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3028U -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3028U
CN211223028U CN201922017794.3U CN201922017794U CN211223028U CN 211223028 U CN211223028 U CN 211223028U CN 201922017794 U CN201922017794 U CN 201922017794U CN 211223028 U CN211223028 U CN 211223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pipe
water
passeng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77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
郑琦巍
熊伟杰
余飞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B Energy Shangrao Coa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77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3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3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30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散热风扇、水泵、冷却水管及散热水管;还包括一个散热横梁、多个散热片及多个热管;所述散热横梁沿客车的宽度方向固定于客车的车架上,所述散热水管部分或全部铺设于所述散热横梁上,且每个热管的蒸发端内置于所述散热水管内、冷凝端延伸至所述散热横梁内;所述的多个散热片的任意一个的一端内嵌于所述散热横梁并与所述热管连接、另一端突出于客车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客车的车架上设置散热横梁以用于安装多个散热片和多个热管,将散热水管内的冷却水携带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片;散热片的另一端突出于客车底部,故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可充分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快速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盘冷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通过在客车的车架上设置散热横梁以用于安装多个散热片和多个热管,热管将散热水管内的冷却水携带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片,可快速降低散热水管内冷却水的温度,进而避免散热器内的水温过高,保证散热效果。
背景技术
客车底盘冷却系统主要是指客车发动机的冷却设备,其一般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其一般通过在发动机上散热位置设置散热水套,并通过驱动散热器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入散热水套内以带动发动机散发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风扇驱动空气流动以带走散热器内冷却水的热量。然而,当处于炎热的夏天时,上述所述的现有的散热方式散热效果一般,而且,由于散热效果一般则导致热量传递给底盘的其他部件,影响底盘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接下来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阐述。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处于炎热的夏天时,客车底盘冷却系统散热效果一般,且将导致热量传递给底盘的其他部件,影响底盘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散热风扇、水泵、冷却水管及散热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发动机的水套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散热水管一端与发动机的水套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与散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
还包括一个散热横梁、多个散热片及多个热管;所述散热横梁沿客车的宽度方向固定于客车的车架上,所述散热水管部分或全部铺设于所述散热横梁上,所述的多个热管沿散热横梁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每个热管的蒸发端内置于所述散热水管内、冷凝端延伸至所述散热横梁内;所述的多个散热片的任意一个的一端内嵌于所述散热横梁并与所述热管连接、另一端突出于客车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散热横梁为双层结构,由左梁和右梁抵接形成,所述左梁和右梁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左卡槽和右卡槽,当所述的左梁和右梁抵接时,所述的左卡槽和右卡槽合并形成用于容置热管和散热片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与所述热管和散热片相契合。
可选的,所述散热横梁采用散热效果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
较佳地,所述热管包括管壳及吸液芯,吸液芯呈筒状并内置于管壳,所述吸液芯的外壁贴附于所述管壳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可采用散热效率高的金属材质,例如铜、铝合金,以便于将热管传递的热量快速散发至空气中。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采用具有较高的热传递效率的直管,热管与散热片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的蒸发端沿散热水管内水流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贴附于所述散热水管相对散热横梁一侧的内壁。通过上述方式即可保证热管位于散热水管内的部分具备一定的长度,同时也避免散热水管内的冷却水对热管产生较大的冲击。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的冷凝端沿散热横梁的长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所述散热片套设于所述的第二折弯部,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二折弯部上均套设有不止一个散热片。
较佳地,所述散热片背离所述热管的一端为一弧部,所述弧部正对客车的行驶方向。通过弧部的流线型外形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减少空气对散热片的作用阻力。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客车的车架上设置散热横梁以用于安装多个散热片和多个热管,热管一端内置于铺设在散热横梁上的散热水管内、另一端与散热片连接,从而可将散热水管内的冷却水携带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片;散热片的另一端突出于客车底部,故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可充分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快速散热,其可快速降低散热水管内冷却水的温度,进而避免散热器内的水温过高,保证散热效果;热管的蒸发端沿散热水管内水流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可保证热管位于散热水管内的部分具备一定的长度,同时也避免散热水管内的冷却水对热管产生较大的冲击;热管的冷凝端沿散热横梁的长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任意一个第二折弯部上均套设有多个散热片,增大散热效率;散热片的弧部设置,其流线型外形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散热效率,并减少空气对散热片的作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客车底盘冷却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的A-A向的一个结构剖视图;
图3:图1中的A-A向的再一个结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横梁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在客车上的部分突出示意图;
图中:散热器10、散热风扇20、水泵30、冷却水管40、散热水管50、散热横梁60、左梁61、左卡槽61a、右梁62、右卡槽62a、散热片70、弧部71、热管80、第一折弯部81、第二折弯部82、车架90。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10、散热风扇20、水泵30、冷却水管40及散热水管50;所述冷却水管40一端与所述散热器10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水泵3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泵30的出水端与发动机100的水套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散热水管50一端与发动机100的水套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与散热器1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扇20设于所述散热器10的一侧,本实施例散热器10、散热风扇20、水泵30、冷却水管40及散热水管50的连接方式以及散热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大致相同,非本技术方案的发明点,故本实施例对其工作原理不作赘述。
当处于炎热的夏天,由于外界温度较高,散热风扇20对散热器10的风冷散热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导致散热器10对发动机100的水套的水冷散热效果不佳,为了增加散热效果,本实施例在所述客车底盘的冷却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方案如下:
所述冷却装置在包括现有的散热器10、散热风扇20、水泵30、冷却水管40及散热水管50部件外,还包括一个散热横梁60、多个散热片70及多个热管80;所述散热横梁60沿客车的宽度方向布置并焊接固定于客车的车架90,所述散热水管50部分或全部铺设于所述散热横梁60上,所述的多个热管80沿散热横梁60的长度方向依次均匀设置,且每个热管80的蒸发端内置于所述散热水管50内、冷凝端延伸至所述散热横梁60内;所述的多个散热片70的任意一个的一端内嵌于所述散热横梁60并与所述热管80连接、另一端突出于客车的底部。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热管80和散热片70的安装,所述散热横梁60采用双层结构,即所述散热横梁60由左梁61和右梁62抵接形成,且左梁61和右梁62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左卡槽61a和右卡槽62a,当左梁61和右梁62抵接时,每个左卡槽61a和右卡槽62a合并形成用于容置热管80和散热片70的容置槽,且该容置槽与所述热管80和散热片70相契合。
较佳地,所述散热横梁60采用散热效果较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所述热管80包括管壳及吸液芯,吸液芯呈筒状并内置于管壳,所述吸液芯的外壁贴附于所述管壳的内壁,与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热管的结构及散热原理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不作赘述;较佳地,所述散热片70可采用散热效率高的金属材质,例如铜、铝合金,以便于将热管80传递的热量快速散发至空气中。
具体散热时,水泵30驱动散热器10内的冷却水由冷却水管40进入发动机100的水套内,冷却水吸收发动机100产生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并由散热水管50回流至散热器10内,散热风扇20驱动气流对散热器10进行风冷散热,以降低散热器10内冷却水的温度;而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水由散热水管50回流至散热器10过程中,由于热管80的蒸发端内置于散热水管50内,故其可将散热水管50内冷却水的热量传递至散热片70,并通过散热片70散发至空气中,且由于散热片70的下端突出于客车底部,故在客车行驶过程中,散热片70下端能够快速的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快速的将散热水管50内冷却水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其可使得回流至散热器10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大幅度降低,以保证散热器10内的冷却水温度不止过高,从而保证散热器10能够较好的对发动机100进行降温。
所述热管80可采用具有较高的热传递效率的直管,当热管80采用直管时,则热管80与散热片70一一对应设置。但是,当热管80采用直管时,由于散热水管50内的冷却水具备一定的流速,其易对热管80造成冲击,故热管80内置于散热水管50内的长度不宜过长,同时热管80内置于散热水管50内的部分过短则将导致热交换效率较低,因此热管80内置于散热水管50内的长度需适宜,不易确定,可依据试验确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热管80的蒸发端沿散热水管50内水流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81,所述第一折弯部81贴附于所述散热水管50相对散热横梁60一侧的内壁,通过上述方式即可保证热管80位于散热水管50内的部分具备一定的长度,同时也避免散热水管50内的冷却水对热管80产生较大的冲击。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由于热管80的热传递效率较高,为了保证散热效果,需要保证热管80冷凝端的散热效率,所述热管80的冷凝端沿散热横梁60的长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82,所述散热片70套设于所述的第二折弯部82,而为了保证散热效果,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二折弯部82上均套设有至少两个散热片70,具体设置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散热片70,例如三个、四个或更多个。
较佳地,如图5、图6所示,散热片70下端突出于客车底部,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其与空气之间会发生摩擦,为减少空气给予散热片70的作用阻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片70背离所述热管80的一端为一弧部71,所述弧部71正对客车的行驶方向,通过弧部71的流线型外形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减少空气对散热片70的作用阻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客车的车架90上设置散热横梁60以用于安装多个散热片70和多个热管80,热管80一端内置于铺设在散热横梁60上的散热水管50内、另一端与散热片70连接,从而可将散热水管50内的冷却水携带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片70;散热片70的另一端突出于客车底部,故在客车行驶过程中可充分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快速散热,其可快速降低散热水管50内冷却水的温度,进而避免散热器内的水温过高,保证散热效果;热管80的蒸发端沿散热水管50内水流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81,可保证热管80位于散热水管50内的部分具备一定的长度,同时也避免散热水管50内的冷却水对热管80产生较大的冲击;热管80的冷凝端沿散热横梁60的长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82,任意一个第二折弯部82上均套设有多个散热片70,增大散热效率;散热片70的弧部71设置,其流线型外形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散热效率,并减少空气对散热片70的作用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10)、散热风扇(20)、水泵(30)、冷却水管(40)及散热水管(50);所述冷却水管(40)一端与所述散热器(10)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水泵(3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泵(30)的出水端与发动机(100)的水套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散热水管(50)一端与发动机(100)的水套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与散热器(10)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扇(20)设于所述散热器(10)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个散热横梁(60)、多个散热片(70)及多个热管(80);所述散热横梁(60)沿客车的宽度方向固定于客车的车架(90)上,所述散热水管(50)部分或全部铺设于所述散热横梁(60)上,所述的多个热管(80)沿散热横梁(60)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每个热管(80)的蒸发端内置于所述散热水管(50)内、冷凝端延伸至所述散热横梁(60)内;所述的任意一个散热片(70)的一端内嵌于所述散热横梁(60)并与所述热管(80)连接、另一端突出于客车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横梁(60)为双层结构,由左梁(61)和右梁(62)抵接形成,所述左梁(61)和右梁(62)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左卡槽(61a)和右卡槽(62a),当所述的左梁(61)和右梁(62)抵接时,所述的左卡槽(61a)和右卡槽(62a)合并形成用于容置热管(80)和散热片(70)的容置槽,该容置槽与所述热管(80)和散热片(70)相契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横梁(60)采用散热效果好的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80)包括管壳及吸液芯,吸液芯呈筒状并内置于管壳,所述吸液芯的外壁贴附于所述管壳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0)采用散热效率高的金属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80)的蒸发端沿散热水管(50)内水流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折弯部(81),所述第一折弯部(81)贴附于所述散热水管(50)相对散热横梁(60)一侧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80)的冷凝端沿散热横梁(60)的长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折弯部(82),所述散热片(70)套设于所述的第二折弯部(82),任意一个所述的第二折弯部(82)上均套设有不止一个散热片(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80)采用具有较高的热传递效率的直管,热管(80)与散热片(70)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条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0)背离所述热管(80)的一端为一弧部(71),所述弧部(71)正对客车的行驶方向。
CN201922017794.3U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23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7794.3U CN211223028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7794.3U CN211223028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3028U true CN211223028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16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779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223028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302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375A (zh) * 2020-10-28 2021-03-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与散热器结合的汽车防撞装置
CN112455372A (zh) * 2020-10-28 2021-03-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375A (zh) * 2020-10-28 2021-03-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与散热器结合的汽车防撞装置
CN112455372A (zh) * 2020-10-28 2021-03-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CN112455372B (zh) * 2020-10-28 2022-04-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23028U (zh) 一种客车底盘冷却装置
JP3159901U (ja) 車用バッテリー放熱モジュール
CN106486433B (zh) Igbt散热器
KR20170079203A (ko) 차량용 쿨링모듈
US11326838B2 (en) Road vehicle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system with “V”-shaped dual radiator
JP6494384B2 (ja) 車両用変圧器
CN108087053B (zh) 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结构的层叠式高效冷却器
CN117075695A (zh) 液冷组件、液冷装置和服务器
CN218514208U (zh) 散热壳体结构、电动机和汽车
JP4415712B2 (ja) 熱交換器
CN108952936A (zh) 一种利用行进过程产风的汽车散热器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JP4152847B2 (ja) 放吸熱機能を有する自動車用フューエルパイプ
JP2020016208A (ja) 車両用熱授受装置
KR100425987B1 (ko) 냉각모듈,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
CN22019905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
CN212339149U (zh) 一种设有双热管的车用led大灯
CN218954826U (zh) 一种水冷散热式无极工矿灯
CN216764228U (zh) 一种散热冷却系统及电动叉车
CN21195065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汽车散热器
CN21904056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板的恒温冷却装置
CN214281948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用可套接的高频管
KR19990056792A (ko) 자동차의 라디에이터와 트랜스미션 오일 쿨러의 일체형
CN217936380U (zh) 一种应用于薄片涂层厚度检测的降温机构
CN213501831U (zh) 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