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9750U -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69750U CN205969750U CN201620801006.3U CN201620801006U CN205969750U CN 205969750 U CN205969750 U CN 205969750U CN 201620801006 U CN201620801006 U CN 201620801006U CN 205969750 U CN205969750 U CN 2059697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imble
- moving platen
- core
- die cavity
- injection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动模设置有型芯以及顶针板,型芯中部贯穿设置有阶梯槽,该型芯活动包裹有衬套,衬套的上端延伸至型腔内,顶针板内设置有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以及若干第三顶针,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中部的同一水平面上设有止动环,该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螺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衬套的上端延伸至型腔内,避免型芯在型腔内因为注塑的压力发生偏移,增加产品的质量,通过在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中部的同一水平面上设有止动环,实现推杆在推动顶针板时先带动第三顶针将产品推出,当推板移动至止动环时,带动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将边料推出动模,避免边料先推出将产品拉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广泛的应用于塑料产品加工行业。注塑模具一般适应于热塑性塑料加热成型,利用热塑性塑料的热熔原理,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塑机将其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定型,打开模具取出塑料产品。
现有的注塑模具在生产一些具有深腔的产品时,因为注塑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注塑压力,在注塑压力的作用下,使得模具芯子会发生偏摆,芯子偏摆倾斜后,注塑成型的产品的型腔尺寸会发生偏差,使得注塑成型的产品不能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并且在注塑后拉动与产品连接的边料时,浇口在拉断时容易产生被拉伸的现象,使拉断的浇口痕迹粗糙,同样的因为产品在推离时受到较大的拉力,导致产品产生变形和拉白;因为模具的斜契杆在引导滑块移动时会产生磨损,斜契杆损坏时若更换模具则增加了生产成本。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具有深腔模具的芯子发生偏移,同时又在顶针实现产品与边料分离时避免产品损伤,并且具有可更换斜契杆的注塑模具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它能够防止具有深腔的模具在注塑时避免型芯偏摆的功能,并且在顶针顶出产品时利用分段延时分离的原理,实现产品与边料的分离,避免产品损伤,同时在斜契杆在损坏时可单独更换斜契杆,避免更换整个模具,节约模具的加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定模中部贯穿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两侧连通有型腔,动模设置有动模板、支撑板、底板,动模板下端面两侧通过支撑板与底板连接,底板与动模板之间活动设置有顶针板,顶针板下端面设置有推杆推杆与顶针板接触,动模板上端面两侧滑动设置有滑块,该动模板内设置有与型腔适配的型芯,型芯与型腔以及滑块适配形成注塑空间,型芯中部贯穿设置有阶梯槽,该型芯外侧面活动包裹有与阶梯槽适配衬套,衬套的上端延伸至型腔内,该衬套中部的外侧面向阶梯槽内延伸形成衬套环,衬套环的下端面与阶梯槽之间受力接触有弹簧。
作为优选方案,衬套的上端面延伸至型腔内的距离与衬套的下端面到达阶梯槽槽底的距离相等。
作为优选方案,顶针板内设置有延伸至动模板内的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以及若干第三顶针,第一顶针设置于对应入料口位置处,第二顶针分别设置于第一顶针两侧,第三顶针分别设置于型芯两侧,该第三顶针与顶针板固定连接,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中部的同一水平面上设有止动环,该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螺帽,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通过止动环以及限位螺帽活动设置于顶针板内,模具闭合状态下,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的上端面设置于动模板内,第三顶针的上端面与动模板的上端面齐平。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顶针的上端面设置有沟槽。
作为优选方案,动模板下端面设有与止动环适配的止动槽。
作为优选方案,定模内镶嵌有通过杯头螺栓固定的斜契杆固定块,斜契杆固定块内卡接有用于引导滑块移动的斜契杆,滑块设有与斜契杆适配的斜契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过在型芯外侧面活动包裹有与阶梯槽适配衬套,并且衬套的上端延伸至型腔内,避免型芯在型腔内因为注塑的压力发生偏移,同时因为衬套设置的衬套环与阶梯槽之间受力接触有弹簧,使得注塑的压力能够让注塑液填满型腔挤压衬套,将衬套压出型腔,增加产品的质量;
第二、通过在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中部的同一水平面上设有止动环,第三顶针与顶针板固定连接,推杆在推动顶针板时先带动第三顶针将产品推出动模与边料分离,当推板移动至止动环时,带动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将边料推出动模,避免边料先推出将产品拉伤,保证产品的外形;
第三、通过在定模内镶嵌有通过杯头螺栓固定的斜契杆固定块,斜契杆固定块内卡接有用于引导滑块移动的斜契杆,斜契杆损坏时,取出杯头螺栓可将斜契杆固定块取出更换斜契杆固定块内的斜契杆,避免更换整套模具,节约模具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合模状态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后模具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与边料分离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边料与产品顶出动模的结构图。
图中:定模1、入料口11、型腔12、动模板21、支撑板22、底板23、顶针板3、第一顶针31、第二顶针32、第三顶针33、止动环34、限位螺帽35、沟槽36、止动槽37、型芯41、阶梯槽42、衬套43、衬套环44、弹簧45、滑块5、杯头螺栓51、斜契杆固定块52、斜契杆53、斜契孔54、推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定模1中部贯穿设置有入料口11,入料口11两侧连通有型腔12,动模设置有动模板21、支撑板22、底板23,动模板21下端面两侧通过支撑板22与底板23连接,底板23与动模板21之间活动设置有顶针板3,动模板21上端面两侧滑动设置有滑块5,该动模板21内设置有与型腔12适配的型芯41,型芯41与型腔12以及滑块5适配形成注塑空间,型芯41中部贯穿设置有阶梯槽42,该型芯41活动包裹有衬套43,衬套43的上端延伸至型腔12内,该衬套43中部的外侧面向阶梯槽42内延伸形成衬套环44,衬套环44的下端面与阶梯槽42之间受力接触有弹簧45。
为避免衬套43被推出型腔12后继续移动,保证产品的形状,衬套43的上端面延伸至型腔12内的距离与衬套43的下端面到达阶梯槽42槽底的距离相等。
为保证斜契杆53损坏时,仅更换损坏的斜契杆53即可使模具继续使用,定模1内通过杯头螺栓51镶嵌设有斜契杆53固定块52,斜契杆53固定块52内卡接有用于引导滑块5移动的斜契杆53,滑块5设有与斜契杆53适配的斜契孔54。
参照图5、图6所示:为便于产品推出时动模与边料分离时,保证产品的外形,顶针板3内设置有延伸至动模板21内的第一顶针31、若干第二顶针32以及若干第三顶针33,第一顶针31设置于对应入料口11位置处,第二顶针32分别设置于第一顶针31两侧,第三顶针33分别设置于型芯41两侧,该第三顶针33与顶针板3固定连接,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中部的同一水平面上设有止动环34,该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螺帽35,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通过止动环34以及限位螺帽35活动设置于顶针板3内,模具闭合状态下,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的上端面设置于动模板21内,第三顶针33的上端面与动模板21的上端面齐平。
为增加边料对动模的包紧力,便于边料与产品分离,第一顶针31的上端面设置有沟槽36。
为避免顶针板3推动止动环34直接与动模板21碰撞,减少止动环34的磨损,动模板21下端面设有与止动环34适配的止动槽3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
动模与定模1闭合,注塑溶液由入料口11注入型腔12,包裹型芯41的衬套43在注塑溶液的挤压下受力下压,当衬套43的下端面下压至槽底时,衬套43停止下压,同时衬套43的衬套环44在衬套43下压时一同下压将与阶梯槽42之间设置的弹簧45受力压缩,注塑完成后,动模与定模1分离,动模内的斜契杆53引导滑块5向两侧滑开,推杆6推动顶针板3上移,因为第一顶针31的沟槽36增加了边料对动模的包紧力,所以推杆6在推动顶针板3时与推板固定的第三顶针33将产品推出动模与边料分离,当推板推动至止动环34时,因为止动环34的阻挡,推板开始带动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上移,当推板将止动环34推入止动槽37内时,边料同时也推出动模,避免边料先推出将产品拉伤,保证产品的外形。产品推出后,因为衬套43失去产品的挤压,受力压缩的弹簧45回弹,带动衬套环44以及衬套43返回初始位置。模具闭合时,斜契杆53引导滑块5向型腔方向移动,推杆6收回,顶针板3带动第三顶针33收回,当顶针板下压至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的限位螺帽时35,带动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复位,等待下一次注塑。若斜契杆53出现了损坏,取出杯头螺栓51可将斜契杆53固定块52取出更换斜契杆53固定块52内的斜契杆53,避免更换整套模具,节约模具的加工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
Claims (6)
1.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动模,所述定模(1)中部贯穿设置有入料口(11),所述入料口(11)两侧连通有型腔(12),所述动模设置有动模板(21)、支撑板(22)、底板(23),所述动模板(21)下端面两侧通过支撑板(22)与底板(23)连接,底板(23)与动模板(21)之间活动设置有顶针板(3),所述顶针板(3)下端面设置有推杆推杆(6)与顶针板接触,动模板(21)上端面两侧滑动设置有滑块(5),该动模板(21)内设置有与型腔(12)适配的型芯(41),所述型芯(41)与型腔(12)以及滑块(5)适配形成注塑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41)中部贯穿设置有阶梯槽(42),该型芯(41)外侧面活动包裹有与阶梯槽(42)适配衬套(43),所述衬套(43)的上端延伸至型腔(12)内,该衬套(43)中部的外侧面向阶梯槽(42)内延伸形成衬套环(44),所述衬套环(44)的下端面与阶梯槽(42)之间受力接触有弹簧(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43)的上端面延伸至型腔(12)内的距离与衬套(43)的下端面到达阶梯槽(42)槽底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3)内设置有延伸至动模板(21)内的第一顶针(31)、若干第二顶针(32)以及若干第三顶针(33),所述第一顶针(31)设置于对应入料口(11)位置处,所述第二顶针(32)分别设置于第一顶针(31)两侧,所述第三顶针(33)分别设置于型芯(41)两侧,该第三顶针(33)与顶针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中部的同一水平面上设有止动环(34),该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螺帽(35),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通过止动环(34)以及限位螺帽(35)活动设置于顶针板(3)内,模具闭合状态下,第一顶针(31)以及第二顶针(32)的上端面设置于动模板(21)内,第三顶针(33)的上端面与动模板(21)的上端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31)的上端面设置有沟槽(3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21)下端面设有与止动环(34)适配的止动槽(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内镶嵌有通过杯头螺栓(51)固定的斜契杆固定块(52),所述斜契杆固定块(52)内卡设有用于引导滑块(5)移动的斜契杆(53),所述滑块(5)设有与斜契杆(53)适配的斜契孔(5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01006.3U CN205969750U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01006.3U CN205969750U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69750U true CN205969750U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02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0100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69750U (zh) | 2016-07-27 | 2016-07-27 |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697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7173A (zh) * | 2019-05-22 | 2019-07-19 | 深圳市鹏群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防雾霾面罩液态硅胶精密模具 |
-
2016
- 2016-07-27 CN CN201620801006.3U patent/CN2059697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7173A (zh) * | 2019-05-22 | 2019-07-19 | 深圳市鹏群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防雾霾面罩液态硅胶精密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65078U (zh) | 一种双物料注塑模具 | |
CN201881517U (zh) | 注塑模具 | |
CN203765920U (zh) | 双分型面注塑模具 | |
CN201900698U (zh) | 解决成型倒钩的脱模机构 | |
CN205853269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 | |
CN207841953U (zh) | 注塑模具潜伏进胶结构 | |
CN205969750U (zh) | 一种碎纸机壳体注塑模具 | |
CN202727249U (zh) | 一种塑胶模具 | |
CN20990382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斜导块的侧抽芯直面锁紧机构 | |
CN209718508U (zh) | 一种直顶与斜顶同步顶出的精密注塑模具 | |
CN203854160U (zh) | 注塑模具及成型设备 | |
CN207954531U (zh) | 一种侧向分型抽芯注塑模具 | |
CN202388722U (zh) | 一种自动去除水口的注塑模具 | |
CN202952505U (zh) | 注塑精密模具的顶出机构 | |
CN202271507U (zh) | 注塑模具杠杆双脱模机构 | |
CN104772874A (zh) | 一种注塑模具气缸浮动顶出油缸侧边顶出组合机构 | |
CN208290360U (zh) | 一种多产品一体注塑式模具 | |
CN212795716U (zh) | 一种斜顶出模具 | |
CN210651717U (zh) | 一种分段式螺纹斜顶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 |
CN103909624A (zh) | 模具的进胶结构 | |
CN204398249U (zh) | 斜推块推出针点浇口凝料的模具 | |
CN201941131U (zh) | 注塑模具 | |
CN206780913U (zh) | 一种装饰外壳成型模具 | |
CN102294802A (zh) | 注塑模具杠杆双脱模机构 | |
CN204526018U (zh) | 延时顶出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