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7614U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7614U
CN211457614U CN201921611116.3U CN201921611116U CN211457614U CN 211457614 U CN211457614 U CN 211457614U CN 201921611116 U CN201921611116 U CN 201921611116U CN 211457614 U CN211457614 U CN 211457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organic layer
color organic
layer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11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益明
徐延翔
李庆孟
徐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11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7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7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7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终端的外壳、后壳或电池盖等,该壳体组件包括:透明基材和颜色有机层,其中,透明基材为透明材质构成,包括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颜色有机层设置于透明基材的内表面上,且颜色有机层的厚度沿至少一个方向变化,以实现壳体组件的颜色变化,成本低,变色效果好。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外观的要求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颜色设计。目前,渐变色的外壳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成为电子设备外壳,如手机后盖的主流装饰。目前,手机的后盖的渐变色主要是通过厚度变化的镀膜层来实现,常见的手机外壳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玻璃基材101、厚度变化的颜色膜层102和油墨层103,由于颜色膜层102是采用镀膜工艺,通过挡板来实现颜色膜层102的厚度变化,由于厚度膜层形成的层结构的渐变色效果差,只能实现一维渐变。如何设计一种新型具有渐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外壳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可实现壳体组件的颜色变化,成本低,变色效果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透明基材和颜色有机层,其中,透明基材为透明材质构成,包括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颜色有机层设置于透明基材的所述内表面上,且颜色有机层的厚度沿至少一个方向变化,以实现壳体组件的颜色变化。
应理解,该壳体组件可以应用于终端的外壳、后壳或电池盖等。
上述壳体组件可以实现多个方向(多维)上颜色的变化,且通过颜色有机层来实现,成本低、制备效率高,且颜色变化视觉效果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颜色有机层的材质为半透明的固化材料,固化材料可以包括热固化材料或光固化材料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颜色有机层包括第一颜色有机子层和第二颜色有机子层,其中,第一颜色有机子层的颜色与第二颜色有机子层的颜色不同。
可选地,第一颜色有机子层的厚度和第二颜色有机子层的厚度互补,以使颜色有机层背离透明基材的表面平坦。
结合第一方面,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颜色有机层背离透明基材的表面上的透明有机层,透明有机层的厚度和颜色有机层的厚度互补,以使透明有机层背离颜色有机层的表面平坦。
结合第一方面,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还包括油墨层,该油墨层设置于所述颜色有机层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还包括镀膜层,该镀膜层设置于颜色有机层与油墨层之间。
应理解,由于镀膜层的膜厚通常较厚(在100nm以上),镀膜应力较大,此时,设置于透明基材和镀膜层之间的颜色有机层,还可以起到缓冲镀膜层与透明基材之间应力的作用,能够保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膜层不会变形、开裂以提高壳体组件的耐久性。
可选地,镀膜层、油墨层、颜色有机层的颜色各不相同。上述壳体组件将颜色变化的颜色有机层与变色的镀膜层组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加多变的渐变效果,且在深度方向上渐变效果好,更加美观。
结合第一方面,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膜片,该装饰膜片设置于颜色有机层背离透明基材的表面上。
上述壳体组件将颜色变化的颜色有机层与装饰膜片组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加多变的渐变效果,且在深度方向上渐变效果好,更加美观。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显示屏组件和主板,显示屏组件与壳体组件相连,主板设置显示屏组件和壳体组件之间,主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电连接,壳体组件为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壳体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外壳和手机外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C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的制备方法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9C-图9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可应用于终端的外壳上,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手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电脑等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手机外壳20可以包括前壳21、中框22和背壳23等,其中,前壳21可以包括前壳支架和显示屏,其中,前壳21、中框22 和后壳23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在一些手机中,前壳21也被称为显示屏,后壳23也被称为电池盖板,或者,中框22与后盖23一起被称为电池盖板。在一种实现中,中框22可以包括支撑板,如铝板,后壳23贴附与支撑板背离前壳21的表面,此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即为后壳;在另一种实现中,后壳可以包括支撑板中,此时,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可以贴附与该支撑板背离前壳21的表面,与支撑板一起构成手机的后壳23。还应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不限于应用于手机外壳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子设备,此处不作限定。
首选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1)、第0层光学透明层(optical clear 0layer,OC0)也通常被称为OC0层或OC0材料。
透明OC0材料主要由树脂、单体和助剂等组成,可以通过热固化或者光固化形成。其中,树脂可以是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饱和聚酯、聚肉桂酸酯和聚烃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单体为含有可聚合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如,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助剂为改善流平、消泡、润湿等性能的添加剂,常见的有流平剂、消泡剂、润湿剂等。
颜色OC0材料是在透明OC0的基础上,添加对应的颜色填料和对应助剂,经过分散后,形成的有颜色的OC0材料。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颜色有机层可以为颜色OC0材料,透明有机层可以为透明OC0 材料。
实施例一: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外壳组件可以包括:透明基材31和颜色有机层32。其中,透明基材31由透明材质构成,包括相对的外表面311和内表面312;颜色有机层32设置于透明基材31的内表面312上,且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沿至少一个方向变化,以实现壳体组件的颜色变化。
其中,透明基材31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经过强化后的玻璃。对玻璃的透明基材进行强化处理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物理钢化的方法,例如,将玻璃进行加热后急速冷却;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对玻璃进行强化,例如,可以将玻璃基底长时间的浸泡在高温的熔融盐中强化透明基材。
其中,颜色有机层32的材质为包含颜色的有机的半透明材料,如颜色CO0材料,可以是第一颜色的固化材料,如热固化材料光固化材料等。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不均匀,颜色有机层32上厚的区域颜色深,薄的区域颜色浅,以实现颜色有机层32的变色或渐变色,进而实现壳体组件的变色或渐变色。颜色有机层32可以包括通过喷涂、丝印、打印或转印等方式在透明基材31的内表面312涂覆至少一层有颜色的有机材料层。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可以沿至少一个方向逐渐变大或变小,也可以局部沿至少一个方向变大或变小,也可以无规律变化,对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厚度变化的颜色有机层32还可以形成图案,比如手机品牌的商标或其他图案等,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在通过喷涂形成颜色有机层32时,在喷涂机包括多个喷嘴时,可以通过软件程序控制一部分喷嘴喷涂墨滴小,一部分喷嘴喷涂墨滴大,则墨滴大的部分形成的颜色有机层32 厚度大,墨滴小的部分形成的颜色有机层32厚度小。在厚度小的颜色有机层32和厚度大的颜色有机层的材质相同,则颜色有机层32上厚度大的部分的颜色深于厚度小的部分的颜色。在另一种实现中,当喷嘴与透明基材31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调整喷嘴喷涂墨滴的大小,进而在透明基材31喷嘴经过的部分上沿运动方向上形成厚度变化的颜色有机层32。
应理解,热固性材料是指利用高温使未固化的树脂完全固化,且固化过程不可逆的一种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聚肉桂酸酯、聚烃树脂或有机硅树脂等材料;光固性材料是指利用紫外线等高能量光线使未固化的树脂完全固化,且固化过程不可逆的一种材料,光固性材料可以是光敏树脂,比如环氧树脂、光敏乙烯醚、光敏丙烯树脂等,主要由其聚物、反应性稀释剂(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及其他助剂组成。
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A、图4B或图4C所示壳体组件为手机后壳,该壳体组件上具有贯穿壳体组件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第一孔301、第二孔302、第三孔303和第四孔304,其中,第一孔301、第二孔302可以是为摄像头预留的孔,用于显露手机的两个后置摄像头;第三孔303是为闪光灯预留的孔,用于显露手机的闪光灯;第四孔304是为指纹传感器预留的孔,用于显露指纹传感器中用于采集指纹的部分。应理解,手机后壳中各个孔还可以位于其他位置,手机后壳还可以是其他的孔,如用于显露三个摄像头的孔或用于显露四个摄像头的孔等,此处不作限定。图4A中沿虚线A-B的剖面即为上述图3所示的剖面图,在图4A中,如俯视图所示,颜色 OC0的厚度在x轴方向逐渐较小,形成的外壳组件的颜色沿x轴方向渐变。在图4B中,颜色OC0层的厚度沿y轴方向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周期性变化,此时得到的壳体组件的颜色一维渐变,C-D剖面图为俯视图中沿虚线CD的剖面图。在图4C中,颜色OC0层的厚度在几何中心最薄,向四周逐渐递增厚,形成渐变的“X”图案,此时得到的壳体组件的颜色二维渐变,E-F剖面图、G-H剖面图为俯视图分别为俯视图中沿虚线EF和GH的剖面图。应理解,颜色OC0层还可以通过厚度变化形成其他的图案,此处不作限定。
在玻璃基材的内表面具有一层颜色OC0层,其为半透明状态,且颜色OC0层的厚度不均匀,其表现为,颜色的深浅不一。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可以实现多个方向(多维)上颜色的变化,且通过颜色有机层32来实现,成本低、制备效率高,且颜色变化视觉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油墨层,油墨层设置于颜色有机层32上。请参阅图5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油墨层33铺设于颜色有机层32上,制备油墨层33 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聚酯、环氧等主体物质,添加色粉、金属粉等填料和功能性添加剂构成;可以在颜色膜层32之上铺设一层或多层油墨层33。通常,油墨层33的颜色决定了壳体组件封装的电子设备的基础色调,可以是黑色、白色、红色、蓝色或其他颜色等,此处不做限定。应理解,油墨层33的颜色可以与颜色有机层32的颜色(即第一颜色)相同或不同,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镀膜层,请参阅图6A或图6B所示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镀膜层34设置于在颜色有机层32和油墨层33之间。镀膜层34可以由一层或多层光学薄膜叠加而成,可选地,各个光学薄膜的层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不同。在一种实现中,镀膜层34中各个层的厚度可以是均匀的;在另一种实现中,镀膜层34的中各个层的厚度不均匀,可以实现变色。镀膜层34的材质可以是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 或者其他材质,可选地,镀膜层34中各个层或部分层的材质也可以是有颜色的半透明材料,此处不作限定。应理解,在人眼以不同角度观察图6B所示的壳体组件时,可以观察到至少两种不同的颜色,以实现了大角度变色的目的。
还应理解,由于镀膜层的膜厚通常较厚(在100nm以上),镀膜应力较大,此时,设置于透明基材31和镀膜层34之间的颜色有机层32,还可以起到缓冲镀膜层34与透明基材31之间应力的作用,能够保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膜层不会变形、开裂以提高壳体组件的耐久性。
在一些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装饰膜片,请参阅图7A所示的实施例,该装饰模片35可以设置于颜色有机层32背离透明基板31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于镀膜层34背离颜色有机层32的表面。如8B所示,装饰模片35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玻璃基体351、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35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薄膜353、UV纹理层354、颜色镀膜层355和油墨层356等中的一层或多层的组合。装饰膜片35的玻璃基体351的背离OCA胶352的表面与颜色有机层32背离透明基材31的表面连接。
应理解,当颜色变化的颜色有机层32与变色的镀膜层或装饰膜片组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加多变的渐变效果,且在深度方向上渐变效果好,更加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透明有机层,如图8A、图8B或图8C所示,该透明有机层36设置于颜色有机层32背离透明基材31的表面,可选地,透明有机层36与颜色有机层32互补,形成厚度均匀的有机层,为后续的镀膜层34、油墨层33、装饰模片35等的制备提供平坦化的表面,且可以避免颜色有机层32的段差。应理解,颜色有机层32和透明有机层36互补,则在壳体组件的任意一个位置,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与透明有机层36的厚度之和恒等于固定值。还应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有机层36与颜色有机层32可以不互补,即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与透明有机层36的厚度之和不为固定值,可以变化,此处不作限定。
在形成颜色有机层32后,可以在颜色有机层32背离透明基材31的表面形成透明有机层 36,形成透明有机层36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形成颜色有机层32的具体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为得到色彩更加丰富的壳体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颜色有机层32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层,参见图9A所示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颜色有机层32包括第一颜色有机子层 321和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其中,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的颜色不同于第二颜色有机子层 322的颜色。
形成上述多颜色的颜色有机层32的需要使用多个喷头以喷涂多个颜色,一个喷头对应一个墨水循环系统,只能喷涂一个颜色的物质,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分步实现方式和同步实现方式。以形成上述图9B所示的结构为例,分步实现方式可以是:在透明基材31的内表面312 通过第一喷嘴形成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在固化形成第一颜色有机层321后,通过第二喷嘴形成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同步实现方式可以是:参见图9B所示的外壳组件的制备过程的示意图,在一次喷涂中同时采用多个喷头喷涂,第一喷头901和第二喷头902在透明基板的移动方向上间隔预设距离。由于OC0工艺喷涂时,通常是透明基材31移动,喷头不动,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喷头901喷涂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第二喷头902喷涂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可选地,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也可以与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层互补,为后续的镀膜层34、油墨层33、装饰模片35等的制备提供平坦化的表面,且可以避免颜色有机层32的段差。
如图9C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外壳组件,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也可以与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层叠、互补,为后续的镀膜层34、油墨层33、装饰模片35等的制备提供平坦化的表面,且可以避免颜色有机层32的段差。
为得到颜色更加丰富多变的外壳组件,如图9D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外壳组件中颜色有机层32可以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子层,即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和第三颜色有机子层323,上述三层颜色有机子层可以互补,即在壳体组件的任意一个位置,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和第三颜色有机子层323的厚度之和恒等于固定值,为后续的镀膜层34、油墨层33、装饰模片35等的制备提供平坦化的表面,且可以避免颜色有机层32的段差。
应理解,上述图9A、图9C和图9D所示的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油墨层22、镀膜层34或装饰膜片35等,关于油墨层22、镀膜层34、装饰膜片35可参见上述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如图9E、图9F、图9G所示,分别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9E、图9F或图9G中,关于油墨层22的颜色、镀膜层34的颜色、第一颜色有机子层321、第二颜色有机子层322的颜色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镀膜层34也可以是透明的,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9A、图9F、图9G仅仅为外壳组件的示例性说明,本申请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的包括多个颜色的颜色有机子层的外壳组件,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3、图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A-图8C、图9A、图9C-图9G为外壳的剖面图,应理解,本申请中,由于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可以沿多个方向均变化,因此,对于同一外壳,平行的剖线可以对应不同的剖面,本申请不再一一描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颜色有机层32的厚度可以处于微米(μm)级别,例如1-100μm,镀膜层34的厚度通常处于纳米(nm)级,例如,1-1000nm,在其他的应用中,也可以超出该范围,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镀膜层34具体通过镀膜技术在颜色有机层32背离基材31的表面上形成,镀膜技术为现有的一种技术,具体可以包括磁控溅射沉积、脉冲激光沉积等,在本实施例中,镀膜层304具体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结构,即在颜色有机层32上镀至少一层介质层或金属层。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组件1001、显示屏组件1002和主板1003,显示屏组件1002与壳体组件1001相连,主板1003设置显示屏组件1002和壳体组件1001之间,主板1003与显示屏组件1002电连接,壳体组件1001为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任意一种壳体组件。
应理解,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照相模组、指纹组件等电子设备所必备的结构或部件,以手机为例,除了上述各个结构或部件外,手机还包括玻璃盖板、显示面板、音频处理模组、照相模组、触摸屏等结构或部件。
其中,图10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来说明,壳体组件1001作为手机的后盖(电池盖)。应理解,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显示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数字电视、个人数字助理、车载单元等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至少一个”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者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者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材和颜色有机层,其中,所述透明基材为透明材质构成,包括相对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颜色有机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所述内表面上,且所述颜色有机层的厚度沿至少一个方向变化,以实现所述壳体组件的颜色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有机层的材质为半透明的固化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有机层包括第一颜色有机子层和第二颜色有机子层,其中,所述第一颜色有机子层的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有机子层的颜色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有机子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颜色有机子层的厚度互补,以使所述颜色有机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材的表面平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颜色有机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材的表面上的透明有机层,所述透明有机层的厚度和所述颜色有机层的厚度互补,以使所述透明有机层背离所述颜色有机层的表面平坦。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设置于所述颜色有机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镀膜层,所述镀膜层设置于所述颜色有机层与所述油墨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层、所述油墨层、所述颜色有机层的颜色各不相同。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膜片,所述装饰膜片设置于所述颜色有机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材的表面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显示屏组件和主板,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所述主板设置所述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所述主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意一种壳体组件。
CN201921611116.3U 2019-09-25 2019-09-25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457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1116.3U CN211457614U (zh) 2019-09-25 2019-09-25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1116.3U CN211457614U (zh) 2019-09-25 2019-09-25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7614U true CN211457614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0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1116.3U Active CN211457614U (zh) 2019-09-25 2019-09-25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76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320A (zh) * 2021-03-04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CN113423212A (zh) * 2021-06-03 2021-09-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0493A (zh) * 2021-09-30 2021-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320A (zh) * 2021-03-04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CN112996320B (zh) * 2021-03-04 2023-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外壳和电子设备
CN113423212A (zh) * 2021-06-03 2021-09-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3212B (zh) * 2021-06-03 2022-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40493A (zh) * 2021-09-30 2021-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57614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826275B1 (en) Housing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788693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盖板的制备方法、电池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05159502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8196B (zh) 一种塑胶外壳uv印刷工艺
US20090235833A1 (en)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4405996U (zh) 显示设备
JP6665781B2 (ja) 筐体部品、電子機器、筐体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10978873A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N103369074B (zh) 移动终端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图像模块的制造方法
CN209265409U (zh) 一种电容式3d双曲面玻璃触摸屏
CN210215170U (zh) 一种图案玻璃盖板
CN108617120B (zh)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和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11935346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209767982U (zh) 手持终端及其彩色盖板
CN111225534B (zh) 一种盖板上色方法、盖板及电子设备
JP2014154088A (ja) 保護パネル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CN107390301A (zh) 一种显示屏的盖板及其制备方法、移动终端
CN113573526A (zh) 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3858760A (zh) 一种液晶板材手机背板生产工艺
CN205015859U (zh) 玻璃盖板
CN217047792U (zh) 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423207B (zh)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219644303U (zh) 光学结构、终端壳体及终端
CN111476055A (zh) 柔性准直器及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