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9699U -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9699U
CN212209699U CN202021008883.8U CN202021008883U CN212209699U CN 212209699 U CN212209699 U CN 212209699U CN 202021008883 U CN202021008883 U CN 202021008883U CN 212209699 U CN212209699 U CN 212209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plate
liquid
plates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88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88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9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9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9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液冷框架包括:多个液冷板、两个端板和加强板,多个液冷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液冷板内具有液冷通道;两个端板分别连接于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液冷板与两个端板限定出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至少部分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有所述加强板,至少部分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由此能够限制两个端板的移动,从而能够减少由于电芯膨胀所造成的液冷框架的尺寸增大、甚至断裂情形发生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在工作的过程中易膨胀,从而导致液冷框架易随着电芯的膨胀出现尺寸增大,甚至断裂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以解决液冷框架由于电芯的膨胀所导致的尺寸增大,甚至断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框架,该液冷框架包括:多个液冷板、两个端板和加强板,多个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液冷板内具有液冷通道;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和两个所述端板限定出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至少一个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框架还可以包括:两个液冷管道,两个所述液冷管道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端板的朝向所述液冷板的一侧,所述液冷管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液冷管道与所述液冷板的液冷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液冷管道容置于一个所述条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内开设有液冷通道;其中,所述加强板的液冷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液冷管道连通;或者,所述加强板的液冷通道与所述液冷板的液冷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管道包括:多个子液冷管,所述子液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包括:多个子端板,所述子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液冷板之间有间隙或者无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彼此相对,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处的端板和所述第三缺口处的端板;或者,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或者,两个所述端板分别开设有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孔位处的端板和所述第二孔位处的端板;或者,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加强板的端面具有第一台阶,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液冷板的一端为匹配所述第一台阶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粘接或者焊接;或者,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加强板的端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液冷板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处的液冷板粘接或者焊接;或者,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加强板,两个加强板拼接,拼接后的两个加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凹部,所述液冷板固定于所述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材料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液冷板的材料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板的厚度不同;和/或者,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垫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多列方形的电芯及上述中的液冷框架,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有一列电芯或者两列电芯;其中,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一列电芯时,一列电芯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一个液冷板;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两列电芯时,两列电芯并列设置,且第一列电芯背离第二列电芯的表面抵接一个液冷板,第二列电芯背离第一列电芯的表面抵接另一个液冷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中的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容纳空间内的电芯向两个端板膨胀时,两个端板有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使得加强板能够限制两个端板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由于电芯膨胀所造成的液冷框架尺寸的增大,甚至断裂的情形出现的几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框架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框架的一个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加强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加强板的一个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加强板的一个侧面透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加强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加强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加强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加强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板的一个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板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连接子液冷管的一个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子液冷管的一个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一个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一个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一个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顶面)的一个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侧面)的一个透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冷框架,110-液冷板,1111-台阶面,1113-第一凹槽,112-第一液冷管道,1121-第一子液冷管,1122-第一可伸缩结构,113-第二液冷管道,114-第一侧板,1141-总进液口,1142-总出液口,115-第二侧板,120-端板,121-第一缺口,123-第一条形凹槽,124-凹部,130-端板,140-加强板,160-连接件;
100-电池模组,2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对液冷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做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液冷板为长方形的板子,且液冷板沿竖直方向设置,这里,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为一个端板至另一个端板所限定的方向,液冷板的宽度方向为液冷板的竖直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框架10,参见图1-图10所示,该液冷框架10包括:多个液冷板110、两个端板(120,130)和加强板140,多个液冷板110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液冷板110内具有液冷通道;两个端板(120,130)分别连接于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端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液冷板110和两个端板(120,130)限定出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至少一个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加强板140,加强板1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120,130)连接。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多个液冷板110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即多个液冷板110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液冷板110之间有间隔距离,该间隔距离使得相邻两个液冷板110之间能够与两个端板(120,130)共同限定出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上述中的液冷框架10在装配电芯时,至少一列电芯装配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比如:一列电芯装配在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之间,且每一个电芯的延伸方向的两侧面分别抵接该两个液冷板;又比如:两列电芯装配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两列电芯并列装配,且第一列电芯背离第二列电芯的表面抵接相邻两个液冷板中的一个液冷板,第二列电芯背离第一列电芯的表面抵接相邻两个液冷板中的另一个液冷板。
上述中的液冷板110内具有液冷通道,液冷通道可以是一条自靠近端板120的一端向靠近端板130的一端延伸的通道,也可以是多条自靠近端板120的一端向靠近端板130的一端延伸的通道,也可以是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内部分别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连接有多条通道,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通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上述中的液冷板110的液冷通道内具有冷却液,该冷却液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流动的,由于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即对电芯进行更好的降温,故具体实施时液冷板110的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优选为流动的。
上述中的液冷板110朝向容纳空间一侧的表面可以是自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的波浪状,以适应由多个圆柱形电芯所形成的一列电芯的波浪状的侧表面,还可以是自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向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的平面状,以适应由多个方形电芯所形成的一列电芯的平面状的侧表面。
上述中的两个端板(120,130)分别为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第一端板120连接于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端板130连接于液冷板1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即第一端板120封闭相邻两个液冷板110之间的一端的开口,第二端板130封闭相邻两个液冷板110之间的另一端的开口,由此,相邻两个液冷板110、及相邻两个液冷板110之间的两端所对应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共同限定出了一个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
上述中的至少一个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有加强板140,加强板14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120,130)连接,那么,一个液冷框架10中,可以存在如图1所示的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强板140,也可以存在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140,也可以存在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均未设置加强板140。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一个液冷框架10中,每个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都设置有加强板140,且加强板140的两端分别与端板120、端板130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容纳空间内的电芯向两个端板膨胀时,两个端板有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使得加强板能够限制两个端板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由于电芯膨胀所造成的液冷框架尺寸的增大,甚至断裂的情形出现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7-图9所示,加强板140可以连接有加固板145,加固板145连接在加强板140远离液冷板110的一端,并与加强板140垂直。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加固板145和加强板140可以形成类L形(L形经旋转一角度后或者经翻转后得到的即为类L形);也可以形成如5、图7-图9中的T形或者倒T形。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液冷框架10还包括:顶盖和底板,顶盖和底板分别连接在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分别盖合液冷框架10顶部的多个容纳空间的开口和液冷框架10底部的多个容纳空间的开口;其中,在液冷框架10连接顶盖时,靠近顶盖一侧的加固板145的背离加强板140的表面可以贴合于顶盖朝向液冷框架10的表面,从而能够加固液冷框架和顶盖之间的结构强度;在液冷框架10连接底板时,靠近底板一侧的加固板145的背离加强板140的表面可以贴合于底板朝向液冷框架10的表面,从而能够加固液冷框架和底板之间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顶盖可以对容纳空间内的电芯的顶部进行保护,底板可以对容纳空间内的电芯的底部进行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多个液冷板110中的两端的两个液冷板分别为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115,且第一侧板114、第一端板120、第二侧板115、第二端板130围合形成电池模组的外围的侧围结构,换言之,电池模组的侧围结构中,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115均为液冷板,即其内部具有液冷通道,那么,第一侧板114能够对临近第一侧板114的电芯进行热量交换,第二侧板115能够对临近第二侧板115的电芯进行热量交换。从而,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液冷板,使得其能够对电芯进行降温,同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电池模组的侧围结构,使得其能够对电芯进行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板114、第一端板120、第二侧板115、第二端板130中的两两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式的连接,也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液冷框架10还可以包括:两个液冷管道(112,113),两个液冷管道(112,113)分别设于两个端板(120,130)的朝向液冷板110的一侧,液冷管道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液冷管道(112,113)与液冷板110的液冷通道连通。
具体来讲,两个液冷管道(112,113)分别为:第一液冷管道112和第二液冷管道113,那么,两个液冷管道(112,113)分别设于两个端板(120,130)的朝向液冷板110的一侧,液冷管道沿第一方向延伸,即第一液冷管道112设于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一侧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液冷管道113设于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一侧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使用过程中,冷却液从第一液冷管道进入后流入液冷板的液冷通道,液冷板的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再流入第二液冷管道,最后从第二液冷管道流出,由此,液冷板的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可以流动,从而能够提升液冷框架对电芯的降温效果。
上述中的第一液冷管道112可与外部储液箱连接,第二液冷管道113可与外部回液箱连接,比如:参见图3所示,图3为第一侧板114,第一侧板114是具有液冷通道的液冷板,其与第一液冷管道112和第二液冷管道113连通,且第一侧板114的外侧(背离电芯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板114内的液冷通道连通的总进液口1141和总出液口1142,那么,使用时,总进液口1141与外部储液箱连接,总出液口1142与外部回液箱连接,以使外部储液箱内的冷却液从总进液口1141流入第一液冷管道112,而后,第一液冷管道112内的冷却液分为多支进入每一个液冷板(包括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115),每一个液冷板内的冷却液流入第二液冷管道113并经由总出液口1142流入外部回液箱。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液冷板110的数量为6个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置,6个液冷板的两端的两个液冷板分别为第一侧板114和第二侧板115,第一侧板114、第一端板120、第二侧板115及第二端板130围合形成电池模组的侧围结构;其中,6个液冷板形成了5个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每一个容纳空间装配1列电芯,且每一个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相邻的两个液冷板,同时,第一侧板114的总进液口1141和外部储液箱连接,总出液口1142和外部回液箱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冷管道和第二液冷管道能够提升液冷框架的降温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液冷板、第一液冷管道和第二液冷管道可以一体成型,以提升液冷框架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11-图13所示,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液冷管道容置于一个条形凹槽。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液冷管道容置于一个条形凹槽,即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表面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凹槽123,第一液冷管道112容置于第一条形凹槽123;且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表面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凹槽,第二液冷管道113容置于第二条形凹槽。
第一端板120容置第一液冷管道112的方式有两种,第二端板130容置第二液冷管道113的方式也有两种,那么,一个液冷框架10中的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的设置有4种组合,分别为:
第一种,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表面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凹槽123,第一液冷管道112容置于第一条形凹槽123,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表面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凹槽,第二液冷管道113容置于第二条形凹槽。
第二种,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表面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凹槽123,第一液冷管道112容置于第一条形凹槽123,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表面的上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限位凸起、下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限位凸起,第二液冷管道113容置于第三条形限位凸起和第四条形限位凸起之间。
第三种,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表面的上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限位凸起、下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限位凸起,第一液冷管道112容置于第一条形限位凸起和第二条形限位凸起之间,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表面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凹槽,第二液冷管道113容置于第二条形凹槽。
第四种,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表面的上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限位凸起、下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限位凸起,第一液冷管道112容置于第一条形限位凸起和第二条形限位凸起之间,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表面的上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条形限位凸起、下端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条形限位凸起,第二液冷管道113容置于第三条形限位凸起和第四条形限位凸起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条形凹槽为在第一端板上开设所形成的,而第一条形限位凸起和第二条形限位凸起是两个单独的结构,其分别连接在第一端板的上端和下端,从而使得第一液冷管道可以容置于第一条形限位凸起和第二条形限位凸起之间;同样地,第二条形凹槽为在第二端板上开设所形成的,而第三条形限位凸起和第四条形限位凸起是两个单独的结构,其分别连接在第二端板的上端和下端,从而使得第二液冷管道可以容置于第三条形限位凸起和第四条形限位凸起之间。两种方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材料本身的尺寸进行选择,比如:当作为第一端板的板子较厚,则可以选择开设凹槽的形式,当作为第一端板的板子较薄,则可以选择增加两个单独的条形限位凸起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将液冷管道容置于条形凹槽,使得液冷框架的结构更为紧凑。
为了防止位于液冷框架的容纳空间的电芯的移位,容纳空间的电芯抵接容纳空间的侧壁,比如,容纳空间装配有一列电芯,一列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端板(120,130),即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抵接相邻的两个液冷板,但是,由于电芯在其厚度方向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公差,使得在装配电芯后,一列电芯的两端不能够抵接第一端板120和第二端板130,为此,两个端板(120,130)的厚度不同;和/或者,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垫片。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两个端板(120,130)的厚度不同,即第一端板120与第二端板130的厚度不同;上述中的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垫片,即第一端板120朝向第二端板130的表面、第二端板130朝向第一端板120的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垫片;上述中的垫片可以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比如:橡胶垫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加强板140内开设有液冷通道;其中,加强板140的液冷通道分别与两个液冷管道(112,113)连通;或者,加强板140的液冷通道与液冷板110的液冷通道连通。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加强板140内开设的液冷通道可以是一条自靠近第一液冷管道112的一端向靠近第二液冷管道113的一端延伸的通道,也可以是多条自靠近第一液冷管道112的一端向靠近第二液冷管道113的一端延伸的通道,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通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板140,且加强板1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冷管道112、第二液冷管道113连通。使用时,第一液冷管道112内的冷却液中的部分经由液冷板110流入第二液冷管道113,另一部分分别经由加强板140流入第二液冷管道113。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板具有液冷通道,从而能够更好的对液冷框架内的电芯进行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加强板140与液冷板110之间有间隙或者无间隙。
具体来讲,上述中加强板140与液冷板110之间有间隙,即加强板140和液冷板110之间彼此间隔开一个距离,当加强板140具有液冷通道且加强板140的液冷通道与液冷板110的液冷通道连通时,加强板140的液冷通道与液冷板110的液冷通道之间可以通过加设管道的方式弥补两者之间的距离;同样地,当加强板140具有液冷通道且加强板140的液冷通道与液冷管道(112,113)连通时,可以通过加设管道的方式弥补两者之间的距离。
上述中的加强板140与液冷板110之间无间隙,即加强板140和液冷板110之间拼接,拼接后无缝隙。
可以理解的是,当加强板140具有液冷通道时,加强板140的液冷通道越靠近电芯的竖直方向的中心,其对电芯的液冷效果更好,由此,优选加强板140与液冷板110之间无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液冷管道(112,113)包括:多个子液冷管,子夜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液冷板110。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液冷管道(112,113)包括:多个子液冷管,子夜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液冷板110,即第一液冷管道112包括:多个第一子液冷管1121,第一子液冷管1121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液冷板的一端;且,第二液冷管道113包括:多个第二子液冷管1131,第二子液冷管1131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液冷板的另一端。
上述中的子液冷管的长度与相邻两个液冷板11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以使一个第一子液冷管1121连通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一端,一个第二子液冷管1131连通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另一端;当然,在具体实施时,相邻两个液冷板、一个第一子液冷管及一个第二子液冷管可以一体成型,其能够提升液冷框架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公差,使得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为此,参见图16所示,第一子液冷管1121具有第一可伸缩结构1122,第一可伸缩结构1122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间隔距离适应性的缩短第一子液冷管1121或者伸长第一子液冷管1121;且,第二子液冷管1131具有第二可伸缩结构,该第二可伸缩结构可以根据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间隔距离适应性的缩短第二子液冷管1131或者伸长第二子液冷管113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端板(120,130)包括:多个子端板,子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液冷板的一端。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端板(120,130)包括:多个子端板,子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液冷板的一端,即第一端板120包括:多个第一子端板,第二端板130包括:多个第二子端板,一个第二子端板与一个第一子端板对应;其中,彼此对应的第一子端板和第二子端板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液冷板的两端并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子端板和第一子液冷管连接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一端,并将第二子端板和第二子液冷管连接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的另一端,从而形成一个子液冷框架,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子液冷框架的数量并进行连接,多个子液冷框架连接后即形成了液冷框架。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子液冷框架之间可以焊接,也可以螺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两个端板(120,13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121和第三缺口,第一缺口121与第三缺口彼此相对,加强板140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缺口121处的端板和第三缺口处的端板;或者,加强板140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本实施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液冷框架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部124和第二凹部,液冷板110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凹部124和第二凹部;或者,两个端板(120,130)分别开设有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液冷板110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第一孔位处的端板和第二孔位处的端板;或者,液冷板110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端板(120,13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液冷框架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液冷板110朝向加强板140的端面具有第一台阶,加强板140靠近液冷板110的一端为匹配第一台阶的第二台阶,第一台阶的台阶面1111与第二台阶的台阶面粘接或者焊接;或者,参见图8或者图9所示,液冷板110朝向加强板140的端面具有第一凹槽1113,加强板140靠近液冷板110的一端伸入第一凹槽1113并与第一凹槽1113处的液冷板粘接或者焊接;或者,参见图10所示,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加强板140,两个加强板拼接,拼接后的两个加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凹部,液冷板110固定于凹部。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台阶、第二台阶分别具有多个台阶面,第一台阶的台阶面和第二台阶的台阶面数量相同且尺寸相同,以使第二台阶和第一台阶能够完全适配,比如,参见图7所示,第一台阶的台阶面1111为2个,第二台阶的台阶面的数量也为2个,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焊接后使得加强板140与液冷板110连接;上述中的第一凹槽111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那么,加强板140靠近液冷板110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凹槽1113数量相同且能够分别伸入第一凹槽1113的第一凸部;上述中的液冷板1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加强板140,两个加强板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以是如图9中所示出的一体成型式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三种方式均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加强板140的材料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液冷板110的强度,即加强板140的材料本身强度大于液冷板110的强度,或者加强板140为复合结构,且复合结构的强度大于液冷板110的强度,从而提升液冷框架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框架10的外侧可以设置连接件160,该连接件160用于将液冷框架10连接在其他结构上,比如:将液冷框架10连接在车辆上。示例性地,参见图2、图3、图13、图17-图21所示,连接件160为薄片状,且其开设有通孔,那么,螺栓能够穿过该通孔并与车辆等结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160可以是设置在第一侧板114的外侧,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侧板114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加强板140的外侧,也可以是设置在端板120或者端板130的外侧,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侧板115的外侧,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侧板115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加强板140的外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100,参见图17-图21所示,该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多列方形的电芯20及上述中的液冷框架10,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有一列电芯20或者两列电芯20;其中,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一列电芯20时,一列电芯2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一个液冷板;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两列电芯20时,两列电芯并列设置,且第一列电芯背离第二列电芯的表面抵接一个液冷板,第二列电芯背离第一列电芯的表面抵接另一个液冷板。
在本实施例中,当容纳空间内的电芯向两个端板膨胀时,两个端板有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使得加强板能够限制两个端板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由于电芯膨胀所造成的液冷框架尺寸的增大,甚至断裂的情形出现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的液冷框架与上述中的液冷框架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液冷框架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框架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述中的电池模组100。
在本实施例中,当容纳空间内的电芯向两个端板膨胀时,两个端板有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使得加强板能够限制两个端板的移动,由此能够减少由于电芯膨胀所造成的液冷框架尺寸的增大,甚至断裂的情形出现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的电池模组与上述中的电池模组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电池模组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液冷板,多个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液冷板内具有液冷通道;
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和两个所述端板限定出容置电芯的容纳空间;
加强板,至少一个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液冷管道,两个所述液冷管道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端板的朝向所述液冷板的一侧,所述液冷管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液冷管道与所述液冷板的液冷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液冷管道容置于一个所述条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内开设有液冷通道;
其中,所述加强板的液冷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液冷管道连通;或者,所述加强板的液冷通道与所述液冷板的液冷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管道包括:多个子液冷管,所述子液冷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包括:多个子端板,所述子端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液冷板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液冷板之间有间隙或者无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端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彼此相对,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处的端板和所述第三缺口处的端板;或者,
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或者,
两个所述端板分别开设有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孔位处的端板和所述第二孔位处的端板;或者,
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加强板的端面具有第一台阶,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液冷板的一端为匹配所述第一台阶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的台阶面粘接或者焊接;或者,
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加强板的端面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液冷板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并与所述第一凹槽处的液冷板粘接或者焊接;或者,
所述液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加强板,两个加强板拼接,拼接后的两个加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凹部,所述液冷板固定于所述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的材料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液冷板的材料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框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端板的厚度不同;和/或者,
两个所述端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垫片。
13.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列方形的电芯及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框架,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有一列电芯或者两列电芯;
其中,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一列电芯时,一列电芯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抵接一个液冷板;在相邻两个液冷板之间夹设两列电芯时,两列电芯并列设置,且第一列电芯背离第二列电芯的表面抵接一个液冷板,所述第二列电芯背离所述第一列电芯的表面抵接另一个液冷板。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021008883.8U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Active CN212209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8883.8U CN212209699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8883.8U CN212209699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9699U true CN212209699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8883.8U Active CN212209699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9699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401A (zh) * 2021-01-19 2021-06-04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3193281A (zh) * 2021-04-29 2021-07-3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液冷结构
CN113871754A (zh) * 2021-09-28 2021-12-3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115117540A (zh) * 2022-06-27 2022-09-27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ack箱体结构
CN116250140A (zh) * 2022-07-29 2023-06-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134319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DE102022118793A1 (de) 2022-07-27 2024-02-01 Man Truck & Bus Se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mit Crashstruktur zum Schutz im Crashfall
WO202402105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21070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401A (zh) * 2021-01-19 2021-06-04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113193281A (zh) * 2021-04-29 2021-07-3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液冷结构
CN113871754A (zh) * 2021-09-28 2021-12-31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WO2023134319A1 (zh) * 2022-01-12 2023-07-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5117540A (zh) * 2022-06-27 2022-09-27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ack箱体结构
CN115117540B (zh) * 2022-06-27 2023-04-14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ack箱体结构
DE102022118793A1 (de) 2022-07-27 2024-02-01 Man Truck & Bus Se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mit Crashstruktur zum Schutz im Crashfall
CN116250140A (zh) * 2022-07-29 2023-06-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2105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21071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21070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09699U (zh)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09148771B (zh) 电池包
CN111937223A (zh) 冷却剂分配器
JP7494453B2 (ja) 熱交換器
KR102130818B1 (ko) 냉각 유로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조립방법과 프레임 어셈블리
CN112510300A (zh) 去模组化液冷式电池系统
CN114175361A (zh) 电池冷却模块和装置以及相应的电池
CN212625868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WO2024082953A1 (zh) 电池包散热装置、电池包和车辆
CN217934077U (zh)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CN218385421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组
EP3799194B1 (en) Battery pack
CN218498196U (zh) 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组
CN213816252U (zh) 一种水冷单元及电池模组
CN22093419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锂电池
CN211376879U (zh) 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及动力电池系统
CN220138562U (zh) 电池模组
CN218887321U (zh) 电池箱体组件和电池包
CN220382234U (zh) 电芯排的组合壳、电芯排、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9303776U (zh) 电池包
CN218299944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17691345U (zh) 冷板、电池箱箱体结构和电池包
CN218215444U (zh) 集成液冷系统的箱体及集成液冷系统
CN218472071U (zh) 柱状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218351537U (zh) 一种新型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