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922U -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922U
CN219497922U CN202320141071.8U CN202320141071U CN219497922U CN 219497922 U CN219497922 U CN 219497922U CN 202320141071 U CN202320141071 U CN 202320141071U CN 219497922 U CN219497922 U CN 219497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attery
heat exchange
cavity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10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彪
尹雪芹
李善鹏
尹小强
阳贵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10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装置,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壳体,壳体设有容纳腔,多个电池在容纳腔内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之间形成有换热流道,壳体包括壳主体,壳主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有第一腔,第一侧壁设有多个与第一腔连通的进液口;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侧壁设有第二腔,第二侧壁设有多个与第二腔连通的出液口,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设置。由此,换热介质通过流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之间的换热流道与电池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介质与电池的换热效果,同时增大电池包内电池的设置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电池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用户侧对各电池单体的温度场均匀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对对抑制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需求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电池包内设置多个液冷板,以通过液冷板与电池换热。多个液冷板的设置会占用电池包内的布置空间,导致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低,并且液冷板对电池的换热效果较差,从而导致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电池包,以提升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和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多个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之间形成有换热流道,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所述壳主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第一腔,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进液口,且所述进液口与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设有第二腔,所述第二侧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出液口,且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多个所述进液口分别与多个所述出液口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腔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电池换热,流入所述换热流道的所述换热介质可通过所述出液口流入所述第二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换热介质通过流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之间的换热流道与电池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介质与电池的换热效果,无需在电池包内设置液冷板等换热部件,简化电池包的结构,同时增大电池包内电池的设置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有进液端口和出液端口,所述进液端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出液端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主体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第三侧壁设有第三腔,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且所述进液端口设在所述第三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三腔连通;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第四侧壁设有第四腔,所述第四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所述出液端口设在所述第四侧壁上并与所述第四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腔形成在所述第三侧壁临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腔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第四腔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临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且所述出液端口设在所述第四侧壁临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外侧壁和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外侧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进液口均形成在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外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外侧壁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出液口均形成在所述第二内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和/或所述出液口构造为矩形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夹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之间并靠近所述电池沿第三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抵配合,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第一密封条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条夹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之间并设置在电池沿第三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抵配合;所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以及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之间的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共同限定出所述换热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条还夹设在多个所述电池中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电池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和/或,多个所述电池中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电池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条还夹设在多个所述电池中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电池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和/或,多个所述电池中靠近所述第四侧壁的电池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主体还包括底壁,多个所述电池布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底壁朝向所述电池的表面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分隔筋,所述分隔筋背离所述底壁凸起并设在两个相邻排布的所述电池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连,且所述分隔筋适于对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避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壳主体,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主体的盖合处设有密封胶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设有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介质为绝缘冷却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由于用电装置设置有上述电池包,换热介质通过流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之间的换热流道与电池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介质与电池的换热效果,无需在电池包内设置液冷板等换热部件,简化电池包的结构,同时增大电池包内电池的设置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用电装置的续航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装配在壳主体中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在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与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示意图;
图7是图6在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1、电池11、电极端子111、壳体12、容纳腔121、
壳主体122、第一侧壁1221、第一腔12211、第一内侧壁12212、第一外侧壁12213、进液口12214、第二侧壁1222、第二腔12221、出液口12222、第二内侧壁12223、第二外侧壁12224、第三侧壁1223、第三腔12231、第四侧壁1224、第四腔12241、
底壁1225、分隔筋1226、
出液端口123、进液端口124、
盖体125、第一接线端子1251、第二接线端子1252、
换热流道13、
第一密封条14、第二密封条15、
密封胶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的内容根据需要融合在撰写的过程中去写,以便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
结合图1、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包括:多个电池11和壳体12,壳体12设有容纳腔121,多个电池11布置在容纳腔121内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形成有换热流道13。
壳体12包括壳主体122,壳主体122包括: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第一侧壁1221设有第一腔12211,第一侧壁1221设有多个与第一腔12211连通的进液口12214,且进液口12214与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的空隙贯通,以与换热流道13连通,第二侧壁1222与第一侧壁1221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222设有第二腔12221,第二侧壁1222设有多个与第二腔12221连通的出液口12222,且出液口12222与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的空隙贯通,以与换热流道13连通,多个进液口12214分别与多个出液口12222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其中,第一腔12211内的换热介质通过进液口12214流入换热流道13与电池11换热,流入换热流道13的换热介质在流经换热通道13后可通过出液口12222流入第二腔12221。
具体地,结合图2、图4、图5和图7,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形成有换热流道13,进液端口124与第一腔12211连通,换热介质可以通过进液端口124流入第一腔12211内,并且第一腔12211内的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多个进液口12214流入多个换热流道13内,以使得换热介质与电池11充分接触,通过换热介质与电池11进行换热。换热介质在流经换热流道13后可以通过出液口1222流入第二腔12221,第二腔12221中的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出液端口123排出,从而实现对电池11的换热。
其中,本申请中形成在多个电池11之间的换热流道并联连接在第一腔12211和第二腔12221之间,多个换热流道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可以保证换热介质在电池包1内的流动效果,并且可以增加换热介质与电池1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提升对电池11的换热效果。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内设置有液冷板,通过液冷板与电池包内的单体电池或电池模组进行换热,为保证电池包的散热效果,通常在电池包内设置多个液冷板,多个液冷板的设置会占用电池包内的布置空间,导致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低。并且液冷板对电池的换热效果差,从而导致电池包的散热效果差。
本申请由两个相邻的电池11限定出换热流道13,换热介质可以流通至换热流道13中,即使得电池11可以浸泡在换热介质中,增大电池11与换热介质的接触面积,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11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换热,提高电池包1的散热效果,无需设置液冷板,简化电池包1的结构,同时增大电池包1内电池11的设置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包1的能量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1,换热介质通过流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的换热流道13与电池11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11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介质与电池11的换热效果,无需在电池包1内设置液冷板等换热部件,简化电池包1的结构,同时增大电池包1内电池11的设置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包1的能量密度。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主体122还包括:第三侧壁1223和第四侧壁1224,第三侧壁12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相连,第三侧壁1223设有第三腔12231,第三腔12231与第一腔12211连通,且进液端口124设在第三侧壁1223上并与第三腔12231连通,第四侧壁1224与第三侧壁1223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第四侧壁12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相连,第四侧壁1224设有第四腔12241,第四腔12241与第二腔12221连通,且出液端口123设在第四侧壁1224上并与第四腔12241连通。
具体地,结合图2至图5,第三侧壁1223与第四侧壁1224均垂直于多个电池11的排布方向(即第一方向)设置,第三侧壁1223与第一侧壁1221相连,第三腔12231与第一腔12211相连通,并且进液端口124与第三腔12231相连通,换热介质可以通过第三腔12231流入第一腔12211,第一腔12211上设置有多个进液口12214,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多个进液口12214分别流入多个换热流道13中,保证换热介质的进液效果,使每个换热流道13中均可以填充有换热介质,每个换热流道13内的换热介质可以同时与两个电池11进行换热,并且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换热流道13可以保证对电池包1内多个电池11的换热效果,使得电池包1内的温度均匀。
由此,换热介质可以直接与电池11接触换热,可以提升换热介质对电池11的换热效果,从而保证电池包1的散热效果。相关技术中,换热介质填充在液冷板内,使得换热介质通过间接换热的方式对电池降温,导致液冷板的换热效果较差。
进一步参照图4,第四腔12241与第二腔12221相连通,换热介质流动至第四腔12241后再通过出液端口123排出,出液端口123设置在第四侧壁1224上可以使得每个换热流道13内的换热介质均流动至第四腔12241内后再通过出液端口123排出,防止因出液端口123与换热流道13直接连通导致换热介质未对电池11进行充分换热,并且当换热介质流动至第四腔12241时可以与临近第四腔12241布置或与第四腔12241贴合配合的电池11换热,进一步降低电池11的温度,从而提高电池包1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腔12231形成在第三侧壁1223临近第一侧壁1221的一端。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三侧壁1223靠近第一侧壁1221的一端设置第三腔12231可以减小换热介质在第三腔12231内的流动时间,以使得换热介质可以快速进入第一腔12211,提高换热介质的进液效率,并且可以防止因换热介质在第三腔12231内与临近第三腔12231布置或与第三腔12231贴合布置的电池11换热而影响换热介质对其他电池11的换热效果,减小与临近第三腔12231布置或与第三腔12231贴合布置的电池11对换热介质温度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腔12241在第四侧壁1224沿第二方向设置,而且出液端口123设置在第四侧壁1224临近第一侧壁122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沿第二方向设置”指的是第四腔12241在第四侧壁1224中的走向。其中,换热介质可以从第四腔12241与第二腔12221连通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向所述出液端口123一侧流动。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第四腔1224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二腔1222连通,第四腔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临近第一侧壁1221设置,从而可以增大第四腔12241的面积,并且可以将出液端口123设置在靠近第一侧壁1221的一侧。
进一步参照图2,将出液端口123设置在远离第二腔12221的一侧可以防止因靠近第四腔12241的换热流道13内的换热介质优先自出液端口123流出而导致远离第四腔12241的换热流道13内的换热介质无法流出,保证电池包1内换热均匀。
结合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221包括第一外侧壁12213和第一内侧壁12212,第一内侧壁12212与第一外侧壁12213间隔设置,并且多个进液口12214均形成在第一内侧壁12212上,第二侧壁1222包括第二外侧壁12224和第二内侧壁12223,第二内侧壁12223与第二外侧壁12224间隔设置,且多个出液口12222均形成在第二内侧壁12223上。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5,第一内侧壁12212与第一外侧壁12213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腔12211,换热介质可以流动至第一腔12211内,第一内侧壁12212上形成有多个进液口12214,进液口12214与换热流道13对应设置,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多个进液口12214分别流入不同的换热通道。
进一步结合图2和图4,第二内侧壁12223与第二外侧壁12224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二腔12221,换热介质可以流动至第二腔12221内,第二内侧壁12223上形成有多个出液口12222,出液口12222与换热流道13对应设置,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多个出液口12222自换热流道13内流入第二腔12221内。
可选地,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均可以构造为通孔结构,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也可以构造为与换热流道13尺寸相适配的槽结构,槽结构在电池的长度方向上贯穿第一内侧壁12212或第二内侧壁12223设置,以增大供换热介质流动的尺寸,从而提高换热介质的流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构造为矩形开口。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第一内侧壁12212和第二内侧壁12223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矩形槽结构,矩形槽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即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构造为U形,如此设置可以在增大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尺寸的同时保证第一内侧壁12212和第二内侧壁1222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的尺寸不大于换热流道13的尺寸,防止因换热介质流入电池包1内的其他位置而导致电池包1的散热效果差,提高电池包1的散热效率。
结合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还包括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第一密封条14夹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并靠近电池11沿第三方向的一侧,并且第一密封条14沿第二方向布置,且第一密封条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相抵配合,第二密封条15与第一密封条14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密封条15夹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并设置在电池11沿第三方向背离第一密封条14的一侧,并且第二密封条15沿第二方向布置,且第二密封条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相抵配合。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其中,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以及位于这两个电池11之间的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共同限定出换热流道13。
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7,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均设置有多个,每个电池1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密封条14和一个第二密封条15,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的长度与电池11的长度相同,并且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密封条14与第二密封条15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与矩形槽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内侧壁12212和第二内侧壁12223止抵配合,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在电池11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与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的距离相同,即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夹设在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以使得第一密封条14、第二密封条15和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可以限定出换热流道13,保证换热流道13的密封性,防止因换热介质流入电池包1内的其他位置而导致对电池11的换热效果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14还夹设在多个电池11中靠近第三侧壁1223的电池11与第三侧壁1223之间,和/或,多个电池11中靠近第四侧壁1224的电池11与第四侧壁1224之间;第二密封条15还夹设在多个电池11中靠近第三侧壁1223的电池11与第三侧壁1223之间,和/或,多个电池11中靠近第四侧壁1224的电池11与第四侧壁1224之间。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6可知,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多个电池11两端的两个电池11与侧壁(即第三侧壁1223和第四侧壁1224)相对的一侧表面也可以设置有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从而将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夹设在电池11与第三侧壁1223或电池11与第四侧壁1224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电池11与侧壁(第三侧壁1223或第四侧壁1224)之间的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对电池11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防止电池11在容纳腔121内发生倾斜,进而防止电池11与侧壁(第三侧壁1223或第四侧壁1224)之间产生接触而导致电池11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1、第三侧壁1223以及位于电池11和第三侧壁1223之间的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可限定出换热流道,电池11、第四侧壁1224以及位于电池11和第四侧壁1224之间的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可限定出换热流道。相应地,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上也分别形成有与其对应设置的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从而可以保证位于多个电池11在第一方向上两端的电池11的换热效果。
其中,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可以配置为硅胶条,硅胶条的价格低廉,可以降低电池包1的生产成本,硅胶条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与电池11固定连接,以便于电池包1的加工装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也可以配置为其他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并且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电池11相连,能使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固定在电池11上即可,具体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12214在第一侧壁1221上沿竖向方向延伸,并且进液口12214的开口最高位置不高于第一密封条14的高度位置,进液口12214的开口最低位置不低于第二密封条15的高度位置;出液口12222在第二侧壁1222上沿竖向方向延伸,并且出液口12222的开口最高位置不高于第一密封条14的高度位置,出液口12222的开口最低位置不低于第二密封条15的高度位置。即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布置在适于对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避让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设置在适于对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避让的位置,即进液口12214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出液口12222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以便于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对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避让,换热流道13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的尺寸,并且进液口12214与出液口12222与换热流道13连通,以限制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防止因换热介质流入电池包1内的其他位置而导致电池包1的散热效果差,提高电池包1的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主体122还包括底壁1225,多个电池11布置在底壁1225上,底壁1225朝向电池11的表面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分隔筋1226,分隔筋1226背离底壁1225凸起,并且分隔筋1226设在两个相邻排布的电池11之间。
具体地,分隔筋1226设置在位于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靠近底壁1225的一侧,即分隔筋1226设置在第一密封条14和第二密封条15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筋1226与第二密封条15的配合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将第二密封条15与分隔筋1226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等,即满足在两个电池11之间形成具有良好密封性的换热流道即可。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6,分隔筋1226的延伸方向与电池11的长度方向相同,分隔筋1226设置有多个,多个分隔筋1226在底壁1225上间隔设置,并且多个分隔筋1226的排布方向与电池11的排布方向相同,每个电池11插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分隔筋1226所限定出的凹槽结构中,分隔筋1226可以对电池11起到固定的作用,以在电池11的排布方向上对电池11限位,提高电池11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分隔筋1226可以将电池11间隔设置,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的距离(即换热流道13在电池11排布方向上的尺寸)与分隔筋1226在电池11排列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均可以设置为2-3mm,以在电池包1尺寸有限的情况下保证电池包1内所设置的电池11的数量,从而保证电池包1的能量密度。
此外,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与换热流道13连通,并且进液口12214、出液口12222和换热流道13在电池11排布方向上的尺寸相同,两个相邻设置的进液口12214之间的距离和两个相邻设置的出液口12222之间的距离均与分隔筋1226在电池11排列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换热介质可以通过进液口12214自第一腔12211流入换热流道13中,换热介质与电池11换热后通过出液口12222自换热流道13流入第二腔12221中。
结合图2、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隔筋12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221和第二侧壁1222相连,并且分隔筋1226适于对进液口12214、出液口12222进行避让。
具体地,分隔筋1226的长度与电池11的长度相同,分隔筋1226自底壁1225向上凸起的尺寸小于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开口的最低位置与底壁1225之间的间距,从而分隔筋1226可以对进液口12214和出液口12222进行避让,防止分隔筋1226对换热介质的流动产生阻碍,保证换热介质的流动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还包括盖体125,盖体125盖设于壳主体122,且盖体125与壳主体122的盖合处设有密封胶条16。
具体地,盖体125与底壁1225在竖直方向(即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盖体125与壳主体122固定连接,以将容纳腔121封闭,并且盖体125可以将设置在容纳腔121内的电池11等部件遮挡,防止电池11等部件因受到外力作用而损坏。其中,盖体12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粘接或焊接等方式与壳主体122固定连接,具体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壳体12的材料等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结合图2,壳主体122与盖体125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密封胶条16,密封胶条16可以将盖体125与壳主体122密封,防止因盖体125与壳主体122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电池包1存在漏液的风险,提高电池包1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25设有第一接线端子1251和第二接线端子1252,第一接线端子1251与电池11的正极电连接,第二接线端子1252与电池11的负极电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接线端子1251和第二接线端子1252设置在盖体125背离容纳腔121的一侧表面,并且第一接线端子1251和第二接线端子1252设置在盖体125靠近进液端口124和出液端口123的一端,其中,第一接线端子1251靠近进液端口124设置,第二接线端子1252靠近出液端口123设置。
电池11靠近盖体125的一侧设置有电极端子111,并且电极端子111分别构造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多个正极端子可以通过汇流排与第一接线端子1251电连接,多个负极端子可以通过汇流排与第二接线端子1252电连接,第一接线端子1251和第二接线端子1252用于连接电池包1外部的动力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介质为绝缘冷却液。
可选地,换热介质可以配置为氟化液、硅油、白油、碳氢化合物等中的一种,优选为氟化液,氟化液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保证对电池包1的换热效果,并且氟化液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氟化液与电池11接触时不会产生腐蚀,保证电池包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的进液端口124与外接主管路的出液接口相连通,换热介质由外接主管路向第一腔12211内输送,换热介质通过第一腔12211流入换热流道13中以对电池11表面降温,电池包1的出液端口123与外接主管路的进液接口相连通,换热后的高温换热介质通过出液端口123流回外接主管路中。
进一步地,外接主管路与换热器和液体泵相连,高温换热介质可以通过换热器降低温度,冷却后的换热介质再输送至第一腔12211内,使得换热介质可以对电池11循环换热,提高电池包1的换热效率。
液体泵可以驱动换热介质流动,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并且换热介质的流动速度可以调节,从而控制电池包1的散热效率。
下面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的换热介质的流动过程。
换热介质自外接主管路的出液接口流出,外接主管路的出液接口与进液端口124连通,换热介质通过进液端口124流入第三腔12231内,第三腔12231与第一腔12211连通,换热介质通过第三腔12231流入第一腔12211内,第一腔12211通过多个进液口12214与多个换热流道13连通,换热介质可以通过进液口12214流入换热流道13中以与电池11换热,换热流道13通过出液口12222与第二腔12221相连通,换热介质可以自换热流道13流入第二腔12221内,第二腔12221与第四腔12241相连通,换热介质可以流入至第四腔12241内,出液端口123与第四腔12241连通,并且外接主管路的进液接口与出液端口123相连通,高温换热介质可以流入外接主管路中,并且通过换热器对换热介质降温,冷却后的换热介质再输送至第一腔12211内,使得换热介质可以对电池11循环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包1,由于用电装置设置有上述电池包1,换热介质通过流经两个相邻设置的电池11之间的换热流道13与电池11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11充分接触以提升换热介质与电池11的换热效果,无需在电池包1内设置液冷板等换热部件,简化电池包1的结构,同时增大电池包1内电池11的设置空间,从而增大电池包1的能量密度,提高用电装置的续航能力。
其中,用电装置可以构造为车辆等可搭载电池包1并将电池包1作为供能模块的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11);
壳体(12),所述壳体(12)设有容纳腔(121),多个所述电池(11)布置在所述容纳腔(121)内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任意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11)之间形成有换热流道(13),所述壳体(12)包括壳主体(122),所述壳主体(122)包括:
第一侧壁(1221),所述第一侧壁(1221)设有第一腔(12211),所述第一侧壁(1221)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腔(12211)连通的进液口(12214),且所述进液口(12214)与所述换热流道(13)连通;
第二侧壁(1222),所述第二侧壁(1222)与所述第一侧壁(1221)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1222)设有第二腔(12221),所述第二侧壁(1222)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腔(12221)连通的出液口(12222),且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换热流道(13)连通,多个所述进液口(12214)分别与多个所述出液口(12222)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腔(12211)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进液口(12214)流入所述换热流道(13)与所述电池(11)换热,流入所述换热流道(13)的所述换热介质可通过所述出液口(12222)流入所述第二腔(12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设有进液端口(124)和出液端口(123),所述进液端口(124)与所述第一腔(12211)连通,所述出液端口(123)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22)还包括:
第三侧壁(1223),所述第三侧壁(1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221)和所述第二侧壁(1222)相连,所述第三侧壁(1223)设有第三腔(12231),所述第三腔(12231)与所述第一腔(12211)连通,且所述进液端口(124)设在所述第三侧壁(1223)上并与所述第三腔(12231)连通;
第四侧壁(1224),所述第四侧壁(1224)与所述第三侧壁(1223)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壁(12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221)和所述第二侧壁(1222)相连,所述第四侧壁(1224)设有第四腔(12241),所述第四腔(12241)与所述第二腔(12221)连通,且所述出液端口(123)设在所述第四侧壁(1224)上并与所述第四腔(1224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12231)形成在所述第三侧壁(1223)临近所述第一侧壁(122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腔(1224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12221)连通,所述第四腔(1224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临近所述第一侧壁(1221)设置,且所述出液端口(123)设在所述第四侧壁(1224)临近所述第一侧壁(122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1221)包括第一外侧壁(12213)和第一内侧壁(12212),所述第一内侧壁(12212)与所述第一外侧壁(12213)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进液口(12214)均形成在所述第一内侧壁(12212)上;
所述第二侧壁(1222)包括第二外侧壁(12224)和第二内侧壁(12223),所述第二内侧壁(12223)与所述第二外侧壁(12224)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出液口(12222)均形成在所述第二内侧壁(122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2214)和/或所述出液口(12222)构造为矩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条(14),所述第一密封条(14)夹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11)之间并靠近所述电池(11)沿第三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密封条(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221)和所述第二侧壁(1222)相抵配合,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第二密封条(15),所述第二密封条(15)与所述第一密封条(14)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密封条(15)夹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11)之间并设置在所述电池(11)沿所述第三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密封条(14)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条(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221)和所述第二侧壁(1222)相抵配合;
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11)、以及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电池(11)之间的所述第一密封条(14)、所述第二密封条(15)共同限定出所述换热流道(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14)还夹设在多个所述电池(11)中靠近所述第三侧壁(1223)的电池(11)与所述第三侧壁(1223)之间,和/或,多个所述电池(11)中靠近所述第四侧壁(1224)的电池(11)与所述第四侧壁(1224)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条(15)还夹设在多个所述电池(11)中靠近所述第三侧壁(1223)的电池(11)与所述第三侧壁(1223)之间,和/或,多个所述电池(11)中靠近所述第四侧壁(1224)的电池(11)与所述第四侧壁(122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22)还包括底壁(1225),多个所述电池(11)布置于所述底壁(1225)上,所述底壁(1225)朝向所述电池(11)的表面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分隔筋(1226),所述分隔筋(1226)背离所述底壁(1225)凸起并设在两个相邻排布的所述电池(1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12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221)和所述第二侧壁(1222)相连,且所述分隔筋(1226)适于对所述进液口(12214)、所述出液口(12222)避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还包括盖体(125),所述盖体(125)盖设于所述壳主体(122),且所述盖体(125)与所述壳主体(122)的盖合处设有密封胶条(1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5)设有第一接线端子(1251)和第二接线端子(1252),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251)与所述电池(1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1252)与所述电池(11)的负极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绝缘冷却液。
15.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0141071.8U 2023-01-13 2023-01-13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497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1071.8U CN219497922U (zh) 2023-01-13 2023-01-13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1071.8U CN219497922U (zh) 2023-01-13 2023-01-13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922U true CN21949792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1071.8U Active CN219497922U (zh) 2023-01-13 2023-01-13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9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0605A (zh) * 2024-02-23 2024-04-02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均匀的换热机壳及储能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0605A (zh) * 2024-02-23 2024-04-02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均匀的换热机壳及储能系统
CN117810605B (zh) * 2024-02-23 2024-05-17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均匀的换热机壳及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3991B2 (ja) コンパクトな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101205181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냉각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403695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KR20120016590A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KR101711979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모듈
CN111373597A (zh) 具有改进的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
US2021037641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219497922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US20240120574A1 (en) Liquid cooling plate and battery pack
CN113939948A (zh) 包括单元框架的电池模块
CN115528349A (zh) 一种集成热管理结构的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5000568A (zh)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总成
CN111276657A (zh) 气冷电池模组
CN113661599A (zh) 电池组和配备有至少一个这种电池组的机动车辆
CN116937008B (zh) 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6960529A (zh) 电池包、储能系统及用电设备
US20230282903A1 (en) Battery device
US20240186617A1 (en)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Insulating Oil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648405B1 (ko) 침지 냉각 방식을 사용한 배터리 팩
CN116615830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219321457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004201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4098394A1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917322U (zh) 一种低温差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9086086U (zh) 集流体、热管理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