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9191U -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9191U
CN211689191U CN202020140653.0U CN202020140653U CN211689191U CN 211689191 U CN211689191 U CN 211689191U CN 202020140653 U CN202020140653 U CN 202020140653U CN 211689191 U CN211689191 U CN 211689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straightening
wheel
low yield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06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赞
徐锦松
李兵
白灵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Juren Photovolta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Juren Photovolta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Juren Photovolta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Juren Photovolta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06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9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9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9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包括校直机构和冷却机构,校直机构设置在风刀后段,对镀锡后的焊带进行高温校直,冷却机构设置在校直机构后端,对校直后的焊带进行冷却降温。本实用新型通过校直机构和冷却机构相互配合,对镀锡完成后的焊带先校直再冷却定型,降低焊带卷绕后的再次放线时的弯曲程度。采用校直轮对焊带进行保温,更加有利于焊带的校直;同时校直轮的热源采用高压蒸汽,相比于电热丝加热,热源分布更加均匀,并且高压蒸汽在该压力下,无法突破其最高温度,能够有效避免蒸汽温度过高,对焊带造成损坏。冷却轮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同时使得冷却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带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涂锡焊带(或镀锡铜带)是每一种主流光伏组件的关键部件,是关系光伏组件功率高低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只有优质稳定的光伏涂锡焊带才能配合光伏电池生产出高功率和高耐久的光伏组件。
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的工艺是采用焊带将每块电池片串焊起来,焊带屈服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电池串焊过程中的隐裂和碎片率,屈服强度越低,焊接过程中碎片的概率越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包括校直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设置在风刀后段,对镀锡后的焊带进行高温校直,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校直机构后端,对校直后的焊带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接头、校直轮、校直上架、校直下架、第一导向件、第一弹簧和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校直下架上,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校直上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利用所述第一弹簧支撑所述校直上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校直上架和所述校直下架上,以驱动所述校直下架沿所述第一导向件竖直移动,所述校直轮分别交替设置在所述校直上架和所述校直下架上,所述校直轮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旋转接头设置在所述校直轮上,利用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将高温蒸汽通入所述校直轮内。
进一步地,所述校直轮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压轮和第一端盖,所述第一转轴径向延伸设置填充部,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轴向设置蒸汽管路,并且在其周向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蒸汽管路连通管的蒸汽口,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与所述填充部形成密闭的蒸汽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校直下架上,并且与所述校直上架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接头、冷却轮、冷却上架、冷却下架、第二导向件、第二弹簧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冷却下架上,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冷却上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利用所述第二弹簧支撑所述冷却上架,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冷却上架和所述冷却下架上,以驱动所述冷却下架沿所述第二导向件竖直移动,所述冷却轮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冷却上架和所述冷却下架上,所述冷却轮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接头设置在所述冷却轮上,利用所述第二旋转接头将冷却液通入所述冷却轮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轮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压轮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转轴径向延伸设置填充部,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轴向设置冷却水管路,并且在其周向设置若干个与所述冷却水管路连通的通水口,所述第二压轮和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与所述填充部形成密闭的冷却水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冷却下架上,并且与所述冷却上架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依次将所述冷却轮的出水端与相邻所述冷却轮的进水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压轮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轮内。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校直机构和冷却机构相互配合,对镀锡完成后的焊带先校直再冷却定型,降低焊带卷绕后的再次放线时的弯曲程度。采用校直轮对焊带进行保温,更加有利于焊带的校直;同时校直轮的热源采用高压蒸汽,相比于电热丝加热,热源分布更加均匀,并且高压蒸汽在该压力下,无法突破其最高温度,能够有效避免蒸汽温度过高,对焊带造成损坏。冷却轮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同时使得冷却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校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校直轮的立体图;
图4为校直轮的剖视图;
图5为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却轮的立体图;
图7为冷却轮的剖视图;
图8为连接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校直机构,2、冷却机构,3、连接管路,12、校直轮,13、校直上架,14、校直下架,15、第一导向件,16、第一弹簧,17、第一调节机构,121、第一转轴,122、第一压轮,123、第一端盖,21、冷却轮,22、冷却上架,23、冷却下架,24、第二导向件,25、第二弹簧,26、第二调节机构,211、第二转轴,212、第二压轮,213、第二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镀锡焊带生产流程为将基带通过涂锡炉后,经过风刀对其表面多余焊锡吹离,而后对其进行卷绕;通过上述方法,在生产过程中,焊带生产完成后即为弯曲的焊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校直机构1和冷却机构2,校直机构1设置在风刀后段,冷却机构2设置在校直机构1的后段;即,镀锡焊带经过风道后经过校直机构1,而后经过冷却机构2。通常,镀锡焊带经过风刀后表面温度为100℃左右,而该温度下的焊带仍然容易弯曲变形;通过校直机构1对镀锡后的焊带进行高温校直;校直机构1的校直温度保持在120℃左右。冷却机构2用于将校直后的镀锡焊带冷却,以对镀锡焊带进行定型。其中,校直机构1和冷却机构2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2-4所示,校直机构1包括第一旋转接头(未示出)、校直轮12、校直上架13、校直下架14、第一导向件15、第一弹簧16和第一调节机构17,第一导向件15可以是导柱,导柱设置四根,分别垂直设置在校直下架14的四个角上,校直上架13设置在导柱上,第一弹簧16套设置在导柱上,通过第一弹簧16支撑校直上架13,第一调节机构17设置在校直上架13和校直下架14上,通过第一调节机构17推动校直上架13沿第一导向件15引导方向竖直移动,进而调节校直上架13与校直下架14之间的间距。校直轮12分别交替设置在校直上架13和校直下架14上,校直轮12为中空结构。第一旋转接头设置在校直轮12上,用于将高温蒸汽通入校直轮12内并排出。具体的,校直轮12包括第一转轴121、第一压轮122和第一端盖123,第一转轴121上径向延伸设置填充部,第一转轴121两端轴向设置蒸汽管路,并且在其周向设置若干个与蒸汽管路连通管的蒸汽口,第一压轮122和第一端盖123设置在第一转轴121上,与填充部形成密闭的蒸汽腔。高温蒸汽通过第一旋转接头从第一转轴121的一端进入,通过蒸汽管路从蒸汽口进入蒸汽腔,而后从第一转轴121的另一端排出。通过第一压轮122和填充部之间形成较窄的蒸汽腔,能够增加蒸汽流速,使得蒸汽腔内始终保持标准温度的高压蒸汽;同时采用蒸汽对第一压轮122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效率高,并且加热均匀。其中,第一压轮122、第一端盖123和第一转轴12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并且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17包括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校直下架14上,并且与校直上架13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螺杆,将旋转运动转换为校直上架13的直线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23设置在第一压轮122内,形成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将第一端盖123设置在第一压轮122内,用于支撑第一压轮122的一端,以承载校直时焊带对校直轮12的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校直轮12的数量进行限定,附图中体现的是六个校直轮12,当然,为了对焊带进一步校直,可以设置大于六个校直轮12,例如十个、十二个、甚至更多。
如图5-7所示,冷却机构2包括第二旋转接头(未示出)、冷却轮21、冷却上架22、冷却下架23、第二导向件24、第二弹簧25和第二调节机构26,第二导向件24可以是导柱,导柱设置四根,分别垂直设置在冷却下架23的四个角上,冷却上架22设置在导柱上,第二弹簧25套设置在导柱上,通过第二弹簧25支撑冷却上架22,第二调节机构26设置在冷却上架22和冷却下架23上,通过第二调节机构26推动冷却上架22沿第二导向件24引导方向竖直移动,进而调节冷却上架22与冷却下架23之间的间距。冷却轮21分别对称设置在冷却上架22和冷却下架23上,冷却轮21为中空结构。第二旋转接头设置在冷却轮21上,用于将冷却水通入冷却轮21内并排出。具体的,冷却轮21包括第二转轴211、第二压轮212和第二端盖213,第二转轴211上径向延伸设置填充部,第二转轴211两端轴向设置冷却水管路,并且在其周向设置若干个与冷却水管路连通管的通水口,第二压轮212和第二端盖213设置在第二转轴211上,与填充部形成密闭的冷却水腔。即第二转轴211、第二压轮212、第二端盖213和填充部形成密闭空间,仅通过通水孔与冷却水管路连通。冷却水通过第二旋转接头从第二转轴211的一端进入,从通水孔进入冷却水腔内,然后从另一端的通水孔经冷却水管路和第二旋转接头排出。通过第二压轮212和填充部之间形成较窄的通道,能够增加冷却水的流速,进而更快的带走热量。其中,第二压轮212和第二端盖213及第二转轴211之间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及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机构26包括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冷却下架23上,并且与冷却上架22螺纹配合。通过转动调节螺杆,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冷却上架22的直线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端盖213设置在第二压轮212内,形成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将第二端盖213设置在第二压轮212内,用于支撑第二压轮212的一端,使得第二压轮212转动时保持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还包括连接管路3,连接管路3依次连接冷却轮21的出水端和进水端。即冷却水流经各个冷却轮21。优选的,冷却水从冷却机构2的出口端出的冷却轮21的进水端进入,从冷却机构2的进口端的冷却轮21的出水端流出;可见,镀锡焊带在冷却机构2的进口端处温度较高,在出口端出温度较低;使得较凉温度的冷却水对出口端的镀锡焊带冷却,而通过较高温度的冷却水对入口端的镀锡焊带进行冷却,这样能够使得冷却水利用率更高,并且对镀锡焊带均匀降温,降温效果更好,避免快速冷却造成镀锡焊带韧性降低,容易断裂。如果每个冷却轮21均采用独立冷却水供应,那么会造成冷却水浪费;而冷却水从冷却机构2的进口端流向出口端,那么会降低朝向出口端降温能力。应当注意的,上述连接管路与冷却轮21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通过第二旋转接头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却水通常为常温自来水;这样避免对镀锡焊带温度降的过低,造成镀锡焊带韧性降低,使其容易断裂。
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冷却轮21的数量进行限定,附图中体现的是六个冷却轮21,当然,为了对焊带进一步冷却,可以设置大于六个冷却轮21,例如十个、十二个、甚至更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8所示,将风刀吹后的镀锡焊带直接通入校直机构1内,校直机构内校直轮内通入120℃左右的高压蒸汽,使得镀锡焊带表面保持120℃的温度,进而使得镀锡焊带更加容易校直,而后进入冷却机构2,通过冷却轮对滚过镀锡焊带表面,将低镀锡焊带进行降温,对其进行定型,而后通过后面的卷绕盘对其进行卷绕;在后续使用中,镀锡焊带放线后,相比于直接卷绕,弯曲度更低,使其焊接时更加平整。
在本实用新型中,校直轮12和冷却轮21与焊带接触的表面为光滑平面,适用于各种扁平焊带;当然,如果焊带为圆形焊带,可以选择在其表面设置环形凹槽,使得圆形焊带嵌于环形凹槽内。通过环形凹槽引导焊带移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校直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设置在风刀后段,对镀锡后的焊带进行高温校直,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校直机构后端,对校直后的焊带进行冷却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接头、校直轮、校直上架、校直下架、第一导向件、第一弹簧和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校直下架上,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校直上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件上,利用所述第一弹簧支撑所述校直上架,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校直上架和所述校直下架上,以驱动所述校直下架沿所述第一导向件竖直移动,所述校直轮分别交替设置在所述校直上架和所述校直下架上,所述校直轮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旋转接头设置在所述校直轮上,利用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将高温蒸汽通入所述校直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轮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压轮和第一端盖,所述第一转轴径向延伸设置填充部,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轴向设置蒸汽管路,并且在其周向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蒸汽管路连通管的蒸汽口,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与所述填充部形成密闭的蒸汽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校直下架上,并且与所述校直上架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接头、冷却轮、冷却上架、冷却下架、第二导向件、第二弹簧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冷却下架上,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冷却上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利用所述第二弹簧支撑所述冷却上架,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冷却上架和所述冷却下架上,以驱动所述冷却下架沿所述第二导向件竖直移动,所述冷却轮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冷却上架和所述冷却下架上,所述冷却轮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接头设置在所述冷却轮上,利用所述第二旋转接头将冷却液通入所述冷却轮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轮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压轮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转轴径向延伸设置填充部,所述第二转轴两端轴向设置冷却水管路,并且在其周向设置若干个与所述冷却水管路连通的通水口,所述第二压轮和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与所述填充部形成密闭的冷却水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冷却下架上,并且与所述冷却上架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依次将所述冷却轮的出水端与相邻所述冷却轮的进水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压轮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轮内。
CN202020140653.0U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Active CN211689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0653.0U CN211689191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0653.0U CN211689191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9191U true CN211689191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0653.0U Active CN211689191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9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8431A (zh) * 2020-01-21 2020-05-08 太仓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8431A (zh) * 2020-01-21 2020-05-08 太仓巨仁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8431A (zh)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JP2012236225A (ja) 内面螺旋溝付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11689191U (zh) 一种用于改进光伏焊带低屈服性能的装置
EP3399269A1 (en) Double-row bent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7167870A (zh) 一种导光板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1261743B (zh) 一种低温光伏焊带
CN208450553U (zh) 一种生产非晶带材用的冷却辊及设备
CN207512224U (zh) 一种电线铜芯加热退火装置
CN209798019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漆包线裸线软化装置
CN210231009U (zh) 一种压扁设备的冷却装置
CN210334140U (zh) 一种铜线压扁成型设备
JP6355039B2 (ja) 内面螺旋溝付管の製造装置
CN218089710U (zh) 一种连续管调质生产线
CN214190600U (zh) 沥青防水卷材成品缓存架
CN206843551U (zh) 单丝单控胎圈钢丝生产线回火加热装置
CN101093948A (zh) 大中型电机专用的空-水复合冷却管
CN218108971U (zh) 一种热交换管的生产工装
CN201081588Y (zh) 一种固定有散热片的换热管
CN219674488U (zh) 一种具有强化传热构件的塔式太阳能吸热管及吸热器
CN112222256A (zh) 一种电炉感应线圈成型工艺
JP6391138B2 (ja) 内面螺旋溝付管の製造方法
WO2023284388A1 (zh) 涡流热交换装置
CN220574381U (zh) 一种消除锂电铜箔皱褶的装置
CN206572781U (zh) 一种集热管
CN115896441A (zh) 一种铜绞线编丝退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