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1106U - 一种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51106U CN210851106U CN201921310477.4U CN201921310477U CN210851106U CN 210851106 U CN210851106 U CN 210851106U CN 201921310477 U CN201921310477 U CN 201921310477U CN 210851106 U CN210851106 U CN 2108511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movable
- cavity
- cutter
-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271 re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形成型腔和与型腔相连通的浇口;浇口切除装置,包括切刀组件、驱动机构和连接在二者之间的传动杆,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动模板远离定模板的一侧,切刀组件设置在动模板上、且与浇口相对设置,切刀组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浇口,以使浇口与型腔密封隔离;顶针板和顶杆,顶针板设置在动模板远离定模板的一侧,顶杆贯穿动模板、且一端与顶针板相连接,顶针板能够向靠近动模板的方向移动、以使顶杆的另一端将型腔中的注塑件顶出。如此设置,驱动机构设置在动模板的一侧,不占用动模板内的空间,使得动模板有足够的空间供传动杆和顶杆穿过,注塑模具的使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闪粉注塑塑件通常为产品的外观零件,对于其外观质量要求甚高;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为了解决闪粉塑胶材料流动性差的问题,闪粉外观塑件通常采用侧浇口进浇,在模具的型腔中保压冷却形成注塑件,为了避免在产品外观面上留下浇口印记,需通过切浇口装置使浇口与型腔隔离。注塑件成型之后开模,再通过顶出装置将闪粉注塑件从型腔中顶出。
现有技术中,切浇口装置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注塑模具的动模板中,驱动机构的油缸、底座等结构均占用动模板中的大量空间,而顶出装置需要贯穿动模板设置,使其上端与闪粉注塑件相接触,顶出装置的设置也需要占用动模板内的空间。由于切浇口装置的驱动机构占用了动模板中的大量空间,动模板中还会设有冷却注塑产品的冷却水路等结构,导致动模板内的空间不足,动模板中无法同时安装顶出装置和驱动机构,使得注塑模具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切浇口装置的驱动机构需占用动模板中的大量空间,导致动模板中没有足够空间同时安装驱动机构和顶出装置,影响注塑模具使用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切浇口装置的驱动机构需占用动模板中的大量空间,导致动模板中没有足够空间同时安装驱动机构和顶出装置,影响注塑模具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
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之间形成型腔和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的浇口;
浇口切除装置,包括切刀组件、驱动机构和连接在二者之间的传动杆,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动模板远离所述定模板的一侧,所述切刀组件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且与所述浇口相对设置,所述切刀组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所述浇口,以使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密封隔离;
顶针板和顶杆,所述顶针板设置在所述动模板远离所述定模板的一侧,所述顶杆贯穿所述动模板、且一端与所述顶针板相连接,所述顶针板能够向靠近所述动模板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顶杆的另一端将所述型腔中的注塑件顶出。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模板远离所述定模板的一侧的动模固定板和设置在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动模固定板之间的方铁,所述方铁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顶针板的空腔,所述动模固定板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供顶力装置伸入,以推动所述顶针板在所述空腔中向靠近所述定模板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针板和所述动模固定板中、且相对于所述动模固定板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的压力入口设置在所述动模固定板内,所述动模固定板内还设有与所述压力入口相连通的压力输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压力入口为进油螺钉,所述压力输送机构包括进油接头和设置在所述进油接头与所述进油螺钉之间的进油道。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和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压力腔,所述进油螺钉设置在所述缸体上、且与所述压力腔相连通,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活塞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浇口切除装置还包括作用于所述切刀组件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带动突入所述浇口的所述切刀组件由所述浇口脱出。
优选地,所述切刀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杆相连接的切刀座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刀座上的切刀,所述切刀与所述浇口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定模板之间还设有料包,所述料包设置在所述浇口远离所述型腔的一侧、且与所述浇口相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的动模镶件,所述动模镶件、所述动模板和所述定模板共同围成所述型腔,所述切刀组件设置在所述动模镶件上、且能够贯穿所述动模镶件突入所述浇口。
优选地,所述动模镶件设有螺钉孔,通过螺钉将所述切刀组件与所述动模镶件相连接,且旋拧所述螺钉以调节所述切刀组件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所述浇口切除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与停止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浇口切除装置的体积范围为100cm3~115cm3,所述驱动机构的体积范围为12cm3~28cm3。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连接所述切刀座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动模板、浇口切除装置以及顶针板和顶杆,浇口切除装置的切刀组件和驱动机构之间设有传动杆,传动杆的设置使得驱动机构可以固定设置在动模板的一侧,通过传动杆带动切刀组件突入浇口,驱动机构不再占用动模板中的空间,用于将型腔中的注塑件顶出的顶杆贯穿动模板设置,只有顶杆的一部分和传动杆的一部分贯穿设置在动模板中,使得动模板有足够的空间能同时安装顶杆和浇口切除装置,注塑模具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浇口切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
1-定模板,2-动模板,3-方铁,4-顶针板,41-面针板,42-底针板,5-顶杆,6-动模固定板,7-加料漏斗,8-浇口切除装置,9-分流道,10-料包,11-浇口,12-型腔,13-动模镶件,14-切刀,15-切刀座,16-传动杆,17-活塞,18-缸体,19-进油螺钉,20-弹簧,21-限位块,22-限位块螺钉,2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解决驱动装置占用动模板中的大量空间,导致动模板中没有足够空间同时安装驱动机构和顶出装置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浇口切除装置8以及顶针板4和顶杆5,其中,定模板1和动模板2之间形成型腔12和浇口11,浇口11与型腔12相连接,注塑机通过浇口11向型腔12中进浇塑胶材料。浇口切除装置8包括切刀组件、传动杆16和驱动机构,传动杆16的第一端与切刀组件相连接、第二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切刀组件设置在动模板2上,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通过传动杆16传递给切刀组件,使得与浇口11相对设置的切刀组件能够突入浇口11,将浇口11与型腔12之间密封隔离。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动模板2远离定模板1的一侧,不占用动模板2中的空间。顶针板4设置在动模板2的远离定模板1的一侧,顶杆5贯穿动模板2,并且一端与顶针板4相连接,另一端与型腔12中的注塑件相接触,当顶针板4靠近动模板2移动时,顶杆5将注塑件从型腔12中顶出。
如此设置,浇口切除装置8的传动杆16使得切刀组件和驱动机构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将驱动机构设置在动模板2的一侧、不占用动模板2内的空间,只有传动杆16的一部分位于动模板2中,减少了浇口切除装置8所占用的动模板2内的空间,使得动模板2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同时供顶杆5和传动杆16贯穿设置,注塑模具能够切除浇口11且能够将型腔12中的注塑件顶出,更具有实用性,使用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注塑件的生产过程包括:首先,将塑胶材料通过浇口11浇注进型腔12中,待型腔12中注满后,浇口切除装置8的切刀组件突入浇口11,将浇口11与型腔12之间密封隔离,塑胶材料在型腔12中保压、冷却,塑胶材料凝固为注塑件,将切刀组件移开浇口11的位置,移动动模板2进行开模,注塑件表露在动模板2的端面上,移动顶针板4来带动顶杆5移动,将注塑件顶出,沿着开模过程的反方向移动动模板2合模,即可重复下一注塑过程。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注塑模具还包括依次设置在动模板2远离定模板1的一侧的方铁3和动模固定板6,方铁3内设有空腔,顶针板4设置在空腔内,动模固定板6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23,通孔23与空腔的内部相通,将顶力装置伸入通孔23内,并推动空腔中的顶针板4,使得顶针板4带动顶杆5向靠近定模板1的方向移动,即可将型腔12中的注塑件顶出。需要说明的是,顶力装置可以为注塑机的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其向上推动顶针板4。
如此设置,开模之后,通过顶杆5将注塑件顶出,提高了注塑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注塑模具的注塑效率得到提高,使用更加方便。
以注塑模具如图1的摆放状态为例,注塑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模板1、动模板2、方铁3和动模固定板6。驱动机构设置在动模板2的下方,顶针板4在方铁3的空腔中向上移动,顶杆5的上端可将型腔12中的注塑件顶出。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设置在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6中,在将注塑件顶出的过程中,顶针板4向靠近动模板2的方向移动,驱动机构相对于动模固定板6固定设置。
如此设置,驱动机构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和顶针板4中,不再占用动模板2中的空间,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杆16带动切刀组件移动,使得动模板2中有足够的空间供顶杆5和传动杆16穿过。
需要说明的是,顶针板4包括重叠设置的面针板41和底针板42,顶杆5的下端与面针板41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地相连接,顶杆5倾斜设置,在顶出注塑件时,顶杆5斜向上移动。设置底针板42和面针板41,便于将驱动机构设置在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6内,注塑模具的组装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利用压力驱动带动切刀组件突入浇口11,驱动机构的压力入口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内,动模固定板6内还设有与压力入口相连接的压力输送机构,压力输送机构将外部压力输送给驱动机构。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可以通过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进行驱动。
如此设置,将压力输送机构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中,不需要占用动模板2中的空间,使得动模板2中有足够的空间供顶杆5和传动杆16穿过,以及设置用来加速注塑件冷却的冷却水路等。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压力入口为进油螺钉19,压力输送机构包括与进油螺钉19相连接的进油道和设置在进油道远离进油螺钉19的一端的进油接头。进油接头与高压油设备相连接,高压油设备为驱动机构提供高压油。其中,进油道水平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中,进油接头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的外表面,便于与高压油设备连接。
如此设置,进油道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中,不占用动模板2中的空间,且水平设置的进油道更便于加工生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驱动机构包括缸体18和设置在缸体18内的活塞17,活塞17与缸体18之间密封滑动,缸体18与活塞17之间形成压力腔,进油螺钉19设置在缸体18上、并且与压力腔相连通,进油螺钉19与缸体18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传动杆16的下端与活塞17相连接。高压油通过进油螺钉19进入压力腔中,推动活塞17向上移动,使得传动杆16带动切刀组件向上移动、突入浇口12。
在本实施例中,浇口切除装置8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作用于切刀组件,并且用来带动突入浇口11的切刀组件由浇口11内脱出。
如此设置,当注塑件冷却成型后,浇口切除装置8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脱离浇口11的位置并复位,再通过顶杆5将注塑件顶出。
在本实施例中,切刀组件包括连接在传动杆16上端的切刀座15以及固定连接在切刀座15上的切刀14,切刀14与浇口11相对设置,传动杆16带动切刀座15向上移动,使得切刀14突入浇口11。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请参考图2,动模板2与定模板1之间还设有料包10,料包10设置在浇口11远离型腔12的一侧,并且料包10与浇口11相连接。优选地,料包10的横截面积大于浇口11的横截面积,在同等条件下,料包10中的塑胶材料冷却较慢,利用料包10实现浇口11位置延时冷却的功能,保证在开模和脱模的过程中浇口11处塑胶材料处于熔融状态,便于进行下一次浇注。切刀14的上端面为倾斜面,且靠近型腔12的一侧高于靠近料包10的一侧,当切刀14突入浇口11时,浇口11处的塑胶材料将被挤入料包10内而非型腔12中,保证注塑件外观整洁。
注塑模具上设有与注塑机相连接的加料漏斗7,加料漏斗7与主流道相连接,主流道的末端设置至少两个分流道9,每个分流道9的末端依次连接料包10和浇口11,各个浇口11再连接型腔12,也即,可以在定模板1与动模板2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型腔12,以提高注塑模具的注塑效率。每个型腔12都对应一个浇口11、一个料包10和一条分流道9,各个分流道9均与主流道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注塑模具还包括设置在动模板2上的动模镶件13,具体地,动模板2的上端面设有凹槽,动模镶件13设置在凹槽内,动模镶件13、动模板2以及定模板1共同围成型腔12,顶杆5的上端面也形成型腔12的侧壁的一部分,使得顶杆5的上端能够将注塑件顶出,同时,顶杆5还参与注塑件的成型过程,切刀组件通过动模镶件13设置在动模板2上,并且切刀组件贯穿动模镶件13突入浇口11。优选地,定模板1的下端面也设有凹槽,定模板1的凹槽内设有定模镶件,因此,型腔12由动模镶件13、动模板2、定模镶件、定模板1以及顶杆5的上端共同围成。
如此设置,注塑模具在组装时,将切刀组件安装在动模镶件13上,再将动模镶件13和切刀组件的整体装入动模板2的凹槽中,便于注塑模具的组装。
具体地,切刀座15的下端设有限位块21,在装配时,限位块21托住切刀座15,限位块21与动模镶件13通过限位块螺钉22相连接,以将切刀座15固定连接在动模镶件13上,切刀座15在传动杆16的带动下能够相对于限位块21向上移动,限位块21与动模镶件13之间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动模镶件13还设有螺钉孔,切刀组件与动模镶件13之间通过螺钉孔中的螺钉连接,在注塑模具装配的过程中,通过旋拧螺钉来模拟切刀14突入浇口11的过程,检测和调节切刀组件的安装位置,使得切刀14能够突入浇口11和脱出浇口11。
在本实施例中,浇口切除装置8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启动和停止的开关,驱动装置启动后,缸体18内部升压,切刀组件向上移动,驱动装置停止后,不再向缸体18内注入高压油。优选地,开关可以但不限于为设置在动模板2上的行程开关,合模时,动模板2发生位移,行程开关将合模信号传递给外接设备,外接设备按照程序控制驱动装置加压,切刀组件突入浇口11,合模完成后,驱动装置停止加压。如此设置,行程开关利用机械运动达到控制的目的,使用更加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浇口切除装置8的体型较小,占用的空间在100cm3~115cm3范围内,驱动机构的体积在12cm3~28cm3之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浇口切除装置8占用的空间在160cm3~180cm3之间,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机构的体积在70cm3~90cm3之间。如此设置,小型化的浇口切除装置8便于安装使用,且占用的动模板2和动模固定板6等的空间较小,便于其它部件的安装,本申请中的驱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占用的空间减少了50%~70%。
在本实施例中,作用于切刀组件的复位件为弹簧20,弹簧20的一端与动模镶件13固定连接,弹簧20的另一端连接切刀座15。驱动机构带动切刀座15向上移动、切刀14突入浇口11的过程中,弹簧20发生弹性形变,当驱动机构卸压后,弹簧20恢复弹性形变,并带动切刀座15向下移动,切刀14由浇口11脱出。
下面内容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注塑模具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注塑模具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定模板1、动模板2、方铁3和动模固定板6,动模板2的上端面以及定模板1的下端面均设有凹槽,凹槽内分别设有动模镶件13和定模镶件,动模镶件13、动模板2、定模镶件以及定模板1共同围成型腔12,型腔12的一侧设有浇口11,浇口11远离型腔12的一侧设有与注塑机连通的料包10,浇口切除装置8的切刀组件设置在动模镶件13内,且通过传动杆16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切刀组件的切刀座15与传动杆16相连接,切刀座15上的切刀14与浇口11相对设置,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浇口11。方铁3中设有用于容纳顶针板4的空腔,顶针板4上设有顶杆5,顶杆5贯穿动模板2,顶针板4在空腔中向靠近动模板2的方向移动、使顶杆5的上端将型腔12中的注塑件顶出。驱动机构设置在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6中,驱动机构包括缸体18和设置在缸体18中的活塞17,传动杆16的下端与活塞17连接,缸体18的下端设有进油螺钉19,进油螺钉19通过进油道与进油接头连接,进油螺钉19、进油接头和进油道均设置在动模固定板6中。动模固定板6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23,通孔23与空腔相通,顶力装置伸入通孔23,给顶针板4向上的力、使得顶针板4在空腔中向上移动。
如此设置,驱动机构设置在顶针板4和动模固定板6中,不再占用动模板2中的空间,动模板2中有足够的空间供顶杆5和传动杆16贯穿设置,注塑模具各个部件之间不会互相影响,使用更方便。在注塑过程中,切刀14突入浇口11之后,对型腔12中的塑胶材料进行保压冷却,使其固化成为注塑件,注塑件与切刀14接触的位置不需要人工后续处理、且与切刀14接触的面上无印记;通过顶杆5实现固化完成的注塑件的顶出脱模,能够提高注塑件的生产效率,且注塑磨具使用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模板(1)和动模板(2),所述定模板(1)和所述动模板(2)之间形成型腔(12)和与所述型腔(12)相连通的浇口(11);
浇口切除装置(8),包括切刀组件、驱动机构和连接在二者之间的传动杆(16),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远离所述定模板(1)的一侧,所述切刀组件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上、且与所述浇口(11)相对设置,所述切刀组件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突入所述浇口(11),以使所述浇口(11)与所述型腔(12)密封隔离;
顶针板(4)和顶杆(5),所述顶针板(4)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远离所述定模板(1)的一侧,所述顶杆(5)贯穿所述动模板(2)、且一端与所述顶针板(4)相连接,所述顶针板(4)能够向靠近所述动模板(2)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顶杆(5)的另一端将所述型腔(12)中的注塑件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远离所述定模板(1)的一侧的动模固定板(6)和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和所述动模固定板(6)之间的方铁(3),所述方铁(3)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顶针板(4)的空腔,所述动模固定板(6)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通孔(23),所述通孔(23)供顶力装置伸入,以推动所述顶针板(4)在所述空腔中向靠近所述定模板(1)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针板(4)和所述动模固定板(6)中、且相对于所述动模固定板(6)固定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压力入口设置在所述动模固定板(6)内,所述动模固定板(6)内还设有与所述压力入口相连通的压力输送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入口为进油螺钉(19),所述压力输送机构包括进油接头和设置在所述进油接头与所述进油螺钉(19)之间的进油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缸体(18)和设置在所述缸体(18)内的活塞(17),所述缸体(18)与所述活塞(17)之间形成压力腔,所述进油螺钉(19)设置在所述缸体(18)上、且与所述压力腔相连通,所述传动杆(16)与所述活塞(17)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切除装置(8)还包括作用于所述切刀组件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带动突入所述浇口(11)的所述切刀组件由所述浇口(11)脱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杆(16)相连接的切刀座(15)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切刀座(15)上的切刀(14),所述切刀(14)与所述浇口(11)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2)与所述定模板(1)之间还设有料包(10),所述料包(10)设置在所述浇口(11)远离所述型腔(12)的一侧、且与所述浇口(11)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上的动模镶件(13),所述动模镶件(13)、所述动模板(2)和所述定模板(1)共同围成所述型腔(12),所述切刀组件设置在所述动模镶件(13)上、且能够贯穿所述动模镶件(13)突入所述浇口(1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镶件(13)设有螺钉孔,通过螺钉将所述切刀组件与所述动模镶件(13)相连接,且旋拧所述螺钉以调节所述切刀组件的安装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切除装置(8)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与停止的开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切除装置(8)的体积范围为100cm3~115cm3,所述驱动机构的体积范围为12cm3~28cm3。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连接所述切刀座(15)的弹簧(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10477.4U CN210851106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一种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10477.4U CN210851106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一种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51106U true CN210851106U (zh) | 2020-06-26 |
Family
ID=71284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10477.4U Active CN210851106U (zh) | 2019-08-13 | 2019-08-13 | 一种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5110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93720A (zh) * | 2021-11-25 | 2022-03-18 |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注塑成型模具及应用其的注塑成型方法 |
-
2019
- 2019-08-13 CN CN201921310477.4U patent/CN2108511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93720A (zh) * | 2021-11-25 | 2022-03-18 |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注塑成型模具及应用其的注塑成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828507A (en) | Injection molding press having valved gate | |
CN202965078U (zh) | 一种双物料注塑模具 | |
CN203792652U (zh) | 模内自动切断边缘浇口的模具 | |
CN103862614B (zh) | 薄壁注塑模具及薄壁塑胶件的制备方法 | |
CN101491932A (zh) | 一种带活动隔离片的双色注塑模具及制备方法 | |
CN21085110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02480322U (zh) | 注塑成型模具 | |
CN207509621U (zh) | 一种酱油盖模具 | |
KR20090048093A (ko) | 플라스틱 사출금형장치 | |
CN112571730A (zh) | 一种高效速冷式通用塑料注塑模具 | |
CN107718458A (zh) | 注塑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241827U (zh) | 翘翘板的模具结构 | |
CN215849440U (zh) | 一种模具自动切水口结构 | |
CN204249257U (zh) | 动模二次分型机构 | |
CN212979125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 |
CN204398249U (zh) | 斜推块推出针点浇口凝料的模具 | |
CN111844639B (zh) | 一种高精度注塑模具 | |
CN115071074A (zh) | 一种高光透明镜片模内切水口装置 | |
CN207077721U (zh) | 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 | |
CN209649405U (zh) | 一种模内切模具 | |
CN208052496U (zh) | 深腔模具排气用排气装置 | |
CN201385406Y (zh) | 一种带活动隔离片的双色注塑模具 | |
CN201950771U (zh) | 汽车门框条注塑模具 | |
CN205969750U (zh) |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 |
CN206733515U (zh) | 二次顶模具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