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9375U -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9375U
CN211969375U CN202020454511.1U CN202020454511U CN211969375U CN 211969375 U CN211969375 U CN 211969375U CN 202020454511 U CN202020454511 U CN 202020454511U CN 211969375 U CN211969375 U CN 211969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trip
cover plate
vent
cr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45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泳锐
林少宾
朱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yd Automobile Co 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45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9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9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9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的通风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适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引擎盖板的后下方;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设于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处且沿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条形凸起的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一侧构造有溃缩槽。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通风盖板能够在碰撞时有效保护行人,且稳定支撑引擎盖板。

Description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所述车辆的通风盖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为了在引擎盖板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保护行人头部,在通风盖板上设置有弹性凸起,该弹性凸起采用软质橡胶制成。
但该弹性凸起的软硬程度难以把控,如弹性凸起过软,则在发生碰撞时所能吸收的冲击能量过少,导致缓冲吸能、保护行人的效果较差,且无法支撑引擎盖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通风盖板,该车辆的通风盖板能够在碰撞时有效保护行人,且稳定支撑引擎盖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的通风盖板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的通风盖板,所述车辆的通风盖板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适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引擎盖板的后下方;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设于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处且沿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条形凸起的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一侧构造有溃缩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通风盖板能够在碰撞时有效保护行人,且稳定支撑引擎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盖板本体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条形凸起内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溃缩腔,所述溃缩槽与所述溃缩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腔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凸起包括:前壁,所述前壁的下沿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顶壁,所述顶壁的前沿与所述前壁的上沿相连;后壁,所述后壁的上沿与所述顶壁的后沿相连,所述后壁的下沿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其中,所述前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后壁共同限定出所述溃缩腔,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溃缩槽设于所述后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溃缩槽为多个,多个所述溃缩槽在所述条形凸起上排成多行,每行中的溃缩槽沿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行溃缩槽沿所述条形凸起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其中,相邻两行中的溃缩槽在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上错开或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溃缩槽为长方形槽、椭圆形槽、菱形槽或六边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条形凸起的朝向所述引擎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引擎盖板;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具有能够有效保护行人、引擎盖板支撑稳定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机盖板,所述电机盖板设于所述引擎盖板的下方,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电机盖板的后沿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通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机盖板10、
通风盖板20、
盖板本体210、
条形凸起220、溃缩槽221、溃缩腔222、前壁223、顶壁224、后壁225、
密封条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下文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以车辆实际使用时,驾驶员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为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引擎盖板(图中未示出)和通风盖板20。
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2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盖板20包括盖板本体210和条形凸起220。
盖板本体210适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引擎盖板的后下方。条形凸起220设于盖板本体210的上表面,条形凸起220位于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处且沿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的长度方向延伸,条形凸起220支撑引擎盖板的后沿,条形凸起220的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一侧构造有溃缩槽221,即条形凸起220的后侧构造有溃缩槽221,条形凸起220的朝向发动机舱的一侧(前侧)不设置溃缩槽22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及其通风盖板20,通过在盖板本体210上设置条形凸起220,且条形凸起220的朝向驾驶室的一侧构造有溃缩槽221,如此,当行人头部撞击引擎盖板时,由于条形凸起220的朝向驾驶室的一侧构造有溃缩槽221,该处结构强度相对较小,能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发生溃缩,从而取代相关技术中的弹性凸起,起到缓冲吸能、保护行人的作用,具体地,条形凸起220在盖板本体210与引擎盖板之间形成一个缓冲结构,一方面有效利用了引擎盖板与盖板本体210之间的距离,在引擎盖板发生形变接触盖板本体210之前就先吸收一部分撞击产生的能量,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并且,条形凸起220相对于弹性凸起强度更高,在普通状态行能够支撑引擎盖。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通风盖板20能够在碰撞时有效保护行人,且稳定支撑引擎盖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机盖板10,电机盖板10设于所述引擎盖板的下方,条形凸起220位于电机盖板10的后沿的后方,条形凸起220的形状与电机盖板10的后沿的形状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条形凸起220与盖板本体210为一体件,两者可采用硬质材料一体成型,通过溃缩槽221在碰撞时进行溃缩,例如采用塑料制成。如此,在起到保护行人的同时,能够支撑引擎盖板,且零部件较少,工艺简单,并为引擎盖板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条形凸起220内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溃缩腔222,即条形凸起220为中空结构,溃缩槽221与溃缩腔222连通,以形成镂空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条形凸起220的吸能缓冲能力,从而提高对行人的保护效果。
具体地,溃缩槽221的横截面为矩形、或上小下大的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条形凸起220包括前壁223、顶壁224和后壁225。
前壁223的下沿连接于盖板本体210。顶壁224的前沿与前壁223的上沿相连。后壁225的上沿与顶壁224的后沿相连,后壁225的下沿连接于盖板本体210。
例如,前壁223由下至上向前倾斜延伸,顶壁224由前至后向上倾斜延伸,后壁225右上之下向后倾斜延伸。
其中,前壁223、顶壁224和后壁225共同限定出溃缩腔222,前壁223和后壁225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溃缩槽221设于所述后壁,由此,既能保证条形凸起220的吸能缓冲作用,又使条形凸起220具有一定的强度,对引擎盖板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溃缩槽221为多个,多个溃缩槽221在条形凸起220上排成多行,每行中的溃缩槽221沿条形凸起2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行溃缩槽221沿条形凸起22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其中,相邻两行中的溃缩槽221在条形凸起220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如此,利用多个溃缩槽221进行溃缩吸能,且溃缩槽221的排布方式使条形凸起220具有更好的吸能能力,并保证条形凸起220在常态下具有一定的强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相邻两行中的溃缩槽221在条形凸起220的长度方向上也可以对应设置。
例如,溃缩槽221为长方形槽、椭圆形槽、菱形槽或六边形槽,图4中示出了溃缩槽221为长方形槽的示例,长方形的溃缩槽221的长度方向沿条形凸起220的长度方向延伸。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溃缩槽221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条形凸起220的朝向所述引擎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条230,即密封条230设置在顶壁224的上表面,密封条230位于条形凸起220和引擎盖板之间,能够密封引擎盖板和条形凸起220之间的缝隙,避免发动机舱内的热空气通过该缝隙由空调口进入驾驶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及其通风盖板2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适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引擎盖板的后下方;
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设于所述盖板本体,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处且沿所述引擎盖板的后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条形凸起的朝向所述车辆的驾驶室的一侧构造有溃缩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盖板本体为一体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内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溃缩腔,所述溃缩槽与所述溃缩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腔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包括:
前壁,所述前壁的下沿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
顶壁,所述顶壁的前沿与所述前壁的上沿相连;
后壁,所述后壁的上沿与所述顶壁的后沿相连,所述后壁的下沿连接于所述盖板本体;
其中,所述前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后壁共同限定出所述溃缩腔,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之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溃缩槽设于所述后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槽为多个,多个所述溃缩槽在所述条形凸起上排成多行,每行中的溃缩槽沿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行溃缩槽沿所述条形凸起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其中,相邻两行中的溃缩槽在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上错开或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槽为长方形槽、椭圆形槽、菱形槽或六边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的朝向所述引擎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条。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擎盖板;和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通风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盖板,所述电机盖板设于所述引擎盖板的下方,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电机盖板的后沿的后方。
CN202020454511.1U 2020-03-31 2020-03-31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1969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4511.1U CN211969375U (zh) 2020-03-31 2020-03-31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4511.1U CN211969375U (zh) 2020-03-31 2020-03-31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9375U true CN211969375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4511.1U Active CN211969375U (zh) 2020-03-31 2020-03-31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9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3912B2 (en) Hybrid energy absorber for automobile bumper
JP5249723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US20090152881A1 (en) Bumper beam for vehicles
JP4908239B2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JP5657705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ード構造
JP5244530B2 (ja)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KR20060073950A (ko) 차량 펜더
JP2005178682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11969375U (zh) 车辆的通风盖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2874205B (zh) 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12677924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KR20080075526A (ko) 차량용 에너지 흡수 펜더
JP2002321576A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
JP4200760B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H07117596A (ja) 自動車のトリム構造
JP4393838B2 (ja) 衝撃吸収体
KR100820425B1 (ko) 범퍼용 에너지 업소버
US8056964B2 (en) Front bod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0852656U (zh) 一种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CN220314908U (zh) 护板组件以及车辆
JP4858147B2 (ja) バンパ構造
CN220924307U (zh) 装饰盖板、车身结构及车辆
KR101755495B1 (ko) 전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CN220594852U (zh) 前下护板以及车辆
CN217374103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BYD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BYD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3009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