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912U -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53912U CN212353912U CN202022210210.7U CN202022210210U CN212353912U CN 212353912 U CN212353912 U CN 212353912U CN 202022210210 U CN202022210210 U CN 202022210210U CN 212353912 U CN212353912 U CN 2123539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base
- rear seat
- seat belt
- buckl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属于车辆领域。该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包括:两个沿车辆的横向对齐布置的锁扣,用于插接安全带;均固定于车身处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锁扣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转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转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所述车辆的横向错开布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成底部相较于顶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折弯件,以缩减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能够节约车辆后排横向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的设计的有效固定点为旋转轴,如图1所示,两个有效固定点之间的距离G一般为65mm左右。
一般后排安全带的空间分布,为充分保证两侧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在Y向总宽度(参见图2中的A)固定的情况下,通常后排中间席位Y向空间(参见图2中的B)按法规要求最小值设计。但由上述内容可知,双锁扣的两个有效固定点仍有约65mm间隙,如果可以将该宽度再缩小,则可将缩小的尺寸贡献给两侧乘员,即增大了后排左/右侧Y向空间(参见图2中的C和D)。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车辆后排横向空间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限制锁扣的转动角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包括:
两个沿车辆的横向对齐布置的锁扣,用于插接安全带;
均固定于车身处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锁扣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转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转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所述车辆的横向错开布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成底部相较于顶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折弯件,以缩减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底部,用于与车身连接;
所述第二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底部,用于与车身连接,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底部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底部堆叠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呈“S”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竖部、第一横部和第二竖部,所述第一竖部与所述锁扣相连,所述第二竖部与所述第一底座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竖直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竖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其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竖部贴合,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转轴。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连接部,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用于穿设所述第二转轴。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部设有凸起的限位凸台和第一铆钉孔;
所述第一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对齐的凸台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铆钉孔对齐的第二铆钉孔,所述限位凸台用于插入所述凸台孔,以定位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一铆钉孔和所述第二铆钉孔用于穿设铆钉,以固定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的与所述第二底部错开的部分设有安装限位槽,用于卡接车身螺柱;
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重叠的部分设有第一安装螺栓孔,所述第二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栓孔对齐的第二安装螺栓孔,用于穿入紧固件,以与车身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用于将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板保持在预设相对角度;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用于将所述第二底座和第二连接板保持在所述预设相对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凸起的上止点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与所述上止点凸起配合的卡爪,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极限角度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错开布置,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处设计的更加贴近,进而节省该位置的空间。具体地将第一连接板设置成底部相较于顶部更靠近第二连接板的折弯件,以足以安装错开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即可,从而节省了该位置处的Y向空间,即相当于增加了后排两侧的Y向空间,使后排两侧Y向空间最大化。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设置成朝向一个方向布置,即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均向左伸出,或均向右伸出,从而使得两者有堆叠的部分,进而进一步节省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总体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增大后排两侧Y向空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后排安全带分布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部分零件处于特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部分零件处于正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包括两个锁扣10、第一底座20、第二底座30、第一连接板40、第二连接板50、第一转轴60和第二转轴70。两个锁扣10沿车辆的横向(车辆的Y向)对齐布置,锁扣10用于插接安全带。第一底座20和第二底座30均固定于车身处。第一连接板40和第二连接板50分别连接于两个锁扣10的底部。第一连接板40的底部与第一底座20通过第一转轴60形成转动连接,第二底座30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50通过第二转轴70形成转动连接,第一转轴60和第二转轴70沿车辆的横向错开布置,即沿车辆Y向投影时,第一转轴60和第二转轴70没有重叠的部分。第一连接板40设置成底部相较于顶部更靠近第二连接板50的折弯件,以缩减第一连接板40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50的底部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连接板50设置成底部更靠近第一连接件的折弯件,或者第二连接板50和第一连接板40都设置成互相靠近的折弯件,当然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只选用一个折弯件。
本实施例将第一转轴60和第二转轴70错开布置,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40和第二连接板50在第一转轴60和第二转轴70处设计的更加贴近,进而节省该位置的空间。具体地将第一连接板40设置成底部相较于顶部更靠近第二连接板50的折弯件,以足以安装错开的第一转轴60和第二转轴70即可,从而节省了该位置处的Y向空间,即相当于增加了后排两侧的Y向空间,使后排两侧Y向空间最大化。
如图3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底部21,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二底座3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底部31,用于与车身连接,至少部分的第一底部21和至少部分的第二底部31堆叠布置,重叠的部分可参见图3中所示的E。
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0和第二底座30设置成朝向一个方向布置,即第一底部21和第二底部31均向左伸出,或均向右伸出,从而使得两者有堆叠的部分,进而进一步节省第一底座20和第二底座30总体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增大后排两侧Y向空间。
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0呈“S”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竖部41、第一横部42和第二竖部43,进而形成上述的折弯件。第一竖部41与锁扣10相连,第二竖部43与第一底座20相连。第二连接板50竖直布置,第二连接板50与第二竖部43之间的距离(参见图3中的F)小于预设值。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50与第二竖部43之间距离可以调整至20.8mm,相比传统方案减小了44.3mm,即相当于采用本方案的车型后排两侧Y向空间可以增大44.3mm。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底座20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接部22,其底部与第一底部21的一侧相连,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竖部43贴合,用于穿设第一转轴60。第二底座30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连接部32,其底部与第二底部31的一侧相连,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连接板50贴合,用于穿设第二转轴70。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底部31设有凸起的限位凸台301和第一铆钉孔302。第一底部21设有与限位凸台301对齐的凸台孔201以及与第一铆钉孔302对齐的第二铆钉孔202。限位凸台301用于插入凸台孔201,以定位第一底座20和第二底座30。第一铆钉孔302和第二铆钉孔202用于穿设铆钉101,以固定第一底座20和第二底座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底座20和第二底座30的定位和固定方法。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部分零件处于特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一个锁扣10、第一底座20、第一连接板40、第一转轴60和弹簧。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底部21的与第二底部31错开的部分设有安装限位槽203,用于卡接车身螺柱,起到第一底座20与车身之间的限位作用。第一底部21与第二底部31重叠的部分设有第一安装螺栓孔204,第二底部31设有与第一安装螺栓孔204对齐的第二安装螺栓孔303,用于穿入紧固件,以与车身固定连接。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的部分零件处于正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板40之间设有第一弹簧80,用于将第一底座20和第一连接板40保持在预设相对角度(参见图7中的状态)。第二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板50之间设有第二弹簧90,用于将第二底座30和第二连接板50保持在预设相对角度。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设有凸起的上止点凸起205,第一连接板40设有与上止点凸起205配合的卡爪401,用于在第一连接板40相对于第一底座20转动至预设极限角度时限制第一连接板40的位置(即图6中的状态)。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锁扣10可向车辆的前方转动,转动的最大角度由上止点凸起205和卡爪401相抵触时所限定。另外在安装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时,需要将锁扣10向前转动,以使得第一安装螺栓孔204和第二安装螺栓孔303上方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方便工人安装螺栓。当然,第二连接板50和第二底座30之间也设有上述的上止点凸起205和卡爪401。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沿车辆的横向对齐布置的锁扣,用于插接安全带;
均固定于车身处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锁扣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转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转轴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所述车辆的横向错开布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成底部相较于顶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折弯件,以缩减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底部,用于与车身连接;
所述第二底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底部,用于与车身连接,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底部和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底部堆叠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呈“S”形,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竖部、第一横部和第二竖部,所述第一竖部与所述锁扣相连,所述第二竖部与所述第一底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板竖直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竖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其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竖部贴合,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第二连接部,其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用于穿设所述第二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部设有凸起的限位凸台和第一铆钉孔;
所述第一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对齐的凸台孔以及与所述第一铆钉孔对齐的第二铆钉孔,所述限位凸台用于插入所述凸台孔,以定位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一铆钉孔和所述第二铆钉孔用于穿设铆钉,以固定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部的与所述第二底部错开的部分设有安装限位槽,用于卡接车身螺柱;
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重叠的部分设有第一安装螺栓孔,所述第二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栓孔对齐的第二安装螺栓孔,用于穿入紧固件,以与车身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用于将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一连接板保持在预设相对角度;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用于将所述第二底座和第二连接板保持在所述预设相对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凸起的上止点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与所述上止点凸起配合的卡爪,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至预设极限角度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0210.7U CN212353912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10210.7U CN212353912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53912U true CN212353912U (zh) | 2021-01-15 |
Family
ID=7414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10210.7U Active CN212353912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539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2622A (zh) * | 2021-06-08 | 2021-08-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全带扣安装结构、座椅及车辆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10210.7U patent/CN2123539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2622A (zh) * | 2021-06-08 | 2021-08-1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全带扣安装结构、座椅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61073A (zh) |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 |
CN212353912U (zh) | 一种后排安全带双锁扣结构 | |
US5713634A (en) | Seat back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 |
US7111420B2 (en) | Snap-in license plate bracket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
US20180015893A1 (en) | In-vehicle device fixing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for fixing in-vehicle device | |
CN115107490A (zh) |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汽车 | |
KR920010116B1 (ko) | 차량용 시이트 | |
CN113846915B (zh) | 一种背门锁销总成及车辆 | |
CN210861451U (zh) | 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 |
CN105579284B (zh) | 适于车辆座椅的锁定单元和车辆座椅 | |
CN217048363U (zh) | 一种靠背锁遮蔽结构 | |
CN210082899U (zh) | 一种尾门总成及汽车 | |
US20220169319A1 (en) | Long composite member | |
CN206297527U (zh) |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 |
CN218661726U (zh) | 安装有安全带的无b柱车型车门结构 | |
CN219446777U (zh) | 后排座椅锁钩和车辆 | |
CN219487262U (zh) | 后排座椅靠背的锁定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9635042U (zh) | 汽车座椅护板互锁结构 | |
CN212022360U (zh) | 一种快慢充安装支架及车辆 | |
CN217107701U (zh) | 一种金属冲压件与塑料件的安装结构 | |
CN215322437U (zh) | 一种汽车安全带固定座 | |
CN212353818U (zh) | 一种踏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481717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内外饰可自对位的组合型卡扣 | |
CN219237176U (zh) | 一种汽车b柱护板 | |
CN217892473U (zh) | 剪刀门组件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