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6445B -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6445B
CN111796445B CN202010675537.3A CN202010675537A CN111796445B CN 111796445 B CN111796445 B CN 111796445B CN 202010675537 A CN202010675537 A CN 202010675537A CN 111796445 B CN111796445 B CN 111796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illumination intensity
light transmittance
visual area
sunsh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55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6445A (zh
Inventor
高勇
任明星
王彦维
侯坤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755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6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6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6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6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4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transpar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该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包括:可调光玻璃、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智慧型电源;光照强度传感器设置于可调光玻璃中,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可调光玻璃的光照强度;可调光玻璃包括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和渐变区;控制器用于分别根据主视区、旁视区和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主视区、旁视区和遮阳区的透光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自行调节透光率,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随意调节可调光玻璃不同区域的透光率,提高用户使用感,提升汽车智能化。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汽车越来越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车窗是整个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用户车内采光和通风,同时保证驾驶员拥有广阔的视野。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车窗玻璃通常是采用透明度较大的玻璃制作,或者采用单面透光的玻璃制作;为了保证玻璃的透光率,同时防止光照强度过高,还会在车窗玻璃上贴附一层反光膜。
无论是采用透明度较大的玻璃,还是采用单面透光的玻璃制作车窗,使得车窗的玻璃均无法改变透明度,不能依照用户的需求改变自身的透明度,更不能进行车窗局部透明度的调整,适用范围有限,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要求,无法提升用户驾驶体验感,无法提高车辆智能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其目的在于实现用户自由调节汽车挡风玻璃不同区域的透光率,同时使得汽车挡风玻璃的不同区域能够根据各个区域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透光率。
为达此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该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包括:可调光玻璃、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智慧型电源;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可调光玻璃中,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可调光玻璃的光照强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和所述智慧型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光玻璃与所述智慧型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可调光玻璃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
所述可调光玻璃包括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和渐变区;
所述主视区位于所述驾驶区域,所述旁视区位于所述副驾驶区域,所述遮阳区位于所述主视区和所述旁视区靠近车顶的一侧,所述渐变区位于所述主视区、所述旁视区和所述遮阳区的交界处;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包括: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和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旁视区的光照强度;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遮阳区的光照强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根据所述主视区、所述旁视区和所述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主视区、所述旁视区和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主视区光照强度;获取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旁视区光照强度;获取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遮阳区光照强度;并将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以及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以及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任意一个大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时,降低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单独调节关闭指令,并根据所述主视区和所述旁视区中较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主视区和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渐变区包括第一渐变区、第二渐变区和第三渐变区;
所述第一渐变区位于所述主视区与所述旁视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二渐变区位于所述主视区与所述遮阳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三渐变区位于所述旁视区与所述遮阳区的交界处;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第一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至所述旁视区渐变;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第二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第三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旁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车载触控屏发送的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调节指令连续的调节所述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
可选的,控制器与CAN总线电连接,还用于获取车速信号,并根据所述车速信号,限定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在车速大于0时,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不低于80%;
和/或,在车速大于车速阈值时,提高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可调节范围为:70%-10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该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可调光玻璃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旁视区的光照强度和遮阳区的光照强度;
根据所述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根据所述旁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根据所述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
可选的,该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和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一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至所述旁视区渐变;
根据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和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二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根据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和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三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旁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汽车,该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汽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通过将光照强度传感器设置于调光玻璃中,可以根据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提升车辆智能化。通过将可调光玻璃划分为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并分别将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和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内置于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使得可调光玻璃的不同区域能够根据自身的光照强度独立进行透明度的调节,增强可调光玻璃的可控制性。通过在可调光玻璃的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的交界处设置渐变区,使得可调光玻璃的不同区域透光率过渡平稳,提高美感。通过利用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智慧型电源,使得智慧型电源向可调光玻璃的各个区域输出不同电流,从而控制可调光玻璃的各个区域改变透光率,简化控制方式,提高控制操作性,提升驾驶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光玻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光玻璃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10包括:可调光玻璃1、光照强度传感器2、控制器3和智慧型电源4。
光照强度传感器2设置于可调光玻璃1中,光照强度传感器2用于获取可调光玻璃1的光照强度。
控制器3分别与光照强度传感器2和智慧型电源4电连接,可调光玻璃1与智慧型电源4电连接;控制器3用于根据可调光玻璃1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4调节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
可调光玻璃1包括主视区11、旁视区12、遮阳区13和渐变区14。
主视区11位于驾驶区域,旁视区12位于副驾驶区域,遮阳区13位于主视区11和旁视区12靠近车顶的一侧,渐变区位14于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的交界处。
光照强度传感器2包括: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1、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2和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3;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1用于获取主视区11的光照强度;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2用于获取旁视区12的光照强度;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3用于获取遮阳区13的光照强度。
控制器3用于分别根据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4对应调节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的透光率。
可调光玻璃是指玻璃的透光率能够通过电控、温控、光控、压控等方式调节的玻璃,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电控可调光玻璃,该电控可调光玻璃通过在两层玻璃中添加一层液晶层,经过高温高压一体成型后,的一种光电玻璃。智慧型电源是指能够持续性输出或者改变输出电流的电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10,通过将光照强度传感器2设置在可调光玻璃1中,能够随时的获取可调光玻璃1中的光照强度,并将该光照强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信息分析处理,发送控制信号到智慧型电源4中,控制智慧型电源4改变加载在可调光玻璃1两侧的电压,使得可调光玻璃1中的液晶分子改变偏转角度,从而实现可调光玻璃1透光率的改变。通过采集可调光玻璃1的光照强度,从而根据需要分许处理控制智慧型电源4改变输出电压,能够自动调节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提升车辆的智能化。进一步的,通过将可调光玻璃1划分为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同时分别将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1、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2和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3内置于主视区11、旁视区12、遮阳区13,使得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可以分别采集自身区域的光照强度,并将各自的光照强度信息传输到控制器3,控制器3可以分别根据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分别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智慧型电源4分别改变加载在不同区域的电压,使得主视区11、旁视区12、遮阳区13的透光率能够独立自动调整,提升可调光玻璃1的控制性,丰富可调光玻璃1的功能。通过控制器3控制智慧型电源4加载在各个区域的电压,简化控制方式,提高控制效率。另外,在可调光玻璃1的主视区11、旁视区12、遮阳区13的交界处设置渐变区14,避免了由于各个区域透光率差别较大造成的各个区域交界处过渡不均匀的问题,提升美感,增强驾驶体验感。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习惯,设置使能开关,控制可调光玻璃1不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自动改变透光率。
可选的,控制器3还用于:获取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1传输的主视区光照强度;获取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2传输的旁视区光照强度;获取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23传输的遮阳区光照强度;并将主视区光照强度、旁视区光照强度以及遮阳区光照强度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当主视区光照强度、旁视区光照强度以及遮阳区光照强度任意一个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降低遮阳区的透光率。
通过接收各个区域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光照强度信息,并将各个区域的光照强度值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当任意一个光照强度值高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器3向智慧型电源4发送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智慧型电源4降低加载在遮阳区13的电压,从而使得遮阳区13的透光率降低,达到为驾驶员遮阳的目的。当获取的任意一个区域的光照强度值高于预设阈值时,则意味着可调光玻璃1的中某一区域光照强度过高,通过及时降低遮阳区的透光率,为驾驶员或者乘客提供遮阳,避免驾驶员或者乘客被过高的光照强度照射,提升驾驶员或者乘客的体验感。示例性的,光照强度阈值设为30勒克斯,当接收到主视区光照强度为40勒克斯,旁视区光照强度为35勒克斯,遮阳区光照强度为30勒克斯时,判断出主视区光照强度40勒克斯大于光照强度阈值30勒克斯,则向智慧型电源4发送控制指令,智慧型电源4通过降低加载在遮阳区的电压,从而使得遮阳区13的透光率下降,使得遮阳区13能够更好的为驾驶员遮挡阳光,避免驾驶员收到高强度的光照影响,提升驾驶安全性,增强车辆智能化。
可选的,控制器3用于接收单独调节关闭指令,并根据主视区11和旁视区12中较强的光照强度,控制主视区11和旁视区12的透光率。
单独调节关闭指令是指关闭单独调节的功能,当关闭单独调节功能后,可调光玻璃1将不再根据各个区域中的光照强度单独控制各个区域的透光率。通过设置单独调节功能,丰富可调光玻璃1的控制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当用户不需要可调光玻璃1分区域调节透光率时,可以关闭单独调节功能;当单独调节功能被关闭时,控制器3将仅仅接收主视区11和旁视区12的光照强度,并将两者进行对比,根据光照强度较大的值,发送控制指令到智慧型电源4,智慧型电源4根据控制指令,同时调节加载在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的电压,同时改变主视区11、旁视区12和遮阳区13的透光率。示例性的,用户关闭单独调节功能后,控制器3获取主视区光照强度为40勒克斯,获取旁视区光照强度为45勒克斯,由于旁视区光照强度高于主视区光照强度,则以旁视区的光照强度作为整个可调光玻璃1的光照强度,从而向智慧型电源4发送控制指令,智慧型电源4根据控制指令,同时调节可调光玻璃1各个区域的透光率。可以理解的是,可调光玻璃的光照强度范围对应有加载在可调光玻璃两侧的电压值,示例性的,当光照强度范围在10-20勒克斯时,对应加载在可调光玻璃两侧的电压为5-10V,当光照强度范围在20-30勒克斯时,对应加载在可调光玻璃两侧的电压为2-5V。
可选的,渐变区14包括第一渐变区141、第二渐变区142和第三渐变区143;
第一渐变区141位于主视区11与旁视区12的交界处,第二渐变区142位于主视区11与遮阳区13的交界处,第三渐变区143位于旁视区12与遮阳区13的交界处;
控制器3用于控制智慧型电源4对应调节第一渐变区141的透光率由主视区11至旁视区12渐变;
控制器3用于控制智慧型电源4对应调节第二渐变区142的透光率由主视区11与遮阳区13渐变;
控制器3用于控制智慧型电源4对应调节第三渐变区143的透光率由旁视区12与遮阳区13渐变。
通过将渐变区14设置为第一渐变区141、第二渐变区142和第三渐变区143,能够分别控制主视区11与旁视区12、主视区11与遮阳区13、旁视区12与遮阳区13之间的渐变区14,使得各个区域的交界处衔接更为顺畅,过渡更为平稳。示例性的,当主视区11的透光率为85%,旁视区12的透光率为75%,遮阳区13的透光率为70%时,控制器3通过智慧型电源4,分别控制加载在第一渐变区141、第二渐变区142和第三渐变区143的电压,使得第一渐变区141的透光率为80%,第二渐变区142的透光率为77%,第三渐变区143的透光率为72%,从而使得各个区的交界处透光率能够平稳过渡,提高美感。
可选的,控制器3还用于:接收车载触控屏发送的调节指令,并根据调节指令连续的调节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
调节指令是指通过车载触控屏发出的连续调节指令,根据连续调节指令,可以控制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依次连续的变化。通过车载触控屏发送的调节指令,能够使的用户根据自己需求手动调节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丰富了可调光玻璃1调节透光率的方式方法,便于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适合自己的透光率,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车载触控屏发送的调节指令,既可以分区域的对可调光玻璃1进行透光率的调节,也可以同时调整一整面的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控制器3与CAN总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还用于获取车速信号,并根据车速信号,限定主视区11的透光率;
在车速大于0时,主视区11的透光率不低于80%;
和/或,在车速大于车速阈值时,提高述主视区11的透光率。
CAN总线是指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总线),控制器通过与CAN总线相连接,能够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的行车速度,通过车辆的行车速度可以判断出车辆的运行状态,当判断出车辆的速度大于0,时,表明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或者当车辆的速度大于车速阈值时,表明车辆正在高速行驶,此时为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应当提升车辆挡风玻璃的透光率,因此,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车速,并根据车速判断车辆的运行状态,从而改变挡风玻璃的透光率,一方面保证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车辆的智能化与驾驶员的体验感。示例性的,当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速度为70km/h时,控制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不低于80%,保证驾驶员能够具有清晰的视野。设定车速于是为100km/h,当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速度为120km/h时,可以判断出车辆正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此时将控制主视区11的透光率略微增大5%,使得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获得更为清晰的视野,提升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
可选的,可调光玻璃1的透光率可调节范围为:70%-100%。
设置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范围设置为70%-100%,一方面边能够给予可调光玻璃充分的调节自由度,另一方面避免用户误操作,使得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过低,造成安全隐患。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包括:
S101、分别获取可调光玻璃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旁视区的光照强度和遮阳区的光照强度。
通过分别获取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旁视区的光照强度和遮阳区的光照强度,能够综合比较可调光玻璃的各个区域受光照情况,综合判断当前车辆光照程度,为改变可调节玻璃的透光率提供基础。
S102、根据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主视区的透光率;根据旁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旁视区的透光率;根据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遮阳区的透光率。
根据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旁视区的光照强度以及遮阳区的光照强度,分独立的控制可调光玻璃各个区域的透光率,在光照强度相对较低时,提高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提高驾驶员或者乘客视野的清晰度,在光照强度过高时,降低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防止光照强度对驾驶员的影响,改善乘客的乘车体验。
根据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提升车辆智能化。并且,使得可调光玻璃的不同区域能够根据自身的光照强度独立进行透明度的调节,增强可调光玻璃的可控制性。利用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智慧型电源,使得智慧型电源向可调光玻璃的各个区域输出不同电流,从而控制可调光玻璃的各个区域改变透光率,简化控制方式,提高控制操作性,提升驾驶体验感。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还包括:
S201、分别获取可调光玻璃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旁视区的光照强度和遮阳区的光照强度。
S202、根据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主视区的透光率;根据旁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旁视区的透光率;根据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遮阳区的透光率。
S203、根据主视区的透光率和旁视区的透光率,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一渐变区的透光率由主视区至旁视区渐变。
通过主视区的透光率和旁视区的透光率,控制第一渐变区的透光率由主视区的透光率向旁视区的透光率渐变,使得主视区与旁视区过渡平缓,提高美观性。
S204、根据主视区的透光率和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二渐变区的透光率由主视区与遮阳区渐变。
通过主视区的透光率和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第二渐变区的透光率由主视区的透光率向遮阳区的透光率渐变,使得主视区与遮阳区过渡平缓,提高美观性。
S205、根据旁视区的透光率和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三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旁视区与遮阳区渐变。
通过旁视区的透光率和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第三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旁视区的透光率向遮阳区的透光率渐变,使得旁视区与遮阳区过渡平缓,提高美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通过将可调光玻璃划分为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并分别根据各个区域的光照强度自动独立控制各个区域的透光率,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同时通过在可调光玻璃的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的交界处设置渐变区,使得可调光玻璃的不同区域透光率过渡平稳,提高美感。利用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智慧型电源,使得智慧型电源向可调光玻璃的各个区域加载不同电压,从而改变各个区域的透光率,控制方式简单,易于操作,提升驾驶体验感。
一种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汽车,通过采用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能够根据光照强度传感器获取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提升车辆智能化。同时将可调光玻璃划分为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分别单独控制各个区域的透光率,增强可调光玻璃的可控制性,提高驾驶体验感。另外,通过在可调光玻璃的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的交界处设置渐变区,使得可调光玻璃的不同区域透光率过渡平稳,提高美感。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光玻璃、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智慧型电源;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可调光玻璃中,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可调光玻璃的光照强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和所述智慧型电源电连接,所述可调光玻璃与所述智慧型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可调光玻璃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
所述可调光玻璃包括主视区、旁视区、遮阳区和渐变区;
所述主视区位于驾驶区域,所述旁视区位于副驾驶区域,所述遮阳区位于所述主视区和所述旁视区靠近车顶的一侧,所述渐变区位于所述主视区、所述旁视区和所述遮阳区的交界处;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包括: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和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旁视区的光照强度;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遮阳区的光照强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分别根据所述主视区、所述旁视区和所述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主视区、所述旁视区和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
控制器与CAN总线电连接,还用于获取车速信号,并根据所述车速信号,限定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在车速大于0时,控制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不低于80%;
和/或,在车速大于车速阈值时,提高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主视区光照强度;获取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旁视区光照强度;获取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传感器传输的遮阳区光照强度;并将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以及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与预设的光照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当所述主视区光照强度、所述旁视区光照强度以及所述遮阳区光照强度任意一个大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时,降低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单独调节关闭指令,并根据所述主视区和所述旁视区中较强的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主视区和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区包括第一渐变区、第二渐变区和第三渐变区;
所述第一渐变区位于所述主视区与所述旁视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二渐变区位于所述主视区与所述遮阳区的交界处,所述第三渐变区位于所述旁视区与所述遮阳区的交界处;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第一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至所述旁视区渐变;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第二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对应调节所述第三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旁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接收车载触控屏发送的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调节指令连续的调节所述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光玻璃的透光率可调节范围为:70%-100%。
7.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可调光玻璃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旁视区的光照强度和遮阳区的光照强度;
根据所述主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根据所述旁视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
根据所述遮阳区的光照强度,控制智慧型电源调节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
控制器与CAN总线电连接,还用于获取车速信号,并根据所述车速信号,限定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在车速大于0时,控制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不低于80%;
和/或,在车速大于车速阈值时,提高述主视区的透光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和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一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至所述旁视区渐变;
根据所述主视区的透光率和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二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主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根据所述旁视区的透光率和所述遮阳区的透光率,控制所述智慧型电源调节第三渐变区的透光率由所述旁视区与所述遮阳区渐变。
9.一种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
CN202010675537.3A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Active CN111796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5537.3A CN111796445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5537.3A CN111796445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445A CN111796445A (zh) 2020-10-20
CN111796445B true CN111796445B (zh) 2023-04-07

Family

ID=7280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5537.3A Active CN111796445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64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7331B (zh) * 2021-05-14 2022-07-15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挡风玻璃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3665325A (zh) * 2021-09-17 2021-11-19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遮阳板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34021A (zh) * 2021-10-14 2022-01-14 英博超算(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控调光玻璃的智能车辆
CN114675442B (zh) * 2022-03-04 2023-11-14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车内光线强度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1524B2 (ja) * 2014-08-08 2018-04-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視界調整装置
GB201423311D0 (en) * 2014-12-29 2015-02-11 Pilkington Group Ltd Switchable device
FR3046374B1 (fr) * 2015-12-30 2018-01-19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Vitrage feuillete de vehicule avec ecran amoled
TWM525866U (zh) * 2016-01-27 2016-07-21 jia-rong Zhang 玻璃明暗度調整裝置
KR20190139668A (ko) * 2018-06-08 2019-12-18 손민성 자동차용 눈부심 방지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6445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6445B (zh) 一种汽车挡风玻璃透明度调节系统、方法及汽车
US20090015740A1 (en) Window darkening system
CN210680355U (zh) 一种可调节透光率的车窗装置
WO2014124592A1 (en) Shading device, vehicle and glass shading method
CN103171409B (zh) 一种防炫目玻璃通透调节系统
CN211730996U (zh) 一种车窗玻璃颜色调节系统
CN109515127A (zh) 一种汽车遮阳装置和汽车遮阳方法
CN110834523A (zh) 一种自适应的电子遮阳板及其控制方法
CN208198055U (zh) 一种汽车变色风窗
CN112105526A (zh) 用于设置交通工具的照明状况的方法和系统以及交通工具
TWM525866U (zh) 玻璃明暗度調整裝置
CN104859408A (zh) 一种智能遮阳系统
CN212148341U (zh) 车辆
CN205468454U (zh) 一种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CN213501798U (zh) 一种可触摸控制式汽车车窗调光玻璃
CN106994885A (zh) 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CN210579395U (zh) 一种车载氛围灯控制系统
CN214929310U (zh) 一种氢能汽车座舱内部亮度调节装置
CN111791795B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处感光度自适应调节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660770B (zh) 挡风玻璃和包含其的汽车
CN206394398U (zh) 一种电控遮阳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汽车
CN201721292U (zh) 汽车自动挡光防眩系统
CN205468455U (zh) 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KR20190011383A (ko) 차량용 스마트 윈도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2011201343A (ja) 車両の視認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