各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铰接座为包括上、下铰接板通过左右两支撑体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大大减低了所述铰接座的上、下铰接孔焊后加工的难度,避免应力集中,铰接座的焊接强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增加后车架的强度以及刚度,保证整机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装载机后车架的技术方案,其包括连接成一框架结构的铰接座1、左梁板 2、右梁板3及尾板4。
结合图1及图2所示,所述铰接座1为一整体结构,且其包括上铰接板11、下铰接板12及两个支撑体13,所述上、下铰接板11、12呈上下分布,所述两个支撑体13分别位于所述上、下铰接板11、12的两端,各所述支撑体13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11、12之间,各所述支撑体13上设置有转向油缸支座14,该转向油缸支座14焊接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支撑体13上;大大减低了上下铰接板上铰接孔以及转向油缸支座销孔焊后加工的难度。
具体的说:结合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上、下铰接板11、12均为V字形的板体,且呈上下相互平行的分布,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铰接孔;所述支撑体为一个板体,其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11、12的相对侧面,形成支撑述上、下铰接板11、12的结构。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右梁板2、3的同一端分别贴紧所述铰接座1两侧设置,并焊接固定,形成左、右梁板2、3夹持所述铰接座1的固定结构,所述铰接座1的两侧朝向所述尾板4的一端为焊接端,该焊接端与对应的左梁板或右梁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三角形的焊接区域A,于所述焊接区域A进行焊接,并打磨。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上述铰接座两通过左、右梁板2、3夹紧,然后进行角焊缝焊接,这种连接结构有效降低装配难度以及焊接难度。与焊接区域进行打磨,避免应力集中,这样对铰接座1的连接强度有一定的保证。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所述左、右梁板2、3为贴于所述铰接座1侧面的板体,该左、右梁板2、3的中部架设有副车架支座5,该副车架支座5焊接固定于所述左、右梁板 2、3的内侧壁,加强板6沿所述左、右梁板2、3的内侧壁从铰接座1至尾板4分布,所述加强板6焊接于对应板体内,构成以L型梁板的结构。上述结构大大提高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且结构拼装简单,焊缝平直,可以通过机器人进行焊接,大大降低了后车架拼装以及拼焊的工时。
由于铰接座1以及副车架支座5的相对位置要求比较高,所述副车架支座5将所述加强板6断成两块板,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制造误差导致两者间的加强板6无法装配或者存在较大的间隙,影响焊接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两块板进行加强,强度足够;同时,靠近尾板4的所述加强板对所述副车架支座5也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装载机后车架还设置有散热器支座7、驾驶室支座8、变速箱支座9、动力机支座10、机罩支座10-1及尾部牵引支座10-2。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器支座7包括两个对称设置有两个支座单元,两个所述支座单元固定于所述左、右梁板11、12的外侧壁;
所述驾驶室支座8数量为多个,且分别装于所述铰接座1、左、右梁板11、12上;
所述速箱支座9及动力机支座10均固定于所述左、右梁板11、12内侧壁上,所述变速箱支座9靠近所述铰接座1设置,所述动力机支座10靠近所述尾板4设置;
所述机罩支座10-1均固定于所述左、右梁板外侧上,所述机罩支座10-1靠近所述尾板4设置;
所述尾板4上设置有尾部牵引支座10-2。
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器支座7结构设置,是为了配合加宽型散热器,将尾部进行加宽,增大尾部的空间,方便整机布局;该结构通过加强板6与左、右梁板11、12进行拼接成小箱型结构,大大增强了后车架尾部的刚度,避免进行牵引以及尾部撞击等工况时尾部变形过大,影响散热器的正常运行;在散热器支座上开孔,当电气线束从侧面装配时,用工具通过该孔进行辅助装配,提高电气线束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成一框架结构的铰接座、左梁板、右梁板及尾板,其中:
所述铰接座为一整体结构,且其包括上铰接板、下铰接板及两个支撑体,所述上、下铰接板呈上下分布,所述两个支撑体分别位于所述上、下铰接板的两端,各所述支撑体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体为一个板体,其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上、下铰接板的相对侧面,形成支撑述上、下铰接板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梁板的同一端分别贴紧所述铰接座两侧设置,并焊接固定,形成左、右梁板夹持所述铰接座的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的两侧朝向所述尾板的一端为焊接端,该焊接端与对应的左梁板或右梁板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三角形的焊接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梁板内侧壁均焊接有加强板及副车架支座,构成以L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梁板靠近所述尾板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器支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驾驶室支座,该驾驶室支座为多个且分别固定于铰接座、左梁板及右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梁板内侧壁上设置有变速箱支座及动力机支座,所述变速箱支座靠近所述铰接座设置,所述动力机支座靠近所述尾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梁板的外侧壁设置有机罩支座,所述机罩支座靠近所述尾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上设置有尾部牵引支座。
CN202021017369.0U 2020-06-05 2020-06-05 装载机后车架 Active CN212473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7369.0U CN212473654U (zh) 2020-06-05 2020-06-05 装载机后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7369.0U CN212473654U (zh) 2020-06-05 2020-06-05 装载机后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3654U true CN212473654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7369.0U Active CN212473654U (zh) 2020-06-05 2020-06-05 装载机后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3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0438B (zh) 具有大件装载功能的地板结构
US20040104060A1 (en) Driver's cab for a work vehicle
CN215205100U (zh) 一种工程车白车身组件
US20230072159A1 (en) Vehicle
CN110435765A (zh) 前副车架和汽车
CN212473654U (zh) 装载机后车架
CN201980293U (zh) 一种新型汽车横梁与纵梁搭接结构
JP2002097667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構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1231640A (zh) 发动机机舱大支架加强结构
CN206633957U (zh) 一种前格栅安装支架
CN11189121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上多悬置的外连接系统
CN213228866U (zh) 底盘横梁总成、底盘支架及车辆
CN211252286U (zh) 一种三排座椅横梁总成
CN103273814B (zh) 拖车钩安装装置
CN109291996A (zh)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CN211494234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支架
CN201301854Y (zh) 一种伞状螺母
JP4241071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9924017U (zh) 一种装载机后车架
CN201105757Y (zh) 一种发动机支撑梁
CN216580026U (zh) 一种前束控制杆支架、副车架及车辆
CN220743158U (zh) 一种装载机后车架及装载机
CN217515227U (zh) 电动拖拉机及用于其的车架
CN213974178U (zh) 一种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18907433U (zh) 履带架和履带式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