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5763U -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5763U
CN212365763U CN202022408493.6U CN202022408493U CN212365763U CN 212365763 U CN212365763 U CN 212365763U CN 202022408493 U CN202022408493 U CN 202022408493U CN 212365763 U CN212365763 U CN 212365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am
swing arm
station
guid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84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友舟
毛琪
范红武
呙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84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5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5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5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钉接卷绕设备。钉接卷绕设备的导针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正导针的正导针输送装置和用于输送负导针的负导针输送装置;铝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正铝箔的正铝箔输送装置和输送负铝箔的负铝箔输送装置,电解纸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至第一电解纸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和输送第二电解纸的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卷绕装置包括卷绕头和等间距环形排布的六个卷针。本实用新型中,该钉接卷绕设备可一次性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卷绕加工、胶带缠绕、下料等工作,从而降低了电容器素子的制造成本,且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背景技术
电容器素子的加工是通过钉接卷绕系统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的钉接卷绕系统包括正极钉接装置、负极钉接装置和卷绕装置,正极钉接装置将导针钉接在正极箔片上,负极钉接装置将导针钉接在负极箔片上,卷绕装置将电解纸、钉接后的正极箔片及钉接后的负极箔片进行卷绕,切断,以得到电容器素子。
现有技术中,钉接卷绕设备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不能完成电容器素子的胶带的自动缠绕工作,需要手工在电容器素子的外表面进行胶带的缠绕,从而增加了电容器素子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钉接卷绕设备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钉接卷绕设备,包括导针输送装置、铝箔输送装置、电解纸输送装置、移模装置、胶带输送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所述移模装置包括第一移模装置和第二移模装置;所述导针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将正导针输送至所述第一移模装置的正导针输送装置和用于将负导针输送至所述第二移模装置的负导针输送装置;所述铝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将正铝箔输送至所述第一移模装置的正铝箔输送装置和用于将负铝箔输送至所述第二移模装置的负铝箔输送装置,所述电解纸输送装置包括均用于将第一电解纸输送至所述卷绕装置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和用于将第二电解纸输送至所述卷绕装置的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移模装置包括用于将正导针压进正铝箔的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二移模装置包括用于将负导针压进负铝箔的第二模具组件;
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绕头和等间距环形排布的六个卷针,所述卷绕头上设置有顺次等间距环形排布且与六个所述卷针一一相对设置的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所述卷针在所述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定位工位依次完成待加工件的卷绕加工、缠绕胶带、切胶带、等待预设时长以及定位功能,以完成待加工件的加工工作。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获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移模装置将所述正导针输送装置输送的正导针装订进所述所述正铝箔输送装置输送的正铝箔上,同时所述第二移模装置将所述负导针输送装置输送的负导针装订进所述所述负铝箔输送装置输送的负铝箔上之后,第二移模装置将负导针自动装订进负铝箔之后,第二移模装置输送的装订完的负导针、所述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输送的第二电解纸、第一移模装置输送的装订完的正导针、所述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输送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至所述卷绕装置,并由所述卷绕装置的卷针完成电容器素质的初加工(电容器素子的外表面为缠绕胶带)之后,所述卷绕装置的卷针还可以将所述胶带输送装置输送的胶带转动缠绕在电容器素子的外表面上,从而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加工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该钉接卷绕设备集成有导针输送装置、移模装置和卷绕装置,可一次性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卷绕加工、胶带缠绕、下料等工作,从而降低了电容器素子的制造成本,且钉接卷绕设备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另外,所述卷绕装置集成有六个卷针,六个所述卷针依次旋转至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并在对应的工位上完成对应的工作,即可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卷绕加工、上胶带、自动下料的工作;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素子的加工效率,且所述卷绕装置的卷针间距固定,使得所述电容器素子的加工更加稳定,偏心率低,提高了电容器素子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正导针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正导针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正导针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第一移模装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第一移模装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第一移模装置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卷绕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钉接卷绕设备的卷绕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钉接卷绕设备,包括导针输送装置1、铝箔输送装置2、电解纸输送装置3、移模装置4、胶带输送装置5以及卷绕装置6;移模装置4包括第一移模装置41和第二移模装置42;导针输送装置1包括用于将正导针输送至第一移模装置41的正导针输送装置11和用于将负导针输送至第二移模装置42的负导针输送装置12;铝箔输送装置2包括用于将正铝箔输送至第一移模装置41的正铝箔输送装置21和用于将负铝箔输送至第二移模装置42的负铝箔输送装置22,电解纸输送装置3包括用于将第一电解纸输送至卷绕装置6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31和用于将第二电解纸输送至卷绕装置6的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32;可以理解地,该钉接卷绕设备还包括基座,导针输送装置1、所述铝箔输送装置2、电解纸输送装置3、移模装置4、胶带输送装置5以及卷绕装置6均安装在基座上。
第一移模装置41包括用于将正导针压进正铝箔的第一模具组件411;第二移模装置42包括用于将负导针压进负铝箔的第二模具组件;可以理解地,负铝箔输送装置22将其卷绕的负铝箔自动输送至所述第一移模装置41,由第一模具组件411在负铝箔上钉接出钉接孔后,并将正导针输送装置11输送的正导针装压进钉接孔;第二移模装置42和第一移模装置41的工作方式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卷绕装置6包括卷绕头61和等间距环形排布的六个卷针62,卷绕头61上设置有顺次等间距环形排布且与六个卷针62一一相对设置的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卷针62在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定位工位依次完成待加工件的卷绕加工、缠绕胶带、切胶带、等待预设时长以及定位功能,以完成待加工件的加工工作。
具体地,待第一移模装置41将正导针自动装订进正铝箔,通过第二移模装置42将负导针自动装订进负铝箔之后,第二移模装置42输送的装订完的负导针、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32输送的第二电解纸、第一移模装置41输送的装订完的正导针、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31输送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至卷绕装置6的预初卷工位,位于预初卷工位的卷针62夹持四层卷绕纸(即按照装订完的负导针、第二电解纸、装订完的正导针和第一电解纸的层叠顺序卷绕)并卷绕完成电容器素子;卷绕完成的电容器素子旋转至上胶带工位,由胶带输送装置5输送的胶带粘贴在电容器素子的外表面,并由卷针62夹持并卷绕之后;上完胶带的电容器素子旋转至切胶带工位,并由切刀装置切断胶带之后,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全部加工工作;加工完成的电容器素子旋转至退料工位,并由机械手取下已加工完毕的电容器素子之后;退料工位的卷针62旋转至等待工位,并在等待工位等待预设时长之后,旋转至定位工位,并在定位工位完成六个卷针62的重新定位之后,重新旋转至预初卷工位,为下一个电容器素子的加工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移模装置41将正导针输送装置11输送的正导针装订进正铝箔输送装置21输送的正铝箔上,同时第二移模装置42将负导针输送装置12输送的负导针装订进负铝箔输送装置22输送的负铝箔上之后,第二移模装置42将负导针自动装订进负铝箔之后,第二移模装置42输送的装订完的负导针、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32输送的第二电解纸、第一移模装置41输送的装订完的正导针、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31输送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至卷绕装置6,并由卷绕装置6的卷针62完成电容器素质的初加工(电容器素子的外表面为缠绕胶带)之后,卷绕装置6的卷针62还可以将胶带输送装置5输送的胶带转动缠绕在电容器素子的外表面上,从而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加工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该钉接卷绕设备集成有导针输送装置1、移模装置4和卷绕装置6,可一次性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卷绕加工、胶带缠绕、下料等工作,从而降低了电容器素子的制造成本,且钉接卷绕设备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另外,卷绕装置6集成有六个卷针62,六个卷针62依次旋转至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并在对应的工位上完成对应的工作,即可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卷绕加工、上胶带、自动下料的工作;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素子的加工效率,且所述卷绕装置6的卷针62间距固定,使得电容器素子的加工更加稳定,偏心率低,提高了电容器素子的加工质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正导针输送装置11包括储料盘111、震动盘112、轨道113、翻转盘114、托针板115以及第一机械夹116;储料盘111用于储存正导针,轨道113连接震动盘112;翻转盘114用于承接轨道113上的正导针,并将正导针传递至托针板115;第一机械夹116用于将托针板115上的正导针传递至第一移模装置41。可以理解地,储料盘111用于储存正导针,震动盘112通过其自身的震动可将正导针输送至轨道113(正导针在轨道113中的移动是保持竖立的状态),正导针在轨道113中移动至翻转盘114,并在翻转盘114的翻转下,进入托针板115的沟槽中;第一机械夹116从托针板115上夹取正导针并放入第一移模装置41。
本实用新型中,正导针输送装置11的可自动的将储料盘111中的正导针输送至第一移模装置41,从而降低了电容器素子的制造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正导针输送装置11还包括第一转轴117、第一凸轮118、第二凸轮119、第三凸轮120、第四凸轮121、第五凸轮122、第一摆臂杆123、第二摆臂杆124、第三摆臂杆125、第四摆臂杆126、第五摆臂杆127、分针组件128以及调整夹129;第一凸轮118、第二凸轮119、第三凸轮120、第四凸轮121和第五凸轮122均安装在第一转轴117上;第一凸轮118、第二凸轮119、第三凸轮120、第四凸轮121以及第五凸轮122均安装在第一转轴117上,且随着第一转轴117的转动而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钉接卷绕设备的紧凑性。
该第一摆臂杆123的一端抵接第一凸轮118;第一摆臂杆123的另一端连接分针组件128;分针组件128用于将轨道113上的正导针分隔开;具体地,第一凸轮118的转动,通过第一摆臂杆123带动分针组件128左右摆动,从而可将轨道113上紧挨在一起的正导针分隔开,进而保证了第一机械夹116夹取的为单独的一个正导针。
该第二摆臂杆124的一端抵接第二凸轮119;第二摆臂杆124的另一端连接翻转盘114;第二摆臂杆124带动翻转盘114翻转预设角度后,翻转盘114上的正导针传递至托针板115;具体地,第二凸轮119的转动,通过第二摆臂杆124带动翻转盘114翻转预设角度(例如90度等),从而可将从轨道113输入到翻转盘114上的正导针组送至托针板115。
该第三摆臂杆125的一端抵接第三凸轮120;第三摆臂杆125的另一端连接调整夹129;调整夹129用于调整正导针在托针板115上的位置;具体地,第三凸轮120的转动,通过第三摆臂杆125带动调整夹129左右晃动,从而可以调整正导针在托针板115上的位置。
该第四摆臂杆126的一端抵接第四凸轮121;第四摆臂杆126的另一端连接托针板115,以带动托针板115移动;可以理解地,第四凸轮121的转动,通过第四摆臂杆126带动托针板115移动至第一机械夹116,从而可确保第一机械夹116可从托针板115上夹取正导针。
该第五摆臂杆127的一端抵接第五凸轮122;第五摆臂杆127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机械夹116,以调整正导针在第一机械夹116上的位置。具体地,第五凸轮122的转动,带动第五摆臂杆127运动,从而可以调整正导针在所述第一机械夹116上的位置,确保第一机械夹116上的每根导针都处于平躺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摆臂杆123、第二摆臂杆124、第三摆臂杆125、第四摆臂杆126以及第五摆臂杆127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由一个或多个连接杆组成;当由多个连接杆组成时,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为铰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正导针输送装置11的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制造成本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正导针输送装置11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30、第六凸轮131、第六摆臂杆132、下压板133、不良品收纳盒134以及用于检测正导针是否合格的检测片135;可以理解地,检测片135可以安装在正导针在正导针输送装置11输送路线上的任何位置,作为优选,检测片135安装在轨道113上。
第六摆臂杆132的一端抵接第六凸轮131;第六摆臂杆1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机械夹116,以控制第一机械夹116的开合;第六凸轮131安装在基座上,第六凸轮131的转动通过第六摆臂杆132可带动第一机械夹116的卡合,从而可从托针板115上夹取正导针。
第一驱动件130用于驱动下压板133下移,直至下压板133与第六凸轮131抵接;不良品收纳盒134用于存放所述检测片135检测不合格的正导针。具体地,当检测片135检测出正导针为不合格品时,第一驱动件130驱动下压板133下移,直至下压板133与第六凸轮131接触,从而下压板133可以限制第六凸轮131旋转的结构,进而可以限制第一机械夹116转动的角度,已将第一机械夹116夹取的不合格的正导针放入不良品收纳盒134,可确保第一机械夹116夹取的正导针均为合格品,提高了该钉接卷绕设备加工的电容器素子的合格率。
可以理解的是,负铝箔输送装置22的结构和远离与正铝箔输送装置21的一样,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5所示,第一模具组件411包括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和压花瓣模具4113;第一移模装置41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12;第一驱动组件412用于第一模具组件411整体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移动,并能驱动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以及压花瓣模具4113独自移动;
第一模具组件411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时,第一驱动组件412驱动预冲孔模具4111将正铝箔冲出第一钉接孔;第一模具组件411位于第二工位时,第一驱动组件412驱动顶针模具4112将导针冲出第二钉接孔,正铝箔输送装置21在冲出第二钉接孔后将正铝箔移动至对应压花瓣模具4113的位置,第一驱动组件412驱动压花瓣模具4113将导针压合在正铝箔上。可以理解地,由于冲第一钉接孔及冲第二钉接孔时,正铝箔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对于拉动正铝箔的方式,不会因为正铝箔的张力变化而使得第二钉接孔相对第一钉接孔的位置产生偏差,从而能够提高钉接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顶针模具4112冲出第二钉接孔后,为使得压花瓣模具4113与正导针相对,正铝箔与压花瓣模具4113需要向压花瓣模具4113的方向相对移动。此时,可以采用移动正铝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移动第一模具组件411的方式。采用移动第一模具组件411的方式时,第一模具组件411需要在冲出第二钉接孔后沿预冲孔模具4111的方向移动至第三工位,并在压花瓣后由第三工位复位至第一工位。本实施例采用移动正铝箔的方式,相对于采用移动第一模具组件411的方式,第一模具组件411沿预冲孔模具4111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减小,即压花瓣模具4113不需要移动至第一工位与第二工位以外的第三工位,这样,第一模具组件411复位至第一工位所需移动的距离较小。而且,正铝箔在冲出第二钉接孔后移动的方向与正铝箔的传输方向一致。因此,采用移动第一模具组件411的方式能够节约时间,提高钉接装置的生产效率。
为增强第一模具组件411的整体性,第一模具组件411还包括基座,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及压花瓣模具4113均与基座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均与第一工位至第二工位的方向垂直,第一驱动组件411能够通过基座带动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及压花瓣模具4113切换工位。而且,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及压花瓣模具4113与基座滑动连接,基座能够起到导向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412包括第二传动轴4121、圆柱凸轮4122、第三传动轴4123、第七凸轮4124、第八凸轮、第九凸轮4125、第七摆臂杆4126、第八摆臂杆4128以及第九摆臂杆4127,圆柱凸轮4122套设于第二传动轴4121,第二传动轴4121通过所述圆柱凸轮4122带动第一模具组件411在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之间移动。作为优选,圆柱凸轮4122具有曲线凹槽,第一模具组件411的部分结构位于曲线凹槽内,第一模具组件411能够在第二传动轴4121转动时在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之间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气缸等结构推动第一模具组件411移动。本实施例采用圆柱凸轮4122的结构,能够节约第一移模装置41在第一工位至第二工位方向上的空间。
第七凸轮4124、第八凸轮和第九凸轮4125均安装在第三传动轴4123上;第七凸轮4124通过第七摆臂杆4126驱动预冲孔模具4111移动,第八凸轮通过第八摆臂杆4128驱动顶针模具4112移动,第九凸轮4125通过第九摆臂杆4127驱动压花瓣模具移动。
具体地,第三传动轴4123转动时,带动第七凸轮4124、第八凸轮及第九凸轮4125同步转动,通过设置第七凸轮4124、第八凸轮及第九凸轮4125的形状及尺寸,能够分别控制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及压花瓣模具的运动轨迹。而且,三个凸轮同轴设置,仅需要通过驱动第三传动轴4123便能控制三个凸轮动作,结构较为简单。在其他实施例中,预冲孔模具4111、顶针模具4112及压花瓣模具也可以分别通过气缸驱动,或者,三个模具中相邻的两个也可以共用一个凸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5所示,卷绕装置6还包括第三驱动件63和转柱组件64;第三驱动件63连接所述卷绕头61,以通过卷绕头61带动六个卷针62依次循环通过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相邻两个卷针62与所述卷针62组件中心轴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且卷绕头61上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的相邻两个工位与所述卷绕头61的中心轴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且与卷针62组件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地,卷针62组件包括第一卷针62、第二卷针62、第三卷针62、第四卷针62、第五卷针62和第六卷针62。
卷绕头61上设有等间距环形排布的六个通孔;转柱641穿过对应的通孔之后,连接卷针62。可以理解地,第三驱动件63可以通过卷绕头61带动六个卷针62一起转动;而六个转柱641的转动可以带动对应的卷针62转动,从而通过卷针62的转动可以完成电容器素子的卷绕加工、上胶带、下料等工作。
具体地,转柱组件64包括第一转柱、第二转柱、第三转柱、第四转柱、第五转柱以及第六转柱;通孔包括在所述卷绕头61上设有等间距环形排布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以及第六通孔;第一转柱伸入第一通孔并连接第一卷针62,第二转柱伸入第二通孔并连接第二卷针62,第二转柱伸入第二通孔并连接第二卷针62,第三转柱伸入第三通孔并连接第三卷针62,第四转柱伸入第四通孔并连接第四卷针62,第五转柱伸入第五通孔并连接第五卷针62,第六转柱伸入第六通孔并连接第六卷针62。
需要说明地,在第三驱动件63带动旋转组件整体旋转时,转柱组件64也跟随卷针62组件的旋转而旋转。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柱组件64的设计,即可带动每个卷针62自身的旋转,进而完成待加工件在相应工位的加工工作;该卷绕装置6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至图18所示,六个转柱641远离卷针62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啮合齿6411;卷绕装置6还包括第一转筒65和套接在第一转筒65上的第二转筒66,第一转筒65的相对两端均伸出第二转筒66;第一转筒65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啮合齿651和第三啮合齿652;第二转筒66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啮合齿(图未示)和第五啮合齿661;六个第一啮合齿6411且均与第二啮合齿651或第四啮合齿啮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筒65和第二转筒66之间为间隙配合,且第一转筒65和第二转筒66的转动均不会影响另一个转筒的转动。六个转柱641上的第一啮合齿6411围绕第一转筒65的轴向分布,且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和定位工位的三个转柱641上的第一啮合齿6411均与第一转筒65的第二啮合齿651啮合;第一转筒65的转动将同时带动位于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和定位工位的三个转柱641转动,进而带动位于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和定位工位的三个卷针62的转动。进一步地,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和等待工位的三个转柱641上的第一啮合齿6411均与第二转筒66的第二啮合齿651啮合;第二转筒66的转动将同时带动位于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和等待工位的三个转柱641转动,进而带动位于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和等待工位的三个卷针62的转动。
卷绕装置6还包括第一同步带(图未示)、第二同步带(图未示)、第四驱动件67和第五驱动件68;第三驱动件63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转筒65的内孔连接卷绕头61,第四驱动件67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在第三啮合齿652上的第一同步带驱动第一转筒65转动;五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在第五啮合齿661上的第二同步带驱动第二转筒66转动。可以理解地,第四驱动件67可以通过套接在其输出轴和第三啮合齿652上的第一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筒65转动;而第五驱动件68可以通过套接在其输出轴和第五啮合齿661上的第二同步带带动第二转筒66转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四驱动件67和第五驱动件68的设计,即可完成对电容器素子的全部加工工作,提高了该钉接卷绕设备的集成度,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卷绕装置6还包括第二机械夹69、第十摆臂杆610、第十凸轮611、正切刀612以及第六驱动件;第十摆臂杆610的一端抵接第十凸轮611;第十摆臂杆6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机械夹69,以压紧正铝箔;第六驱动件连接正切刀612,用于切断正铝箔。具体地,待位于预初卷工位的卷针62对电容器素子的初加工完成后,第十凸轮611带动通过第十摆臂杆610带动第二机械夹69夹紧正铝箔之后;第六驱动件驱动正切刀612将多余的正铝箔切断。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卷绕装置6还包括第十一凸轮613、第十一摆臂杆614以及上切刀615;第十一摆臂杆614的一端抵接第十一凸轮613;第十一摆臂杆614的另一端连接上切刀615,以带动上切刀615切断负铝箔;具体地,待位于预初卷工位的卷针62对电容器素子的初加工完成后,第十一凸轮613通过第十一摆臂杆614带动上切刀615下压,将第二移模装置42输送的负铝箔切断。
如图6和图7所示,卷绕装置6还包括第十二摆臂杆617、第十二凸轮616以及下切刀618;第十二摆臂杆617的一端抵接第十二凸轮616;第十二摆臂杆617的另一端连接下切刀618,以带动下切刀618切断第一电解纸和第二电解纸。具体地,待位于预初卷工位的卷针62对电容器素子的初加工完成后,第十二凸轮616通过第十二摆臂杆617带动下切刀618上压,将胶带输送装置5输送的第一电解纸和第二电解纸均切断。
本实用新型中,卷绕装置6还可以自动的切断正铝箔、负铝箔、第一电解纸和第二电解纸;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容器素子的加工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钉接卷绕设备还包括取料装置7;取料装置7包括第十三凸轮71、第十三摆臂杆72以及第三机械夹73;第十三摆臂杆72抵接第十三凸轮71,第十三摆臂杆7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机械夹73,以带动第三机械夹73移动至位于退料工位的所述卷针62;具体地,待已加工完成的电容器素子旋转至退料工位时,第十三凸轮71通过第十三摆臂杆72带动第三机械夹73至位于退料工位的卷针62的位置处,为夹取位于退料工位的电容器素子做准备。
如图5所示,取料装置7还包括第十四凸轮74和第十四摆臂杆75;第十四摆臂杆75的一端抵接第十四凸轮74;第十四摆臂杆7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机械夹73,以控制第三机械夹73的开合;具体地,第十四凸轮74通过第十四摆臂杆75的摆动,可以控制第三机械夹73夹取或松开电容器素子。
如图2至图5所示,取料装置7还包括检测器76、传输带77、废品盒78和正品盒;检测器76用于检测加工完成的电容器素子是否合格;废品盒78用于存放检测器76检测不合格的电容器素子;传输带77用于将检测器76检测合格的电容器素子传输至所述正品盒。可以立即地,待检测器76检测出第三机械夹73夹取的电容器素子为不合格品时,第十四凸轮74通过第十四摆臂杆75控制第三机械夹73松开,第三机械夹73夹取的电容器素子将掉落至废品盒78;当检测器76检测第三机械夹73夹取的电容器素子为合格平时,第十四凸轮74通过第十四摆臂杆75保持夹紧电容器素子,直至第三机械夹73运动至输送带的上方,第三机械夹73松开电容器素子以至于电容器素子被输送带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的运动,检测合格的电容器素子被输送带输送至正品盒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取料装置7的设置,不仅能够自动从卷绕装置6上取下已加工完成的电容器素子,还可以检测已加工完成的电容器素子是否合格,从而提高了该钉接卷绕设备加工的电容器素子的合格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钉接卷绕设备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针输送装置、铝箔输送装置、电解纸输送装置、移模装置、胶带输送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所述移模装置包括第一移模装置和第二移模装置;所述导针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将正导针输送至所述第一移模装置的正导针输送装置和用于将负导针输送至所述第二移模装置的负导针输送装置;所述铝箔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将正铝箔输送至所述第一移模装置的正铝箔输送装置和用于将负铝箔输送至所述第二移模装置的负铝箔输送装置,所述电解纸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一电解纸输送至所述卷绕装置的第一电解纸输送装置和用于将第二电解纸输送至所述卷绕装置的第二电解纸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移模装置包括用于将正导针压进正铝箔的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二移模装置包括用于将负导针压进负铝箔的第二模具组件;
所述卷绕装置包括卷绕头和等间距环形排布的六个卷针,所述卷绕头上设置有顺次等间距环形排布且与六个所述卷针一一相对设置的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所述卷针在所述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定位工位依次完成待加工件的卷绕加工、缠绕胶带、切胶带、等待预设时长以及定位功能,以完成待加工件的加工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针输送装置包括储料盘、震动盘、轨道、翻转盘、托针板以及第一机械夹;所述储料盘用于储存正导针,所述轨道连接所述震动盘;所述翻转盘用于承接所述轨道上的正导针,并将正导针传递至所述托针板;所述第一机械夹用于将所述托针板上的正导针传递至所述第一移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针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四凸轮、第五凸轮、第一摆臂杆、第二摆臂杆、第三摆臂杆、第四摆臂杆、第五摆臂杆、分针组件以及调整夹;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所述第三凸轮、所述第四凸轮和所述第五凸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所述第一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一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针组件;所述分针组件用于将所述轨道上的正导针分隔开;
所述第二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凸轮;所述第二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翻转盘;所述第二摆臂杆带动所述翻转盘翻转预设角度后,所述翻转盘上的正导针传递至所述托针板;
所述第三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三凸轮;所述第三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调整夹;所述调整夹用于调整正导针在所述托针板上的位置;
所述第四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四凸轮;所述第四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托针板,以带动所述托针板移动;
所述第五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五凸轮;所述第五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机械夹,以调整正导针在所述第一机械夹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导针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六凸轮、第六摆臂杆、下压板、不良品收纳盒以及用于检测正导针是否合格的检测片;
所述第六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六凸轮;所述第六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机械夹,以控制所述第一机械夹的开合;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下压板下移,直至所述下压板与所述第六凸轮抵接;所述不良品收纳盒用于存放所述检测片检测不合格的正导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预冲孔模具、顶针模具和压花瓣模具;所述第一移模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整体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移动,并能驱动所述预冲孔模具、所述顶针模具以及所述压花瓣模具独自移动;
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预冲孔模具将所述正铝箔冲出第一钉接孔;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顶针模具将所述导针冲出第二钉接孔,所述正铝箔输送装置在冲出所述第二钉接孔后将所述正铝箔移动至对应所述压花瓣模具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压花瓣模具将所述导针压合在所述正铝箔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轴、圆柱凸轮、第三传动轴、第七凸轮、第八凸轮、第九凸轮、第七摆臂杆、第八摆臂杆以及第九摆臂杆,所述圆柱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圆柱凸轮带动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在所述第一工位及所述第二工位之间移动;
所述第七凸轮、所述第八凸轮和所述第九凸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第七凸轮通过所述第七摆臂杆驱动所述预冲孔模具移动,所述第八凸轮通过所述第八摆臂杆驱动所述顶针模具移动,所述第九凸轮通过第九摆臂杆驱动所述压花瓣模具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转柱组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卷绕头,以通过所述卷绕头带动六个卷针依次循环通过预初卷工位、上胶带工位、切胶带工位、退料工位、等待工位以及定位工位;
所述卷绕头上设有等间距环形排布的六个通孔;所述转柱组件包括对应穿过六个所述通孔的六个转柱;所述转柱穿过对应的通孔之后,连接所述卷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六个所述转柱远离所述卷针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啮合齿;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第一转筒和套接在所述第一转筒上的第二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相对两端均伸出所述第二转筒;所述第一转筒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啮合齿和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二转筒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啮合齿和第五啮合齿;六个所述第一啮合齿且均与所述第二啮合齿或所述第四啮合齿啮合;
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第四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转筒的内孔连接所述卷绕头,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在所述第三啮合齿上的所述第一同步带驱动所述第一转筒转动;所述五驱动件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在所述第五啮合齿上的所述第二同步带驱动所述第二转筒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第二机械夹、第十摆臂杆、第十凸轮、正切刀以及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十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十凸轮;所述第十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机械夹,以压紧正铝箔;所述第六驱动件连接所述正切刀,用于切断所述正铝箔;
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第十一凸轮、第十一摆臂杆以及上切刀;所述第十一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十一凸轮;所述第十一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切刀,以带动所述上切刀切断负铝箔;
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第十二摆臂杆、第十二凸轮以及下切刀;所述第十二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十二凸轮;所述第十二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下切刀,以带动所述下切刀切断第一电解纸和第二电解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钉接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钉接卷绕设备还包括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第十三凸轮、第十三摆臂杆以及第三机械夹;所述第十三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十三凸轮,所述第十三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机械夹,以带动所述第三机械夹移动至位于所述退料工位的所述卷针;
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第十四凸轮和第十四摆臂杆;所述第十四摆臂杆的一端抵接所述第十四凸轮;所述第十四摆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机械夹,以控制所述第三机械夹的开合;
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检测器、传输带、废品盒和正品盒;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加工完成的电容器素子是否合格;所述废品盒用于存放所述检测器检测不合格的电容器素子;所述传输带用于将所述检测器检测合格的电容器素子传输至所述正品盒。
CN202022408493.6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Active CN212365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8493.6U CN212365763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8493.6U CN212365763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5763U true CN212365763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3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8493.6U Active CN212365763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5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7340A (zh) * 2023-11-24 2024-02-02 益阳欧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自动化生产加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7340A (zh) * 2023-11-24 2024-02-02 益阳欧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自动化生产加工装置
CN117497340B (zh) * 2023-11-24 2024-04-12 益阳欧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自动化生产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6628B1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els
US4691817A (en) Feeder for introducing and feeding plates into a machine tool
US5487212A (en) Assembly and packaging method for needle and suture assemblies
JP3688326B2 (ja) 付着縫合糸を有する縫合針の自動包装機及び自動包装方法
US200401083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ser cutting sheet metal parts
CN212365763U (zh) 一种钉接卷绕设备
CN108496234B (zh) 一种电容器卷绕装置
CN108198703B (zh) 一种电容生产设备以及电容制作方法
CN110271894A (zh) A4纸双回旋刀切纸令纸生产线
US3826290A (en) Coil binding machine
JP2019084674A (ja) 印刷製品の綴じられていないフォーマットの余白の断裁動作を実行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7977241U (zh) 一种电容器卷绕装置
CN109998257A (zh) 一种束发皮筋自动加工组装机
CN112707207A (zh) 一种卷绕设备
US4576369A (en) Method in producing stitched printed matters and feeder for working the method
JP2689001B2 (ja) 線材製造装置およびピン打ち装置
CN112020757B (zh) 卷绕装置及卷绕系统
CN112716054A (zh) 电子烟雾化芯的自动组装线
JPH07312324A (ja) 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2041958A (zh) 卷绕系统
CN214770250U (zh) 雾化装置的雾化芯自动组装系统
CN215884258U (zh) 一种微粘膜转载带包装机
JP2002254200A (ja) 連続加工装置
JP3236430B2 (ja) 荷札の取付け方法及び取付け装置
CN109732340A (zh) 一种调整折叠天线安装口的定位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