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1626U -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1626U
CN212121626U CN202020161149.9U CN202020161149U CN212121626U CN 212121626 U CN212121626 U CN 212121626U CN 202020161149 U CN202020161149 U CN 202020161149U CN 212121626 U CN212121626 U CN 212121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late
upper strata
layer
lower floor
bea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11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林然
陆志强
郭旭明
赵辉
刘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Dicas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c Dicas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c Dicas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c Dicas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11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1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1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1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包括底座、下层侧限位板、下层后限位板、主支撑柱、上层纵置梁、上层后限位板、上层横置梁、上层侧限位板、辅助支撑柱和下层承重板,底座为钢板设计,为面受力结构,有助于分散模具对预热炉炉底的压力;下层承重板为带方孔设计,配合底座垫起的结构,使模具预热更充分;辅助支撑柱能更好的保证预热架的结构强度;限位板的设置可防止放入模具的过程中撞到预热炉后炉壁和侧炉壁;上层横置梁同样是为了使模具预热更充分。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单套模具预热能耗成本高、模具预热不充分、预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升模具预热炉设备利用率,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了模具预热炉的使用寿命,同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组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过程中,热加工新模具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对模具进行预热以满足生产使用条件。目前一般使用模具预热炉对模具进行加热,模具预热炉为长方体炉体,由于预热炉内无专用的模具预热支架,导致预热模具一般单次只能预热一套模具,炉内上部空间浪费;如果在模具顶层上再叠加一套模具,又会存在模具掉落的安全隐患,同时下层模具不易取用。而且将模具直接放入预热炉内后,由于模具底模与炉底间隙小,而加热炉烧嘴位于预热炉顶部,导致模具底模升温只能靠上方热量传导,造成了模具预热所需时间长且预热不够充分,大量能源被浪费。此外,由于模具预热炉内无定位装置,叉车在取放模具到预热炉过程中,叉齿经常会剐蹭预热炉炉壁,对炉壁造成损伤,导致预热炉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升高。本专利基于此现状,提供了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预热支架,能够解决单套模具预热能耗成本高、模具预热不充分、预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升模具预热炉设备利用率,消除安全隐患,提升了模具预热炉的使用寿命,同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包括底座、下层侧限位板、下层后限位板、主支撑柱、上层纵置梁、上层后限位板、上层横置梁、上层侧限位板、辅助支撑柱和下层承重板,所述下层承重板四角外侧分别连接有四条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垂直于下层承重板,所述下层承重板四角下部分别连接有四个底座,所述主支撑柱底部与底座顶端连接;所述下层侧限位板两端分别与支架侧方的两条主支撑柱连接,且其底部与下层承重板连接,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座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层后限位板两端分别与支架后方的两条主支撑柱连接,且其底部与下层承重板连接,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座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层纵置梁两端底部与主支撑柱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柱两端分别与上层纵置梁和下层侧限位板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柱垂直于下层承重板,两条所述上层纵置梁之间均匀设置有四条上层横置梁,所述上层横置梁两端分别与两条上层纵置梁连接,所述上层纵置梁前端部上方连接有上层侧限位板,最后方的所述上层横置梁顶部连接有上层后限位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下层侧限位板、下层后限位板、主支撑柱、和下层承重板之间、所述下层侧限位板与主支撑柱、辅助支撑柱和下层承重板之间、所述下层后限位板与主支撑柱和下层承重板之间、所述上层纵置梁与主支撑柱、辅助支撑柱、上层横置梁和上层侧限位板之间、所述上层横置梁与上层后限位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电焊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层侧限位板、下层后限位板、主支撑柱、上层纵置梁、上层后限位板、上层横置梁、上层侧限位板和辅助支撑柱的形状均为长方体。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层侧限位板、下层后限位板、主支撑柱、上层纵置梁、上层后限位板、上层横置梁、上层侧限位板和辅助支撑柱均为空心。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层承重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空心方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横置梁和下层承重板间距大于模具高度;所述下层承重板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模具长度和宽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利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模具预热炉内无专用的模具预热支架,导致单套模具预热能耗成本高、模具预热不充分、预热效率低的问题,使用该模具预热支架可同时对两套模具进行预热提升了模具预热炉设备的利用率,避免了叠加模具预热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模具预热过程中取放模具到模具预热炉对炉壁的剐蹭,提升了模具预热炉的使用寿命,该模具预热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模具预热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一种模具预热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中一种模具预热支架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下层侧限位板,3-下层后限位板,4-主支撑柱,5-上层纵置梁,6-上层后限位板,7-上层横置梁,8-上层侧限位板,9-辅助支撑柱,10-下层承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图1-图3说明本申请中提供的模具预热支架。
实施例1: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包括底座1、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 3、主支撑柱4、上层纵置梁5、上层后限位板6、上层横置梁7、上层侧限位板8、辅助支撑柱9和下层承重板10,所述下层承重板10四角外侧分别连接有四条主支撑柱4,所述主支撑柱4垂直于下层承重板10,所述下层承重板10四角下部分别连接有四个底座1,所述主支撑柱4底部与底座1顶端连接;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 两端分别与支架侧方的两条主支撑柱4连接,且其底部与下层承重板10连接,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座1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层后限位板3两端分别与支架后方的两条主支撑柱4连接,且其底部与下层承重板10连接,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座1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层纵置梁5两端底部与主支撑柱4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柱9两端分别与上层纵置梁5和下层侧限位板2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柱9垂直于下层承重板10,两条所述上层纵置梁5之间均匀设置有四条上层横置梁7,所述上层横置梁7两端分别与两条上层纵置梁5连接,所述上层纵置梁5前端部上方连接有上层侧限位板8,最后方的所述上层横置梁7顶部连接有上层后限位板 6。
所述底座1与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和下层承重板 10之间、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与主支撑柱4、辅助支撑柱9和下层承重板10之间、所述下层后限位板3与主支撑柱4和下层承重板10之间、所述上层纵置梁5与主支撑柱4、辅助支撑柱9、上层横置梁7和上层侧限位板8之间、所述上层横置梁 7与上层后限位板6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电焊连接。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上层纵置梁5、上层后限位板6、上层横置梁7、上层侧限位板8和辅助支撑柱9的形状均为长方体。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上层纵置梁5、上层后限位板6、上层横置梁7、上层侧限位板8和辅助支撑柱9的材质均为空心方钢。所述下层承重板10上设置有若干个空心方孔。所述上层横置梁7和下层承重板10间距大于模具高度;所述下层承重板10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模具长度和宽度。
实际使用中,底座1为钢板设计,为面受力结构,有助于分散模具对预热炉炉底的压力,防止压坏预热炉底部的耐火砖;下层承重板10为带方孔设计,配合底座1垫起的结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热量从下侧预热模具底部,使模具预热更充分;辅助支撑柱9能更好的保证预热架的结构强度;上层后限位板6、下层后限位板3可防止放入模具的过程中撞到预热炉后炉壁;上层侧限位板8、下层侧限位板2可防止放入模具的过程中撞到预热炉两侧炉壁;上层横置梁7与下层承重板 10的设计原理相同,同样是为了使模具预热更充分。
在模具预热炉升温前,先将模具预热支架放入到模具预热炉内,然后对模具预热炉升温,在模具放入模具预热炉预热过程中,由于预热支架后方和侧方均有限位板,因此只需调整模具入炉的方向,使模具在两侧的限位板之间,缓慢的送入到模具预热炉内,如果将模具放入到模具预热炉内过深,模具会碰到后限位板,提示操作人员模具已到位,从而减少了放入模具的过程中对模具预热炉的碰撞风险。放完第一套后,还可按照同样的方法放置第二套,由于两套模具分别被架起,从而提高了模具预热炉的使用率。由于两套模具距炉底均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模具预热更加充分。模具预热支架无需每次取出,可一直放在预热炉中循环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包括底座(1)、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上层纵置梁(5)、上层后限位板(6)、上层横置梁(7)、上层侧限位板(8)、辅助支撑柱(9)和下层承重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承重板(10)四角外侧分别连接有四条主支撑柱(4),所述主支撑柱(4)垂直于下层承重板(10),所述下层承重板(10)四角下部分别连接有四个底座(1),所述主支撑柱(4)底部与底座(1)顶端连接;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两端分别与支架侧方的两条主支撑柱(4)连接,且其底部与下层承重板(10)连接,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座(1)的顶端连接;所述下层后限位板(3)两端分别与支架后方的两条主支撑柱(4)连接,且其底部与下层承重板(10)连接,其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底座(1)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层纵置梁(5)两端底部与主支撑柱(4)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柱(9)两端分别与上层纵置梁(5)和下层侧限位板(2)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柱(9)垂直于下层承重板(10),两条所述上层纵置梁(5)之间均匀设置有四条上层横置梁(7),所述上层横置梁(7)两端分别与两条上层纵置梁(5)连接,所述上层纵置梁(5)前端部上方连接有上层侧限位板(8),最后方的所述上层横置梁(7)顶部连接有上层后限位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和下层承重板(10)之间、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与主支撑柱(4)、辅助支撑柱(9)和下层承重板(10)之间、所述下层后限位板(3)与主支撑柱(4)和下层承重板(10)之间、所述上层纵置梁(5)与主支撑柱(4)、辅助支撑柱(9)、上层横置梁(7)和上层侧限位板(8)之间、所述上层横置梁(7)与上层后限位板(6)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电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上层纵置梁(5)、上层后限位板(6)、上层横置梁(7)、上层侧限位板(8)和辅助支撑柱(9)的形状均为长方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侧限位板(2)、下层后限位板(3)、主支撑柱(4)、上层纵置梁(5)、上层后限位板(6)、上层横置梁(7)、上层侧限位板(8)和辅助支撑柱(9)均为空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承重板(10)上设置有若干个空心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预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横置梁(7)和下层承重板(10)间距大于模具高度;所述下层承重板(10)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模具长度和宽度。
CN202020161149.9U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Active CN212121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1149.9U CN212121626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1149.9U CN212121626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1626U true CN212121626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1149.9U Active CN212121626U (zh) 2020-02-11 2020-02-11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1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21626U (zh) 一种模具预热支架
CN207062390U (zh) 一种铝电解组装阳极的预热装置
CN210346320U (zh) 一种用于烧制电瓷的窑车窑具
CN206656603U (zh) 一种窑炉
CN203161251U (zh) 一种隧道多纵道电缆槽施工整体快速移动模架
CN214521505U (zh) 一种管中管式保温管发泡工位可升降式支撑台
CN202353013U (zh) 配电设备柜母线室结构
CN107470765A (zh) 一种端极柱和端极柱套感应电加热熔接装置及自动生产线
CN209890679U (zh) 用于真空炉的热处理淬火筐
CN211041817U (zh) 一种推板窑炉膛结构
CN207713837U (zh) 一种阴极炭块组预热装置
CN210193920U (zh) 热处理装取料机的升降机构
CN213363369U (zh) 一种窑炉
CN216712167U (zh) 一种双零铝箔退火专用复式料架
CN215864629U (zh) 一种采用等离子烧制的陶瓷窑炉
CN207540357U (zh) 一种垂直式上引炉
CN211255681U (zh) 一种玻璃瓶高效节能应力退火炉
CN204097533U (zh) 变压器卷铁芯退火炉
CN208560532U (zh) 高度可调式货架脚手架
CN211255013U (zh) 聚氨酯板材自动翻转机
CN208366059U (zh) 台车隧道炉
CN219360369U (zh) 一种模具压制炉台
CN207124240U (zh) 一种板栅存储架
CN210657059U (zh) 热处理炉用装料架
CN210512595U (zh) 一种热处理架高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