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2602U -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2602U
CN210822602U CN201921990781.8U CN201921990781U CN210822602U CN 210822602 U CN210822602 U CN 210822602U CN 201921990781 U CN201921990781 U CN 201921990781U CN 210822602 U CN210822602 U CN 210822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troller
power assembly
crad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07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兵
马科
陈家雄
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Qiu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Qiu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Qiu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Qiu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07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2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2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2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包括车架总成,其包括相对的左车架和右车架,左车架和右车架均由各自的纵向结构段和连接在纵向结构段的上端并向前延伸的横梁段构成,两横梁段的前端还分别通过L形的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连接至对应的纵向结构段的下端以形成框架结构;左车架和右车架的纵向结构段的中下部至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的中下部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电机总成、控制器以及接线盒,控制器连接于电机总成的上表面,接线盒连接在控制器的前端。本实用新型落实了车架的形式,形成了动力总成的安装空间,动力总成包含电机总成、控制器以及接线盒,集成性高,结构紧凑,便于装拆、维护维修的操作。

Description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摩托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动力来源为其内部安装的电池,电池的电力输出通过接线盒电连接至电机、控制器、GPS等电子元器件。目前整车动力总成及相关连接还未做统一规范要求,现有的结构及连接方式多样,如摩托车通常将控制器设于水箱位置,踏板车通常将控制器设于座垫下方,接线盒又布置在其它位置,造成整车结构不紧凑,空间占用多导致整车体积大,接线走线复杂也容易出现问题,维护维修还很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取得集成性高,结构紧凑的效果,便于安装、拆卸、维护维修的操作,电连接线布置清晰简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相对的左车架和右车架,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均由各自的纵向结构段和连接在纵向结构段的上端并向前延伸的横梁段构成,两横梁段的前端还分别通过L形的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连接至对应的纵向结构段的下端以形成框架结构;左车架和右车架的纵向结构段的中下部至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的中下部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电机总成、控制器以及接线盒,所述控制器连接于电机总成的上表面,所述接线盒连接在控制器的前端。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盒的接线孔呈上、下朝向布置以避免接线后占用整车前后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地,电机总成的缸壳与两纵向结构段通过第一横销和第二横销相连,还通过第三横销与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相连;第一横销位于第二横销上方,第三横销位于第一横销和第二横销的前方以形成稳固的三点连接形式。
进一步地,两纵向结构段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两纵向结构段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车架下横梁,车架下横梁上设有向前凸起的连接支耳,连接支耳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的拐弯处之前连接有摇架横梁,摇架横梁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电机总成的缸壳上凸起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一连接孔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一横销实施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第二连接孔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二横销实施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与第三连接孔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三横销实施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两第一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支耳的数量为两个,平行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两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块为U形钣金件,包括腹板和腹板上的两翼沿,第三连接孔贯穿开设在翼沿上,所述第三安装部位于两翼沿之间,腹板与摇架横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通过前支架和后支架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总成的缸壳上;所述前支架包括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正对的两上翼板且两上翼板对应连接于控制器的两侧面,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设有下翼板且通过下翼板与电机总成的缸壳相连;所述后支架包括竖向横板,所述竖向横板连接于控制器的后端面以更好地承受前后方向的惯性力,竖向横板的两端向下延伸设有平行正对的两支撑板且通过两支撑板与电机总成的缸壳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通过蝴蝶板连接于控制器的前端面,蝴蝶板的中部通过螺钉连接在控制器的前端面上,蝴蝶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并与接线盒两端对应的安装孔通过栓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总成包括传动连接并装配成一体的电机和变速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结构,落实了车架总成的结构形式,规划了动力总成安装的位置,并将包含电机总成、控制器以及接线盒的动力总成有效安装连接在车架总成内,集成性高,结构紧凑,控制器和接线盒连接于电机总成的上表面,上部空间就可以是电池,控制器与上方电池、水平位的控制器、下方的电机之间的电连接都可以布置得清晰简洁,整体结构非常便于安装、拆卸、维护维修的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结构,相关连接稳固、可靠,可有效保证使用效果;与整车的结合也可以方便整车的尺寸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左、右车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放大,隐去横梁段);
图4为图3的爆炸示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中的动力总成的爆炸示图;
其中,车架总成1,左车架11,右车架12,纵向结构段13,第一连接孔131,车架下横梁132,连接支耳133,第二连接孔134,横梁段14,前叉连接筒15,下摇篮左梁16,下摇篮右梁17,摇架横梁18,连接块181,第三连接孔182,腹板183,翼沿184,动力总成2,电机总成21,电机211,变速器212,第一安装部213,第二安装部214,第三安装部215,控制器22,接线盒23,安装孔231,第一横销3,第二横销4,第三横销5,前支架6,后支架7,竖向横板71,支撑板72,蝴蝶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3,具体实施例的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包括车架总成1,所述车架总成1包括左右间隔并相对设置的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所述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均由各自的纵向结构段13和连接在纵向结构段13的上端并向前延伸的横梁段14构成,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的横梁段14的前端共同连接至前叉连接筒15,两横梁段14的前端再通过前叉连接筒15连接L形的下摇篮左梁16和下摇篮右梁17,并分别连接至对应的纵向结构段13的下端以形成框架结构;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的纵向结构段13的中下部至下摇篮左梁16和下摇篮右梁17的中下部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动力总成2。
具体地,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的纵向结构段13的中部连接有底托板(图中未示出)且所述底托板向前水平延伸并与下摇篮左梁16和下摇篮右梁17相连;底托板的上方形成为电池安装空间,底托板的下方的两纵向结构段13至下摇篮左梁16和下摇篮右梁17之间形成为动力总成安装空间,所述动力总成2就安装连接于动力总成安装空间内。
所述动力总成2包括电机总成21、控制器22以及接线盒23,所述控制器22连接于电机总成21的上表面,所述接线盒23连接在控制器22的前端。
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结构,落实了车架总成1的结构形式,规划了电池安装空间和动力总成安装空间,并将包含电机总成21、控制器22以及接线盒23的动力总成2安装连接在动力总成安装空间内,集成性高,结构紧凑,控制器22和接线盒23连接于电机总成21的上表面,上部空间就是电池,控制器22与上方电池、水平位的控制器22、下方的电机211之间的电连接都可以布置得清晰简洁,整体结构非常便于安装、拆卸、维护维修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器22和接线盒23均为薄的长方体形式,控制器22水平连接于电机总成21的上端,其长度方向对应于整车的前后方向,接线盒23以其宽度方向竖直、长度方向水平的姿态连接于控制器22的前端,所述接线盒23的接线孔呈上、下朝向布置以避免接线后占用整车前后方向的尺寸。
这样,电连接的布线走线更加合理。
请参见图3,其中,电机总成21的缸壳与两纵向结构段13通过第一横销3和第二横销4相连,还通过第三横销5与下摇篮左梁16和下摇篮右梁17相连;第一横销3位于第二横销4上方,第三横销5位于第一横销3和第二横销4的前方以形成稳固的三点连接形式。
这样,保证作为基础的电机总成21稳固可靠地与车架总成1相连接。
请参见图4、图5,两纵向结构段13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131;两纵向结构段13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车架下横梁132,车架下横梁132上设有向前凸起的连接支耳133,连接支耳13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4;下摇篮左梁16和下摇篮右梁17的拐弯处之前连接有摇架横梁18,摇架横梁18上设有连接块181,连接块18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82;所述电机总成21的缸壳上凸起设有第一安装部213、第二安装部214和第三安装部215,所述第一安装部213与第一连接孔131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一横销3实施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214与第二连接孔134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二横销4实施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215与第三连接孔182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三横销5实施连接。
这样,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连接形式,结构布置简单清晰,也有效保证车架总成1的强度,进而保障电机总成21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213位于左车架11和右车架12的纵向结构段13中部分别开设的两第一连接孔131之间;所述连接支耳133的数量为两个,平行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214位于两第二连接孔134之间;所述连接块181为U形钣金件,包括腹板183和腹板183上的两翼沿184,第三连接孔182贯穿开设在翼沿184上,所述第三安装部215位于两翼沿184之间,腹板183与摇架横梁18相连。
这样,进一步保证连接可靠性,也有效控制制造成本。
请参见图5,其中,所述控制器22通过前支架6和后支架7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总成21的缸壳上;所述前支架6包括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正对的两上翼板且两上翼板对应连接于控制器22的两侧面,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设有下翼板且通过下翼板与电机总成21的缸壳相连;所述后支架7包括竖向横板71,所述竖向横板71连接于控制器22的后端面以更好地承受前后方向的惯性力,竖向横板71的两端向下延伸设有平行正对的两支撑板72且通过两支撑板72与电机总成21的缸壳相连。
这样,接线盒23布置于控制器22前端,控制器22的后端面通过后支架7支撑并可以更好地承力,有效保护控制器22。
其中,所述接线盒23通过蝴蝶板8连接于控制器22的前端面,蝴蝶板8的中部通过螺钉连接在控制器22的前端面上,蝴蝶板8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并与接线盒23两端对应的安装孔231通过栓接相连。
这样,便于接线盒23与控制器22的连接,避免在两个单体部件上刻意设计连接结构而影响性能和提升成本。
其中,所述电机总成21包括传动连接并装配成一体的电机211和变速器212。
这样,提供更好地集成性,当然,电机211和变速器212的冲动连接即一体装配形式比较常见,此处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相对的左车架和右车架,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均由各自的纵向结构段和连接在纵向结构段的上端并向前延伸的横梁段构成,两横梁段的前端还分别通过L形的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连接至对应的纵向结构段的下端以形成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左车架和右车架的纵向结构段的中下部至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的中下部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电机总成、控制器以及接线盒,所述控制器连接于电机总成的上表面,所述接线盒连接在控制器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接线孔呈上、下朝向布置以避免接线后占用整车前后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总成的缸壳与两纵向结构段通过第一横销和第二横销相连,还通过第三横销与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相连;第一横销位于第二横销上方,第三横销位于第一横销和第二横销的前方以形成稳固的三点连接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纵向结构段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第一连接孔;两纵向结构段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车架下横梁,车架下横梁上设有向前凸起的连接支耳,连接支耳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下摇篮左梁和下摇篮右梁的拐弯处之前连接有摇架横梁,摇架横梁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电机总成的缸壳上凸起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一连接孔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一横销实施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第二连接孔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二横销实施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与第三连接孔对应并通过穿设所述第三横销实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两第一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支耳的数量为两个,平行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两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块为U形钣金件,包括腹板和腹板上的两翼沿,第三连接孔贯穿开设在翼沿上,所述第三安装部位于两翼沿之间,腹板与摇架横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前支架和后支架可拆卸连接在电机总成的缸壳上;所述前支架包括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设有平行正对的两上翼板且两上翼板对应连接于控制器的两侧面,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设有下翼板且通过下翼板与电机总成的缸壳相连;所述后支架包括竖向横板,所述竖向横板连接于控制器的后端面以更好地承受前后方向的惯性力,竖向横板的两端向下延伸设有平行正对的两支撑板且通过两支撑板与电机总成的缸壳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通过蝴蝶板连接于控制器的前端面,蝴蝶板的中部通过螺钉连接在控制器的前端面上,蝴蝶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并与接线盒两端对应的安装孔通过栓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总成包括传动连接并装配成一体的电机和变速器。
CN201921990781.8U 2019-11-18 2019-11-18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Active CN210822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0781.8U CN210822602U (zh) 2019-11-18 2019-11-18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0781.8U CN210822602U (zh) 2019-11-18 2019-11-18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2602U true CN210822602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1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0781.8U Active CN210822602U (zh) 2019-11-18 2019-11-18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2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25779U (zh) 水冷式电池模组支撑架以及动力电池总成
CN104576999A (zh) 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包
CN210822602U (zh) 电动越野摩托车动力总成结构
CN202827413U (zh) 发动机ecu安装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汽车
CN202608534U (zh) 柴油机发电机支架
CN215578913U (zh) 一种锂电池框架总成
CN209896839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电机安装支架
TW201504109A (zh) 電動機車
CN212828890U (zh) 控制器和充电器安装连接机构
KR20130067726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JP2018002063A (ja) 電装機器設置構造
CN21965112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ecu安装结构
WO2015039573A1 (en) Axle hous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217575456U (zh) 固定电池结构的电池隔板架及电动车
CN220147153U (zh) 一种电堆系统的悬置支架
CN219325477U (zh) 一种液压动力系统内置的电液混合注塑机
US6860763B2 (en) Component parts box for vehicle
JP2016179798A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217895924U (zh) 一种罗拉车的电控箱
CN217294808U (zh) 一种电机、电池、控制器在车架上的布局结构
CN214874183U (zh) 汽车底盘及电动汽车
CN211909426U (zh) 一种软启动柜柜体
CN218967095U (zh) 电动摩托车
CN211150491U (zh) 一种新型平台化汽车乘客舱保险丝盒
CN220302230U (zh) 一种空滤器的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