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75990U -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75990U
CN211275990U CN201922342442.5U CN201922342442U CN211275990U CN 211275990 U CN211275990 U CN 211275990U CN 201922342442 U CN201922342442 U CN 201922342442U CN 211275990 U CN211275990 U CN 211275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furniture
goods
parts
shee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24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根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aiyi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aiyi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aiyi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aiyi Automobile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24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75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75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75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上模设有直径与待成型管状汽车零件的内直径相适的圆柱状冲头,下模对应所述冲头两侧的位置通过轴承与转轴的配合可枢转连接有横向相对的摆件,两个所述摆件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形的成型面,所述摆件可在相靠拢和展开的位置之间摆动,两个所述摆件的成型面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当将钣金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摆件上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可供冲头将架设于两个所述摆件顶面之间的钣金件压入成型空间的过道;当冲头驱使钣金件下压两个所述摆件的成型面并使两个所述摆件靠拢后,两个所述成型面的圆心同心,并将整个钣金件弯折至与冲头的周壁相抵,实现一次冲压成型,有效降低了模具成本以及制作工时。

Description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种五金材质(如铝合金)的管状汽车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为周向非封闭的管状结构,即管壁具有轴向贯穿其两端壁的缝隙101,缝隙的设置使该管状汽车零件与其他部件焊接时可以使铁水吃透,增加牢固度。虽然,市面上有各种规格管状五金件,但这些管状五金件的周壁不存在缝隙,如若直接从市场的这类管状五金件进行焊接,虽然能节省制作成本,但会出现牢固度低的问题。
为保证焊接后的牢固度,这类管状汽车零件主要通过卷圆模具对钣金件进行弯折成型,以使成型后的管状汽车零件的周壁具有一道缝隙,而目前的卷圆成型方式为三步卷圆法,即通过三套常规的卷圆模具将如图2所示的钣金件200先后对钣金件200进行相应弧度的弯折,最终得到如图1所示的管状汽车零件100,这种卷圆方式需要在三套卷圆模具分别完成相应的工作,存在模具成本高,制作工时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旨在降低模具成本以及减少制作工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纵向的圆柱状冲头,所述冲头的直径与待成型管状汽车零件的内直径相适,所述下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可供所述冲头进入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对应所述冲头两侧的位置通过轴承与转轴的配合可枢转连接有横向相对的摆件,两个所述摆件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形的成型面,所述摆件可在相靠拢和展开的位置之间摆动,两个所述摆件的成型面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当将钣金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摆件上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可供冲头将架设于两个所述摆件顶面之间的钣金件压入成型空间的过道;当冲头驱使钣金件下压两个所述摆件的成型面并使两个所述摆件靠拢后,两个所述成型面的圆心同心,并将整个钣金件弯折至与冲头的周壁相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上模设有直径与待成型管状汽车零件的内直径相适的圆柱状冲头,下模对应所述冲头两侧的位置通过轴承与转轴的配合可枢转连接有横向相对的摆件,摆件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形的成型面,两成型面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工作时,先将处于张开状态的钣金件放置在两摆件的顶面,然后,通过外部的驱动机构驱使上模带动冲头下行并下压钣金件,冲头下行期间将架设于两摆件顶面之间的钣金件压入成型空间中,之后通过继续下压两摆件的成型面使两摆件靠拢,靠拢期间将整个钣金件弯折至于冲头的周壁相抵,从而将钣金件成型为具有缝隙的管状汽车零件。之后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上模带动冲头上升实现开模,紧接着,将已经成型并套在冲头上的管状汽车零件从冲头上抽出,即可完成产品(即管状汽车零件)的成型工作,此一次成型装置可保证一次性将钣金件冲压成所需的具有缝隙的管状汽车零件,有效降低了模具成本以及制作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管状汽车零件的前视图;
图2为钣金件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作状态前视图(无壳体);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工作状态前视图(无壳体);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工作状态前视图(无壳体);
图7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支撑块的前视图;
图9为摆件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9所示,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设有纵向的圆柱状冲头11,所述冲头11的直径与待成型管状汽车零件的内直径相适,所述下模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设有可供所述冲头进入的容纳槽211,所述容纳槽211内对应所述冲头11两侧的位置通过轴承22与转轴的配合可枢转连接有横向相对的摆件23,两个所述摆件23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形的成型面,所述摆件23可在相靠拢和展开的位置之间摆动,两个所述摆件的成型面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当将钣金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摆件23上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可供冲头将架设于两个所述摆件顶面之间的钣金件压入成型空间的过道;当冲头驱使钣金件下压两个所述摆件23的成型面并使两个所述摆件23靠拢后,两个所述成型面231的圆心同心,并将整个钣金件弯折至与冲头的周壁相抵,从而保证一次性将钣金件200冲压成所需的具有缝隙101的管状结构100,有效降低了模具成本以及制作工时。
具体的,所述摆件23对应成型面231上方的位置还设有倾斜面232,以使两个所述摆件上部之间的形成上大下小的过道,便于在合模过程中,冲头将钣金件压入成型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211对应所述摆件23横向外侧的位置设有支撑块24,当两个摆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摆件与支撑块相抵,以限制两个摆件的摆动幅度。
具体的,所述支撑块24呈L型块状结构,其内拐角面241由上至下包括竖直段2411、圆弧段2412和斜面段2413,所述摆件23外拐角2311由支撑块24的内拐角241包围,所述摆件23的外拐角2311为圆弧过渡,且该圆弧过渡处的直径与所述圆弧段2412的直径相适,以对摆件的摆动起支撑和引导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24上壁对应摆件23外侧的位置设有对钣金件200进行限位的定位块25。
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定位块25设有可供钣金件200端部插入的卡槽251,以进一步对钣金件进行定位。
具体的,所述上模1呈L型,包括水平部12以及从水平部12的纵向一端向下延伸的垂向部13,所述冲头11纵向装于水平部12。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部12位于冲头11远离垂向部13一端的上方位置铰接有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可在与冲头相抵和远离冲头11的位置之间摆动。所述支撑件可在冲头下行冲压期间抵住冲头远离垂直部的一端,以避免冲头在冲压过程中出现受到从下往上的力而弯折的情况。冲压完成后,可摆动支撑件使其远离冲头,以便于将冲压完成后的产品从冲头上抽出。
具体的,容纳槽211位于两个摆件下方的位置可上下滑移动设有顶板26,顶板26的下方有氮气弹簧27,氮气弹簧27的下端与容纳槽211的底壁相抵,上端将顶板26弹性抵于两个摆件的下端。以在合模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并在开模过程中,驱使两个摆件向展开的位置复位摆动,以等待下一次成型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设有纵向的圆柱状冲头(11),所述冲头(11)的直径与待成型管状汽车零件的内直径相适,所述下模(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设有可供所述冲头进入的容纳槽(211),所述容纳槽(211)内对应所述冲头(11)两侧的位置通过轴承(22)与转轴的配合可枢转连接有横向相对的摆件(23),两个所述摆件(23)的相对一侧设有圆弧形的成型面,所述摆件(23)可在相靠拢和展开的位置之间摆动,两个所述摆件的成型面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当将钣金件(200)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摆件(23)上部之间的间隔形成可供冲头将架设于两个所述摆件顶面之间的钣金件压入成型空间的过道;当冲头驱使钣金件下压两个所述摆件(23)的成型面并使两个所述摆件(23)靠拢后,两个所述成型面(231)的圆心同心,并将整个钣金件弯折至与冲头的周壁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件(23)对应成型面(231)上方的位置还设有倾斜面(2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11)对应所述摆件(23)横向外侧的位置设有支撑块(24),当两个摆件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所述摆件与支撑块相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4)呈L型块状结构,其内拐角面(241)由上至下包括竖直段(2411)、圆弧段(2412)和斜面段(2413),所述摆件(23)外拐角(2311)由支撑块的内拐角(241)包围,所述摆件(23)的外拐角(2311)为圆弧过渡,且该圆弧过渡处的直径与所述圆弧段(2412)的直径相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4)上壁对应摆件(23)外侧的位置设有对钣金件(200)进行限位的定位块(2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块(25)设有可供钣金件(200)端部插入的卡槽(2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呈L型,包括水平部(12)以及从水平部(12)的纵向一端向下延伸的垂向部(13),所述冲头(11)纵向装于水平部(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12)位于冲头(11)远离垂向部(13)一端的上方位置铰接有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可在与冲头(11)相抵和远离冲头(11)的位置之间摆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槽(211)位于两个摆件下方的位置可上下滑移动设有顶板(26),顶板(26)的下方有氮气弹簧(27),氮气弹簧的下端与容纳槽的底壁相抵,上端将顶板(26)弹性抵于两个摆件的下端。
CN201922342442.5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Active CN211275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2442.5U CN211275990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2442.5U CN211275990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75990U true CN211275990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4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2442.5U Active CN211275990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75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75990U (zh) 一种管状汽车零件的一次成型装置
JP2000117328A (ja) カムスライダーとカムユニット
JP2009172663A (ja) 中空シャフトの内径スプライン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07307615A (ja) 管材のプレス曲げ加工装置及び方法
JP4217992B2 (ja) 変形容器の製造方法
CN213350310U (zh) 一种弧形铝材弧形加工装置
CN112045019A (zh) 一种侧翻边装置
JP2005329413A (ja) 複合プレス型
JP2005177852A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ビームの曲げ加工装置及び曲げ加工方法
CN210936709U (zh) 具有负角汽车零件的二次冲压成型结构
JP4229802B2 (ja)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JP3863419B2 (ja) 短尺パイプ曲げ装置および短尺パイプ曲げ方法
JP4956153B2 (ja) パネル部材の締結方法
CN212822166U (zh) 一种用于管件加工的卷模模芯结构
JP2015147241A (ja) ロールフランジ加工方法
CN212598347U (zh) 一种后门框b柱外板的负角翻边成型模具
CN216656037U (zh) 芯轴结构及具有该芯轴结构的长直管中间压窝成型模具
CN113732172B (zh) 一种拉弯设备
CN216539549U (zh) 一种柔性金属筛网包边装置
CN215143592U (zh) 一种折弯冲压模具
CN106363051A (zh) 超薄细长弹性管状杆的成形工装及成形方法
US20070063477A1 (en) Bicycle frame part having a disproportionally enlarged end section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JP2008126276A (ja) パネル部材
CN214391820U (zh) 薄壁件成型装置
CN215314954U (zh) 一种弧边整形设备的整形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