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8341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48341U
CN212148341U CN201922487299.9U CN201922487299U CN212148341U CN 212148341 U CN212148341 U CN 212148341U CN 201922487299 U CN201922487299 U CN 201922487299U CN 212148341 U CN212148341 U CN 212148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vehicle
processing device
threshold
electric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72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72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48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48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483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电源装置、环境采集装置、处理装置、电控制装置和车窗,所述车窗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玻璃;电源装置,用于为所述处理装置供电;所述环境采集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窗内侧,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与电控制装置相连,用于接收环境采集装置发送的所述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输出目标电信号;电控制装置,用于与所述车窗相连,并根据所输出的目标电信号,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调整至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如此,既可以避免车内乘客被晒伤,还可以减缓车辆内饰的老化速度。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交通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人们对车辆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车窗玻璃通常为透明玻璃,当车外太阳光线过于强烈时,车内乘客可能会被晒伤,而且车辆内饰受太阳光的照射,老化速度也会加快。目前,为了防止太阳光的照射而导致乘客被晒伤或者车辆内饰的老化,通常在车窗上贴一层深色的保护膜。但是,在车窗贴上深色的保护膜之后,车内光线比较暗,用户体验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电源装置、环境采集装置、处理装置、电控制装置和车窗,所述车窗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玻璃;
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于为所述处理装置供电;
所述环境采集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窗内侧,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电控制装置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环境采集装置发送的所述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控制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电信号;
所述电控制装置,用于与所述车窗相连,并根据所输出的目标电信号,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调整至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
可选地,所述环境采集装置至少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紫外线强度和所述光线强度;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所述紫外线强度和所述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以及,在所述紫外线强度和所述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阈值时,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环境采集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信息还包括温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阈值包括: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和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包括:所述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第二光线强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所述紫外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所述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并且所述温度增大至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以及,在所述紫外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紫外线阈值、所述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并且所述温度降低至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输入装置;
所述输入装置,与所述处理装置相连,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自动模式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控制装置,以使所述电控制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输入装置,用于在工作模式为所述手动模式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并将所述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发送至所述处理装置;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控制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电信号。
可选地,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电压为所述处理装置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源装置,还与所述环境采集装置相连,用于为所述环境采集装置供电。
可选地,所述处理装置为微控制单元。
可选地,所述输入装置为车载显示屏或用户终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装置为处理装置供电,以及环境采集装置采集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并将该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输出目标电信号,以使电控制装置根据所输出的目标电信号,将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调整至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这样,处理装置能够基于车辆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电控制装置输出目标电信号,从而实现调整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的目的,如此,既可以避免车内乘客被晒伤,还可以减缓车辆内饰的老化速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电源装置 12 环境采集装置
13 处理装置 14 电控制装置
15 输入装置 20 车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可以包括:电源装置11、环境采集装置12、处理装置13、电控制装置14和车窗20,车窗20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玻璃。
电源装置11,与处理装置13相连,用于为处理装置13供电。
其中,处理装置13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例如单片机,而且处理装置13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或者3.3V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1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蓄电池,该蓄电池输出的电压等于处理装置13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值,即,该蓄电池输出的电压等于处理装置13的工作电压。示例地,处理装置13的工作电压为5V,则可以将输出电压等于5V的蓄电池作为本公开的电源装置11。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1可以包括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其中,蓄电池可以为车载蓄电池。由于车载蓄电池输出的电压一般为12V(乘用车)或者24V(商用车),处理装置13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或者3.3V,因此,在通过车载蓄电池为处理装置13供电时,需要将车载蓄电池输出的电压转换成处理装置13的工作电压,以为处理装置13供电。具体地,可以通过电源转换模块将蓄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电压为处理装置13供电。示例地,车载蓄电池输出的电压为12V,处理装置13的工作电压为5V,则电源转换模块可以为12V转5V的降压芯片,以使车载蓄电池输出的电压由12V转换成5V之后,为处理装置13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降压芯片实现车载蓄电池输出的电压的转换仅是示例。实际上,相关技术中有许多方式能够实现车载蓄电池输出的电压的转换,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电源装置11,还可以与环境采集装置12相连,用于为环境采集装置12供电。
环境采集装置12,设置在车辆的车窗20内侧,与处理装置13相连,用于采集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并将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装置13。
处理装置13,与电控制装置14相连,用于接收环境采集装置12发送的环境信息,根据该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
在本公开中,车窗20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玻璃。其中,电致变色玻璃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透光率、吸光度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请参照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环境采集装置12可以被设置在每个车窗20内侧下边缘的后方,靠近门把手的位置,如图2中的封闭区域A,也可以设置在每个车窗20下边缘的中间位置(图中未示出),这里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影响驾驶员通过汽车后视镜观察汽车侧方的情况,车辆左前方车窗和右前方车窗的后视镜区域(如图2中的封闭区域B为左前方车窗的后视镜区域)的玻璃为正常玻璃,即玻璃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太阳光线过于强烈或者紫外线强度过高,容易导致车内乘客被晒伤,或者加快车辆内饰的老化速度,因此,环境采集装置12采集的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可以包括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具体地,环境采集装置12可以包括光线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以采集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另外,考虑到车辆内的温度过高,容易引起乘客不适,此时可以通过调整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以避免车内温度持续升高。因此,环境采集装置12采集的车辆内的环境信息还可以包括温度。具体地,环境采集装置12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以采集车辆内的温度。之后,可以将环境采集装置12采集的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装置13,进而由处理装置13根据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
电控制装置14,用于与车窗20相连,用于根据所输出的目标电信号,将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调整至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装置11为处理装置13供电,以及环境采集装置12采集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并将该环境信息发送至处理装置13,处理装置根据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以使电控制装置14根据所输出的目标电信号,将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调整至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这样,处理装置13能够基于车辆内的环境信息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从而实现调整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的目的,如此,既可以避免车内乘客被晒伤,还可以减缓车辆内饰的老化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环境采集装置12至少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环境信息至少包括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
处理装置13,用于在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以及,在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阈值时,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
考虑到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也随之变化,而且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过高时,容易导致车辆内的乘客被晒伤,或者加快车辆内饰老化速度。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处理装置13可以在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其中,第一电信号可以为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达到第一目标颜色时,对应的第一目标电压或者第一目标电流,在电致变色玻璃颜色达到第一目标颜色时,其透光率较低,吸光度较高。
其中,第一阈值包括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一光线强度阈值,而且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可以预先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具体地,可以通过实验对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一光线强度阈值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第一电信号也可以预先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具体地,可以通过实验对第一电信号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第一电信号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
由于电致变色玻璃在驱动电压或者电流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而且如果控制车窗20颜色瞬间变深,可能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在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光线强度阈值,且车辆内的紫外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时,电控制装置14可以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的电压逐渐增大至第一目标电压,或者使电控制装置14输出的电流逐渐增大至第一目标电流,以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逐渐加深。
需要说明的是,使电控制装置14输出的电压逐渐变化至第一目标电压,或者使电控制装置14输出的电流逐渐变化至第一目标电流的方案可参照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这样,处理装置13通过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从而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逐渐变深,也即是,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降低,吸光度增加,从而降低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不仅可以避免车辆内的乘客被晒伤,而且可以减缓车辆内饰的老化速度。
此外,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变深之后,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都会减小,为了避免频繁调整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可以在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从大于第一阈值变化至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过程中,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保持不变,此时车辆内的光线能够满足用户对车辆内亮度和舒适度的要求。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车辆内的光线强度和紫外线强度可能会减小至小于第二阈值,此时车辆内光线偏暗,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此时处理装置13可以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该目标电信号。其中,第二电信号可以为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达到第二目标颜色深度时,对应的第二目标电压或者第二目标电流,此时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较高,吸光度较低,也即是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较浅,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较弱。
同样地,第二阈值包括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二光线强度阈值,而且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二光线强度阈值可以预先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具体地,可以通过实验对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二光线强度阈值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和第二光线强度阈值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第二电信号可以预先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具体地,可以通过实验对第二电信号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第二电信号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
在车辆内的紫外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且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光线强度阈值时,处理装置13可以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第二电信号。具体地,电控制装置14可以根据第二电信号,使电控制装置14输出的电压逐渐减小至第二目标电压,或者电控制装置14输出的电流逐渐减小至第二目标电流,以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逐渐变浅,从而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增大,使车辆内的亮度增强,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采用上述方案,处理装置13能够根据车辆内的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确定电控制装置14的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以改变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也即是,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吸光度发生变化,不仅可以避免车辆内的乘客被太阳晒伤,而且在车辆内的光线较暗时,通过调整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使车辆内的亮度增强,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考虑到在炎热的夏天,太阳光线较强,车辆内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容易引起乘客不适,此时可以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变深,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降低,吸光度增大,以减少太阳光射入车内,避免乘客被晒伤的同时,也可以避免车辆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另外,在寒冷的冬天,车辆内的温度较低,此时可以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变浅,使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增大,使较多的太阳光射入车辆内。因此,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环境采集装置12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内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包括: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和第一温度阈值,第二阈值包括: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第二光线强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处理装置13,用于在紫外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并且温度增大至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以及,在紫外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紫外线阈值、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光线强度,并且温度降低至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
其中,可以通过实验对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以及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以及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另外,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的具体方式,已经在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3,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辆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车辆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5。
输入装置15,与处理装置13相连,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
处理装置13,用于在工作模式为自动模式时,根据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以使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
其中,输入装置15可以为车载显示屏,也可以为用户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等。示例地,输入装置15可以为车载显示屏,且车载显示屏上设置有车窗20工作模式切换按键,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上的切换按键,即可生成相应的切换指令,以实现车窗20工作模式的切换。又示例地,输入装置15可以为用户终端,用户终端上设置有车窗20工作模式切换按键,通过触摸用户终端上的切换按键,即可生成相应的切换指令,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将相应的切换指令发送至车载T-BOX,进而由车载T-BOX通过CAN总线将该切换指令发送至处理装置13,从而改变车窗的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作模式为自动模式时,根据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以使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的方案已在上文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在工作模式为手动模式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车载显示屏或者用户终端输入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并将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发送至处理装置13。
处理装置13,还用于根据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
其中,可以通过实验对目标透光率、目标吸光度与目标电信号的对应关系进行标定,并将标定后的该对应关系,以对应关系表的形式存储在处理装置13中。
示例地,车载显示屏上分别设置有调整电致变色玻璃透光率和吸光度的按键,用户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按键,以输入用户期望的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并将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通过CAN总线发送至处理装置13。接着,处理装置13在接收到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之后,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
又示例地,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输入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用户终端上分别设置有调整电致变色玻璃透光率和吸光度的按键,用户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按键,以输入用户期望的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之后,用户终端可以将用户输入的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发送至车载T-BOX,进而由车载T-BOX通过CAN总线将该用户输入的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发送至处理装置13。接着,处理装置13在接收到目标透光率和目标吸光度之后,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电控制装置14输出目标电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车窗20(例如,左前车窗、右前车窗、左后车窗、右后车窗),在车载显示屏或者用户终端上可以分别设置调整透光率和吸光度的按键,以实现对不同车窗20的单独控制,也可以仅设置一组调整透光率和吸光度的按键,以实现对所有车窗20的统一控制,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这样,通过输入装置15和处理装置13的配合,使得本公开的车窗20工作模式能够在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之间切换,从而使对本公开的车窗控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装置(11)、环境采集装置(12)、处理装置(13)、电控制装置(14)和车窗(20),所述车窗(20)上设置有电致变色玻璃;
所述电源装置(11),与所述处理装置(13)相连,用于为所述处理装置(13)供电;
所述环境采集装置(12),设置在车辆的车窗内侧,与所述处理装置(13)相连,用于采集所述车辆内的环境信息,并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处理装置(13);
所述处理装置(13),与所述电控制装置(14)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环境采集装置(12)发送的所述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控制装置(14)输出所述目标电信号;
所述电控制装置(14),用于与所述车窗(20)相连,并根据所输出的目标电信号,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透光率和/或吸光度调整至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采集装置(12)至少包括:紫外线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紫外线强度和光线强度;
所述处理装置(13),用于在所述紫外线强度和所述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以及,在所述紫外线强度和所述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阈值时,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采集装置(12)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境信息还包括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包括: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和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包括:第二紫外线强度阈值、第二光线强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所述处理装置(13),用于在所述紫外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紫外线强度阈值、所述光线强度增大至大于第一光线强度阈值、并且所述温度增大至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将第一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以及,在所述紫外线强度降低至小于第二紫外线阈值、所述光线强度降低至小于所述第二光线强度,并且所述温度降低至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将第二电信号确定为目标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输入装置(15);
所述输入装置(15),与所述处理装置(13)相连,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
所述处理装置(13),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所述自动模式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控制装置,以使所述电控制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15),用于在工作模式为所述手动模式时,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并将所述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发送至所述处理装置(13);
所述处理装置(13),还用于根据目标透光率和/或目标吸光度,确定目标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控制装置输出所述目标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11)包括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蓄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以使转换后的电压为所述处理装置(13)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11),还与所述环境采集装置(12)相连,用于为所述环境采集装置(12)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13)为微控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15)为车载显示屏或用户终端。
CN201922487299.9U 2019-12-31 2019-12-31 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8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299.9U CN212148341U (zh) 2019-12-31 2019-12-31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299.9U CN212148341U (zh) 2019-12-31 2019-12-31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48341U true CN212148341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8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729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8341U (zh) 2019-12-31 2019-12-31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483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261A (zh) * 2021-02-04 2021-06-11 湖北文理学院 可变色适应性车窗系统及车窗颜色控制方法
CN113212124A (zh) * 2021-04-22 2021-08-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亮度智能自动化调节方法、装置
CN113511055A (zh) * 2021-04-27 2021-10-1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方法、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7261A (zh) * 2021-02-04 2021-06-11 湖北文理学院 可变色适应性车窗系统及车窗颜色控制方法
CN113212124A (zh) * 2021-04-22 2021-08-0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亮度智能自动化调节方法、装置
CN113212124B (zh) * 2021-04-22 2022-11-0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亮度智能自动化调节方法、装置
CN113511055A (zh) * 2021-04-27 2021-10-1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方法、系统
CN113511055B (zh) * 2021-04-27 2023-12-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方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48341U (zh) 车辆
CN207264071U (zh)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玻璃
CN102026461B (zh) 车用灯光控制装置
US20150151613A1 (en) Controlling system for transparency of vehicle window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ransparency of vehicle window
CN210680355U (zh) 一种可调节透光率的车窗装置
CN211730996U (zh) 一种车窗玻璃颜色调节系统
CN103991366A (zh) 遮阳装置、车辆、玻璃遮阳方法
CN207670163U (zh) 车辆的遮阳帘控制系统、移动终端及车辆内环境控制系统
JP3199938U (ja) スマート型電子カーテンを有する天窓
CN111796445B (zh)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US20080007086A1 (en) Vehicle sha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transmission control material
CN210652609U (zh) 汽车变色玻璃控制系统
CN208812944U (zh) 车辆遮阳系统
CN205468454U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CN213501798U (zh) 一种可触摸控制式汽车车窗调光玻璃
CN207257312U (zh) 后视区域与非后视区域分开控制的车载调光系统
KR20150088448A (ko) 태양전지판을 이용한 자동차 자동 선팅 변색유리
CN206278024U (zh) 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
CN112937263A (zh) 一种汽车玻璃变色控制系统、汽车及方法
CN113341603A (zh) 基于智能玻璃的智能环境光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742698A (zh) 一种智能汽车遮阳装置
KR20130062518A (ko) 차량의 차광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4161052U (zh) 电动光控汽车遮阳板结构
CN111016597A (zh) 一种车辆用遮阳系统、遮阳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207257313U (zh) 具有太阳能备用电源的智能车载可调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9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