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503U -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503U
CN211778503U CN202020260016.7U CN202020260016U CN211778503U CN 211778503 U CN211778503 U CN 211778503U CN 202020260016 U CN202020260016 U CN 202020260016U CN 211778503 U CN211778503 U CN 211778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dust cover
cambered surface
pull rod
p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600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川
刘俊荣
杜建威
尹华清
李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600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底盘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球铰结构包括球销本体、球座和防尘罩,其中,球销本体设有球头端,球座具有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和与球头端卡接的卡接端。防尘罩套设在球销本体上,且与球座连接,防尘罩具有相对的受拉侧和受压侧,其中,受拉侧为第一弧面,受压侧为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均沿背离球销本体的方向凸出,且第一弧面的弯曲程度大于第二弧面的弯曲程度。本实用新型将防尘罩设置成非对称结构,为防尘罩垂直于拉杆方向的受拉侧补偿变形量,为受压侧减小变形量,从而避免了防尘罩因拉杆因重力运动而导致损坏,延长了防尘罩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延长了球铰结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商用车为了满足空间杆系传动需求,拉杆与连接部件普遍使用球铰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适应较大的载荷。其中,前球铰结构与摇臂锥孔连接,后球铰结构与前轴节臂锥孔连接。
带偏距的拉杆受力如图1所示,偏距A的存在导致拉杆质心偏离球心连线O1O2,在重力F作用下产生附加转动力矩M,在该力矩M作用下,拉杆在整车装配后产生重力方向的自转趋势,车辆路过颠簸路面时,进一步推动拉杆下坠到极限位置,且该运动不可逆。该现象导致球铰结构中防尘罩长期处于极限状态,一侧受拉,一侧受压,由于现有技术中拉杆球铰结构中防尘罩为对称结构,防尘罩向各个方向的运动量一致,且现有的防尘罩材料多为氯丁橡胶(CR),其有良好的机械、耐油、耐老化等性能,但耐寒性差,尤其寒区车辆冬天气温低,防尘罩脆性加大,受到极限拉压时更加速了其损坏。车辆长期运行后极易导致防尘罩早期损坏,球头失去润滑、杂质进入球头内部,造成球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拉杆球铰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球铰结构中防尘罩易损坏从而造成球头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目的是要减小球头的摆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包括拉杆和设置在所述拉杆两端的球铰结构,所述球铰结构包括:
球销本体,设有球头端;
球座,具有与所述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和与所述球头端卡接的卡接端;
防尘罩,套设在所述球销本体上,且与所述球座连接,所述防尘罩具有相对的受拉侧和受压侧,其中,所述受拉侧的外表面为第一弧面,所述受压侧的外表面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均沿背离所述球销本体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一弧面的弯曲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弯曲程度。
可选地,还包括:
球碗,设置在所述球座的卡接端内部,并与所述球销本体的球头端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球销本体包括:
连杆,其与所述球头端连接的一端为锥部,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连杆上。
可选地,还包括:
保护壳,套设在所述锥部处,并与所述连杆抵接。
可选地,还包括:
呈椭圆状的限位圈,设置在所述锥部与所述球头端的连接处,其中,所述限位圈沿所述受拉侧和受压侧方向为短轴。
可选地,所述球座的卡接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凹槽,所述防尘罩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卡进所述凹槽,并通过连接件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罩与所述卡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卡簧。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远离所述球座的一端通过卡簧与所述连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上述的拉杆球铰总成。
本实用新型中球铰结构包括球销本体、球座和防尘罩,其中,球销本体设有球头端,球座具有与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和与球头端卡接的卡接端。防尘罩套设在球销本体上,且与球座连接,防尘罩具有相对的受拉侧和受压侧,其中,受拉侧的外表面为第一弧面,受压侧的外表面为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均沿背离球销本体的方向凸出,且第一弧面的弯曲程度大于第二弧面的弯曲程度。本实用新型将防尘罩设置成非对称结构,为防尘罩垂直于拉杆方向的受拉侧补偿变形量,为受压侧减小变形量,从而避免了防尘罩因拉杆因重力运动而导致损坏,延长了防尘罩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延长了球铰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将限位圈设置成椭圆状的限位圈,并将限位圈沿受拉侧和受压侧方向设为短轴,减小了球头端垂直于拉杆方向的摆角,限制了球头端的运动,进一步减小了防尘罩垂直于拉杆方向的变形量,减小了对防尘罩的损伤。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拉杆与球铰结构的示意性安装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球铰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球铰结构主视图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球铰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拉杆1与球铰结构2的示意性安装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球铰结构2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球铰结构2主视图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3所示,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拉杆球铰总成100一般性地可包括拉杆1和设置在拉杆1两端的球铰结构2,其中,球铰结构2包括球销本体23、球座21和防尘罩22,球销本体23设有球头端231。球座21具有与拉杆1连接的连接端211和与球头端231卡接的卡接端212。防尘罩22套设在球销本体23上,且与球座21连接,防尘罩22具有相对的受拉侧222和受压侧221,其中,受拉侧222的外表面为第一弧面,受压侧221的外表面为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均沿背离球销本体23的方向凸出,且第一弧面的弯曲程度大于第二弧面的弯曲程度。
本实用新型将防尘罩22设置成非对称结构,为防尘罩22垂直于拉杆1方向的受拉侧222补偿变形量,为受压侧221减小变形量,从而避免了防尘罩22因拉杆1因重力运动而导致损坏,缩小了拉杆1实际运行时与周边件状态与设计状态的差距。延长了防尘罩22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延长了球铰结构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拉杆1球铰总成还包括球碗213,其设置在球座21的卡接端212内部,并与球销本体23的球头端231相抵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球碗213以限制球头端231的运动。
球销本体23包括连杆232,其与球头端231连接的一端为锥部233,防尘罩22套设在连杆232上。
进一步地,拉杆1球铰总成还包括保护壳24,其套设在锥部233处,并与连杆232抵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保护壳24,在球销本体23运动时可以对锥部233进行保护。
图4是图2所示球铰结构2的示意性俯视图。如图4所示,并参见图1-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拉杆1球铰总成还包括呈椭圆状的限位圈25,设置在锥部233与球头端231的连接处,其中,限位圈25沿受拉侧222和受压侧221方向为短轴a。
具体地,球座21的卡接端212沿其周向开设有凹槽(图中未示出),防尘罩22上设有延伸部(图中未示出),延伸部卡进凹槽,并通过连接件26从而使得防尘罩22与卡接端212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件26为卡簧。
另外,防尘罩22远离球座21的一端通过卡簧与连杆232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安装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拉杆球铰总成100。对于拉杆球铰总成100,这里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拉杆1自转后防尘罩22长期受大的应力问题,通过设计非对称防尘罩22,并且设置保护壳24,对球头端231垂直于拉杆方向的最大摆角实现小角度限位,在±5°范围内,使得防尘罩22工作于较好状态。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包括拉杆和设置在所述拉杆两端的球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结构包括:
球销本体,设有球头端;
球座,具有与所述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和与所述球头端卡接的卡接端;
防尘罩,套设在所述球销本体上,且与所述球座连接,所述防尘罩具有相对的受拉侧和受压侧,其中,所述受拉侧的外表面为第一弧面,所述受压侧的外表面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均沿背离所述球销本体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一弧面的弯曲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弯曲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球碗,设置在所述球座的卡接端内部,并与所述球销本体的球头端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销本体包括:
连杆,其与所述球头端连接的一端为锥部,所述防尘罩套设在所述连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护壳,套设在所述锥部处,并与所述连杆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呈椭圆状的限位圈,设置在所述锥部与所述球头端的连接处,其中,所述限位圈沿所述受拉侧和受压侧方向为短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座的卡接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凹槽,所述防尘罩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卡进所述凹槽,并通过连接件从而使得所述防尘罩与所述卡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卡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罩远离所述球座的一端通过卡簧与所述连杆连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杆球铰总成。
CN202020260016.7U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1778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0016.7U CN211778503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60016.7U CN211778503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503U true CN211778503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0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60016.7U Active CN211778503U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13658A1 (en) Ball-and-socket joint connection
CN101203683B (zh) 铰链装置和/或支承装置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装置的汽车
US20140212204A1 (en) Ball Joint
CN204784154U (zh) 球铰式连接结构和汽车
US6729694B2 (en) Balance weight for a wheel of a two-wheel vehicle
CN211778503U (zh) 一种拉杆球铰总成及车辆
CN113994111B (zh) 球座、球窝接头以及球窝接头的制造方法
CN108640007B (zh) 剪式千斤顶
CN210257883U (zh) 一种新型拖车钩
CN213270702U (zh) 一种球头销套、转向组件及汽车
CN214576447U (zh) 用于汽车后背门电动开闭系统的球型联接机构
CN214304751U (zh) 工艺孔密封用戴帽抽芯铆钉
CN211501324U (zh) 一种聚氨酯关节轴承
JPWO2006077622A1 (ja) 防振装置
CN210240297U (zh) 一种转向球头总成
CN210553995U (zh) 下摆臂及车辆
CN214128724U (zh) 一种用于固定穿刺针的卡爪式快速接头
CN210101242U (zh) 汽车前横向稳定杆吊杆
CN221942971U (zh) 减振器的万向接头和减振器
CN215720061U (zh) 汽车塑料装饰零部件安装结构
CN212765547U (zh) 横臂总成及悬架系统
CN215474296U (zh) 控制臂的弹簧连接结构、控制臂组件及车辆
CN213017256U (zh) 一种直线运动机构连接装置
JPH0463A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ピン
KR20110023157A (ko) 차량 서스펜션용 볼 조인트 및 그 장착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 & D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