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38688U -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 Google Patents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38688U
CN211338688U CN201921631037.9U CN201921631037U CN211338688U CN 211338688 U CN211338688 U CN 211338688U CN 201921631037 U CN201921631037 U CN 201921631037U CN 211338688 U CN211338688 U CN 211338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ing
driving
linkage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10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佛荣
容炳杰
孟永强
王建
伍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10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38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38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38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防坠落机构,其包括承载组件以及第一制动组件,承载组件包括制动限制部,第一制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部以及第一制动驱动部,第一制动部滑接于承载组件,其制动端面向制动限制部,第一制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第一制动部连接,第一制动驱动部驱动第一制动部,第一制动部的制动端露于制动限制部,并进行制动;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本申请的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制动驱动部以及第一制动部的配合设置,使得RGV小车在链条断开时,第一制动部能够露出承载组件进行制动,避免了RGV小车承载货物掉落的风险,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通过制动限制部对第一制动部的制动限制,避免了对RGV小车正常运行时的干涉。

Description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GV小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RGV小车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的物流运输和仓储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现有的RGV小车中,其升降装置的升降是采用链条作为驱动拉伸件的,而当链条突然断开时,会导致升降装置坠落,进而造成货物坠落,设备损坏的后果。在现有技术中,RGV小车中一般会采用带有阻挡器的阻挡机构来防止货物坠落,而常用的阻挡器是需要额外的动力源,这会使得RGV小车系统及结构复杂化,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坠落机构包括承载组件,其包括制动限制部;以及
第一制动组件,其包括第一制动部以及第一制动驱动部;第一制动部滑接于承载组件,其制动端面向制动限制部;第一制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第一制动部连接;第一制动驱动部驱动第一制动部,第一制动部的制动端露于制动限制部,并进行制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第二制动组件;第二制动组件包括制动感应部、第二制动驱动部以及第二制动部;第二制动驱动部分别与制动感应部以及第二制动部连接;制动感应部用于感应第一制动部的制动状态,第二制动驱动部根据第一制动部的制动状态驱动第二制动部进行制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设于承载组件的一端,并与第一制动驱动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设于承载组件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制动部包括第一制动件以及第一制动联动件;第一制动联动件滑接于承载组件;第一制动件设于第一制动联动件;第一制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第一制动联动件连接;第一制动驱动部驱动第一制动联动件移动,第一制动联动件带动第一制动件移动,使第一制动件的制动端露于制动限制部,并进行制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二制动部包括第二制动件、第二制动联动件以及制动承载件;第二制动件以及第二制动联动件分别滑接于制动承载件内;第二制动驱动部的驱动端与第二制动联动件的一端连接,第二制动联动件与第二制动件连接;第二制动驱动部驱动第二制动联动件移动,第二制动联动件带动第二制动件的制动端露于制动承载件,并进行制动。
一种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防坠落机构;以及
升降驱动机构;防坠落机构设于升降驱动机构。
一种RGV小车包括升降驱动装置;以及
升降装置;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装置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移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设于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端部设置有防撞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设于升降装置。
本申请通过第一制动驱动部以及第一制动部的配合设置,使得RGV小车在链条断开时,第一制动部能够露出承载组件进行制动,避免了RGV小车承载货物掉落的风险,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通过制动限制部对第一制动部的制动限制,避免了对RGV小车正常运行时的干涉。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防坠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防坠落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防坠落机构的爆炸示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升降驱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的R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组件;11、制动限制部;12、承载部;121、承载位;2、第一制动组件;21、第一制动部;211、第一制动件;2111、制动块;2112、制动弹性件;2113、制动头;212、第一制动联动件;2121、制动滑动块;21211、第一制动滑道;2122、制动限位板;21221、感应位;21222、底板;21223、立板;22、第一制动驱动部;221、弹性驱动件;222、连杆件;3、第二制动组件;31、制动感应部;32、第二制动驱动部;33、第二制动部;331、第二制动件;3311、制动滑位;332、第二制动联动件;3321、联动斜面;3322、联动限制位;333、制动承载件;3331、第二制动滑道;3332、连动滑道;4、第一连接组件;41、连接孔;42、第一连接位;43、螺接件;5、第二连接组件;51、连接杆;52、第二连接位;6、安装组件;61、安装底板;62、安装立板;10、防坠落机构;20、升降驱动机构;201、驱动支撑架;202、升降驱动件;203、链条;204、驱动滑块;205、辅助制动件;2051、辅助制动位;1000、升降驱动装置;200、升降装置;300、移动装置;400、防撞装置;500、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实施例一中防坠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防坠落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防坠落机构的爆炸示图。本实施例中的防坠落机构包括承载组件1以及第一制动组件2。承载组件1包括制动限制部11。第一制动组件2包括第一制动部21以及第一制动驱动部22。第一制动部21滑接于承载组件1,其制动端面向制动限制部11。第一制动驱动部22的驱动端与第一制动部21连接,第一制动驱动部22驱动第一制动部21,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端露于制动限制部11,并进行制动。
通过第一制动驱动部22以及第一制动部21的配合设置,使得RGV小车在链条断开时,第一制动部21能够露出承载组件1进行制动,避免了RGV小车承载货物掉落的风险,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通过制动限制部11对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限制,避免了对RGV小车正常运行时的干涉。
复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承载组件1还包括承载部12。制动限制部11设于承载部12。具体的,承载部12上开设有承载位121,承载位121沿着承载部12的高度方向开设于承载部12的中间部位。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2是纵截面为长方形的块状,承载位121为开设在承载部12中间部位的长方形的通口。制动限制部11的一端设于承载部12的表面,制动限位部11的另一端向着承载位121所在位置延伸,直至制动限位部11的末端位于承载位121的正前方。本实施例中的制动限位部11为板状,优选的,制动限位部11为″L″型的板状。优选的,制动限位部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制动限位部11分别位于承载部12相对的两侧,两个制动限位部11的末端正对。
复参照图1至图3,更进一步,第一制动部21包括第一制动件211以及第一制动联动件212。第一制动联动件212滑接于承载组件1。第一制动件211设于第一制动联动件212。第一制动驱动部22的驱动端与第一制动联动件212连接。第一制动驱动部22驱动第一制动联动件212移动,第一制动联动件212带动第一制动件211移动,使第一制动件211的制动端露于制动限制部11,并进行制动。
具体的,第一制动件211包括制动块2111以及制动弹性件2112。制动弹性件2112的一端设于制动块2111。制动块2111的一端开始承载孔(图中未显示),该承载孔为盲孔,制动弹性件2112的一端设于该承载孔内,制动弹性件2112的另一端漏于该承载孔,当制动弹性件2112被压缩时,其可被压缩于该承载孔内。优选的,承载孔以及制动弹性件21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承载孔并排设置,制动弹性件2112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承载孔内。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112可采用弹簧。优选的,制动块2111背向背向制动弹性件2112的一端设置有制动头2113,优选的,制动头2113具有由制动块2111上表面向着制动块2111下表面倾斜的倾斜面。优选的,该制动头2113的厚度小于制动块2111的厚度。优选的,制动头2113的宽度小于制动块2111的宽度。通过制动头2113的设置以便于制动块2111制动是的着力,便于着力抓紧。
第一制动联动件212包括制动滑动块2121以及制动限位板2122。制动滑动块2121设于制动限位板2122。制动滑动块2121与承载位121相适配,制动滑动块2121滑动连接于承载位121。制动滑动块2121开设有第一制动滑道21211,第一制动滑道21211与制动块2111相适配,制动块2111滑动连接于第一制动滑道21211内,制动弹性件2112与制动限位板2122正对,且制动弹性件2112的末端能于制动限位板2122上进行滑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制动滑道21211为纵截面为长方形的通道。制动限位板2122沿着自身的高度方向开设有感应位21221。感应位21221与制动滑动块2121正对,本实施例中的感应位21221为条形通口。优选的,制动限位板2122包括底板21222以及两个立板21223,感应位21221开设于底板21222,两个立板21223的下端分别垂直设于底板21222的表面,两个立板21223分别位于感应位21221相对的两侧,制动滑动块2121设于两个立板21223的上端,如此,可以使得制动滑动块2121与底板212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便于制动弹性件2112与底板21222之间的滑动连接,在具体设置时,在制动弹性件2112的末端可设置滑动块(图中未显示)以便于在底板21222上进行滑动。优选的,两个立板21223之间的间距与制动滑动块2121的宽度一致,使得两个立板21223也可滑动连接于承载位121内。
第一制动驱动部22包括弹性驱动件221以及连杆件222。弹性驱动件221套设于连杆件222外。弹性驱动件221设于承载位121内,弹性驱动件221的下端与承载位121的底部连接,弹性驱动件221的上端与制动滑动块2121的下端连接。连杆件222的上端与制动滑动块2121的下端连接,连杆件222的下端向着承载位121的底部延伸,并穿过承载部12的下端继续延伸。连杆件222与承载部12滑动连接。优选的,承载部12的下端开设有供连杆件222穿过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驱动件221为弹簧,连杆件222为圆杆状。
在具体应用时,为了实现防坠落机构的嵌设,RGV小车升降驱动装置的链条开设有开口并形成两个端部承载部12的上端与链条的开口处的一端部连接,连杆件222的下端与链条开口处的另一端部连接,进而使得防坠落机构嵌设于链条中。当RGV小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链条为绷紧状态,其会拉动连杆件222向下移动,进而拉动制动滑动块2121于承载位121内向下滑动,对弹性驱动件221进行压缩;此时,制动滑动块2121滑动连接于承载位121内,制动块2111滑动连接于第一制动滑道21211内;制动块2111具有制动头2113的一端与制动限位部11抵接,且两者之间可进行滑动;制动块2111设有制动弹性件2112的一端与底板21222抵接,且两者之间可进行滑动;如此,就使得制动弹性件2112处于压缩状态,制动块2111的制动头2113在制动限制部11的限制下被藏于承载部12内,不会对链条的运行造成干涉,保证RGV小车正常运行。当链条突然断开时,链条的绷紧状态消失,其对连杆件222的拉力消失,此时弹性驱动件221会反弹,使得制动滑动块2121于承载位121内向上滑动,当制动滑动块2121滑动到制动限位部11对制动块2111的限制消失时,被压缩的制动弹性件2112的反向作用于制动块2111上,使得制动块2111于第一制动滑道21211内滑动,制动头2113露于制动限制部11,靠着制动头2113的卡扣力进行制动。
复参照图1至图3,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防坠落机构还包括第二制动组件3。第二制动组件3包括制动感应部31、第二制动驱动部32以及第二制动部33。第二制动驱动部32分别与制动感应部31以及第二制动部33连接。制动感应部31用于感应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状态,第二制动驱动部32根据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状态驱动第二制动部33进行制动。通过制动感应部31对第一驱动部21的制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第一驱动部21制动时,第二驱动部33立即同步开始制动,如此,形成第二驱动部33与第一驱动部21相配合的双重制动,确保了制动效果。
优选的,第二制动部33包括第二制动件331、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以及制动承载件333。第二制动件331以及第二制动联动件332分别滑接于制动承载件333内;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驱动端与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一端连接,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与第二制动件331连接;第二制动驱动部32驱动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移动,第二制动联动件332带动第二制动件331的制动端露于制动承载件333,并进行制动。
具体的,制动感应部31设于底板21222背向制动滑动块2121的一面,制动感应部31的感应端透过感应位21221正对制动块2111。当制动弹性件2112反向弹出制动块2111时,制动感应部31会检测到制动块2111的移动状态,进而获得制动块2111的制动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制动感应部31为接近开关,其与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连接为电连接,制动块2111离开接近开关的感应片时,制动感应部31获得制动块2111的制动状态信息,并发送一个电信号至第二制动驱动部32,第二制动驱动部32驱动第二制动部33进行制动。
制动承载件333设于承载部12的下端。制动承载件333内开设有第二制动滑道3331以及连动滑道3332。第二制动滑道3331与连动滑道3332交错连通,优选的,第二制动滑道3331与连动滑道3332十字交错连通。本实施例中制动承载件333为L型的块状,第二制动滑道3331是纵截面为矩形的通孔,连动滑道3332为纵截面为圆形的通孔。第二制动驱动部32设于制动承载件333的端部,且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驱动端与连动滑道3332正对,优选的,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驱动端延伸至连动滑道3332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制动驱动部32为电磁铁。
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与连动滑道3332相适配,第二制动联动件332滑动连接于连动滑道3332内,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一端与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驱动端的连接。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另一端开设有联动斜面3321,该联动斜面3321为弧形的倾斜面;具体的,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纵截面为圆形,其具有上下两个半圆部,联动斜面3321开设于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下半圆部,且联动斜面3321是由第二制动联动件332远离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一端向着靠近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一端倾斜的弧形面。优选的,第二制动联动件332还开设有联动限制位3322,联动限制位3322开设于联动斜面3321靠近于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联动限制位3322为开设于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下半圆部的凹槽。
第二制动件331与第二制动滑道3331相适配,第二制动件331滑动连接于第二制动滑道3331内。第二制动件331的一端开设有制动滑位3311,制动滑位3311分别与联动斜面3321以及联动限制位3322相适配,联动斜面3321可于制动滑位3311内滑动,联动限制位3322可与制动滑位3311相扣合。具体的,第二制动件331的纵截面为矩形,制动滑位3311为开设于第二制动件331端部的凹槽状,且制动滑位3311与第二制动件331的中心轴线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与联动斜面3321的倾斜方向相适配,具体而言,两者的倾斜方向一致。
第二制动件331以及第二制动联动件332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二制动滑道3331以及连动滑道3332内,且第二制动件331与第二制动联动件332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二制动件331具有制动滑位3311的一端与第二制动联动件332具有联动斜面3321一端滑动交错于第二制动滑道3331以及连动滑道3332的交错位置。第二制动件331远离制动滑位331的一端向着制动承载件333的″L″型末端延伸,第二制动件331与制动块2111平行。初始时,第二制动驱动部32处于通电状态,其对第二制动联动件332进行磁性吸附,第二制动件331以及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不相对位移,第二制动件331藏于承载件333内,当制动感应部31感应到制动块2111伸出进行制动时,其发送制动状态信息至第二制动驱动部32,此时第二制动驱动部32立即断电,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自身具有的反弹功能推动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使得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于连动滑道3332内滑动,进而使得制动滑位331于联动斜面3321上滑动,使得联动斜面3321与制动滑位331的交错面逐渐变大,进而推动制动滑位331,使得第二制动件331于第二制动滑道3331内滑动,推动第二制动件331末端露于承载件333外,并进行制动,而当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于连动滑道3332内继续滑动,当移动至联动限制位3322时,联动限制位3322与制动滑位331交错扣合,对第二制动件331进行锁定,保证第二制动件331的制动的稳定状态。如此,第二制动件331与制动块2111即可形成稳定的双重制动状态。
复参照图1至图3,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防坠落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以及第二连接组件5。第一连接组件4设于承载组件1的一端,并与第一制动驱动部22连接。第二连接组件5设于承载组件1的另一端。优选的,第一连接组件4与第二连接组件5的中心轴线重叠。第一连接组件4以及第二连接组件5分别与RGV小车的升降驱动装置的链条连接,如此,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以及第二连接组件5的设置,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防坠落机构能够嵌设于RGV小车的升降驱动装置的链条中,当链条断开的瞬间,第一制动驱动部22能够瞬间的做出驱动反应,进而使得第一制动部21在链条断开的第一时间进行制动,保证了制动的及时性。具体的,第一连接组件4的上端开设有连接孔41,第一连接组件4下端开设有第一连接位42,连接孔41与第一连接位42连通。链条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位42内,连杆件222的下端穿过连接孔41后与链条的端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位42为凹槽状。第二连接组件5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杆51,第二连接组件5上端开设有第二连接位52,连接杆51与承载部12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位52与链条的端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位52为凹槽状。
优选的,第一连接组件4通过螺接件43连接于承载部12的下端,连接杆51通过螺接的方式与承载部12的上端连接。如此,通过调节螺接件43以及连接杆52螺接于承载部12内的深度,可调节链条的绷紧程度,便于链条的驱动。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防坠落机构还包括安装组件6。承载组件1设于安装组件6。通过安装组件6的设置,以便于本实施例中的防坠落机构的安装使用。具体的,安装组件6包括安装底板61以及两个安装立板62,承载部12设于安装底板61的表面,两个安装立板62分别垂直设于安装底板61的表面,并分别位于承载部12相对的两侧。
实施例二
继续参照图4,图4为实施例二中升降驱动装置的爆炸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装置包括防坠落机构10以及升降驱动机构20。防坠落机构10设于升降驱动机构20。其中,防坠落机构10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防坠落机构,此处不再赘述。
升降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支撑架201、升降驱动件202、链条203、主动轮、从动轮以及驱动滑块204。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分别转动连接于驱动支撑架201的上下两端,链条203分别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连接,具体的,链条203分别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啮合连接,升降驱动件202的输出端与主动轮连接。驱动滑块2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驱动滑块204分别滑动连接于驱动支撑架201,且多个驱动滑块204分别位于链条203相对的两侧。链条203具有开口处,防坠落机构10的安装组件6设于驱动滑块204上,防坠落机构10的第二连接位52以及连杆件222分别与链条203开口处的端部连接。升降驱动件202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链条203以及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防坠落机构10沿着升降驱动架201的高度方向线性滑动。当链条203突然断开时,防坠落机构10的第二制动件331与制动块2111伸出并制动于驱动支撑架201上。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均为与链条203可啮合适配的齿轮状,升降驱动件202为电机。
优选的,升降驱动机构20还包括辅助制动件205。辅助制动件205设于驱动支撑架201,并位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之间,且位于链条203饶设主动轮及从动轮形成的环形内,优选的,使得辅助制动件2051与链条203相近。辅助制动件205沿着自身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辅助制动位2051,多个辅助制动位2051沿着辅助制动件205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辅助制动位2051之间具有间隔。当链条203突然断开时,防坠落机构10的第二制动件331与制动块2111伸出并制动于辅助制动件205的辅助制动位2051上,便于防坠落机构10的制动。本实施例中的辅助制动件205为纵截面为矩形的筒状,辅助制动位2051为开设于辅助制动件205侧壁的通口或者凹槽。
实施例三
继续参照图4和图5,图5为实施例三中的RGV小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RGV小车包括升降驱动装置100以及升降装置200。升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与升降装置200连接,升降驱动装置100驱动升降装置200升降。升降驱动装置100为实施例二中的升降驱动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RGV小车中的升降驱动装置1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驱动装置100并排设置,升降装置200设于两个升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具体的,升降装置200连接于两个升降驱动装置100的防坠落机构10的安装组件6上,使得两个升降驱动装置100与升降装置200的近似的龙门结构。升降装置200用于承载货物,两个升降驱动装置100驱动防坠落机构10升降,进而带动升降装置200升降,进而带动货物升降。当链条203断开时,两个防坠落机构10及时制动,避免了升降装置200突然坠落,保证了货物安全。
复参照图5,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RGV小车还包括移动装置300。升降驱动装置100设于移动装置300。移动装置300带动升降驱动装置100移动,进而带动升降装置200承载的货物移动,实现货物的运转。
优选的,移动装置300的端部设置有防撞装置400。通过防撞装置400的设置,以对RGV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可能碰到的障碍物进行碰撞缓冲,进而对货物进行保护。优选的,防撞装置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撞装置400分别设于移动装置300的两端。
复参照图5,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RGV小车还包括伸缩装置500。伸缩装置500设于升降装置200。具体的,伸缩装置500设于升降装置200的承载位,本实施例中的伸缩装置500上设置有承载货物的平台。通过伸缩装置500的设置,可对承载货物的平台进行伸出和回缩,便于货物的转移。
在具体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200可采用具有滑轨的架体,伸缩装置500可采用具有电机、齿轮、齿条及架体相配合的能实现伸缩的机构。移动装置300可采用电机、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及架体相配合的能实现移动的机构。防撞装置400可采用具有防撞弹片的防撞机构。当然,升降装置200、移动装置300、防撞装置400以及伸缩装置500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机构,此处不做限定。
综上:通过第二制动件与制动块在链条断开后的双重制动,避免了RGV小车的升降装置的坠落,保证了RGV小车运行过程中的货物安全和自身安全,且整个防坠落机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坠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1),其包括制动限制部(11);以及
第一制动组件(2),其包括第一制动部(21)以及第一制动驱动部(22);所述第一制动部(21)滑接于所述承载组件(1),其制动端面向所述制动限制部(11);所述第一制动驱动部(2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制动部(21)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驱动部(22)驱动所述第一制动部(21),所述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端露于所述制动限制部(11),并进行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制动组件(3);所述第二制动组件(3)包括制动感应部(31)、第二制动驱动部(32)以及第二制动部(33);所述第二制动驱动部(32)分别与所述制动感应部(31)以及所述第二制动部(33)连接;所述制动感应部(31)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状态,所述第二制动驱动部(32)根据所述第一制动部(21)的制动状态驱动所述第二制动部(33)进行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设于所述承载组件(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制动驱动部(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坠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5);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设于所述承载组件(1)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坠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部(21)包括第一制动件(211)以及第一制动联动件(212);所述第一制动联动件(212)滑接于所述承载组件(1);所述第一制动件(211)设于所述第一制动联动件(212);所述第一制动驱动部(2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制动联动件(212)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驱动部(22)驱动所述第一制动联动件(212)移动,所述第一制动联动件(212)带动所述第一制动件(211)移动,使所述第一制动件(211)的制动端露于所述制动限制部(11),并进行制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坠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动部(33)包括第二制动件(331)、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以及制动承载件(333);所述第二制动件(331)以及第二制动联动件(332)分别滑接于所述制动承载件(333)内;所述第二制动驱动部(3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动联动件(332)与所述第二制动件(331)连接;所述第二制动驱动部(32)驱动所述第二制动联动件(332)移动,所述第二制动联动件(332)带动所述第二制动件(331)的制动端露于所述制动承载件(333),并进行制动。
7.一种升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防坠落机构(10);以及
升降驱动机构(20);所述防坠落机构(10)设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0)。
8.一种RGV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100);以及
升降装置(20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00)的驱动端与所述升降装置(200)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00)驱动所述升降装置(200)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GV小车,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移动装置(300);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00)设于所述移动装置(300);所述移动装置(300)的端部设置有防撞装置(4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GV小车,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伸缩装置(500);所述伸缩装置(500)设于所述升降装置(200)。
CN201921631037.9U 2019-09-27 2019-09-27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Active CN211338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1037.9U CN211338688U (zh) 2019-09-27 2019-09-27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1037.9U CN211338688U (zh) 2019-09-27 2019-09-27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38688U true CN211338688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4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1037.9U Active CN211338688U (zh) 2019-09-27 2019-09-27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38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3279U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移动限位机构
CN210884787U (zh) 一种厢式电梯安全部件防坠落结构
CN101549818A (zh) 电梯制动装置
CN115353044B (zh) 一种堆垛机断绳保护装置
CN11373411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挡装置及车挡阻止方法
CN211338688U (zh)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CN102530675A (zh) 电梯设备
CN211337440U (zh) 防坠落机构、升降驱动装置及rgv小车
CN210884770U (zh) 一种电梯制动与防滑装置
CN211141209U (zh) 一种电梯防坠落装置及电梯
CN211082633U (zh) 适用于高速线性运动物体的缓冲制动系统
CN103343698B (zh) 一种用于斜井隧道中的卷扬运输系统
CN220684385U (zh) 一种电梯轿厢防护装置
US6981575B2 (en) Concrete rail safety device for an elevator car
CN209702037U (zh) 一种电梯防滑溜装置
CN103101742A (zh) 一种无源多点机械式上运断带保护装置
CN213651534U (zh) 一种无底坑家用电梯安全钳
CN204224162U (zh) 制动块促动部件及具有该制动块促动部件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3627001U (zh) 一种施工荷载作用下安全栏杆
CN219689047U (zh) 断电保护机构及电梯
CN220976517U (zh) 一种活动阻挡机构及堆垛机
CN111502372B (zh) 一种应用于立体车库的平层防坠结构及方法
CN115107825B (zh) 自卡式阻车器
CN215471054U (zh) 一种应用于铁路救援起重机的销轴收纳装置
CN216840875U (zh) 立体车库堆垛机的曳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