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1306U - 脱壳分选机 - Google Patents
脱壳分选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41306U CN212441306U CN201922324073.7U CN201922324073U CN212441306U CN 212441306 U CN212441306 U CN 212441306U CN 201922324073 U CN201922324073 U CN 201922324073U CN 212441306 U CN212441306 U CN 2124413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sorting
- hulling
- lifter
- m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8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8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8
- 235000021329 brown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5979 Hordeum vulgar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340 Hordeum vulgar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8042 Zea ma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4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017 Zea mays subsp may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64 cereal gra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2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615 epi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脱壳分选机,其具有使摆动分选板上的混合米的可见性良好且高效地组装于摆动分选装置的照明器具。该脱壳分选机在机体配置有脱壳装置(2)、风选部(3)以及摆动分选装置(6),具备在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且在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摆动方向上较长的照明具(76),该照明具(76)设置为能够照射摆动分选板(14)的分选终端侧(T)。而且,在稳定的分选状况下,照明具(76)构成为能够越过混合米区域(C)而照射糙米区域(A)的摆动分选板(14)的分选终端侧(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壳分选机,特别涉及照射对稻谷和糙米进行比重分选的多级结构的摆动分选板面的照明具的配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脱壳分选机中,具有如下结构:在承接利用脱壳装置碾出的碾出米进行摆动分选的摆动分选板的分选排出口部设有由透明件构成且承接上述混合米并进行流出引导的透明板,设有从该透明板的下侧向上侧进行透射照明的照明灯(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11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通过照明灯的点亮,照明从透明板的下侧朝向上侧透射,从下侧照射透射在该透明板上表面向分选排出口流动的糙米、稻谷。此时,糙米容易使该透射照明透射,并吸收而视觉上成为大致半透明的状态,稻谷由于难以使透射照明透射,因此较暗淡,且视觉上成为大致黑色的状态。其结果,产生如下效果,即使糙米的流动的状态、位置难以观察,能够明确地进行仅稻谷的流动的状态的识别。
但是,由于为将照明灯设于透明板的下侧的结构,因此结构复杂,且视野也容易受限。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使摆动分选板上的混合米的可见性良好且高效地组装于摆动分选装置的照明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如下的技术方案。
方案1为一种脱壳分选机,其在机体配置有脱壳装置2、风选部3以及摆动分选装置6,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且在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摆动方向上较长的照明具76,上述照明具76设置为能够照射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分选终端侧T。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在稳定的分选状况下,上述照明具76构成为能够越过混合米区域C而照射糙米区域A的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上述分选终端侧T。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设有设于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投入口与上述风选部3的吸引管道3b之间且从由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排出的精加工米吸引去除尘埃的吸尘筒体74,使上述照明具76支撑于上述吸尘筒体74或支撑该吸尘筒体74的壁部件75f。
方案4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覆盖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的上表面罩71,在上述上表面罩71 能够开闭地设置透明检查罩73,使上述照明具76位于比上述透明检查罩73 的后端靠后方。
方案5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风选部3的背面侧设有混合米升降机4,该混合米升降机4内置铲斗4b并对在上述脱壳装置2脱壳后的混合米进行扬谷,
设有精加工米升降机7,该精加工米升降机7内置铲斗并对在上述摆动分选装置6分选出的糙米进行扬谷,
在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的下部设置有使喷风方向朝向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 的底部地进行喷风的喷气嘴40,在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下部设置有使喷风方向朝向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底部地进行喷风的喷气嘴,
具备为了向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侧的喷气嘴40和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 侧的喷气嘴的一方进行气体供给或停止而切换的切换单元51,在气体供给中上述照明具76闪烁。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方案1或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从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观察摆动分选板14的面时,能够明确地确认接近摆动分选板14而设置的精加工分隔板及稻谷分隔板的位置,提高可见性。
根据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2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利用设置在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的吸尘筒体74或支撑该吸尘筒体74的壁部件75f支撑照明具76,因此能够良好地安装。
根据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方案3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在通过透明检查罩73目视确认摆动分选板14的面时,来自照明具76的光照不会直接进入眼睛。
根据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至方案3所述的效果之外,还容易识别空气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脱壳分选机的主视侧立体图。
图2是该脱壳分选机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摆动分选板的分选分布状况。
图4(a)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摆动分选装置的主视图,图4(b)是其侧视图。
图5是该脱壳分选机的稻谷糙米分离体的立体图。
图6是该脱壳分选机的含有混合米分配部的局部向视图的内部透视主视图。
图7(a)是该脱壳分选机的异物承接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其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8中,(A)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摆动分选板及照明部附近的侧视图,(B) 是其立体图,(C)是照明部附近的放大侧剖视图,(D)是透明检查罩的侧剖视图。
图9是该脱壳分选机的吸尘筒体连接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该脱壳分选机的传动状态及压缩空气分配连接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该脱壳分选机的不同的传动状态的图。
图12中,(a)是表示该脱壳分选机的混合米移送流槽及混合米升降机的平剖视图,(b)是表示混合米移送流槽及第二喷气嘴装配状况的后剖视图。
图13是按照图12的(a)中的A-A示出的混合米升降机的下部的剖视图。
图14中,(a)是表示该脱壳分选机至喷气嘴的连接软管配置的主视图, (b)是其左侧视图,(c)是混合米移送流槽的升降机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15(a)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操作盘周边的俯视立体图,图15(b)是操作盘周边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该脱壳分选机的操作杆之外的主要各部的连动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控制块图。
图18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流程图。
图19是该脱壳分选机的时序图。
图中:
2—脱壳装置,3—风选部,3b—吸引鼓风机,4—混合米升降机,4b—铲斗,6—摆动分选装置,7—精加工米升降机,14—摆动分选板,40—第一喷气嘴(喷气嘴),51—空气阀(切换单元),71—上表面罩,73—透明检查罩,74 —吸引筒体,75f—壁部件,76—照明具,A—糙米区域,C—混合米区域,T —分选终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对象的脱壳分选机的整体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脱壳分选机1构成为具备:机体正面侧左端的脱壳装置2;具备稻壳管道3a的风选部3;在其后部配置的混合米升降机4及混合米容器5;在后部承接该混合米容器5且前后较长的摆动分选装置6;以及其侧方的精加工米升降机7。
如图2的主视图所示,脱壳分选机1的内部结构为,在辊型脱壳装置2 的上方配置容纳稻谷的稻谷料斗2a,对从该脱壳装置2脱出的谷粒通过风选部3进行风选处理,并将分离出的稻壳从稻壳管道3a排出,并且,将风选谷粒(稻谷与糙米的混合米)通过混合米升降机4积存于混合米容器5,将该混合米从可进行供给调节的混合米容器5供给至图3所示那样的摆动分选装置6 的分选始端部H侧,通过该摆动分选装置6的左右方向的摆动动作,将糙米比重分选至上摆侧,通过根据该糙米的分选区域A在分选终端侧T配置可动糙米精加工分隔板8,将分选糙米分隔,并经由至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排出路 9而作为精加工糙米排出(图3)。
另一方面,被分选到摆动分选装置6的下摆侧的稻谷,通过符合该稻谷区域B地配置可动稻谷分隔板10,将稻谷区域B的分选稻谷经由至投掷器11 的再脱壳路12而再次返回供给至脱壳装置2,被分选到剩余的混合米区域C 的混合米经由至混合米升降机4的再分选路13而再次循环供给至摆动分选装置6。这样,随着脱壳作业的进行而将糙米分选,并从糙米区域A通过精加工米升降机7作为精加工糙米排出。
对摆动分选装置6详细进行说明。如图4(a)的主视图、图4(b)的侧视图以及图5所示,一体地构成将前后较长的摆动分选板14通过两侧板14a、 14b固定为多层的分选部和由在其上部背面侧承接混合米并将之分配供给至各摆动分选板14的分配用承接部15构成的混合米分配部,在作为下摆侧的左侧边14a具备将稻谷区域B的分选稻谷引导至再脱壳路12的稻谷糙米分离体 16。
构成摆动分选装置6的多层结构的摆动分选板14分别形成有多个分选用的凹部14c,整体以左右方向的右侧较高的方式倾斜,并且使分选始端侧H的后端部较高,从分配用承接部15承接混合米,同时左右倾斜摆动,由此将各自的前端部作为分选终端侧T对谷粒进行比重分选。在摆动分选板14的上摆侧形成糙米层的糙米区域A,在下摆侧形成稻谷层的稻谷区域B,在中间部形成混合米层的混合米区域C。
而且,对于摆动分选装置6的每个摆动分选板14,在稻谷区域B的分选终端侧T的侧部设置取出稻谷区域B的稻谷的稻谷引导口17,在与该稻谷引导口17的侧方对置的位置经由侧板14a安装有箱型状的稻谷糙米分离体16。构成为,各摆动分选板14各自的稻谷区域B的稻谷穿过稻谷引导口17流入稻谷糙米分离体16,在此对混入稻谷的糙米进行分离,并将稻谷引导至上述再脱壳路12,将糙米引导至再分选路13。
在稻谷糙米分离体16内设有与摆动分选板14的层数相应的作为下漏混在稻谷中的糙米的网眼体的多孔板16a,该多孔板16a形成有多个穿孔。在各多孔板16a的下方分别设置承接下漏分选出的糙米的糙米引导板16b。即,构成为,将多孔板16a和糙米引导板16b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在糙米引导板16b的糙米排出侧设有对从各糙米引导板16b排出的糙米统一地进行通过引导的糙米引导通路18,且将该糙米引导通路18与上述再分选路13连通。另外,设有对在各层的多孔板16a未漏下的稻谷统一地进行通过引导的稻谷引导通路19,且连通稻谷引导通路19和再脱壳路12。
本实施方式的糙米引导通路18配置于糙米引导板16b的侧方,稻谷引导通路19配置于多孔板16a的前侧。
设为将各多孔板16a和糙米引导通路18用稻谷分隔壁16S分隔,糙米引导板16b和糙米引导通路18连通的结构,且构成为,将各多孔板16a和稻谷引导通路19连通,将糙米引导板16b和稻谷引导通路19用糙米分隔壁16G 分隔。即,多孔板16a、糙米引导板16b、稻谷引导通路19、糙米引导通路18、稻谷分隔壁16S、糙米分隔壁16G设于稻谷糙米分离体16的箱体内。
稻谷区域B的稻谷从设于多层的摆动分选板14的每一个的稻谷引导口17 流入稻谷糙米分离体16的多孔板16a。通过多孔板16a混入的糙米下漏,残留于多孔板16a上的稻谷被稻谷分隔壁16S阻止向糙米引导通路18的流入,并且流入稻谷引导通路19,下落并被引导至再脱壳路12。另外,在多孔板16a 下漏的糙米下落供给至糙米引导板16b,被糙米分隔壁16G阻止向稻谷引导通路19的流入,并且进入糙米引导通路18,并下落而被引导至再分选路13。根据本结构,能够将混在从稻谷区域B取出的稻谷的糙米通过每层的分选而无滞留且高精度地分选。
该情况下,沿侧板14a的外侧设置稻谷糙米分离体16,基于前后方向较长的多孔板16a形成较长的分选行程,由此能够提高稻谷和糙米的分选精度,因此能够使返回脱壳装置2的糙米量降低,降低因二次脱壳而产生的表皮受损,降低糙米的量。另外,可以使分选出的糙米经再分选路13迅速进行再分选处理。
另外,各糙米引导板16b设置在稻谷引导口17的多孔板16a的下方将糙米向糙米引导通路18侧送出的倾斜角度,由此从多孔板16a承接的下漏分选谷粒迅速被引导,可进行无滞留的高效的再分选。另外,多孔板16a以与摆动分选板14平行的姿势设置,且构成为与摆动分选板同样地在前后方向上前低地倾斜,因此,能够将稻谷顺滑地排出至稻谷引导通路19。
另外,在糙米引导通路18的下端连接向摆动分选板14的下方倾斜而设置的再分选连通部18a,通过将再分选连通部18a与再分选路13连通,成为在稻谷引导通路19的后方设置再分选连通部18a,能够简洁地构成通过稻谷糙米分离体16分离出的稻谷和糙米各自的搬送行程。
上述分配用承接部15设于混合米容器5的下方,将来自混合米容器5的混合米经由大宽度地形成的移送流槽部15a供给至从多层摆动分选板14的背面侧向各层分配的分配流槽14d。在图6的含有局部向视图的透视主视图所示的分配用承接部15,为了分离混在混合米中的长条异物D而以横姿势设有形成有穿孔的承接部多孔板20,面向其排出端形成有用于将长条异物D向侧方排出的侧部排出口21。在从承接部多孔板20的排出端到侧部排出口21之间设置形成有将混合米下漏并供给至最上层的摆动分选板14的穿孔的分选部多孔板22。穿孔至少遍及全宽地形成于承接部多孔板20的排出端侧。几乎大部分的混合米从承接部多孔板20下漏至移送流槽部15a,并朝向分配流槽14d 被移送,因此也可以在该移送流槽部15a适当形成移送齿轨。
在分配用承接部15的下摆侧,以能够使从上述分配流槽14d向各层的摆动分选板14的流入量均匀化的方式设有流量调节用的均匀阀23。另外,后续的分选部多孔板22虽然为短区间,但朝向侧部排出口21稍微向上倾斜,使长条异物D的移送迟缓,并且使残留的混合米下漏。
上述结构的承接部多孔板20将从混合米容器5承接到的混合米通过摆动动作下漏至下方的移送流槽部15a,由此分配供给至各摆动分选板14,另外,残留于承接部多孔板20的混合米中的长条异物D通过摆动而被移送至其终端侧。该长条异物D进一步向分选部多孔板22移动,将混在长条异物D中的混合米下漏而供给至最上层的摆动分选板14,另一方面,长条异物D从侧部排出口21排出。因此,通过基于承接部多孔板20和分选部多孔板22实现的简单的结构,能够依次排出稻草屑等长条异物D。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与最上层的摆动分选板14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分选部多孔板22,因此不需要特殊的引导部件,且能够将混合米供给至摆动分选板14。另外,分选部多孔板22上升倾斜地形成至侧部排出口21,由此长条异物 D的移动被抑制,能够可靠地下漏混合米。
如图7(a)的分解立体图及图7(b)的主要部位侧视图所示,承接来自侧部排出口21的长条异物D的异物承接部21D构成为,在侧部排出口21的正下方位置设有能够使在覆盖摆动分选板14的背面侧的外装罩24的伸出部 24a所形成的开口开放的承接板部24b。即,承接板部24b形成了外装罩24的一部分。
该异物承接部21D通过铰链等可开放地轴支撑承接板24b,由此,在关闭时防止来自外部的异物的侵入,并且从侧部排出口21承接并积存从混合米分配部承接到的混合米分离出的长条异物D。通过在机体的侧方位置以转动的方式开放操作承接板部24b,承接板部24b成为倾斜导向件,该积存异物D下落排出至设备外,因此作业者不接触积存异物D,并且能够将之容纳于下方配置的容纳部件(未图示)。
该情况下,通过设置包围形成于伸出部24a的开口的分隔件24c,能够防止承接板部24b承接到的异物D的散乱。
在上述摆动分选装置6的上部,在比上述分配用承接部15靠前侧设有覆盖最上层的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的上表面罩71。进一步地,以与该上表面罩 71连续的方式设有覆盖多层摆动分选板14的前表面的前表面罩72。这些上表面罩71及前表面罩72紧固固定于摆动分选装置6的机架部。在上表面罩71 的偏前侧绕后部侧转动支点X可开闭地设有透明树脂制的透明检查罩73。在上述上表面罩71的下表面且偏后方支撑有从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精加工米吸引尘埃的吸尘筒体74的中途部。即,柔性材料的吸尘筒体74设于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投入口与上述风选部3的吸引鼓风机3b乃至稻壳管道3a之间,构成为从由精加工米升降机7排出的精加工米吸引去除尘埃。而且,以被上表面罩 71和在该上表面罩71的内侧通过焊接等手段呈下垂状地固定的筒体支撑框75 包围的状态支撑。即,由为了形成前后一对壁部件75f、75r以及底部75b而弯曲形成的板金件的筒体支撑框75和上表面罩71形成将左右开口的矩形筒体,通过使吸尘筒体74插通,使其中途部由筒体支撑框75支撑。
如图8中(A)~(C)所示,在上述筒体支持枠75的前侧的壁部件75f 设有在摆动分选板14的摆动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照明具76,且构成为能够从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照射摆动分选板14的排出前端部侧也就是分选终端侧T。即,照明具76构成为,将如LED(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用作光源,在直管状罩内将多个LED以预定间隔串联配列,而且,在一方的壁部件 75f的前表面固定有支撑柱77,在弯曲成锐角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照明具76的座面。
其照射方向设为,从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的安装位置通过锐角弯曲而朝向斜下方,且如上述所地能够照射摆动分选板14的分选终端侧T。
如上述地构成的照明具76的照射朝向摆动分选板14的排出前端部,因此在从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观察摆动分选板14的面时,能够明确地确认相对于摆动分选板14的可动糙米精加工分隔板8及可动稻谷分隔板10的位置,提高可见性。
此外,照明具76如上述地构成为在摆动分选板14的摆动方向、即左右方向上较长,具体而言,以能够在稳定的分选状况下越过上述混合米区域C照射糙米区域A的摆动分选板14的分选终端侧T(排出前端部)的方式设定照明具76的长边方向长度及相关的多个LED的排列结构。
另外,照明具76设于构成为用于支撑上述吸尘筒体74的上表面罩71的壁部件75f,因此通过利用为了设置吸尘筒体74而所需的部件进行安装,能够进行良好的安装。若采用能够将吸尘筒体74的一部分通过板金化等替代为壁部件75f的结构,则也能够直接支撑于吸尘筒体74。
对照明具76与设于上表面罩71的透明检查罩73的转动支点X的关系进行说明。如图8中(D)所示,透明检查罩73形成为截面稍微く字型,且构成为,使一体成型于后侧下部的凸起部73a与构成为上表面罩71的轴支撑部 71a一致,并通过具有左右方向的轴心的支撑轴78连结,通过以该支撑城78 为转动支点X上下转动,透明检查罩73能够开闭上表面罩71的开口部。设置为从转动支点X、即凸起部73a到透明检查罩73的后端具有距离且在上表面罩71的开口部与透明检查罩73后端侧之间不产生间隙。就照明具76和转动支点X而言,以虽然接近,但透明检查罩73的后端不会干涉的方式,照明具76的位置位于比转动支点X靠后部侧、即位于上表面罩71的下部的进深侧。因此,即使在打开透明检查罩73进行内部检查的情况下,来自照明具76 的照光也不会直接进入眼睛。
接下来,上述吸尘筒体74连接于上述风选部3的吸引鼓风机3b而产生尘埃吸引风,能够从稻壳管道3a排出尘埃。该稻壳管道3a的吸引鼓风机3b具备风扇3c,吸引鼓风机3b的吸引口采用设定风选部3的主风路用和吸尘筒体 74的吸引风路用的各吸气面积,但能够变更该吸气面积的结构,在脱壳分选作业结束后,使吸尘筒体74侧的吸引风路的面积增加,由此能够在脱壳作业后将大量残留的尘埃、残米利用吸引鼓风机3b吸引而从稻壳管道3a排出。
在图9中示出了吸尘筒体74的端部结构。与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投入口 7a的精加工米排出口7c相邻地构成吸尘口7d,且构成为将吸尘筒体74的端部的插入筒74b在该吸尘口7d装卸自如且可以保持。若取下吸尘筒体74的端部,则将插入筒74b的矩形开口部74c作为扫除口,结合柔性筒体结构,能够用于机体各部分及机体周围的清扫。
基于马达25的脱壳分选机各部的传动结构(图10)为如下形态:从马达 25经由第一带部件26在轴支撑脱壳装置2的脱壳辊2b、2b的辊轴2c传动,从该辊轴2c经由第二带部件27在碾出米移送架28的摆动轴28a、混合米升降机4的连动轴4a、二号螺旋件29的轴、以及摆动分选装置6的连动轴等传动。从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的连动轴4a经由第三带部件30在混合米升降机4 的连动轴4a和混合米螺旋件31的轴传动,从上述二号螺旋轴29经由第四带部件32在吸引鼓风机3b的风扇3c的轴传动,从上述摆动分选装置6的连动轴经由第五带部件33在摆动曲轴6b传动,经由第六带部件34在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轴传动。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第二带部件27分成两部分。即,将辊轴2c、碾出米移送架28的摆动轴28a、混合米升降机4的连动轴4a通过V形带部件形态的分割第一带部件27A连动,将混合米升降机4的连动轴4a、二号螺旋件 29的轴29a、摆动分选装置6的摆动曲轴6b、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连动轴7B 通过六角带部件形态的分割第二带部件27B连动(图11)。若这样构成,则在脱壳装置2施加有堵塞等负载的情况下,分割第一带部件27A打滑,难以对分割第二带部件27B施加负载。
接下来,基于图12中(a)、图12中(b)、图13对混合米移送结构和残米处理结构进行说明。上述混合米螺旋件31配置于混合米移送流槽35内,构成为,承接从上述脱壳装置2的碾出米移送架28流下的碾出米和上述再分选路13的混合米并移送至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在闭合带部件4c装配有多个铲斗4b,卷绕于上下的滑轮44d之间的混合米升降机4竖立设置于脱壳分选机1 的机体后部且风选部3的后方。而且,将上述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移送终端侧连接于混合米升降机4的下端侧。构成为,该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连接部 35a固定于上述铲斗4b的谷粒铲起侧(下降工序侧),通过混合米螺旋件31 的旋转移送到混合米移送流槽35内的混合米从至混合米升降机4的下端侧壁的连通开口部被流下引导至升降机4的下部。
沿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搬送方向具备开闭阀36,构成为可开闭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底部,能够将积攒于该移送流槽35的底部的残米排出。在开闭阀 36的下方具备作为承接排出的残米的残米承接部的残米承接箱37。
此外,构成为,混合米升降机4相对于脱壳分选机1的机体具有上述第二带部件27的配设空间,且在后方,即比覆盖机体背面的背面罩38隔开适当间隔靠后方竖立设置,而且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上述连接部35a即移送流槽终端侧也位于比机体靠后方,设于上述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底部开口以及与之对应的开闭阀36配设于机体内侧的区间。
而且,在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的下部配置有第一喷气嘴40。如图14中(b) 所示,第一喷气嘴40安装于与连接上述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侧壁,因此该第一喷气嘴40的喷风方向(ハ)设定为朝向混合米升降机4 的底部的斜下方向。此外,构成为,从设置于脱壳分选机1机体前方的压缩机 41经由连接软管42向该第一喷气嘴40供给压缩空气。
如上述地,由于设有第一喷气嘴40,因此在脱壳分选运转结束后使混合米升降机4的底部的残米通过来自喷嘴的喷气而跳起,能够高效地进行铲斗 4b的铲起。
另外,在上述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与混合米升降机4的连接部35a设有第二喷气嘴43。第二喷气嘴43装配于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上壁部,将喷嘴喷风方向设为朝向与基于混合米螺旋件31得到的移送方向(ロ)相反的移送方向。此外,第二喷气嘴43的支撑体44由基底板44a和具有喷嘴装配面44b 的上方鼓出状部44c构成,且与形成于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连接部35a上壁部的孔部对应地装配。喷嘴装配面44b与水平面具有角度α,决定了第二喷气嘴43的喷风方向(イ)。
这样,由于设有第二喷气嘴43,在脱壳分选运转结束后,在使混合米螺旋件31和混合米升降机4驱动的状态下,打开开闭阀36,从第二喷气嘴43 喷出空气,由此能将要向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移送终端侧移送的混合米从基于开闭阀36得到的开口部回收到残米承接箱37。在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连接部35a未构成开闭阀36,因此能够通过空气喷出使残米向与基于第二喷气嘴43得到的移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存在开闭阀36的部位移动,能够使残米尽可能地少。
进一步地,在上述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始端侧朝向混合米移送方向设置第三喷气嘴45,在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下部设置第四喷气嘴。第三喷气嘴45 促进混合米移送流槽35内的残米从开闭阀36向下方的排出。另外,利用装配于机体前表面的检查用盖而装配,因此可容易地进行检查更换作业。装配有具有基底板和喷嘴装配面的支撑部。而且,第四喷气嘴使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底部的残米跳起,可提高铲斗的铲起效率。
在此,至混合米升降机4侧的第三喷气嘴45的空气软管和至精加工米升降机7侧的第四喷气嘴的空气软管将至残米量、糠量较多的混合米升降机4 侧的空气软管径设定为较大(例如φ8mm),将至精加工米升降机7侧的空气软管径设定为较小(例如φ6mm)。通过使空气软管径不同,能够防止所谓的误装。
上述压缩机41设置于脱壳分选机1机体前侧,在机体正面侧的前面罩49,与该压缩机41串联连接空气过滤器50、空气阀51。从切换空气的供给停止的空气阀51分支出两个,并连接第一连接软管42a、第二连接软管42b,其中,第一连接软管42a经由中途分支部连接于上述第三喷气嘴45及第四喷气嘴。另一方面,第二连接软管42b延长至机体背面,连接于上述第一喷气嘴40及第二喷气嘴43。此外,空气阀51为切换单元的一个形态,但是如后述地采用电磁操作的方向控制阀形态。
上述空气过滤器50向机体的装配是任意的,也能够配置于具备操作杆55 等的操作部的左侧。使维护性良好。另外,通过在机体的电源线束类(未图示) 的配设部位附近配置空气过滤器50,能够利用电源线束类的处理,相应的配置变得容易。在如后述地将空气阀51构成为机械式的情况下,空气过滤器50 高度适合处于比空气阀51低的位置。
连结空气过滤器50、空气阀51的连接软管配置于装卸自如的机体罩的内侧。能够提高维护性、清扫性。
如图15(a)~图15(b)所示,在上述风选部3的正面设有操作杆55,且设为沿左右方向的导向槽56往复操作自如。若将操作杆55操作至导向槽 56的左侧端部的第一操作位置,则处于启动/停止状态,将稻谷闸阀57切换到关闭状态,将摆动驱动装置58切换到切断状态,将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循环状态,“启动/停止”灯L1点亮。另外,若将操作杆55切换到导向槽 56的左右方向中间部的第二操作位置,则将稻谷闸阀57切换到打开状态、将摆动驱动装置58切换到驱动状态、将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循环状态,“循环”灯L2点亮。另外,若将操作杆55切换到导向槽56的右侧端部的第三操作位置,则将稻谷闸阀57切换到打开状态、将摆动驱动装置32切换到驱动状态、将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排出状态,“排出”灯L3点亮。
此外,循环/排出切换阀59构成切换为将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面的分选糙米经由排出路9引导至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排出侧和将分选糙米引导至再分选路13侧的循环侧。若摆动分选板14的面的被分选物少,则稻谷混入精加工糙米中,因此将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循环侧,从再分选路13经由混合米升降机4返回摆动分选板14,并且一部分经由再脱壳路12能够回到脱壳装置2,结合再脱壳工序,能够进行对残米进行脱壳分选処理。如图16所示,该循环/排出切换阀59构成为通过循环/排出切换马达M1进行切换。另外,操作杆55和循环/排出切换阀59通过循环/排出操作金属线60连动连结,连动地构成为,通过操作杆55的操作,对稻谷闸阀57、摆动接入滑轮61以及循环/ 排出切换阀59进行切换操作。
脱壳辊2b的间隙调节通过辊间隙调节马达M2的驱动进行。
在脱壳分选机的正面中央上部设有操作盘62。在该操作盘62的左右一侧(图例中右侧)位置设有电源接通/断开开关63、运转开关64、停止开关65 等。在操作盘62的上侧具备数码显示部66、显示切换开关67。
在上述操作盘62及操作杆55的主视视野中的一侧、图例中左侧且接近操作杆55的导向槽56的位置设置有切换上述空气阀51的阀开关68。上述空气阀51不仅进行空气的供给与停止的切换,还具备切换为了向第一连接软管42a 侧或第二连接软管42b侧供给空气而切换方向的功能,采用切换为向第一连接软管42a供给空气的第一位置、通知空气供给的中立的第二位置、以及向第二连接软管42b供给空气的第三位置,采用了电磁操作的方向控制阀形态。而且,采用阀开关68从中央的中立位置向右方向或左方向转动而切换到三个位置的结构,以在阀开关68的右侧转动位置将上述空气阀51切换到第一位置(イ)、在阀开关68的中立位置将空气阀51切换到第二位置(ロ)、在阀开关68的左侧转动位置将空气阀51切换到第三位置(ハ)的方式,采用未图示的将电磁螺线管励磁的结构(参照图17)。
如上述地,能够通过作业者的阀开关68操作切换空气阀51,因此能够根据作业进展适当地进行残米处理。例如,在处理混合米升降机4的残米时,使阀开关68从中立位置的第二位置(ロ)向左方向转动而将空气阀51切换到第三位置(ハ)。于是,能够经由第二连接软管42b从上述第一喷气嘴40及第二喷气嘴43喷出空气,能够处理混合米升降机4的下部的残米。另一方面,在处理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残米时,使阀开关68从中立位置(ロ)向右方向转动而将空气阀51切换到第一位置(ハ),由此能够经由第一连接软管42a从上述第三喷气嘴45及第四喷气嘴喷出空气,能够处理混合米移送流槽35的残米及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下部的残米。
作为空气阀51的切换操作单元的阀开关68如下转动操作:以中立位置为中央,朝向左右一方转动,向至混合米升降机4的第三喷气嘴45、第四喷气嘴供给,向左右另一方转动供给至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喷气嘴40,因此,能够操作操作盘62的同时,构成作为切换操作单元的空气阀51,能够使操作操作盘62的操作容易化。
操作盘62和作为切换操作单元的阀开关68配备于机体的正面侧,其中,在主视视野下,将操作盘62配置于脱壳装置2与风选部3之间,阀开关68 配置于操作盘62与脱壳装置2之间,即在图例中,在操作盘62的左侧配置阀开关68,而且将转动操作的方向设定为通过从阀开关68的中立位置向左方的转动操作,向混合米升降机4喷出空气,通过从中立位置向右方的转动操作,向精加工米升降机7喷出空气,因此,与两个升降机4、7的配置位置一致,容易视觉确认。此外,该情况下,通过上述操作杆55的操作,利用第二操作位置处的“循环”灯L2和第三操作位置处的“排出”灯L3。也就是,向混合米升降机4喷出空气时将“循环”灯L2点亮,向精加工米升降机7喷出空气时将“排出”灯L3点亮,由此作业者能够确认处于哪个部位的清扫模式运转。
进一步地,也可以构成为,替代“循环”灯L2、“排出”灯L3或与此同时地使上述照明具76闪烁。能够使空气喷出时机明确化,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空气供给。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区别并通知对混合米升降机4的空气供给和对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空气供给。通过使照明具76的闪烁形态不同,例如,通过闪烁周期的不同等,能够进行区别,能够判断对哪个升降机的空气供给,因此,作业性提高。
接下来,基于图18,对脱壳分选作业结束时的残米处理工序中的气体喷出控制进行说明。当将运转开始设为接通时,主马达25接通,并且装置各部分驱动(S101、S102)。若将位于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杆55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则稻谷闸阀57打开,开始脱壳分选运转(S103、S104)。
短期间内进行了脱壳的稻谷糙米的混合米进行设备内循环,若在混合米容器5滞留预定重量被检测出,则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排出侧,分选出的糙米经由精加工米升降机7被取出到设备外(S105~S108)。
若脱壳分选作业接近结束,混合米容器5为预定重量以下,则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循环侧,开始残米处理运转(S109~S111)。即,若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循环侧,则剩余稻谷在设备内循环,返回脱壳装置2进行脱壳处理,当经过预定时间时,循环/排出切换阀59再次切换到排出侧,残米经由精加工米升降机7排出到设备外(残米处理运转,S109~S114)。
然后,在残米的上述设备内循环中和循环/排出切换阀59切换到排出侧后的直至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将空气阀51切换到向第二连接软管42b供给来自压缩机41的空气的第三位置,向混合米升降机4喷出空气,进行残米处理。然后,切换到向第一连接软管42a供给空气的第一位置(イ),向精加工米升降机7喷出空气,进行残米处理(清扫模式运转、S115~S117)。构成为,该清扫模式运转时,从连续空气喷出切换到间歇空气喷出。通过连续喷出,能够促进升降机底部的残米的排出,之后,通过间歇喷出,能够有效地排出微量的残米。然后,当清扫模式运转结束时,主马达25断开,并且装置各部的驱动停止(S118)。
一旦结束脱壳分选作业后,若操作再清扫模式开关69,则主马达25接通,且在进行预定时间的各部分驱动的空转运转后,压缩机41驱动。然后,将空气阀51切换到向第二连接软管42b供给空气的第三位置,向混合米升降机4 喷出空气,进行残米处理,之后,切换到向第一连接软管42a供给空气的第一位置,向精加工米升降机7喷出空气,进行残米处理(再清扫模式运转,S119~ S121)。上述的再清扫模式运转时,主要注意操作杆55的处理。即,构成为,在将操作杆55恢复操作至导向槽56的左侧端部的第一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制约再清扫模式运转。在进入执行脱壳辊2b、2b的间隙调节的初始设定模式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再清扫模式运转。
此外,图16详细地示出了图18的S111、S112的残米处理运转、S115~ S117的清扫模式运转、以及S119~S121的再清扫模式运转的关系。
在图18中,对于向S115~S117的清扫模式运转的转移,可以构成为每次脱壳分选运转中,S114的残米排出运转后自动模式转移至S115,也可以构成为仅在运转开始前手动操作设于操作盘62的清扫模式开关70的情况下执行该清扫模式运转。对于上述数码显示部66,构成为以能够倒计时显示清扫模式运转的剩余时间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通知作业者。
在清扫模式运转中或再清扫模式运转中,切换上述空气阀51的阀开关68 的操作切换输出不基于阀开关68的转动操作而自动地执行。图19中,虽然标记出了阀开关,但为用于从控制部输出相当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的信号的对比标记,不需要手动的阀开关68的旋转操作,与这些位置匹配的信号自动地输出来切换控制空气阀51的结构。
将空气阀51设为电磁操作的方向控制阀形态,但也可以采用基于机械式线轴操作的切换阀形态,将该切换阀和替代阀开关68的切换操作具利用金属线、联杆等机械地连动连结。简而言之,只要构成为将能够切换到上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的切换阀通过电气或机械地连通的切换操作单元连动即可。
如上述地,设有清扫模式运转、再清扫模式运转,因此在混合米升降机4 的底部或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底部不会残留残米。然而,对于空气喷出时间,构成为可变更,根据做为脱壳分选对象的谷物品种,例如,将粳米设为标准时间,但对于青稞,将空气喷出时间延长。就青稞而言,尘埃的附着显著,因此增长空气喷出时间,能够提高混入的异物的去除。
Claims (5)
1.一种脱壳分选机,其在机体配置有脱壳装置(2)、风选部(3)以及摆动分选装置(6),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且在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摆动方向上较长的照明具(76),
上述照明具(76)设置为能够照射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分选终端侧(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在稳定的分选状况下,上述照明具(76)构成为能够越过混合米区域(C)而照射糙米区域(A)的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上述分选终端侧(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设有设于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投入口与上述风选部(3)的吸引管道(3b)之间且从由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排出的精加工米吸引去除尘埃的吸尘筒体(74),使上述照明具(76)支撑于上述吸尘筒体(74)或支撑该吸尘筒体(74)的壁部件(75f)。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覆盖上述摆动分选板(14)的上方的上表面罩(71),
在上述上表面罩(71)能够开闭地设置透明检查罩(73),使上述照明具(76)位于比上述透明检查罩(73)的后端靠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壳分选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风选部(3)的背面侧设有混合米升降机(4),该混合米升降机(4)内置铲斗(4b)并对在上述脱壳装置(2)脱壳后的混合米进行扬谷,
设有精加工米升降机(7),该精加工米升降机(7)内置铲斗并对在上述摆动分选装置(6)分选出的糙米进行扬谷,
在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的下部设置有使喷风方向朝向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的底部地进行喷风的喷气嘴(40),在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下部设置有使喷风方向朝向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的底部地进行喷风的喷气嘴,
具备为了向上述混合米升降机(4)侧的喷气嘴(40)和上述精加工米升降机(7)侧的喷气嘴的一方进行气体供给或停止而切换的切换单元(51),在气体供给中上述照明具(76)闪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39450 | 2019-07-30 | ||
JP2019139450A JP7358822B2 (ja) | 2019-07-30 | 2019-07-30 | 籾摺選別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41306U true CN212441306U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2603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24073.7U Active CN212441306U (zh) | 2019-07-30 | 2019-12-20 | 脱壳分选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7358822B2 (zh) |
CN (1) | CN212441306U (zh) |
TW (1) | TWM59768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82638A (zh) * | 2022-10-08 | 2022-11-04 | 山东利邦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药饲料添加剂蒸煮提取发酵装置及其提取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66165B2 (ja) * | 1997-02-10 | 2005-06-29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揺動選別装置の穀粒仕切り装置 |
JP2001246274A (ja) * | 2000-03-08 | 2001-09-11 | Seirei Ind Co Ltd | 籾摺機 |
JP2002186866A (ja) | 2000-12-19 | 2002-07-02 | Seirei Ind Co Ltd | 揺動式籾摺選別機の脱ぷ率マ−カ− |
JP2008055280A (ja) * | 2006-08-30 | 2008-03-13 | Yanmar Co Ltd | 揺動選別式籾摺装置の残粒除去 |
JP2010029792A (ja) | 2008-07-29 | 2010-02-12 | Iseki & Co Ltd | 籾摺選別機 |
JP2011011112A (ja) * | 2009-06-30 | 2011-01-20 | Iseki & Co Ltd | 籾摺米選別装置 |
JP2011218263A (ja) * | 2010-04-06 | 2011-11-04 | Iseki & Co Ltd | 籾摺選別機 |
JP2013111519A (ja) * | 2011-11-28 | 2013-06-10 | Iseki & Co Ltd | 籾摺選別機の操作装置 |
JP6142694B2 (ja) * | 2013-06-26 | 2017-06-07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籾摺選別機の吸塵装置 |
JP6911431B2 (ja) * | 2017-03-22 | 2021-07-28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籾摺選別機 |
JP6733642B2 (ja) * | 2017-11-21 | 2020-08-05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籾摺選別機 |
-
2019
- 2019-07-30 JP JP2019139450A patent/JP73588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2-13 TW TW108216595U patent/TWM597689U/zh unknown
- 2019-12-20 CN CN201922324073.7U patent/CN212441306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12 JP JP2022197955A patent/JP7548288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48288B2 (ja) | 2024-09-10 |
TWM597689U (zh) | 2020-07-01 |
JP2021020180A (ja) | 2021-02-18 |
JP7358822B2 (ja) | 2023-10-11 |
JP2023017093A (ja) | 2023-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41306U (zh) | 脱壳分选机 | |
JP2024144519A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6142694B2 (ja) | 籾摺選別機の吸塵装置 | |
JP7115285B2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6733642B2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2011240284A (ja) | 籾摺精米設備 | |
JP2010051838A (ja) | 籾摺選別装置 | |
JP4676936B2 (ja) | 揺動選別式籾摺装置の残粒除去 | |
JP2009125732A (ja) | 籾摺選別装置 | |
JP7234874B2 (ja) | 精米設備 | |
JP2019042722A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2009125621A (ja) | 籾摺選別装置 | |
JP2009095694A (ja) | 籾摺選別装置 | |
JP6191738B2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H05245443A (ja) | 籾摺選別機の粃米処理装置 | |
JPH05208171A (ja) | 籾摺選別機の風選装置 | |
JP2023028795A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2008272690A (ja) | 籾摺選別装置 | |
JP2018187635A (ja) | 玄米用異物分離装置 | |
JPH0623286A (ja) | 籾摺選別機 | |
JP2014061499A (ja) | 精米設備の長尺異物除去装置 | |
JP2003236396A (ja) | 籾摺選別機の伝動装置 | |
JP2009072692A (ja) | 籾摺選別装置 | |
JPH0557250A (ja) | 揺動選別装置の傾斜角度調節装置 | |
JP2006205137A (ja) | 無洗米製造装置の研磨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