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90169U -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0169U
CN212290169U CN202021025720.0U CN202021025720U CN212290169U CN 212290169 U CN212290169 U CN 212290169U CN 202021025720 U CN202021025720 U CN 202021025720U CN 212290169 U CN212290169 U CN 212290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swing arm
rotatably connected
arm lever
rear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57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民杰
陈柯亮
谢文旭
杨秀举
徐哲明
甘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57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0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0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0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该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包括拉杆、摆臂杠杆以及减震器,其中,拉杆第一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拉杆的第二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摆臂杠杆的两端,摆臂杠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摆臂杠杆上用于与拉杆、减震器以及后平叉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通过摆臂杠杆能够非线性地增加减震器的行程,使后悬挂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即在弱冲击下后悬挂变“软”,在强冲击下后悬挂变“硬”,从而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后悬挂装置是车轮与车体弹性连接的机构,其作用是抑制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振动、冲击传入摩托车车体,提高乘坐舒适性,使轮胎和路面始终保持最佳的接触,并使摩托车的驱动力、制动力、横向力等产生在轮胎和路面之间,保证摩托车的正常运行和行驶稳定性。
然而现有的后悬挂装置,其减震器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线性,难以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摩托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以使其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包括拉杆、摆臂杠杆以及减震器,所述拉杆第一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摆臂杠杆的两端,所述摆臂杠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所述摆臂杠杆上用于与所述拉杆、所述减震器以及所述后平叉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
优选地,所述拉杆包括轴套以及平行并排布置的两个杆件,两个所述杆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轴套配合并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杆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摆臂杠杆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摆臂杠杆包括V形主体,所述V形主体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V形主体中间拐角部与所述后平叉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左臂、后平叉右臂以及中间连接板,所述后平叉左臂以及所述后平叉右臂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摆臂杠杆与所述中间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纵向截面呈L形。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板的横向连接部分和/或纵向连接部分呈箱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摆臂杠杆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中间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该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包括拉杆、摆臂杠杆以及减震器,其中,拉杆第一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拉杆的第二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摆臂杠杆的两端,摆臂杠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摆臂杠杆上用于与拉杆、减震器以及后平叉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通过摆臂杠杆能够非线性地增加减震器的行程,使后悬挂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即在弱冲击下后悬挂变“软”,在强冲击下后悬挂变“硬”,从而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由于该摩托车采用了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因此摩托车兼具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装配结构局部剖视图。
其中:
1为拉杆;2为摆臂杠杆;3为减震器;4为轴套;5为后平叉;501为后平叉左臂;502为后平叉右臂;503为中间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以达到使其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的摩托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装配结构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该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包括拉杆1、摆臂杠杆2以及减震器3。
其中,拉杆1第一端以及减震器3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拉杆1的第二端以及减震器3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摆臂杠杆2的两端,摆臂杠杆2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5,摆臂杠杆2上用于与拉杆1、减震器3以及后平叉5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
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通过摆臂杠杆2能够非线性地增加减震器3的行程,使后悬挂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即在弱冲击下后悬挂变“软”,在强冲击下后悬挂变“硬”,从而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
较优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拉杆1包括轴套4以及平行并排布置的两个杆件,两个杆件的第一端均与轴套4配合并通过轴套4与车架可转动连接,两个杆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摆臂杠杆2可转动连接。
当然上述拉杆1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拉杆1还可以为一体结构。
较优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摆臂杠杆2包括V形主体,V形主体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拉杆1的第二端以及减震器3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V形主体中间拐角部与后平叉5可转动连接。
较优地,如图2和图3所示,后平叉5包括后平叉左臂501、后平叉右臂502以及中间连接板503,其中,后平叉左臂501与后平叉右臂502对称或者近似对称,以使质量分布更加合理,后平叉左臂501以及后平叉右臂502通过中间连接板503连接,中间连接板503呈板状结构,以提升整体扭转刚度,摆臂杠杆2与中间连接板503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中间连接板503的纵向截面呈L形,且中间连接板503的横向连接部分和/或纵向连接部分呈箱型结构,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增加中间连接板503本身的强度以及后平叉5整体的扭转强度。
作为优选地,如图3所示,中间连接板503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座,两个安装座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摆臂杠杆2在安装槽内与中间连接板503可转动连接。
基于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由于该摩托车采用了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因此摩托车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摆臂杠杆以及减震器,所述拉杆第一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摆臂杠杆的两端,所述摆臂杠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所述摆臂杠杆上用于与所述拉杆、所述减震器以及所述后平叉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包括轴套以及平行并排布置的两个杆件,两个所述杆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轴套配合并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杆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摆臂杠杆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杠杆包括V形主体,所述V形主体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减震器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V形主体中间拐角部与所述后平叉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左臂、后平叉右臂以及中间连接板,所述后平叉左臂以及所述后平叉右臂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板连接,所述摆臂杠杆与所述中间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纵向截面呈L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横向连接部分和/或纵向连接部分呈箱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有安装槽,所述摆臂杠杆在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中间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8.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CN202021025720.0U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Active CN212290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720.0U CN212290169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5720.0U CN212290169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0169U true CN212290169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5720.0U Active CN212290169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01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6789A (zh) * 2020-06-05 2020-08-1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CN113291402A (zh) * 2021-05-27 2021-08-24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排量踏板摩托车后减震结构
CN113548137A (zh) * 2021-02-26 2021-10-26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摩托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6789A (zh) * 2020-06-05 2020-08-1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CN113548137A (zh) * 2021-02-26 2021-10-26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摩托车
CN113291402A (zh) * 2021-05-27 2021-08-24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排量踏板摩托车后减震结构
CN113291402B (zh) * 2021-05-27 2023-04-18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大排量踏板摩托车后减震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90169U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CN111516789A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CN105270090B (zh) 一种后驱电动车承载式后桥装置
CN103350629A (zh)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
KR100472323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리어 스윙 아암
KR100783877B1 (ko) 차량의 리어 서브 프레임의 링크 구조
CN201849279U (zh) 用于汽车扭力梁上的扭杆稳定装置
CN201756044U (zh) 汽车车身悬挂结构
CN216269729U (zh) 一种休闲三轮车独立把臂减震结构
CN201161691Y (zh) 用于两轮跨骑式摩托车发动机与车体连接的连接结构
CN201161539Y (zh)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CN201800481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下推杆支架
CN215323110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结构
CN221273398U (zh) 一种摩托车用多连杆悬挂系统
CN108820107A (zh) 一种带有双减震结构的自行车车架
CN213705092U (zh) 一种汽车侧边支架
CN214420626U (zh) 一种舒适调校的电助力自行车架
CN203158176U (zh) 三轮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CN220786026U (zh) 一种具有高效减震的自行车
CN214296301U (zh) 一种减震电动自行车
CN219237267U (zh)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13414123U (zh) 一种轻量化的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10364219U (zh) 一种三轮或四轮全地形自适应自行车车架结构
CN2350289Y (zh) 防震自行车
CN211641746U (zh) 一种双支点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