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67585U -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67585U
CN211567585U CN201922170760.8U CN201922170760U CN211567585U CN 211567585 U CN211567585 U CN 211567585U CN 201922170760 U CN201922170760 U CN 201922170760U CN 211567585 U CN211567585 U CN 211567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hock absorber
fixed cylinder
cast aluminum
front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707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月琴
陈青云
操升华
黄少华
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mco Nvh Technologies Co ltd Anhui
Original Assignee
Asimco Nvh Technologies Co ltd Anhu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mco Nvh Technologies Co ltd Anhui filed Critical Asimco Nvh Technologies Co ltd Anhui
Priority to CN2019221707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67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67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67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架、上挡片、橡胶主簧,所述主支架包括固定筒、一体设于固定筒四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若干个螺栓;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固定筒分成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隔板中间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将第一、第二腔体上下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有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由外衬套、橡胶体和内骨架组件组成,所述上挡片铆接设于固定筒的上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体式的主支架,结构强度好,而且也不需要单独设计传统的缓冲块垫板,结构更加紧凑,也便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悬架领域,尤其涉及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减振器上支撑是汽车悬架系统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零部件,主要功能是承受悬架传递到车身的垂向载荷,承受操控和冲击载荷;同时通过轴承的旋转确保车辆转向的功能;另外,为保证转向的精准,保证减震器活塞杆具有偏摆的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乘员舱提供隔震;确保减震器总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噪声;研发时为满足轻量化,低成本要求,同时保证悬架系统性能和强度;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满足各方向性能要求及各种强度,疲劳的前减上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架、上挡片、橡胶主簧,所述主支架包括固定筒、一体设于固定筒四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若干个螺栓;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固定筒分成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隔板中间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将第一、第二腔体上下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有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由外衬套、橡胶体和内骨架组件组成,所述上挡片铆接设于固定筒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骨架组件由内衬套和尼龙体注塑而成;外骨架采用尼龙体注塑,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满足强度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螺栓数量为3,所述螺栓与安装部压装连接;通过压装连接解决了主支架与螺栓或螺母一起高压铸造中的工艺,成本及防腐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所述第二腔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通过凸起部能够紧固减振器顶部的缓冲块,防止减震器上的缓冲块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衬套为树脂件;能够实现降低成本,减轻重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该主支架一端可以通过上挡片对橡胶体起到限位作用,不用单独增加限位板,另一端在固定筒内一体设计了隔板,而且将固定筒分成上下两个腔体,上方腔体放置橡胶主簧,下方腔体放置减振器的缓冲块,整个结构一体成型,结构强度好;
2)该结构也不需要单独设计传统的缓冲块垫板,结构更加紧凑,也便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橡胶主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支架;11、固定筒;12、安装部;13、隔板;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51、凸起部;16、通孔;2、上挡片;4、螺栓;5、橡胶主簧;51、外衬套;52、橡胶体;53、内骨架组件;531、内衬套;532、尼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包括主支架1、上挡片2、橡胶主簧5,
所述主支架1为铸铝件,包括固定筒11、一体设于固定筒11四周的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上设有3个螺栓4,而且螺栓4与安装部12通过压装工艺压装连接,解决了主支架与螺栓或螺母一起高压铸造中的工艺,成本及防腐问题;
主支架通过安装部与车身连接,而且通过高压铸造工艺,经过时效处理,能提高生产效率,达到降低成本,减重,满足强度且能够达到一定要求的延伸率,满足产品装配,旋铆工艺要求;
所述固定筒11的内部一体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固定筒11分成第一腔体14与第二腔体15,所述隔板13中间设有通孔16,并通过通孔16将第一、第二腔体14、15上下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14中设有橡胶主簧5,所述橡胶主簧5由外衬套51、橡胶体52和内骨架组件53组成,所述上挡片2铆接设于固定筒11的上端;外衬套51为树脂件;
为了为满足NVH性能,所述内骨架组件53由内衬套531和尼龙体532注塑而成,而且此结构容易设计,成本较低,且便于调整产品性能;
第二腔体15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51,第二腔体中用于设置缓冲块;
本发明的装配关系是:首先将外衬套、内骨架组件和橡胶体硫化成橡胶主簧,然后将橡胶主簧放入主支架的固定筒内的第一腔体中,并与固定筒内过盈配合,接着将上挡片放入主支架的上端,且间隙配合;通过旋铆设备将主支架,橡胶主簧,上挡片一起旋铆而成;最后将螺栓或螺母与主支架的安装部通过压入方式组装成前减上支撑总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上挡片(2),所述主支架(1)包括固定筒(11)、一体设于固定筒(11)四周的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上设有若干个螺栓(4);所述固定筒(11)的内部一体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固定筒(11)分成第一腔体(14)与第二腔体(15),所述隔板(13)中间设有通孔(16),并通过通孔(16)将第一、第二腔体(14、15)上下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4)中设有橡胶主簧(5),所述橡胶主簧(5)由外衬套(51)、橡胶体(52)和内骨架组件(53)组成,所述上挡片(2)铆接设于固定筒(11)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骨架组件(53)由内衬套(531)和尼龙体(532)注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4)数量为3,所述螺栓(4)与安装部(12)压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5)的内侧壁上设有凸起部(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51)为树脂件。
CN201922170760.8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Active CN211567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0760.8U CN211567585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0760.8U CN211567585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67585U true CN211567585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70760.8U Active CN211567585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67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959A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结构
CN108657278B (zh) 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110789284A (zh)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101850712A (zh) 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软垫
CN110978977A (zh) 一种纯电动车的电机总成悬置结构及悬置系统
CN211567585U (zh) 一种铸铝支架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106696669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08827576U (zh) 一种拉杆悬置结构
CN201300708Y (zh) 一种发动机二级减振悬置
CN110065378A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总成悬置
CN202319904U (zh) 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与车架横梁的组合结构
CN209566755U (zh) 一种汽车悬置拉杆结构
CN201559517U (zh) 载重汽车改进的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11567586U (zh) 一种汽车后减振器上支撑座结构
CN20987007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
CN201980077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软垫
CN202541252U (zh) 汽车空调压缩机用支架
CN207029295U (zh) 一种轻型汽车用副车架
CN204774639U (zh) 一种变速箱侧悬置结构
CN215891033U (zh) 一种分动器悬置结构、分动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262525U (zh) 一种后减震器上支撑结构
CN221023162U (zh) 一种悬置支架总成及机动车
CN205315610U (zh) 一种新型传动轴扭转减震器总成
CN215059173U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减震器上支撑总成
CN218229140U (zh) 一种副车架吸振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