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5849U -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5849U
CN211995849U CN202020700944.0U CN202020700944U CN211995849U CN 211995849 U CN211995849 U CN 211995849U CN 202020700944 U CN202020700944 U CN 202020700944U CN 211995849 U CN211995849 U CN 211995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teering gear
horizontal
drag link
rock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09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经顺
辛春亮
张晓峰
张邦为
栾会磊
苑立宽
王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truk Jin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09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5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5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5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一连接,转向摇臂一通过花键与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一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及车桥连接;卧式副转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二连接,转向摇臂二通过花键与卧式副转向器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二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二及车桥连接。通过带角传动器的主传动装置、从动传动装置中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副转向器共同提供重型矿车转向所需的力矩。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矿车的转向助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矿车主要采用单个立式布置转向器加助力缸助力的转向系统,但随着矿车特别是大吨位重型矿车的发展,前桥载重不断增加,整车承载量也越来越高,助力转向系统特别是转向器长期高负荷运转,增加了转向系统的故障发生率,极易发生危险,同时转向沉重,甚至无法实现转向功能,而且转向沉重易使驾驶员疲劳,影响驾驶的舒适性。
目前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采用助力缸配合立式布置转向器的形式,通过助力缸和转向器共同提供转向力,但这一结构不能满足总重100t以上的大吨位重型矿车设计使用要求,而且操纵稳定性并未得到改善,同时互换性及可维修性也较差,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在重载下坡,即发动机怠速的情况下,转向器提供的转向力矩更为不足,这使转向沉重,如不能及时提供较大的输出扭矩,极易发生危险。
另外一种设计方法是采用全液压形式的转向系统,此类设计虽然可实现大吨位重型矿车的转向需求,但由于没有机械杆系传递路面路况给驾驶员,致使驾驶员极其缺乏路感,驾驶车辆路感是否清晰,对安全行车和更好的驾驭和操控车辆非常重要,如果路面信息不清,驾驶人对正在行驶的道路条件不清楚,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目前转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大吨位载重的重型矿车其输出的扭矩不足,尤其是前轴负荷大于20t的重型矿车,这关系到整车的承载能力和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同时转向器作为易损件,必须得到较好地保护才能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转向系统还应当易于布置安装,具备良好的互换性和可维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和从动传动装置;所述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包括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转向器组合支架一、转向摇臂一、重型转向直拉杆一,所述从动传动装置包括卧式副转向器,转向器组合支架二,转向摇臂二,重型转向直拉杆二,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副转向器通过液压管路连接;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一连接,转向摇臂一通过花键与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一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及车桥连接;所述卧式副转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二连接,转向摇臂二通过花键与卧式副转向器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二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二及车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将来自驾驶室的转向力通过角传动器输入轴方向与转向器输入轴成90°传递,再通过转向器输出轴输出转向力,转向器的安装面侧装在车架上,转向器内部增加了排气阀。
进一步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与卧式副转向器在车架两侧组合使用,分别输出转向力矩。
进一步地,转向器组合支架一和转向器组合支架二为箱体式组合型支架,在车架两侧完全对称安装,两支架是对称件,作为转向器和悬架支撑作用,支架为整体式铸造成型。
进一步地,转向摇臂一和转向摇臂二为两件对称件,分别刻有与转向器匹配的安装角度刻线。
进一步地,重型转向直拉杆一和重型转向直拉杆二为转向拉杆总成,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端部为球头总成,其球头总成部分均设计为直径Φ50的球头销,拉杆部分设计为杆径Φ75的钢管,钢管两端缩口。
进一步地,球头总成安装在直拉杆两端,球头处螺纹分别为左右旋向,可通过调整两端球头实现拉杆长度加长或者缩短,球头总成内部预置油脂,球头总成通过管夹固定夹紧在拉杆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转向助力系统相比,提供了更高的扭矩输出,承载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在发动机低速时方向变沉的问题,减轻了驾驶员的手力,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带角传动器的卧式方向机的布置形式有效地延长了方向机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通过完全对称的布置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设计、装配维护的难度,可采用对称或相同的零件也提供了很好地互换性和可维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从动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转向器组合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副转向器优化设计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2转向器组合支架一,3转向摇臂一,4重型转向直拉杆一,5卧式副转向器,6转向器组合支架二,7转向摇臂二,8重型转向直拉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和从动传动装置。所述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包括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1、转向器组合支架一2、转向摇臂一3、重型转向直拉杆一4,所述从动传动装置包括卧式副转向器5,转向器组合支架二6,转向摇臂二7,重型转向直拉杆二8,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副转向器通过优化设计的液压管路连接。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1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一2连接,转向摇臂一3通过花键与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1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一4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3及车桥连接。所述卧式副转向器5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二6连接,转向摇臂二7通过花键与卧式副转向器5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二8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二7及车桥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角传动器的主传动装置、从动传动装置采用完全对称的布置方式。除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1和卧式副转向器5外,其他对称部分均可采用对称或相同的零部件。
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1将来自驾驶室的转向力通过角传动器输入轴方向与转向器输入轴成90°传递,再通过转向器输出轴输出转向力,即角传动器输入轴垂直向上,转向器的安装面侧装在车架上,转向器内部增加了排气阀,满足卧式装配需求。
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1与卧式副转向器5在车架两侧组合使用,分别输出满足大扭矩转向力要求的转向力矩,实现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转向器组合支架一2和转向器组合支架二6为箱体式组合型支架,在车架两侧完全对称安装,两支架是对称件,其功能包含了转向器和悬架支撑作用,支架为整体式铸造成型,保证了良好的支撑强度。
转向摇臂一3和转向摇臂二7为新开发设计的锻造成型件,造型设计合理,强度高。两件为对称件,其上分别刻有与转向器匹配的安装角度刻线,按照刻线匹配装配后,可满足转向时左右转向角度均衡的设计要求。
重型转向直拉杆一4和重型转向直拉杆二8为新开发的满足重型大吨位转向要求的转向拉杆总成,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其球头总成部分均设计为直径Φ50的球头销,拉杆部分设计为杆径Φ75的高强度钢管,钢管两端再通过特殊工艺进行缩口成型,实现与球头螺纹部分的匹配,满足大扭矩转向传动,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球头总成安装在直拉杆两端,M38的螺纹分别为左右旋向,可通过调整两端球头实现拉杆长度加长或者缩短,方便调整及安装。球头总成为免维护设计,内部预置油脂,无需保养维护。球头总成通过高强度管夹固定夹紧在拉杆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转向助力系统相比,提供了更高的扭矩输出,承载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在发动机低速时方向变沉的问题,减轻了驾驶员的手力,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带角传动器的卧式方向机的布置形式有效地延长了方向机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通过完全对称的布置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设计、装配维护的难度,可采用对称或相同的零件也提供了很好地互换性和可维修性。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和从动传动装置;所述带角传动器的主动传动装置包括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转向器组合支架一、转向摇臂一、重型转向直拉杆一,所述从动传动装置包括卧式副转向器,转向器组合支架二,转向摇臂二,重型转向直拉杆二,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副转向器通过液压管路连接;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一连接,转向摇臂一通过花键与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一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及车桥连接;所述卧式副转向器通过螺栓与转向器组合支架二连接,转向摇臂二通过花键与卧式副转向器连接,重型转向直拉杆二通过球销与转向摇臂二及车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将来自驾驶室的转向力通过角传动器输入轴方向与转向器输入轴成90°传递,再通过转向器输出轴输出转向力,转向器的安装面侧装在车架上,转向器内部增加了排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带角传动器的卧式主转向器与卧式副转向器在车架两侧组合使用,分别输出转向力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向器组合支架一和转向器组合支架二为箱体式组合型支架,在车架两侧完全对称安装,两支架是对称件,作为转向器和悬架支撑作用,支架为整体式铸造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向摇臂一和转向摇臂二为两件对称件,分别刻有与转向器匹配的安装角度刻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重型转向直拉杆一和重型转向直拉杆二为转向拉杆总成,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端部为球头总成,其球头总成部分均设计为直径Φ50的球头销,拉杆部分设计为杆径Φ75的钢管,钢管两端缩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球头总成安装在直拉杆两端,球头处螺纹分别为左右旋向,可通过调整两端球头实现拉杆长度加长或者缩短,球头总成内部预置油脂,球头总成通过管夹固定夹紧在拉杆上。
CN202020700944.0U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Active CN211995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0944.0U CN211995849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0944.0U CN211995849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5849U true CN211995849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0944.0U Active CN211995849U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5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40111A1 (en) Front suspension
EP1667859B1 (en) Steer axle suspension
WO2023045603A1 (zh) 一种车架及汽车
CN107963132B (zh)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211995849U (zh) 一种卧式双助力转向系统
CN114771191A (zh) 一种拖拽臂后悬架结构及全地形车
CN210821702U (zh) 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
CN205186463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01124866Y (zh)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CN201009700Y (zh) 一种汽车前控制臂
CN203237306U (zh) 非公路用牵引车
CN100522722C (zh)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CN201105615Y (zh) 一种轻型运载底盘铰接头
CN207274290U (zh) 转向车桥悬臂梁连接机构
CN206615017U (zh) 一种汽车悬架铝合金控制臂
CN215098005U (zh) 一种三轮车前悬架车轮罩的加强结构
CN111361379A (zh) 一种轮边电驱动桥集成空气悬架系统
CN219056375U (zh) 一种工程车转向节
CN216691831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传动轴
CN220390909U (zh) 一种下摆臂结构
CN214451285U (zh) 一种双叉臂悬架用组合式转向节
CN212950027U (zh) 叶片式横向稳定杆
CN220577003U (zh) 收割机后驱桥稳定机构
CN220031620U (zh) 一种适用于非公路车辆的驱动双联桥总成
CN217456100U (zh) 一种有具有对中锁止的转向梯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