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0678U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20678U CN210820678U CN201920517615.XU CN201920517615U CN210820678U CN 210820678 U CN210820678 U CN 210820678U CN 201920517615 U CN201920517615 U CN 201920517615U CN 210820678 U CN210820678 U CN 2108206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heating tube
- water
- distribution plate
- fixed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63 carbo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分流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本体还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本体的发热管组件,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运水组件,所述运水组件包围于所述流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流板内设置有运水组件,且让运水组件包围于流道,相较于传统的仅在分流板外设置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停止注塑以后,快速对滞留在流道内的材料进行降温,从而避免材料因长时间滞留且处于高温状态而发生分解变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该热流道系统内设置有上述的分流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热流道技术,是通过把流道始终保持在高温状态,从而使得于流道中流过的材料在流通过程中始终保持熔融状态的一种注塑方式,由于热流道技术在不需要工作时,只需停止加热即可,材料会滞留在流道内的;而需要再次工作时,则只需重新加热流道,使得流道内的塑料升温至熔融状态而可以流通即可。因此相较于传统的三板式模具,热流道技术具有节约原材料、缩短成型周期等优点。
在热流道系统中,分流板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因为发热管组件以及流道都是设置在分流板的,即当发热管组件发热时,发热管组件的热量会通过分流板传输至流道,从而起到加热流道的效果。但是在现有的分流板中,具有以下问题:虽然有的热流道系统设置有冷却机构,但是其冷却机构是设置在分流板外的,通常为把冷却机构设置在分流板与进胶机构之间或者设置在分流板与喷嘴之间,这种做法对于分流板内部的流道冷却效果很低,若分流板流过的材料因停止工作而滞留在流道内时,会因降温时间长而容易发生分解变质,从而出现碳化、腐蚀流道等后果,影响了流道的工作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能够在停止注塑以后对流道快速降温,从而把流道内的材料温度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至常温,避免了流道内材料发生分解变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流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本体还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本体的发热管组件,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运水组件,所述运水组件包围于所述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运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连通管,所述流道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自所述本体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设置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自所述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外界连通,所述外接口可拆卸设置有堵水件。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组件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分别包围于所述流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均嵌于所述本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定模、喷嘴以及上述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定模内,所述喷嘴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所述出料口经所述喷嘴往外界输出物料;
所述分流板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持续流通冷却水的通水组件,所述通水组件与所述分流板的运水组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定模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定模内还设置有承压圈和支承垫,所述承压圈设置于所述定模的内顶壁和所述分流板的外顶壁之间,所述支承垫设置于所述定模的内底壁和所述分流板的外底壁之间;所述承压圈和所述支承垫用于减少所述间隙之间发生对流。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装配于所述支承垫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模设置有外接插头,所述分流板的发热管组件与所述外接插头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定模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绝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流板内设置有运水组件,且让运水组件包围于流道,相较于传统的仅在分流板外设置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停止注塑以后,快速对滞留在流道内的材料进行降温,从而避免材料因长时间滞留且处于高温状态而发生分解变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本体,2—流道,3—发热管组件,4—运水组件,5—定模,6—喷嘴,7—通水组件,8—间隙,9—承压圈,10—支承垫,11—外接插头,21—进料口,22—出料口,31—第一发热管,32—第二发热管,41—进水管,42—出水管,43—连通管,44—堵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分流板,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流道2,所述流道2设置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所述进料口21和所述出料口22分别自所述本体1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本体1还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本体1的发热管组件3,所述本体1内还设置有运水组件4,所述运水组件4包围于所述流道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流板内设置有运水组件4,且让运水组件4包围于流道2,相较于传统的仅在分流板外设置冷却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停止注塑以后,快速对滞留在流道2内的材料进行降温,从而避免材料因长时间滞留且处于高温状态而发生分解变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运水组件4包括进水管41、出水管42和连通管43,所述流道2位于所述进水管41和所述出水管42之间,所述进水管41和所述出水管42均自所述本体1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管43位于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所述进水管41和所述出水管42均与所述连通管43连通。通过把进水管41的进水口和出水管42的出水口设置在本体1的同一侧,使得冷却水能够在运水组件4内流通时充分带走流道2周围的热量,从而使得冷却的效率更高。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连通管43的一端设置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自所述本体1的一侧与所述外界连通,所述外接口可拆卸设置有堵水件44。外接口的设置,用于让本运水组件4与另一热流道2的运水组件4进行连通来实现通过一组冷却水设备来为多个运水组件4供水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组件3包括第一发热管31和第二发热管32,所述第一发热管31和所述第二发热管32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发热管31和所述第二发热管32分别包围于所述流道2。通过第一发热管31和第二发热管32分别设置在本体1的顶端和底端,能够保证本体1整体的温度均匀,从而保证了流道2内的材料始终处于熔融状态。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发热管31和所述第二发热管32均嵌于所述本体1。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定模5、喷嘴6以及上述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定模5内,所述喷嘴6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5,所述出料口22经所述喷嘴6往外界输出物料;所述分流板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持续流通冷却水的通水组件7,所述通水组件7与所述分流板的运水组件4连通。即在停止对发热管组件3进行加热时,通过通水组件7外界的冷却水设备来往运水组件4中通入不断流通的冷却水,从而实现了对于流道2内滞留的熔融状态材料进行快速降温,使得材料不会因长时间滞留且处于高温状态而发生分解变质来腐蚀流道2,提升了流道2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定模5之间设置有间隙8,所述定模5内还设置有承压圈9和支承垫10,所述承压圈9设置于所述定模5的内顶壁和所述分流板的外顶壁之间,所述支承垫10设置于所述定模5的内底壁和所述分流板的外底壁之间;所述承压圈9和所述支承垫10用于减少所述间隙8之间发生对流。该间隙8用于与承压圈9和支承垫10配合,即利用间隙8中的空气不流通的方式来实现减少分流板与定模5之间的热交换而造成的热损失;同时,承压圈9和支承垫10还用于对分流板进行固定,让分流板不会因自身发生位移而导致与定模5发生碰撞。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6装配于所述支承垫10内,使得喷嘴6的位置被固定,从而避免了因材料流入喷嘴6而对喷嘴6的冲击力使得喷嘴6发生偏移。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模5设置有外接插头11,所述分流板的发热管组件3与所述外接插头11电连接。即通过外接插头11来为发热管组件3进行供电,使得发热管组件3能够在通电后发热,从而来实现对于流道2的加热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定模5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绝热板,用于进一步减少分流板与定模5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提升了发热管组件3发出的热量的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流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自所述本体的两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本体还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本体的发热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运水组件,所述运水组件包围于所述流道,所述运水组件用于外接冷却水设备,所述运水组件还用于在所述发热管组件停止工作后对所述流道内的材料进行降温;
所述运水组件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连通管,所述流道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连通管配合包围所述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自所述本体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设置有外接口,所述外接口自所述本体的一侧与所述外界连通,所述外接口可拆卸设置有堵水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组件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分别包围于所述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管和所述第二发热管均嵌于所述本体。
6.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喷嘴以及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定模内,所述喷嘴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所述出料口经所述喷嘴往外界输出物料;
所述分流板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持续流通冷却水的通水组件,所述通水组件与所述分流板的运水组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定模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定模内还设置有承压圈和支承垫,所述承压圈设置于所述定模的内顶壁和所述分流板的外顶壁之间,所述支承垫设置于所述定模的内底壁和所述分流板的外底壁之间;所述承压圈和所述支承垫用于减少所述间隙之间发生对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装配于所述支承垫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设置有外接插头,所述分流板的发热管组件与所述外接插头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定模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绝热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17615.XU CN210820678U (zh) | 2019-04-15 | 2019-04-15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17615.XU CN210820678U (zh) | 2019-04-15 | 2019-04-15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20678U true CN210820678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7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17615.XU Active CN210820678U (zh) | 2019-04-15 | 2019-04-15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206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26208A (zh) * | 2019-04-15 | 2019-08-16 | 东莞市贝斯特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
2019
- 2019-04-15 CN CN201920517615.XU patent/CN2108206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26208A (zh) * | 2019-04-15 | 2019-08-16 | 东莞市贝斯特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CN110126208B (zh) * | 2019-04-15 | 2024-09-27 | 长沙贝斯特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765589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渐缩型双流道液冷板 | |
CN210820678U (zh)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
CN110126208B (zh) | 一种分流板及热流道系统 | |
CN206294462U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水冷散热装置 | |
CN212042525U (zh) | 一种用于冷镦机的冷却装置 | |
CN203109207U (zh) | 一种模具细孔冷却设备 | |
CN208127372U (zh) | 一种流量可控的智能动力电池水冷板 | |
CN114799117B (zh) | 一种冷却型芯及其压铸模具 | |
CN215320322U (zh) | 一种注塑装置 | |
CN213704335U (zh) |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模具 | |
CN210453424U (zh) |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节温器罩用加工模具 | |
CN211662581U (zh) | 一种具有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模具 | |
CN208250147U (zh) | 玻璃棒料成型堵头及玻璃棒料成型模具 | |
CN208197457U (zh) | 一种半加热式热流道系统 | |
CN207916013U (zh) |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生产专用冷却水槽 | |
CN208128726U (zh) | 一种水冷板 | |
CN211389965U (zh) |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热流道喷嘴 | |
CN206527942U (zh) | 一种塑胶产品快速冷却成型模具 | |
CN221641646U (zh) | 一种热流道浇口分层式散热装置 | |
CN111438896A (zh) | 一种球形一体式热嘴 | |
CN212147359U (zh) | 一种工程塑料单点针阀咀 | |
CN204773628U (zh) | 一种热均衡3d打印机喷头 | |
CN219063926U (zh) | 一种高温液体即时降温系统 | |
CN209794425U (zh) | 一种点进胶式多型腔前模仁 | |
KR200313650Y1 (ko) | 사출금형의 코어 냉각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4 Address after: 410000 No. 666, Chigang Road,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best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23000 Shutian Shuan Industrial Zone,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MOLD BEST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