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0928U -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0928U
CN212320928U CN202021478617.1U CN202021478617U CN212320928U CN 212320928 U CN212320928 U CN 212320928U CN 202021478617 U CN202021478617 U CN 202021478617U CN 212320928 U CN212320928 U CN 212320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infrared temperature
substrate
hol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86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英
蔡春华
周王安
殷四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m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86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0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0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0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包括管壳基座、红外温度传感器、金属压焊块、衬底,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金属引脚,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所述衬底,所述衬底上蚀刻有通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正面,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通孔内部设有金属导电体,所述金属压焊块位于所述衬底的背面且设置在所述通孔四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导电体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引脚电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体积小,电连接无需设置键合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红外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温度测量方式。随着社会生活提高和科技进步发展,红外温度传感器在智能医疗和健康监测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它是额温枪中最核心的元器件。微型化是这类传感器产品的大势所趋。借助于微电子工艺的强大加工平台,红外传感器的芯片尺寸越做越小,因而如何封装成为传感器产品微型化的主要瓶颈。
目前,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主要采用TO-46封装,以使其在封装之后具有比较小的体积。其封装主要包括将传感器芯片和NTC电阻均焊接在管壳基座的基板上,并通过键合线将它们的输出端过渡至基板的引脚上,从而实现电互连。由于键合线存在一定的跨弧高度和长度,从而造成封装后传感器的体积较大,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会比较厚,一般封装后传感器的管帽高度大于2.5mm。这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可穿戴、智能医疗和健康监测领域对于封装后传感器的1-2mm厚的需求。此外,采用键合线方式还会引起额外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能够降低封装体积和提高互连密度,并具有更好的电气互连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包括管壳基座、红外温度传感器、金属压焊块、衬底,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金属引脚,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所述衬底,所述衬底上蚀刻有通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正面,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通孔内部设有金属导电体,所述金属压焊块位于所述衬底的背面且设置在所述通孔四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导电体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引脚电接触。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电体的导电材料为铝、铜、金、钛、钨、多晶硅中的任一种。
优选地,所述管壳基座包括管壳、基板,所述管壳连接在基板一侧的外周,所述管壳和所述衬底在基板的同侧,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芯片焊接在所述基板上。
优选地,所述衬底背面设置的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引脚对准焊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通过金属连接线实现电接触。
优选地,所述衬底材料为硅、陶瓷、石英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衬底的正面制备红外温度传感器,在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附近通过刻蚀技术制作通孔,并在通孔中填充或覆盖金属导电材料,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通孔中的导电金属通过金属连接线互相连接,然后在衬底的背面且在通孔的四周制作金属压焊块,该金属压焊块与通孔中的导电金属形成电接触;通过利用在衬底的正面上金属连接线和在通孔中的金属导电材料,实现该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衬底的背面上的金属压焊块电互连;最后,将红外温度传感器焊接在管壳基座上,且要求在衬底的背面上压焊块与管壳基座的金属引脚相对准,从而实现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通孔互连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采用MEMS通孔互连技术实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管壳基座上金属引脚的电气连接,进而在整个封装过程均不需要任何键合线,从而实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微型化封装。这种封装结构能够显著减小管壳基座的面积和管壳的高度,提高互连密度,并且具有更好的电气连接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传统TO-46封装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基于传统TO-46封装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的横截面。
图3是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的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1、管壳,2、基板,3、红外温度传感器,3-1、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4、衬底,5、键合线,6、金属引脚,7、金属导电体,8、金属连接线,9、金属压焊块,10、通孔,11、NTC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硅通孔互连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包括管壳基座、红外温度传感器3、金属压焊块9、衬底4,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金属引脚6,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所述衬底4,所述衬底4上蚀刻有通孔10,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衬底4正面,所述通孔10靠近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端,所述通孔10内部设有金属导电体,所述通孔10中填充或覆盖有金属导电体7,所述金属压焊块9位于所述衬底4的背面且设置在所述通孔10四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10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9与所述金属导电体7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9与所述金属引脚6电接触。
所述金属导电体7的导电材料为铝、铜、金、钛、钨、多晶硅中的任一种。
所述管壳基座包括管壳1、基板2,所述管壳1连接在基板2一侧的外周,所述管壳1和所述衬底4在基板2的同侧,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3的芯片焊接在所述基板2上。
所述衬底4背面设置的金属压焊块9与所述金属引脚6对准焊接。
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10通过金属连接线8实现电接触。
所述衬底4材料为硅、陶瓷、石英中的任一种。当衬底4材料为硅时,衬底上蚀刻的通孔为硅通孔,相应地,当衬底4材料为陶瓷时,衬底4上蚀刻的通孔为陶瓷通孔,当衬底4材料为石英时,衬底4上蚀刻的通孔为石英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衬底4的正面制备红外温度传感器3,在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3-1附近通过刻蚀技术制作通孔10,并在通孔10中填充或覆盖金属导电体7,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3-1与通孔10中的导电金属通过金属连接线8互相连接,然后在衬底4的背面且在通孔10的四周制作金属压焊块9,该金属压焊块9与通孔10中的导电金属形成电接触;通过利用在衬底4的正面上金属连接线8和在通孔10中的金属导电体7,实现该传感器的输出端3-1与衬底4的背面上的金属压焊块9电互连;最后,将红外温度传感器3焊接在管壳基座上,且要求在衬底4的背面上的金属压焊块9与管壳基座的金属引脚6相对准,从而实现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基于传统TO-46封装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基板2上设有NTC热敏电阻11,NTC热敏电阻11通过键合线5与金属引脚6电连接,传统TO-46封装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由于衬底4上没有设置通孔10,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3-1至金属引脚6的电连接路径无法经过通孔内部,红外温度传感器3与金属引脚6的电接触需要设置键合线5,由于键合线5存在一定的跨弧高度和长度,从而造成封装后红外温度传感器3的体积较大,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会比较厚,增大了封装结构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硅通孔互连技术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采用MEMS硅通孔互连技术实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管壳基座上金属引脚的电气连接,进而在整个封装过程均不需要任何键合线,从而实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微型化封装。这种封装结构能够显著减小管壳基座的面积和管壳的高度,提高互连密度,并且具有更好的电气连接等优点。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壳基座、红外温度传感器、金属压焊块、衬底,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金属引脚,所述管壳基座上设置所述衬底,所述衬底上蚀刻有通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衬底正面,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通孔内部设有金属导电体,所述金属压焊块位于所述衬底的背面且设置在所述通孔四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导电体电接触,所述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引脚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体的导电材料为铝、铜、金、钛、钨、多晶硅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基座包括管壳、基板,所述管壳连接在基板一侧的外周,所述管壳和所述衬底在基板的同侧,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芯片焊接在所述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背面设置的金属压焊块与所述金属引脚对准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孔通过金属连接线实现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材料为硅、陶瓷、石英中的任一种。
CN202021478617.1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Active CN212320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8617.1U CN21232092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8617.1U CN21232092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0928U true CN212320928U (zh) 2021-01-08

Family

ID=74035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8617.1U Active CN21232092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0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0445B (zh)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的封装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09148398A (zh) 半导体封装
CN102165582A (zh) 引线框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
CN107452815A (zh) 一种同轴封装的光器件及光模块
CN107958893A (zh) 改进的扇出球栅阵列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6198166B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mounting package containing ball grid array
CN106935517B (zh) 集成无源器件的框架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0313B (zh) 一种新型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及电子产品
CN212320928U (zh)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
CN111780882A (zh) 一种基于通孔互连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6158796B (zh) 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9592024U (zh) 绝缘间隔件和电子设备
CN108242434B (zh) 基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406379B (zh) 晶粒尺寸半導體元件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CN105097747B (zh) 智能卡芯片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JPS6334968A (ja) 半導体装置
CN206789535U (zh) 一种电力电子器件的扇出型封装结构
CN209374443U (zh) 芯片封装结构
JP3174860U (ja) 3dリードフレーム構造
CN219999689U (zh) 电路板组件
EP0142447A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CN111785715B (zh) 一种芯片组件、芯片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062133U (zh) 一种色光led器件
CN209843699U (zh) 一种芯片封装结构
CN219123216U (zh) 一种高可靠耐高温高压硅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