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562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8562U
CN220138562U CN202321359292.9U CN202321359292U CN220138562U CN 220138562 U CN220138562 U CN 220138562U CN 202321359292 U CN202321359292 U CN 202321359292U CN 220138562 U CN220138562 U CN 220138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rame
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92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原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92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8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8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8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每一电芯组包括至少两行电芯、至少两行电芯框和至少一直导热件;以及冷却组件,位于电芯组的端部;其中,每一电芯框具有框体顶部和连接于框体顶部的侧缘的框体侧部,并设有贯穿框体顶部的安装腔以安装对应的电芯,以及贯穿框体侧部并连通安装腔的导热镂空孔以安装传热体;直导热件包括第一中部和连接于第一中部的第一延伸部,每一直导热件的第一中部位于相邻的两行电芯框之间,并通过传热体导热地连接于对应的两行电芯,直导热件的延伸部导热地连接于冷却组件。通过采用多个直导热件,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在直导热件两头焊接集流体,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大圆柱电池模组主要由圆柱电芯、蛇形管、底部电芯托盘及若干管路接头组成。其中,蛇形管由长条形的口琴管辊压成型,中间是S形,两头是直段,蛇形管的两头焊接有集流体。蛇形管中间的S形管段与圆柱电芯贴合,且蛇形管的S形管段与圆柱电芯之间涂有导热胶。
然而,上述电池模组的结构存在诸多问题:(1)蛇形管通常采用3系铝材制成,强度低,易变形,不能作为承载电芯的结构件使用;(2)蛇形管中间加工成S形,存在加工误差及加工效率低等问题,且需要在两头焊接集流体,使得蛇形管的零件成本偏高;(3)蛇形管的两侧面都设有圆柱电芯,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容易引发相邻电芯的热失控;(4)电池模组安装在托盘中,并喷涂较厚的结构胶,托盘法兰面安装到箱体的台阶上,造成托盘结构件成本及喷胶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省去在直导热件两头焊接集流体,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装配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每一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两行电芯、至少两行电芯框和至少一直导热件;以及冷却组件,位于所述电芯组的端部;其中,每一所述电芯框具有框体顶部和连接于所述框体顶部的侧缘的框体侧部,并设有贯穿所述框体顶部的安装腔以安装对应的所述电芯,以及贯穿所述框体侧部并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导热镂空孔以安装传热体;所述直导热件包括第一中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的第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直导热件的所述第一中部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电芯框之间,并通过所述传热体导热地连接于对应的两行所述电芯,所述直导热件的所述延伸部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却组件。
通过采用多个直导热件,并将直导热件的中部设置在相邻两行电芯框之间,将传热体导热地连接于对应的两行电芯,将直导热件的延伸部导热地连接于冷却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省去在直导热件两头焊接集流体,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平面结构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一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组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安装于电芯框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热体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电芯框排布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盛胶槽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二爆炸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密封组件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密封组件的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三爆炸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倒放的示意图;
图中:
1-电池箱体;12-第一台阶面;14-第二台阶面;13-第一子侧壁;15-第二子侧壁;11-通道;10-第一侧壁;
2-冷却组件;21-上壳体;22-下壳体;211-上壳体的底部;2110-上壳体底部的侧缘;212-第一侧部;222-第二侧部;223-第三侧部;2121-上腔体;2122-上连接槽;221-下壳体的顶部;2210-下壳体顶部的侧缘;2221-下腔体;2222-下连接槽;2123-上卡槽;2223-下卡槽;23-上密封组件;24-下密封组件;230-上密封件;2301-上连接部;2302-上密封部;2401-下连接部;2402-下密封部;241-主连接部;220-密封槽;
3-电芯组;30-电芯;
40-电芯框;41-框体顶部;410-电芯框顶部的侧缘;42-框体侧部;400-安装腔;420-导热镂空孔;421-传热体;422-第一隔热镂空孔;423-第二隔热镂空孔;411-第一凸台;412-第二凸台;45-框体底部;450-电芯支撑件;451-凸起;
5-直导热件;50-挂载面;51-第一中部;52-第一延伸部;
6-边框;61-第四侧部;62-螺栓;63-第一法兰;64-第二侧壁;65-第二法兰;
7-电芯支撑板;71-第二中部;72-第二延伸部;
810-通孔;830-第一排烟通道;840-第二排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固件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平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从俯视的角度看,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箱体1、冷却组件2及多个电芯组3。其中,所述电池箱体1可设有收容空间,以容置所述冷却组件2及多个所述电芯组3。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芯组3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每一所述电芯组3包括至少两行电芯30、至少两行电芯框40和至少一直导热件(图1中未示出)。例如,在图1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8行电芯30,共4个电芯组。可以理解,所述电芯组3中的电芯行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一爆炸示意图。参见图2,直导热件5可以为平面形状,并沿图2中电芯排布的行方向(即x方向)延伸。直导热件5沿z方向的高度可以小于电芯30沿z方向的高度。多个所述直导热件5可沿图2中电芯排布的列方向(即y方向)依次排布。通过采用直导热件形成口琴管,而非使用中间变形成S形的蛇形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省去在直导热件两头焊接集流体,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导热件5可以采用6系铝材制成,因此强度好,能够承载电芯,使电芯不往下移动,同时省去了电芯托盘,且无需在电芯底部及托盘上喷厚的结构胶。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组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述直导热件5包括第一中部5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51的第一延伸部52。其中,所述第一中部51位于相邻两行电芯30之间,与相邻的两行电芯3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52为所述直导热件5伸出相邻两行电芯30外的一部分。在图3中,以位于电芯30左侧所述直导热件5伸出的一部分为第一延伸部52进行说明。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安装于电芯框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每一所述电芯框40内可安装有一所述电芯30。在电芯成组过程中,所述电芯30可插入至所述电芯框40中。其中,每一所述电芯框40具有框体顶部41和连接于所述框体顶部41的侧缘410的框体侧部42,并设有贯穿所述框体顶部41的安装腔400,以安装对应的所述电芯30。所述框体顶部41的侧缘410可以为所述框体顶部41的一端。
每一所述电芯框40还设有贯穿所述框体侧部42并连通所述安装腔400的导热镂空孔420,以安装传热体。以图4为例,所述电芯框40可具有四个侧面,每个面的中部均镂空,其中一个面的镂空孔为所述导热镂空孔420。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热体的示意图。具体的,图5示出了传热体421与所述电芯框40的侧部贴合的状态及传热体421与所述电芯框40的侧部分离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传热体421可填充于所述电芯框40的导热镂空孔420中。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中部51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电芯框40之间,并通过所述传热体421导热地连接于对应的两行所述电芯30,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却组件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组件2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位于多个所述电芯组3的端部。如图2所示,所述电芯组3的两端均可设置所述冷却组件2,以对多个所述电芯组3进行散热。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电芯框排布的示意图。请参阅图6,从俯视的角度看,每一所述电芯框40设有贯穿所述框体侧部42并连通所述安装腔400的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和两第二隔热镂空孔423,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和两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内均安装有隔热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与所述导热镂空孔420在行方向(即所述直导热件5的延伸方向或x方向)上相对设置,且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3的两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相对设置;两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在列方向(即垂直于所述直导热件5的延伸方向或y方向)上相对设置,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位于同行且相邻的两所述电芯30之间,所述行方向与所述列方向交叉设置。示例性的,所述行方向与所述列方向垂直交叉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一所述电芯框40,与所述直导热件5相接触的镂空孔可称为所述导热镂空孔420,而与所述直导热件5平行设置且远离所述直导热件5的镂空孔可称为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与所述直导热件5垂直设置的镂空孔则可称为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所述导热镂空孔420、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及第二隔热镂空孔423的形状可相同。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支撑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电芯支撑板7,每一所述电芯支撑板7包括第二中部7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部71的第二延伸部72,所述第二中部71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之间并支撑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例如图7中的电芯组31与电芯组32。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形状可与所述直导热件5的形状相同,并且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顶部也具有承载面,以支撑所述电芯框的凸台。
请参阅图4和图5,每一所述电芯40的所述框体侧部42还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凸台412,所述第一凸台411邻近所述导热镂空孔420,所述第二凸台412邻近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其中,每一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中部51支撑相邻的两行所述电芯框40的所述第一凸台411,每一所述电芯支撑板7支撑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3的所述第二凸台412。例如,在图3中,所述直导热件5的顶部可以为挂载面50,该挂载面50可以支撑相邻的两行所述电芯框40的所述第一凸台411。
通过将电芯框的凸台挂载到所述直导热件及所述电芯支撑板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承载多个电芯,无需使用电芯底部的托盘和涂胶,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电池模组的组装更加便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热体可以是导热胶,所述隔热体可以是隔热结构胶。以图6为例,所述电芯30和所述电芯框40的四个侧面镂处形成了4个盛胶槽。示例性的,所述导热镂空孔420与所述电芯30之间形成第一盛胶槽,所述电芯30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及两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形成第二盛胶槽。其中,与所述直导热件5接触的所述第一盛胶槽中可注入所述传热体,其余3个所述第二盛胶槽可注入所述隔热体。其中,所述隔热结构胶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电池模组内部的结构稳定性。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盛胶槽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直导热件5可支撑所述第一凸台411,所述电芯框40左侧的盛胶槽可以为第二盛胶槽,以盛放隔热结构胶4200;所述电芯框40右侧的盛胶槽可以为第一盛胶槽,以盛放导热胶。此外,在图8中所述电芯框40的底部45还可设置有电芯支撑件450,以承载放置在该电芯框中的电芯。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芯30之间通过所述隔热体分隔,而所述电芯30与所述直导热件5之间通过所述传热体分隔。当所述电芯30发生热失控时,该电芯30的热量无法传导到其他电芯,电芯的热传递途径减少,同时又能通过所述直导热件5将热量导出,从而解决了电芯热失控的传热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二爆炸示意图,图9与图2的观察视角不同。请参阅图9和图2,所述冷却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所述上壳体21和所述下壳体22可相互嵌合,共同组成所述冷却组件2。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上壳体21包括底部211和连接于所述底部211的侧缘2110的第一侧部212,并设有贯穿所述底部211的上腔体2121,以及贯穿所述第一侧部212并连通所述上腔体2121的多个上连接槽2122。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9,所述下壳体22包括顶部221和连接于所述顶部221的侧缘2210的第二侧部222,并设有贯穿所述顶部221的下腔体2221,以及贯穿所述第二侧部222并连通所述下腔体2221的多个下连接槽222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腔体2121和所述下腔体2221相互连通以收容冷却介质,每一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伸入对应的所述上连接槽2122和所述下连接槽2222以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上壳体21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部212并与所述上腔体2121间隔设置的多个上卡槽2123,所述下壳体22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侧部222并与所述下腔体2221间隔设置的多个下卡槽2223,每一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所述第二延伸部72卡入对应的所述上卡槽2123和所述下卡槽2223。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密封组件的示意图,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密封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冷却组件2还包括上密封组件23和下密封组件24。当装配时,所述上密封组件23可装入所述上壳体21中的上连接槽2122中,所述下密封组件24可装入所述下壳体22中的下连接槽2222中,然后将装配后的上密封组件23和下密封组件24对齐,以使所述上壳体21和所述下壳体22完成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述上密封组件23包括多个上密封件230,每一所述上密封件230包括两上连接部2301和弯折地连接于两所述上连接部2301之间的上密封部2302,两所述上连接部2301连接于所述上壳体21,所述上密封部2302位于对应的所述上连接槽2122内且供对应的所述直导热件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伸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组件24包括多个下密封件240,每一所述下密封件240包括两下连接部2401和弯折地连接于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之间的下密封部2402,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连接于所述下壳体22,所述下密封部2402位于对应的所述下连接槽2222内且供对应的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伸入,每两所述上连接部2301连接于对应的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下密封组件24还包括多个主连接部241,每一所述主连接部2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下密封件240的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之间。此外,如图9所示,所述下壳体22还设有密封槽220,所述下密封组件的多个所述主连接部241和多个所述下连接部2401安装于所述密封槽220内。所述主连接部241可预先安装在所述下密封组件2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部2302和所述下密封部2402呈U型。如图11所示,所述上密封部2302和所述下密封部2402能够相互组合,形成U型空间,以便所述直导热件5和所述电芯支撑板7伸入,如此能够方便所述直导热件5和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固定,提高所述直导热件5和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稳定性,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当装配所述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时,可先将所述直导热件5的第一延伸部52伸入对应的下连接槽2222,并将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第二延伸部72伸入对应的下卡槽2223,安装后可将所述上连接槽2122卡在所述直导热件5的第一延伸部52,将所述上卡槽2123卡在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第二延伸部72。然后将螺栓固定安装好,能够形成电池模组液冷系统的密封。
通过利用所述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相互组合来形成所述冷却组件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安装诸如液冷的管路接头,从而节省安装工序,提升装配效率。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第三爆炸示意图。进一步地,参见图12,所述下壳体2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部222相对的第三侧部223,并设有贯穿所述第三侧部223的通孔810,多个所述电芯组3的所述电芯30和所述电芯框40的框体底部45与所述电池箱体1围成流通腔。
所述电池箱体1包括第一侧壁10,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13和第二子侧壁15,所述第一侧壁10围绕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侧壁10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通道11,所述通孔810连通于所述流通腔和所述通道11之间。所述通孔810和通道11均可以为方形。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热失控产生的烟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810进入到所述通道11中,并在电池箱体1的型材中流动,经过安装在电池箱体1外的防爆阀排出。
请参阅图9和图12,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位于多个所述电芯组3的侧部的边框6,所述边框6包括顶部和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侧缘并远离多个所述电芯组的第四侧部61。在装配时,所述第一侧部212和所述第二侧部222与所述电芯框40的盛胶面贴合,所述边框6的第四侧部61也与所述电芯框40的盛胶面贴合。所述边框6可通过螺栓62安装固定到所述下密封组件24。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倒放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13所示,所述电芯框40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框体侧部42并与所述框体顶部41相对的框体底部45,所述框体底部45设有凸起451,所述凸起451抵接所述电池箱体1,以使所述电芯30和所述电芯框40与所述电池箱体1围成所述流通腔。
进一步地,参见图13,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一排烟通道和多个第二排烟通道,所述第一排烟通道位于所述直导热件5的一端面与所述下壳体22的第二侧部222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排烟通道位于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一端面与所述下壳体22的第二侧部222的底面之间。例如,在图13中,所述直导热件5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壳体22的第二侧部222的底面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排烟通道830;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壳体22的第二侧部222的底面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排烟通道840。当多个所述电芯组3装入所述电池箱体1后,所述电芯框上的4个凸起451与箱体底部之间能够形成容置烟气的空间,烟气在多个凸起451之间流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排烟通道830与所述第二排烟通道840流出至电池箱体的通孔810,以防止电芯组内部热失控时的压力过大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边框6的所述顶部设有超出所述第四侧部61的第一法兰63,所述冷却组件2的所述下壳体22的所述顶部设有超出所述第三侧部223的第二法兰65。
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二侧壁64,所述第二侧壁64通过台阶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0,并与所述第一侧壁10共同围绕所述收容空间,所述边框6的所述第四侧部61和所述下壳体22的所述第三侧部223抵接所述第一侧壁10,所述第一法兰63和所述第二法兰65覆盖所述台阶面。具体的,所述第一法兰63安装到第二台阶面14,所述第二法兰65安装到第一台阶面12。所述边框6与所述电池箱体1的第一子侧壁13和第二子侧壁15贴合,以保证多个电芯组在箱体内不晃动。
通过利用边框和冷却组件形成电池模组的边梁,并将边框和冷却组件安装在电池箱体的台阶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增强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使得电池模组装配后更加稳固。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多个直导热件,并将直导热件的中部设置在相邻两行电芯框之间,将传热体导热地连接于对应的两行电芯,将直导热件的延伸部导热地连接于冷却组件,能够省去在直导热件两头焊接集流体,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提升装配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组(3),每一所述电芯组(3)包括至少两行电芯(30)、至少两行电芯框(40)和至少一直导热件(5);以及
冷却组件(2),位于所述电芯组(3)的端部;
其中,每一所述电芯框(40)具有框体顶部(41)和连接于所述框体顶部(41)的侧缘(410)的框体侧部(42),并设有贯穿所述框体顶部(41)的安装腔(400)以安装对应的所述电芯(30),以及贯穿所述框体侧部(42)并连通所述安装腔(400)的导热镂空孔(420)以安装传热体(421);
所述直导热件(5)包括第一中部(51)和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51)的第一延伸部(52),每一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中部(51)位于相邻的两行所述电芯框(40)之间,并通过所述传热体(421)导热地连接于对应的两行所述电芯(30),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延伸部(52)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却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框(40)设有贯穿所述框体侧部(42)并连通所述安装腔(400)的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和第二隔热镂空孔(423),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和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内均安装有隔热体;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与所述导热镂空孔(420)在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在列方向上相对设置,且至少一所述第二隔热镂空孔(423)位于同行且相邻的两所述电芯(30)之间,所述行方向与所述列方向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电芯支撑板(7),每一所述电芯支撑板(7)包括第二中部(7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部(71)的第二延伸部(72),所述第二中部(71)位于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3)之间并支撑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芯框(40)的所述框体侧部(42)还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凸台(411)和第二凸台(412),所述第一凸台(411)邻近所述导热镂空孔(420),所述第二凸台(412)邻近所述第一隔热镂空孔(422);其中,每一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中部(51)支撑相邻的两行所述电芯框(40)的所述第一凸台(411),每一所述电芯支撑板(7)支撑相邻的两所述电芯组(3)的所述第二凸台(4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所述上壳体(21)包括底部(211)和连接于所述底部(211)的侧缘(2110)的第一侧部(212),并设有贯穿所述底部(211)的上腔体(2121),以及贯穿所述第一侧部(212)并连通所述上腔体(2121)的多个上连接槽(2122);所述下壳体(22)包括顶部(221)和连接于所述顶部(221)的侧缘(2210)的第二侧部(222),并设有贯穿所述顶部(221)的下腔体(2221),以及贯穿所述第二侧部(222)并连通所述下腔体(2221)的多个下连接槽(2222);其中,所述上腔体(2121)和所述下腔体(2221)相互连通以收容冷却介质,每一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伸入对应的所述上连接槽(2122)和所述下连接槽(2222)以导热地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1)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部(212)并与所述上腔体(2121)间隔设置的多个上卡槽(2123),所述下壳体(22)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侧部(222)并与所述下腔体(2221)间隔设置的多个下卡槽(2223),每一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所述第二延伸部(72)卡入对应的所述上卡槽(2123)和所述下卡槽(222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2)还包括上密封组件(23)和下密封组件(24);所述上密封组件(23)包括多个上密封件(230),每一所述上密封件(230)包括两上连接部(2301)和弯折地连接于两所述上连接部(2301)之间的上密封部(2302),两所述上连接部(2301)连接于所述上壳体(21),所述上密封部(2302)位于对应的所述上连接槽(2122)内且供对应的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伸入;所述下密封组件(24)包括多个下密封件(240),每一所述下密封件(240)包括两下连接部(2401)和弯折地连接于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之间的下密封部(2402),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连接于所述下壳体(22),所述下密封部(2402)位于对应的所述下连接槽(2222)内且供对应的所述直导热件(5)的所述第一延伸部(52)伸入,每两所述上连接部(2301)连接于对应的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组件(24)还包括多个主连接部(241),每一所述主连接部(2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下密封件(240)的两所述下连接部(2401)之间;所述下壳体(22)还设有密封槽(220),所述下密封组件(24)的多个所述主连接部(241)和多个所述下连接部(2401)安装于所述密封槽(220)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部(2302)和所述下密封部(2402)呈U型。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部(222)相对的第三侧部(223),并设有贯穿所述第三侧部(223)的通孔(810),所述电芯框(40)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框体侧部(42)并与所述框体顶部(41)相对的框体底部(45),多个所述电芯组(3)的所述电芯(30)和所述电芯框(40)的框体底部(45)与电池箱体(1)围成流通腔,所述电池箱体(1)包括第一侧壁(10),所述第一侧壁(10)设有通道(11),所述通孔(810)连通于所述流通腔和所述通道(1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底部(45)设有凸起(451),所述凸起(451)抵接所述电池箱体(1),以使所述电芯(30)和所述电芯框(40)与所述电池箱体(1)围成所述流通腔。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第一排烟通道(830)和多个第二排烟通道(840),所述第一排烟通道(830)位于所述直导热件(5)的一端面与所述下壳体(22)的第二侧部(222)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排烟通道(840)位于所述电芯支撑板(7)的一端面与所述下壳体(22)的第二侧部(222)的底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位于多个所述电芯组(3)的侧部的边框(6),所述边框(6)包括顶部和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侧缘并远离多个所述电芯组(3)的第四侧部(61),所述边框(6)的所述顶部设有超出所述第四侧部(61)的第一法兰(63),所述冷却组件(2)的所述下壳体(22)的所述顶部设有超出所述第三侧部(223)的第二法兰(65),所述电池箱体(1)还包括第二侧壁(64),所述第二侧壁(64)通过台阶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0),所述边框(6)的所述第四侧部(61)和所述下壳体(22)的所述第三侧部(223)抵接所述第一侧壁(10),所述第一法兰(63)和所述第二法兰(65)覆盖所述台阶面。
CN202321359292.9U 2023-05-30 2023-05-30 电池模组 Active CN220138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9292.9U CN220138562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9292.9U CN220138562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8562U true CN220138562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9292.9U Active CN220138562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8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30474B1 (ko) 전지모듈 제조용 조립식 스페이서
CN212209699U (zh)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JP5899132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3964458B (zh) 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制作方法
CN113921995B (zh) 汇流排结构、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方法
EP3726611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13889714A (zh) 汇流排结构、串并联模块、电池包、电池系统及方法
CN112467287A (zh) 电池组
WO2024037655A1 (zh) 电池模组上盖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138562U (zh) 电池模组
CN116960529A (zh) 电池包、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CN219497922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6666879A (zh) 电池模组
CN218182418U (zh) 一种电池
CN115528341A (zh) 一种电池模组上盖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2093419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锂电池
CN220209085U (zh) 电池包
CN219873906U (zh) 一种电芯模块以及电芯模组
CN218827430U (zh) 一种电池包框架及电池包
CN219144358U (zh) 电池包
CN218498260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21057518U (zh) 冷却机构及电池包
CN216213767U (zh) 电池箱、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6250879U (zh) 一种带有液冷组件的电池结构
CN220106760U (zh) 模组框架、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