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08898U - 挂车的空气悬挂 - Google Patents

挂车的空气悬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08898U
CN211808898U CN202020056580.7U CN202020056580U CN211808898U CN 211808898 U CN211808898 U CN 211808898U CN 202020056580 U CN202020056580 U CN 202020056580U CN 211808898 U CN211808898 U CN 211808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er
air suspension
side plates
bracket
upp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565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强
钟斌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565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08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08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08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挂车的空气悬挂,包括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提升组件,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部;提升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提升气囊,下支架包括固定座和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两侧,两侧板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外部,两侧板分别挂接在两凸出部上并与凸出部枢转配合;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上支架一端铰接在下支架上并与下支架可拆卸的配合、另一端设置有支撑于导向板簧下方的支撑件,提升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与上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空气悬挂加装提升组件的过程。

Description

挂车的空气悬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车的空气悬挂。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挂车上开始采用空气悬挂以替传统的板簧悬挂,以提升挂车的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空气悬挂的实用性,一些挂车的空气悬挂还配置有提升组件,提升组件用于根据实际需要使挂车的车轴提升以脱离地面;然而,现有的提升组件均是在车辆出厂时集成于空气悬挂总成上的,如在出厂前,未能配置提升组件的情况下,在出厂后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配置提升组件,则需要对悬挂总成进行拆卸,并且需要对悬挂组件中的部分零部件进行改装,继而使得加装提升组件的过程较为复杂且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挂车的空气悬挂,其能够实现提升组件方便、快速的加装,无需拆卸、改装空气悬挂总成的零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挂车的空气悬挂,包括固定在挂车主梁上的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以及提升组件,导向板簧的第一端枢接在固定架上,承载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导向板簧的第二端上、另一端连接在挂车主梁上,车轴固定在导向板簧上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部;提升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提升气囊,下支架包括固定座和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两侧,两侧板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外部,两侧板分别挂接在两凸出部上并与凸出部枢转配合;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座向着固定架外侧摆动;上支架一端铰接在下支架上并与下支架可拆卸的配合、另一端设置有支撑于导向板簧下方的支撑件,提升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与上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导向板簧的第一端通过一横穿固定架的固定轴枢接在固定架上,该固定轴的两端分别穿出固定架的两侧形成两凸出部,侧板上设置有挂接孔,凸出部穿接在挂接孔内。
上支架包括两摆臂、与两摆臂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板,两支撑板通过一底板连接在一起,两摆臂分别与两侧板对应,且摆臂的一端铰接在与其对应的侧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支撑板上,支撑件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
侧板位于摆臂的内侧,且侧板和摆臂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轴孔,且侧板和摆臂上的轴孔内穿接有一轴套,轴套上设置有抵接于侧板内表面的凸缘,轴套内穿接有一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螺帽置于摆臂的外侧。
侧板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臂,侧板上的轴孔开设在该延伸臂的外侧端部。
支撑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支撑板上的支撑杆。
支撑件还包括套设在支撑杆上且与导向板簧下表面接触的支撑套。
两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安装孔,且两支撑板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设置,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互相对应的两安装孔中。
两侧板分别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固定座的两侧。
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固定座顶部的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为固定架的外端面,限位凸起抵接于固定架的外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升组件的下支架采用挂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架上,且下支架的两个侧板分别形成一夹板并与固定座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同时,上支架与下支架的铰接处可拆卸的配合,在安装提升组件时,先将下支架与上支架拆卸,然后将两侧板挂接在固定架的两侧,接着将固定座置于两侧板之间并固定,最后安装上支架和提升气囊,安装过程中,无需对空气悬挂的原有部件进行拆卸和改装,简化了空气悬挂加装提升组件的过程,这样,无论是空气悬挂在出厂前、出厂后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可以方便的完成提升组件的加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升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挂车的空气悬挂,其包括固定架10、导向板簧20、承载气囊40、车轴30、以及提升组件50,其中,固定架10固定在挂车主梁上,导向板簧2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枢接在固定架10上,具体的可以是在固定架10上横穿一固定轴11,该固定轴11的两端分别由固定架10的两侧穿出,也就是说,固定轴11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固定架10的两侧面,由此,固定轴11的两端分别在固定架10的两侧外部形成一凸出部,导向板簧20的第一端位于固定架10内部并枢接在固定轴11位于固定架10内部的部分;承载气囊40的上端部与挂车主梁连接,下端部则是连接在导向板簧20的第二端,车轴30固定连接在导向板簧20上,其与导向板簧20固定的位置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提升组件50包括上支架52、下支架51、提升气囊53,其中,下支架51包括固定座511和两个侧板512,两侧板512分别位于固定座511的两侧,并且侧板512与固定座51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具体的,侧板512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锁紧螺栓固定在固定座511的侧面,两侧板512分别挂接在固定架10的两侧,并且侧板512与固定架10挂接的位置是枢转配合的,以使下支架51具有相对于固定架10转动的自由度,具体的,上述的固定轴11可以是横穿固定架10的长螺栓,长螺栓的螺帽和螺母分别置于固定架10两侧外部,由此,长螺栓的螺帽和螺母形成上述的两个凸出部,在侧板512上设置有挂接孔5121,凸出部穿接在挂接孔5121中,将侧板512挂接在凸出部上,这样,两侧的侧板512分别形成两个夹板,在将两侧板512固定在固定座511上后,可防止下支架512从固定架10上脱离,同时下支架512不会沿固定轴11的方向窜动;此外,在固定座511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固定架10上设置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座511向着固定架10的外侧摆动,也就是防止固定座511向着远离导向板簧20的方向摆动。上支架52的一端铰接在下支架51上,并且上支架52与下支架51铰接的位置处是可拆卸配合的,上支架5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支撑件,该支撑件支撑于导向板簧20的下方,提升气囊53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511上、另一端连接在上支架52的另一端。
上述的空气悬在需要提升车轴30时,承载气囊40放气,提升气囊53充气,提升气囊53将上支架52向上顶起,使上支架52上的支撑件将导向板簧20向上顶推,导向板簧20绕固定轴11向上摆动一定的角度,使车轴30提升一定的高度,反之,在需要降下车轴30时,则承载气囊40充气,提升气囊53放气,即可使导向板簧20向下摆动,车轴30下降。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由于提升组件50的下支架51采用挂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架10上,且下支架51的两个侧板512分别形成一夹板并与固定座511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同时,上支架52与下支架51的铰接处可拆卸的配合,在安装提升组件50时,先将下支架51与上支架52拆卸,然后将两侧板512挂接在固定架10的两侧,接着将固定座511置于两侧板512之间并固定,最后安装上支架52和提升气囊53,安装过程中,无需对空气悬挂的原有部件进行拆卸和改装,简化了空气悬挂加装提升组件的过程,这样,无论是空气悬挂在出厂前、出厂后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可以方便的完成提升组件的加装。
在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利用安装导向板簧20的长螺栓的端部形成凸出部,来实现下支架51的两侧板512的挂装,简化了空气悬挂的整体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出部还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可以是在固定架10的两侧分别焊接一凸柱,然后将带有挂接孔5121的侧板512挂接在该凸柱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52可以是包括两个摆臂522、以及两个支撑板521,两摆臂522分别位于上支架52的两侧,两支撑板521同样的是分别位于上支架52的两侧,两支撑板521与两摆臂522一一对应的设置,两支撑板521之间通过一底板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在下支架51上设置一底板,将提升气囊53设置在上支架52的底板和下支架51的底板之间,如此,便于提升气囊53与上支架52和下支架51进行组装;俩摆臂522分别与两侧板512对应,摆臂522的一端铰接在与其对应的侧板512上,另一端则是固定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支撑板521上,支撑件设置在两支撑板521之间。也就是说上支架52与下支架51铰接的位置,即为摆臂522与侧板512铰接的位置,即侧板512与摆臂522铰接并且可拆卸的配合,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将侧板512设置在摆臂522的内侧,侧板512和摆臂522对应铰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轴孔,在侧板512和摆臂522的轴孔内穿接有一轴套5124,该轴套5124贯穿侧板512和摆臂522的轴孔,轴套5124与侧板512和摆臂522均是枢转配合的,轴套5124内穿接有一紧固螺栓5123,紧固螺栓5123的螺帽位于摆臂522的外侧,同时,在轴套5124上设置有一凸缘,凸缘抵接在侧板512的内侧,在紧固螺栓5123与轴套5124拧紧后,利用紧固螺栓5123的螺帽和凸缘防止侧板512和摆臂522脱离,同时,旋松紧固螺栓5123,即可将侧板512与摆臂522拆卸。当然,侧板512和摆臂522的连接配合,不仅限于采用上述的方式,其二者还可以是直接利用一带有光杆部的螺栓穿接后,通过套在螺栓上的螺母和螺栓的螺帽进行限定,侧板512和摆臂522与螺栓的光杆部配合,以确保其二者能够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在侧板512上还设置有一延伸臂5122,该延伸臂5122由侧板512的边缘向外延伸,侧板512上开设的轴孔位于该延伸臂5122的外侧端部,也就是说,摆臂522是转动连接在延伸臂5122的端部的,这样,使得下支架51和上支架52的转动轴线,与下支架51与固定架10之间的转动轴线相互错开一定的距离,确保提升组件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可以是包括支撑杆523和支撑套524,其中支撑杆523横穿两个支撑板521,支撑套524套设在支撑杆523外部并位于两支撑板521之间,支撑套524与导向板簧20的下表面接触,支撑套524与导向板簧20的下表面为面接触配合,用以分散应力,以防止应力集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也可以是仅包括支撑杆523,利用支撑杆523直接支撑在导向板簧20下方。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两支撑板521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5211,多个安装孔5211在两支撑板521上均沿高度方向排列,两支撑板521上同一高度的安装孔5211一一对应的设置,支撑杆523的两端分别穿接固定在相互对应的两安装孔5211中,支撑杆523可以是一长螺栓,即支撑杆523与支撑板521可拆卸配合,如此,可将支撑杆523安装在不同高度的安装孔5211中,调节支撑杆523的高度,继而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对导向板簧20的支撑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限位机构具体可以是: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固定座511顶部的限位凸起5111,第二限位部为固定架10的外端面,限位凸起5111抵接在固定架10的外端面以组成上述的限位机构。当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也可以是采用如限位拉杆等结构,只要能够防止下支架51在向着远离导向板簧20摆动至最大角度后继续相对固定架10向外摆动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挂车主梁上的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以及提升组件,导向板簧的第一端枢接在固定架上,承载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导向板簧的第二端上、另一端连接在挂车主梁上,车轴固定在导向板簧上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部;提升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提升气囊,下支架包括固定座和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两侧,两侧板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外部,两侧板分别挂接在两凸出部上并与凸出部枢转配合;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座向着固定架外侧摆动;上支架一端铰接在下支架上并与下支架可拆卸的配合、另一端设置有支撑于导向板簧下方的支撑件,提升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与上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导向板簧的第一端通过一横穿固定架的固定轴枢接在固定架上,该固定轴的两端分别穿出固定架的两侧形成两凸出部,侧板上设置有挂接孔,凸出部穿接在挂接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上支架包括两摆臂、与两摆臂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板,两支撑板通过一底板连接在一起,两摆臂分别与两侧板对应,且摆臂的一端铰接在与其对应的侧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支撑板上,支撑件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侧板位于摆臂的内侧,且侧板和摆臂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轴孔,且侧板和摆臂上的轴孔内穿接有一轴套,轴套上设置有抵接于侧板内表面的凸缘,轴套内穿接有一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螺帽置于摆臂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侧板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臂,侧板上的轴孔开设在该延伸臂的外侧端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支撑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的支撑板上的支撑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支撑件还包括套设在支撑杆上且与导向板簧下表面接触的支撑套。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安装孔,且两支撑板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设置,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穿接在互相对应的两安装孔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两侧板分别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固定座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部为设置在固定座顶部的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为固定架的外端面,限位凸起抵接于固定架的外端面。
CN202020056580.7U 2020-01-11 2020-01-11 挂车的空气悬挂 Active CN211808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6580.7U CN211808898U (zh) 2020-01-11 2020-01-11 挂车的空气悬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56580.7U CN211808898U (zh) 2020-01-11 2020-01-11 挂车的空气悬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08898U true CN21180889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49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56580.7U Active CN211808898U (zh) 2020-01-11 2020-01-11 挂车的空气悬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08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9535A (zh) * 2021-02-19 2021-05-25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及其耐磨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9535A (zh) * 2021-02-19 2021-05-25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及其耐磨板
CN112829535B (zh) * 2021-02-19 2022-08-23 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及其耐磨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3133A (en) Retractable spare tire carrier
CN211808898U (zh) 挂车的空气悬挂
CN111114229A (zh) 挂车的空气悬挂
CN111959214A (zh) 一种连接汽车导向臂与车轴的方法及连接结构
CN218703564U (zh) 备胎支架安装总成及车辆
US2710760A (en) Vehicle draft means with plural articulation axes
CN214241266U (zh) 一种无杆飞机牵引车
CN206155593U (zh) 一种重型车备胎升降及固定装置
CN208789798U (zh) 一种卡车及其备胎托架装置
CN110816696B (zh) 一种联合挂车
EP2796340B1 (en) Quick-connection lifter device
CN108974152B (zh) 一种备胎拆装装置
CN208978557U (zh) 一种可折叠式轮胎拆装装置
CN218703563U (zh) 备胎支架
CN219751652U (zh) 一种商用车生产线车轮夹取吊具
CN220265134U (zh) 一种汽车举升装置
CN206344898U (zh) 一种双备胎支架及载货汽车
CN219115317U (zh) 一种救援拖车
CN111845966B (zh) 一种升降式驾驶室悬置机构
CN214084495U (zh) 一种车载备胎携运装置
CN217022707U (zh) 一种备胎架及工程车辆
JPH08104267A (ja) リーフスプリング締付け時の自動車高規制装置
CN221023907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翻转安全支撑装置
CN216374093U (zh) 一种新型挂车轴线轴结构
CN221051311U (zh) 一种电梯底坑解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