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2209U -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2209U
CN211072209U CN201921418689.4U CN201921418689U CN211072209U CN 211072209 U CN211072209 U CN 211072209U CN 201921418689 U CN201921418689 U CN 201921418689U CN 211072209 U CN211072209 U CN 211072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metallic strip
temperature controller
port
air suct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86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善超
朱胜亮
何坚强
辅小荣
苗荣
张春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4186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2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2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22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属于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温控器基座输送机、双金属片输送机、导电接触件输送机、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视觉检测单元、气吸控制单元及点焊机控制单元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可以实现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三层薄膜元件的一次性自动焊接,且提供了视觉检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提升焊接效率及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领域,属于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背景技术
温控器是指根据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在开关内部的双金属片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主要应用于电力部门使用的各种高低压开关柜、干式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及其他相关的温度使用领域。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温控器的自动焊接,需要手工操作将温控器涉及的零件放置后再操纵点焊机进行焊接。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且由于人工操作的差异性,产品存在不良率较高,均一性较差等弊端。中国专利“CN106363287A”中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实现了双金属片元件是否存在的检测,但对于温控器所涉及的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导电接触件等元件的放置顺序、元件凹点是否对齐未给出合理的结构及检测方式。为进一步实现温控器的自动焊接水平,提高产品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及视频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温控器各个元件放置顺序及凹点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温控器的合格率及产品的均一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通过模具及视频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温控器各个元件放置顺序及凹点位置,提高焊接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温控器的合格率及产品的均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包括温控器基座输送机、双金属片输送机、导电接触件输送机、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视觉检测单元、气吸控制单元及点焊机控制单元。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温控器基座输送机包括温控器基座料仓、温控器基座振动盘、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温控器基座料仓位于温控器基座振动盘上部;温控器基座振动盘、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分别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相连;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通过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相连;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上分布有若干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一端连接温控器基座料仓,另一端朝向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安装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插置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内,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位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外设置有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和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朝向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上具有便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调向的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电接触件输送机包括双金属片料仓、双金属片振动盘、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双金属片旋转托盘、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双金属片输出端口、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双金属片料仓位于双金属片振动盘上部;双金属片振动盘、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及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分别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连接;双金属片旋转托盘通过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与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相连,双金属片旋转托盘上分布有若干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双金属片输出端口一端连接双金属片料仓,另一端朝向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安装于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上;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插置于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位于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外的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上设置有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和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上设有便于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调向的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安装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上;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插置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连接;位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外的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上设有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和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电接触件输送机包括导电接触件料仓、导电接触件振动盘、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及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组成;导电接触件料仓位于导电接触件振动盘上部;导电接触件振动盘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均与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连接;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与导电接触件料仓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包括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点焊机、点焊机控制接口、点焊机升降元件、主体气吸元件外壳、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主体气吸端口、主体气吸输入端口、主体气吸支架、主体气吸旋转轴、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主体视觉检测元件;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和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位于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上,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高于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与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之间具有连接斜板;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上设有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上具有两个点焊机升降元件,点焊机连接于一个点焊机升降元件,主体气吸支架和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连接于另一个点焊机升降元件;点焊机上具有点焊机控制接口;主体气吸支架上安装有主体气吸元件外壳,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插置于主体气吸元件外壳,位于主体气吸元件外壳外的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上具有主体气吸端口和主体气吸输入端口;主体气吸支架上具有便于主体气吸元件外壳调向的主体气吸旋转轴;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上安装有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插置于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位于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外的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上具有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和主体视觉检测元件。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视觉检测单元包括视觉检测分析中心、视觉检测输出端口、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主体视觉检测端口;视觉检测输出端口、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主体视觉检测端口分别连接视觉检测分析中心;视觉检测输出端口与点焊机控制单元连接;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连接;主体视觉检测端口与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吸控制单元包括气泵、气吸控制单元支架、气吸控制中心单元、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双金属片气吸端口、主体气吸控制元件、主体气吸端口;气泵和气吸控制中心单元均与气吸控制单元支架连接;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位于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内;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位于双金属片气吸端口内;主体气吸控制元件位于主体气吸端口内;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双金属片气吸端口及主体气吸端口分别与气吸控制中心单元连接;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连接;双金属片气吸端口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连接;主体气吸端口与主体气吸输入端口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点焊机控制单元包括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点焊机控制端口、视觉检测端口及气吸控制单元端口;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点焊机控制端口、视觉检测端口及气吸控制单元端口分别与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连接;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相连;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相连;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与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连接;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连接;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与主体气吸旋转轴连接;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与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连接;点焊机控制端口与点焊机控制接口连接;视觉检测端口与视觉检测输出端口连接;气吸控制单元端口与气吸控制中心单元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通过多个模具及多个视频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温控器各个元件放置顺序及凹点位置对齐更精确,不仅仅提高焊接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且在保证温控器合格率的同时可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均一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示意图;
图2为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示意图;
图3为双金属片输送机示意图;
图4为导电接触件输送机示意图;
图5为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视觉检测单元示意图;
图7为气吸控制单元示意图;
图8为点焊机控制单元示意图;
图中:1——温控器基座输送机,2——双金属片输送机,3——导电接触件输送机,4——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5——视觉检测单元,6——气吸控制单元, 7——点焊机控制单元,101——温控器基座料仓,102——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3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4——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5——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6——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7——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 108——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9——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10——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1——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2——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3——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5——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201——双金属片料仓,202——双金属片振动盘,203——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204——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 205——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6——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7——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8——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9——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10——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1——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2——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3——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4——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5——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6——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7 ——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8——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9 ——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20——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301——导电接触件料仓,302——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3——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304——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5——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401——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2——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3——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4——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5——点焊机,406——点焊机控制接口,407——点焊机升降元件,408——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9——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10——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1——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2——主体气吸支架,413——主体气吸旋转轴,414——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5 ——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6——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7——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8——主体视觉检测元件,501——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2 ——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3——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4——主体视觉检测端口,601——气泵,602——气吸控制单元支架,603——气吸控制中心单元, 604——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605——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6——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607——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8——主体气吸控制元件,609——第二主体气吸端口,701——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702——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4——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5——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7——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8——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 709——点焊机控制端口,710——视觉检测端口,711——气吸控制单元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附图标记为: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双金属片输送机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视觉检测单元5、气吸控制单元6及点焊机控制单元7。
如图2所示,附图标记为:温控器基座料仓101、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3、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8、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09、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
如图3所示,附图标记为:双金属片料仓201、双金属片振动盘202、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203、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8、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09、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3、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 216、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220。
如图4所示,附图标记为:导电接触件料仓301、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303、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305。
如图5所示,附图标记为: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点焊机 405、点焊机控制接口406、点焊机升降元件407、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09、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主体气吸支架412、主体气吸旋转轴413、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6、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
如图6所示,附图标记为: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1、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
如图7所示,附图标记为:气泵601、气吸控制单元支架602、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604、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606、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主体气吸控制元件608、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
如图8所示,附图标记为: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701、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 70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点焊机控制端口709、视觉检测端口710,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包括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双金属片输送机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视觉检测单元5、气吸控制单元6及点焊机控制单元7。点焊机控制单元7通过接收视觉检测单元5信号进而控制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双金属片输送机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及气吸控制单元6实现双金属片温控器的自动焊接。
所述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由温控器基座料仓101、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3、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8、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09、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 组成。其中,温控器基座料仓101与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相连;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3相连;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 通过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09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相连;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8连接温控器基座料仓101与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在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上作嵌入式连接;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通过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3连接;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连接;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通过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连接;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 114作嵌入式连接。
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通过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的通讯接收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 104控制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带动温控器基座料仓101抖动并通过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8将温控器基座送至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上的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内;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通过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09带动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转动;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通过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接收来自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的气吸信号实现温控器基座的吸附;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通过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 接收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信号,进而带动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 旋转将温控器基座放置到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中从而实现温控器基座的输送。
所述双金属片输送机2由双金属片料仓201、双金属片振动盘202、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203、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8、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09、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 211、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3、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220组成。其中,双金属片料仓201与双金属片振动盘202连接;双金属片振动盘2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及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203连接;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通过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09与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相连;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 207与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作嵌入式连接;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8实现双金属片料仓201与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的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与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与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 213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作嵌入式连接;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连接;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连接;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及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220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连接。
双金属片输送机2通过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的通讯接收来自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 控制双金属片振动盘202抖动将双金属片料仓201内的双金属片通过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8送至金属片旋转托盘206上的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内;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通过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09带动金属片旋转托盘206旋转;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220通过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通讯将双金属片的视觉检测信号送至视觉检测单元5;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3通过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与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 气吸信号实现双金属片的吸附;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通过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接收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信号,进而带动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3转动将双金属片放置到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中从而实现双金属片的输送。
所述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由导电接触件料仓301、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303、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及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305组成。其中,导电接触件料仓301与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连接;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及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与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303连接;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305与导电接触件料仓301连接。
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通过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与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通讯接收来自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控制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抖动将导电接触件料仓301内的导电接触件由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305送至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中从而实现导电接触件的输送。
所述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由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点焊机405、点焊机控制接口406、点焊机升降元件407、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09、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主体气吸支架412、主体气吸旋转轴413、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6、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组成。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与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 402、主体气吸支架412及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6连接;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与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作嵌入式连接;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与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连接;点焊机405通过点焊机升降元件407与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连接;点焊机控制接口406与点焊机405连接;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与主体气吸支架412连接;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09与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连接;主体气吸旋转轴413与主体气吸支架412作嵌入式连接;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与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连接;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与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连接。
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通过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与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的通讯、点焊机控制接口406与点焊机控制端口709的通讯及主体气吸旋转轴413与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的通讯接收来自点焊机控制单元 7的控制;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动作带动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 内的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送至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进行视觉检测;进而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通过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与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的通讯实现视觉检测信号的传输;当点焊机控制单元7分析得出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摆放空间位置有误时,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通过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接收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的气吸信号实现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的吸附,进而主体气吸旋转轴413通过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接收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信号带动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转动,将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依次放回温控器基座料仓101、双金属片料仓 201、导电接触件料仓301中;当点焊机控制单元7分析得出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摆放空间位置正确时,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动作带动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内的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送至点焊机405处,通过点焊机控制接口406与点焊机控制端口709的通信接收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控制信号,控制点焊机升降元件407实现点焊机405空间位置的上下移动,进而将温控器基座、双金属片及导电接触件点焊,从而实现双金属片温控器的点焊操作,最后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动作带动将点焊后的双金属片温控器送至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中。
所述视觉检测单元5由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1、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组成。其中,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及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与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1连接。
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与视觉检测端口710连接实现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1 分析信号至点焊机控制单元7的信号传输;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连接实现双金属片状态检测信号至视觉检测单元5的传输;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与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连接,实现点焊之前双金属温控器各部件间放置顺序及凹槽对应位置检测信号至视觉检测单元5的有效传输。
所述气吸控制单元6由气泵601、气吸控制单元支架602、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604、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606、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主体气吸控制元件608、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组成。其中,气泵601、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与气吸控制单元支架602 连接;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604与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作嵌入式连接;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606与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作嵌入式连接;主体气吸控制元件608与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作嵌入式连接;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及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与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连接。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连接实现气吸控制单元6对温控器基座夹持的气吸控制;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连接实现气吸控制单元6对双金属片夹持的气吸控制;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与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连接,实现气吸控制单元6对双金属片温控器放置顺序及凹槽对应位置的气吸控制。
所述点焊机控制单元7由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701、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点焊机控制端口709、视觉检测端口710及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组成。其中,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点焊机控制端口709、视觉检测端口710及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与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701连接。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相连,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的控制;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 703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相连,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控制;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与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连接,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 控制;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连接,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温控器基座空间传输的有效控制;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连接,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双金属片空间传输的有效控制;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与主体气吸旋转轴413连接,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前各部件放置顺序及凹槽对应位置的有效控制;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与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 403连接,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有效控制,从而保证点焊后的双金属温控器进入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中;点焊机控制端口709与点焊机控制接口406连接,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点焊机405的有效控制;视觉检测端口710与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连接,用于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接收视觉检测单元5输出信号;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与气吸控制中心单元 603连接,用于实现点焊机控制单元7对气吸控制单元6控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通过多个模具及多个视频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温控器各个元件放置顺序及凹点位置对齐更精确,不仅仅提高焊接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且在保证温控器合格率的同时可有效的提高产品的均一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双金属片输送机(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视觉检测单元(5)、气吸控制单元(6)及点焊机控制单元(7);所述温控器基座输送机(1)包括温控器基座料仓(101)、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3)、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8)、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09)、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温控器基座料仓(101)位于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上部;温控器基座振动盘(102)、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分别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支架(103)相连;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通过温控器基座旋转连接杆(109)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电机(105)相连;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上分布有若干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温控器基座输出端口(108)一端连接温控器基座料仓(101),另一端朝向温控器基座托盘定位孔(107);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安装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上;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插置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内,温控器基座夹持件伸缩单元(112)位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外设置有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和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夹持端口(113)朝向温控器基座旋转托盘(106);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支架(114)上具有便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外壳(110)调向的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所述双金属片输送机(2)包括双金属片料仓(201)、双金属片振动盘(202)、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203)、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8)、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09)、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3)、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220);双金属片料仓(201)位于双金属片振动盘(202)上部;双金属片振动盘(2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及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分别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支架(203)连接;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通过双金属片旋转连接杆(209)与双金属片输送机电机(205)相连,双金属片旋转托盘(206)上分布有若干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双金属片输出端口(208)一端连接双金属片料仓(201),另一端朝向双金属片托盘定位孔(207);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安装于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上;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插置于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位于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外的双金属片夹持件伸缩单元(212)上设置有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和双金属片夹持件夹持端口(213)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支架(214)上设有便于双金属片夹持件外壳(210)调向的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安装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217)上;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插置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连接;位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216)外的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218)上设有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和双金属片视觉检测元件(220);所述导电接触件输送机(3)包括导电接触件料仓(301)、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303)、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及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305)组成;导电接触件料仓(301)位于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上部;导电接触件振动盘(302)和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均与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支架(303)连接;导电接触件输出端口(305)与导电接触件料仓(301)连接;所述自动点焊机主体结构(4)包括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点焊机(405)、点焊机控制接口(406)、点焊机升降元件(407)、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09)、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主体气吸支架(412)、主体气吸旋转轴(413)、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6)、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和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位于自动点焊机主体壳体(401)上,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高于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与双金属片温控器收集盒(402)之间具有连接斜板;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上设有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双金属片温控器点焊模具(404)上具有两个点焊机升降元件(407),点焊机(405)连接于一个点焊机升降元件(407),主体气吸支架(412)和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6)连接于另一个点焊机升降元件(407);点焊机(405)上具有点焊机控制接口(406);主体气吸支架(412)上安装有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09)插置于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位于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外的主体气吸元件伸缩件(409)上具有第一主体气吸端口(410)和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主体气吸支架(412)上具有便于主体气吸元件外壳(408)调向的主体气吸旋转轴(413);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支架(416)上安装有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插置于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位于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件外壳(414)外的主体视觉检测夹持伸缩件(415)上具有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和主体视觉检测元件(418);所述视觉检测单元(5)包括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1)、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分别连接视觉检测分析中心(501);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与点焊机控制单元(7)连接;双金属片视觉检测端口(503)与双金属片视觉检测输出端口(219)连接;主体视觉检测端口(504)与主体视觉检测输出端口(417)连接;所述气吸控制单元(6)包括气泵(601)、气吸控制单元支架(602)、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604)、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606)、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主体气吸控制元件(608)、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气泵(601)和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均与气吸控制单元支架(602)连接;温控器基座控制元件(604)位于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内;双金属片气吸控制元件(606)位于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内;主体气吸控制元件(608)位于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内;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及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分别与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连接;温控器基座气吸端口(605)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111)连接;双金属片气吸端口(607)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气吸输入端口(211)连接;第二主体气吸端口(609)与主体气吸输入端口(411)连接;所述点焊机控制单元(7)包括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701)、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点焊机控制端口(709)、视觉检测端口(710)及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点焊机控制端口(709)、视觉检测端口(710)及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分别与点焊机控制中心单元(701)连接;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2)与温控器基座输送机控制箱(104)相连;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端口(703)与双金属片输送机控制箱(204)相连;第二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704)与第一导电接触件输送机控制箱(304)连接;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5)与温控器基座夹持件旋转轴(115)连接;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端口(706)与双金属片夹持件旋转轴(215)连接;主体气吸旋转轴端口(707)与主体气吸旋转轴(413)连接;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端口(708)与双金属片温控器运动导轨(403)连接;点焊机控制端口(709)与点焊机控制接口(406)连接;视觉检测端口(710)与视觉检测输出端口(502)连接;气吸控制单元端口(711)与气吸控制中心单元(603)连接。
CN201921418689.4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72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8689.4U CN211072209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8689.4U CN211072209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2209U true CN211072209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868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72209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22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0146A (zh) * 2019-08-28 2019-11-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0146A (zh) * 2019-08-28 2019-11-22 盐城工学院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72209U (zh) 一种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点焊机
CN205204232U (zh) 一种自动摆盘机
CN210392884U (zh) 一种婴童车底座焊接用上料机器人
CN109604254B (zh) 一种超声波清洗装置
CN210763120U (zh) 一种电路板吸附移载装置
CN206537868U (zh) 一种电源插头移载摆盘线
CN210500252U (zh) 一种摄像头取放的高精密z轴模组
CN209905896U (zh) 一种pcb板、装料盘取放装置
CN204724424U (zh) 翻板机
CN110202232A (zh) 一种选择性波峰焊自动焊锡机
CN107297336B (zh) 自动检测装置及自动检测系统
CN210147445U (zh) 一种摄像头组装设备
CN210434890U (zh) 输液袋分拣设备
CN214397437U (zh) 一种覆膜机构
CN210943895U (zh) 一种lcd机械手及上料设备
CN209133600U (zh) 电芯注液机
CN217750318U (zh) 一种智能手机组装设备
CN218319347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镭雕破阳设备用tray盘放料架
CN109807504A (zh) 一种自动焊接银丝设备
CN219945185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磁铁组装装置
CN103921275B (zh) 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机器视觉的微小型颗粒状片剂自动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232114U (zh) 一种精细部件自动组装装置
CN210282039U (zh) 治具摆正装置
CN109229541B (zh) 一种高速转盘机
CN210401913U (zh) 一种适用小型液晶面板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