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4077U -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4077U
CN217934077U CN202221972233.4U CN202221972233U CN217934077U CN 217934077 U CN217934077 U CN 217934077U CN 202221972233 U CN202221972233 U CN 202221972233U CN 217934077 U CN217934077 U CN 217934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plate
columns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722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鹏
吴长风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722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4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4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407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9657 priority patent/WO202402245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支撑组件应用于用电设备以支撑用电设备的电池模组,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结构,每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沿垂直于支撑板的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支撑板连接于两个支撑柱之间,两个支撑柱与支撑板形成一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两个支撑柱内均设有第一流道;多个支撑结构沿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结构中的支撑柱相互连接且两支撑柱内的第一流道相互贯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在实现对电池模组进行支撑的同时还能够简化用电设备的设计,提高用电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用电设备中通常会设置多个电池模组进行供电,此时用电设备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性,通常会在用电设备中设置液冷结构以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因此,通常会在用于支撑电池模组的支撑组件上设置各种管道,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但是过多的管道设置会使得用电设备的结构过于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在实现对电池模组进行支撑的同时还能够简化用电设备的液冷结构的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电池模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多个支撑结构,每一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形成一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两个所述支撑柱内均设有第一流道;
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中的所述支撑柱相互连接且两所述支撑柱内的所述第一流道相互贯通。
通过支撑板和支撑柱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且在两支撑柱内均设有流道,且相邻两层支撑结构的支撑柱的流道相贯通,以供冷却液的进液和出液,从而使得支撑组件在对电池模组进行支撑的同时,还能够作为液冷结构的冷却液管道,从而有效简化液冷结构以及用电设备的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所述第一流道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用于供冷却液进入以形成进液流道,另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用于供冷却液流出以形成出液流道。
这样,冷却液可经由一个支撑柱的第一流道进入,然后再通过另一个支撑柱的第一流道出液,由此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从而简化液冷结构的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为贯通的空心柱体,各所述支撑柱均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位于所述支撑柱的沿其自身高度方向的两端;
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中,位于上部的所述支撑柱的所述第二接头密封连接于位于下部的所述支撑柱的所述第一接头。
由于相互连接的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会在支撑柱自身重力以及电池模组重力的作用下连接的更加紧密,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的连接密封性,以有效降低冷却液发生泄露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对应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连接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对应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
所述第二管道套接于所述第一管道,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板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支撑柱的空心柱体的两端进行封堵,同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实现第一流道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连通,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套接能够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的第一流道的连通,还能够降低冷却液发生泄露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密封件。
第一密封件在上层支撑柱的重力作用下可以发生变形,以提高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紧密性,从而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之间的连接密封性。第二密封件可以实现对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之间的径向密封,进而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具有用于支撑电池模组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面。
支撑柱的端部凸出于支撑板设置,可以在相邻两层支撑柱进行组装时,能够为相邻两层支撑柱的接头的连接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而便于实现支撑组件的安装。此外,将支撑柱的端部凸出于支撑板设置,能够为下层支撑结构摆放电池模组时,提供更多的摆放空间,从而能够便于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摆放。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相邻两层支撑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实现通风,从而提高对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贯通于所述液冷板的两端,且所述液冷板的两端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以使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
冷却液可经由一个支撑柱的第一流道进入,并通过液冷板的第二流道进行流动以实现对电池模组散热,然后再通过另一个支撑柱的第一流道出液,由此实现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的循环。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支撑结构,两个支撑柱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支撑,还能够为液冷板内的冷却液的循环进行供液,以实现用电设备中的支撑和液冷的集成设计,从而有效简化用电设备的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且所述液冷板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
此时液冷板与支撑板的连接形成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强度要大于支撑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避免支撑板发生变形、甚至破损的可能,从而有效提高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部支撑板,沿所述支撑柱高度方向上,所述底部支撑板设置于位于最后一层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柱的背离上层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
通过底部支撑板接触于地面,从而提高支撑柱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支撑组件对地面的压强,降低对地面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进而防止支撑组件发生倾斜甚至倒塌的情况,提高支撑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层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且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并排且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于沿所述支撑柱高度方向上位于最后一层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柱,和/或,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箍架,所述箍架连接于位于同一层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柱外周。
底部支撑板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支撑柱对地面的压强。同时还能够实现多个支撑结构或多个支撑组件的连接。箍架的设置还能够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固定,通过箍架的围合作用,能够使得电池模组能够固定于支撑板,从而防止电池模组发生脱落或移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多个导向轮,多个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
当需要对电池模组与支撑组件进行移动时会比较困难。基于此,可以在底部支撑板的背离支撑柱的一侧设置多个导向轮,以使得支撑组件和电池模组能够便于移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电池模组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连接于支撑板两端的支撑柱,以通过支撑板和支撑柱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且在两支撑柱内均设有流道,且相邻两层支撑结构的支撑柱的流道相贯通,以供冷却液的进液和出液,从而使得支撑组件在对电池模组进行支撑的同时,还能够作为液冷结构的冷却液管道,从而有效简化液冷结构以及用电设备的设计。
同时,由于支撑组件中包括多个支撑结构,因此支撑组件能够放置更多数量的电池模组,同时沿支撑柱高度方向上,多个支撑结构层叠设置,能够有效减小支撑组件的占地面积,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另一种支撑组件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另一种支撑组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C-C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D部放大图;
图6为图5的局部分解图;
图7为支撑柱与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撑结构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A-A向剖视图(省略箍架结构);
图11为图9中的B-B向剖视图(省略支撑柱和箍架结构);
图12为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板;1a、第一容置空间;1b、第二容置空间;11、第一面;12、第二面;2、支撑柱;2a、第一流道;21、插口;22、加强部;24、第一接头;241、第一连接板;242、第一管道;24a、第一通孔;25、第二接头;251、第二连接板;252、第二管道;25a、第二通孔;3、液冷板;3a、第二流道;33、第一冷却面;34、第二冷却面;35、避让槽;36、导热垫;4、箍架;100、支撑结构;200、支撑组件;210、第一密封件;220、第二密封件;230、底部支撑板;240、导向轮;300、用电设备;310、电池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结合图1至图3,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200,该支撑组件200应用于用电设备以支撑用电设备的电池模组,该支撑组件200包括多个支撑结构100。支撑结构100包括支撑板1和两个支撑柱2,两个支撑柱2间隔设置在支撑板1的两端,以与支撑板1共同形成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两个支撑柱2内均设有第一流道2a,多个支撑结构100可以沿支撑柱2的高度方向层叠设置,此时相邻两层支撑结构100位于支撑板1的同一侧的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分别贯通,以使得支撑组件200形成为多层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多更多电池模组进行支撑和冷却,且多个支撑结构100的层叠设置,能够有效减小支撑组件200的占地面积,节省空间。此外,由于支撑柱2内还设有第一流道2a,且相邻两层支撑结构100的位于支撑板1的同一侧的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分别贯通,以使得支撑柱2在作为支撑结构100以及支撑组件200的支撑结构的同时,还能够作为用电设备的冷却液的管道,从而不需要在支撑组件上额外设置管道结构,进而有效简化支撑组件以及用电设备的设计。
且两个第一流道2a其中之一可以用于供冷却液进入以形成进液流道,另一流道可以用于供冷却液流出以形成出液流道。这样,冷却液可经由一个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进入,然后再通过另一个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出液,由此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从而简化液冷结构的设计。
值得说明的是,多个支撑结构100可以沿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后,再沿支撑柱2的高度方向进行层叠设置,以使得支撑组件200形成多列、多层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支撑组件200对电池模组的容置能力。
请再次参阅图2,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组件200具有多个支撑结构100时,直接接触地面的一层支撑结构100的沿支撑柱2高度方向,底部还设有底部支撑板230,以通过底部支撑板230接触于地面,从而提高支撑柱2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支撑组件200对地面的压强,降低对地面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进而防止支撑组件200发生倾斜甚至倒塌的情况,提高支撑组件200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支撑组件200的每一层包括多个支撑结构100,且多个支撑结构100并排且间隔设置,为了实现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支撑结构100的连接,一种示例中,上述的底部支撑板230可以为一个底部支撑板230连接有多个支撑柱2,此时可以使得底部支撑板230的面积较大,以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支撑柱2对地面的压强。同时还能够实现多个支撑结构100或多个支撑组件200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底部支撑版也可以是每个支撑柱2都连接有一个底部支撑板230,以提高支撑组件200的结构设计的灵活性,本实施例对底部支撑板230不作限定。
另一种示例中,支撑组件200还包括箍架4,箍架4连接于位于同一层的多个支撑结构100的支撑柱2的外周,从而实现对多个支撑结构100的连接。此外,箍架4的设置还能够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固定,通过箍架4的围合作用,能够使得电池模组能够固定于支撑板1,从而防止电池模组发生脱落或移位。
值得说明的是,当支撑组件200的每一层只有一个支撑结构100时,支撑组件200也可以设置有箍架4,此时箍架4可以将电池模组固定于支撑板1。
由于支撑组件200通常需要支撑多个电池模组,其自身重量会比较重,从而防止电池模组发生脱落或移位,进而提高支撑组件200的稳定性。
当需要对电池模组与支撑组件200进行移动时会比较困难。基于此,可以在底部支撑板230的背离支撑柱2的一侧设置多个导向轮240,以使得支撑组件200和电池模组能够便于移动。
请结合图4至图6,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实现相邻两层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的连通,支撑柱2为空心柱体,每个支撑柱2均设有连通于第一流道2a的第一接头24和第二接头25,第一接头24和第二接头25位于支撑柱2的沿支撑柱2的高度方向(如图4中的Z方向)的两侧,相邻的两层支撑柱2中,沿支撑柱2的高度方向(如图4中的Z方向)上,位于上层的支撑柱2的第二接头25密封连接于位于下层的支撑柱2的所述第一接头24。设置于支撑柱2高度方向(如图4中的Z方向)的两侧的第一接头24和第二接头25可以使得沿支撑柱2高度方向(如图4中的Z方向)层叠设置的支撑柱2依次首尾相接,从而便于实现第一流道2a的连通。且由于相互连接的第二接头25和第一接头24会在支撑柱2自身重力以及电池模组重力的作用下连接的更加紧密,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二接头25和第一接头24的连接密封性,以有效降低冷却液发生泄露的可能性。
可选地,第一接头24包括第一连接板241和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41的第一管道242,第一连接板241连接于支撑柱2,第一连接板241还设有第一通孔24a,第一管道242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24a以使第一管道242连通于第一流道2a;同时第二接头25包括第二连接板251和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51的第二管道252,第二连接板251连接于支撑柱2,第二连接板251还设有第二通孔25a,第二管道252连接于第二通孔25a以使第二管道252连通于第一流道2a;且位于上层的第二接头25密封连接于位于下层的第一接头24时,第二管道252套接于第一管道242,第二连接板251抵接于第一连接板241朝向第二连接板251的一侧。第一连接板241和第二连接板251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支撑柱2的空心柱体的两端进行封堵,同时第一通孔24a和第二通孔25a可以实现第一流道2a与第一管道242、第二管道252的连通,且第一管道242和第二管道252的套接能够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的连通,还能够降低冷却液发生泄露的可能性。
示例性的,第一管道242与第二管道252的套接可以是第一管道242套设于第二管道252的外周,也可以是第二管道252套设于第一管道242的外周,只要可以实现第一管道242和第二管道252的密封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请结合图7,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2的连接密封性,一种示例中,在第一连接板241和第二连接板251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密封件210,第一密封件210在上层支撑柱2的重力作用下可以发生变形,以提高第一连接板241和第二连接板251的连接紧密性,从而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示例性的,第一密封件210可以为密封垫片、密封圈等,且第一密封件210可以粘接于第一连接板241或第二连接板251,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板241或第二连接板251上设置卡槽,以使得第一密封件210卡接于第一连接板241或第二连接板251,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另一种示例中,可以在第一管道242和第二管道252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密封件220,从而实现对第一管道242、第二管道252之间的径向密封,进而提高相邻两层支撑柱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示例性的,第二密封件220可以为密封垫片、密封圈等,且第二密封件220可以粘接于第一管道242或第二管道252,也可以在第一管道242或第二管道252上设置卡槽,以使得第二密封件220卡接于第一管道242或第二管道252,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再一种示例中,可以在第一连接板241和第二连接板251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密封件210,同时在第一管道242和第二管道252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密封件220,其中,第一密封件210、第二密封件220的设置目的和具体设置形式可以参照上述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8至图10,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具有用于支撑电池模组的第一面11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12,沿支撑柱2的高度方向,支撑柱2与支撑板1连接的一端凸出于第二面12,以使得支撑柱2的端部能够凸出于支撑板1设置,从而在相邻两层支撑柱2进行组装时,能够为相邻两层支撑柱2的接头的连接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而便于实现支撑组件200的安装。此外,将支撑柱2的端部凸出于支撑板1设置,能够为下层支撑结构100摆放电池模组时,提供更多的摆放空间,从而能够便于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摆放。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相邻两层支撑结构1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于实现通风,从而提高对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简化支撑组件200和用电设备的液冷结构的设计,支撑结构100还包括液冷板3,且液冷板3内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流道3a,该第二流道3a贯通于液冷板3的两端,且液冷板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柱2,以使得第二流道3a连通于第一流道2a。
这样,冷却液可经由一个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进入,并通过液冷板3的第二流道3a进行流动以实现对电池模组散热,然后再通过另一个支撑柱2的第一流道2a出液,由此实现液冷板3内的冷却液的循环。可见,采用本申请的支撑结构100,两个支撑柱2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支撑,还能够为液冷板3内的冷却液的循环进行供液,以实现用电设备中的支撑和液冷的集成设计,从而有效简化用电设备的设计。
此外,由于液冷板3的两端之间连接于两个支撑柱2,从而实现第二流道3a与第一流道2a的连通,即,第二流道3a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流道2a的情况,由此可以有效减少液冷板3与供液管道之间的接头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冷却液发生泄露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用电设备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用电设备中的电池模组可以是由多个电芯组成的电池模组,也可以是只有一个电芯和其他导电结构的电池模组,当电池模组中具有多个电芯时,多个电芯可以通过扎带的紧固连接形成为一个整体。在用电设备中可能只设置一个电池模组,也可能需要设置多个电池模组。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100,在同一个支撑板1上可以设置一个电池模组,也可以设置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其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支撑板1与电池模组的相对尺寸关系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液冷板3内的第二流道3a与支撑柱2内的第一流道2a连通,在各个支撑柱2的朝向液冷板3的一侧均设有连通于流道的插口21,液冷板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两个支撑柱2的插口21中,在实现第二流道3a与第一流道2a连通的同时还能够便于实现液冷板3与支撑柱2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液冷板3与支撑柱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两个支撑柱2的流道的内壁面均凸设有加强部22,该加强部22对应围合于插口21的外周,从而实现对支撑柱2的插口21的结构进行加强。同时液冷板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该加强部22中并连接于该加强部22,此时液冷板3与加强部22的连接面积要大于液冷板3与插口21之间的连接面积,将液冷板3连接于加强部22不仅可以提高对液冷板3的支撑强度,还能够提高液冷板3内的第二流道3a与流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从而避免由于液冷板3与支撑柱2之间的连接失效而导致冷却液泄露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支撑结构100的液冷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用电设备的安全性。
请结合图11,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电池模组具有一定的重量,为了防止支撑板1在电池模组的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沿支撑柱2的高度方向(如图11中的Z方向)上,可以将液冷板3一体设置于支撑板1,此时液冷板3与支撑板1的连接形成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强度要大于支撑板1自身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避免支撑板1发生变形、甚至破损的可能,从而有效提高支撑结构10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液冷板3与支撑板1之间可以是分体设置再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或者液冷板3与支撑板1可以是一体成型形成的整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液冷板3与支撑板1为一体时的具体形成方式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板3可以设置在支撑板1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与支撑板1形成用于容置电池模组的第一容置空间1a和第二容置空间1b,第一容置空间1a和第二容置空间1b沿垂直于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上排布,且在液冷板3的分隔作用的影响下第一容置空间1a和第二容置空间1b分别位置液冷板3的两侧。同时液冷板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冷却面33和第二冷却面34,第一冷却面33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a,第二冷却面34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b,第一冷却面33和第二冷却面34分别用于贴合电池模组,以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由于电池模组与液冷板3之间的贴合紧密度会影响液冷板3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液冷板3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率,一种示例中,可以在第一冷却面33和第二冷却面34上分别设置避让槽35,以通过该避让槽35避让电池模组的扎带,从而能够使得提高电池模组中的电芯与第一冷却面33、第二冷却面34的贴合度,进而提高液冷板3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率。
另一种示例中,液冷板3还包括导热垫36,导热垫36设置在第一冷却面33和第二冷却面34上,以使得第一冷却面33、第二冷却面34通过导热垫36连接于电池模组,从而提高液冷板3与电池模组的贴合紧密度,进而提高液冷板3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率。导热垫36可以选用弹性导热垫36(如硅胶导热垫36、导热双面胶垫),由于弹性导热垫36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其对电池模组和液冷板3的表面平整度的适应性更好,使得液冷板3与电池模组之间的贴合紧密度更好。
再一种示例中,可以在第一冷却面33和第二冷却面34上分别设置避让槽35,以通过该避让槽35避让电池模组的扎带,同时在第一冷却面33和第二冷却面34上设置导热垫36,且导热垫36设置在液冷板3的未设置避让槽35的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液冷板3与电池模组的贴合紧密度,进而提高液冷板3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率。
请结合图12,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300,该用电设备300包括如电池模组310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组件200,电池模组310设置于支撑板1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300,其结构设计更加简洁,冷却效果更好,且液冷结构的密封性更好,以使得用电设备300的安全性更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电池模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多个支撑结构,每一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板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形成一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容置空间,两个所述支撑柱内均设有第一流道;
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中的所述支撑柱相互连接且两所述支撑柱内的所述第一流道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流道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用于供冷却液进入以形成进液流道,另一个所述第一流道用于供冷却液流出以形成出液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贯通的空心柱体,各所述支撑柱均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位于所述支撑柱的沿其自身高度方向的两端;
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中,位于上部的所述支撑柱的所述第二接头密封连接于位于下部的所述支撑柱的所述第一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对应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
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连接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对应所述第二管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
所述第二管道套接于所述第一管道,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板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密封连接有第二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用于支撑电池模组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沿所述支撑柱的高度方向,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贯通于所述液冷板的两端,且所述液冷板的两端沿所述第二流道的延伸方向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以使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且所述液冷板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底部支撑板,沿所述支撑柱高度方向上,所述底部支撑板设置于位于最后一层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柱的背离上层所述支撑结构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支撑结构,且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并排且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于沿所述支撑柱高度方向上位于最后一层的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柱,和/或,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箍架,所述箍架连接于位于同一层的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支撑柱外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多个导向轮,多个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电池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CN202221972233.4U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7934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2233.4U CN217934077U (zh)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PCT/CN2023/109657 WO2024022457A1 (zh) 2022-07-28 2023-07-27 支撑结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72233.4U CN217934077U (zh)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4077U true CN217934077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72233.4U Active CN217934077U (zh) 2022-07-28 2022-07-28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40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457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457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09699U (zh) 一种液冷框架、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11937223B (zh) 冷却剂分配器
KR102643493B1 (ko) 차량의 배터리 시스템
US20230335827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9148771B (zh) 电池包
KR102562682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217934077U (zh) 支撑组件及用电设备
KR20170079191A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211406671U (zh) 高效液冷散热系统
CN217934021U (zh) 支撑结构及用电设备
CN115719842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3113718A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动车辆
EP3799194B1 (en) Battery pack
CN218887321U (zh) 电池箱体组件和电池包
CN209960833U (zh) 一种流体冷却装置
CN22093419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锂电池
CN218039431U (zh) 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及电池模组
CN216450713U (zh) 液冷电池模组
CN220527111U (zh) 一种电池箱体结构
CN217903339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8586123U (zh) 集成液冷的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220692129U (zh) 电芯换热系统及动力电池
CN218472071U (zh) 柱状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218300059U (zh) 电池箱体及动力电池
CN220984610U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