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4788U -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4788U
CN210744788U CN201922044557.6U CN201922044557U CN210744788U CN 210744788 U CN210744788 U CN 210744788U CN 201922044557 U CN201922044557 U CN 201922044557U CN 210744788 U CN210744788 U CN 210744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necting rod
socket
circular tube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45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家贵
魏启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ij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i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ij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i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45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4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4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4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圆管插座和与其插接的车载充电插头,圆管插座顶端通过内挡环形成圆形插口,圆形插口插接车载充电插头;圆管插座外壁两侧开设有第一竖直导向槽,第一竖直导向槽的顶端和圆形插口连通,底端沿圆管插座外壁环向开设有相对称的圆弧导向槽;圆管插座外壁开设有一空腔,空腔底端和圆弧导向槽末端连通,且空腔内置有卡接装置;圆管插座外壁开设有第二竖直导向槽,第二竖直刀槽内滑动连接卡接装置的径向连杆;车载充电插头底端两侧设有对称的充电导杆,充电导杆和卡接装置活动卡接;本实用新型使得车载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起到良好的防松动效果,卡接装置的弹簧具有的复位功能,避免了车载充电插头的松动。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如果遇到紧急电话,一般采用蓝牙耳机接听,蓝牙耳机虽然自带有蓄电池,但其电量消耗比较快,而现有的车载充电器一般都是设置USB接口;用电设备通过数据线插入到车载充电器上与汽车电路接通。但在车载充电器使用过程中数据线在被拉拽被,数据线从车载充电器松脱,导致充电不成功,影响用电设备正常使用;而现今车载充电器上一般设置有数据线防松结构,但这些防松一般通过卡扣的形式把数据线固定,使用不方便,而且卡扣拔插卡接口容易断裂,使用寿命较短。
专利公开号为CN20883577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的数据线的防松脱结构,但是其并未解决车载充电器自身的防松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能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圆管插座和与其插接的车载充电插头,所述圆管插座顶端通过内挡环形成圆形插口,所述圆形插口插接车载充电插头;所述圆管插座外壁两侧开设有第一竖直导向槽,所述第一竖直导向槽的顶端和圆形插口连通,底端沿圆管插座外壁环向开设有相对称的圆弧导向槽;所述圆管插座外壁开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底端和圆弧导向槽末端连通,且空腔内置有卡接装置;所述圆管插座外壁开设有第二竖直导向槽,所述第二竖直刀槽内滑动连接卡接装置的径向连杆;所述车载充电插头底端两侧设有对称的充电导杆,所述充电导杆和卡接装置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车载充电插头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同心的圆盘壳体、上圆管壳体和下圆管壳体;所述圆盘壳体顶端开设有USB插口,下圆管壳体底端两侧固定座连接横向的充电导杆,所述充电导杆和USB插口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装置包括沿空腔轴向的轴向连杆,所述轴向连杆外间隙配合有套管,且套管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向连杆底端延伸至套管外,并于底端设有限位楔体,所述限位楔体通过轴向连杆延伸至圆弧导向槽末端;所述套管上方的轴向连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下端分别与径向连杆顶端和套管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轴向连杆顶端固接有与其垂直的径向连杆,所述径向连杆滑动设于第二竖直导向槽内,且其末端延伸至第二竖直导向槽外。
优选的,所述充电导杆上开设有限位楔口,所述限位楔口和限位楔体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圆管插座内壁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延伸至圆弧导向槽的末端;所述导流片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车载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竖直导向槽和圆弧导向槽实现了对车载充电器的卡合结构,再通过可人手拨动的卡接装置实现对圆管插座和充电导杆的卡合,车载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起到良好的防松动效果;卡接装置的弹簧具有的复位功能,避免了车载充电插头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接装置与第一竖直导向槽和圆弧导向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竖直导向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载充电插头;2、圆管插座;3、卡接装置;11、圆盘壳体;12、上圆管壳体;13、下圆管壳体;21、圆形插口;22、内挡环;23、第一竖直导向槽;24、圆弧导向槽;25、导流片;31、第二竖直导向槽;32、径向连杆;33、轴向连杆;34、套管;35、弹簧;36、限位楔体;111、USB插口;131、固定座;132、充电导杆;133、限位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请参照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圆管插座2和与其插接的车载充电插头1,圆管插座2顶端通过内挡环22形成圆形插口21,圆形插口21插接车载充电插头1;圆管插座2外壁两侧开设有第一竖直导向槽23,第一竖直导向槽23的顶端和圆形插口21连通,底端沿圆管插座2外壁环向开设有相对称的圆弧导向槽24;圆管插座2外壁开设有一空腔,空腔底端和圆弧导向槽24末端连通,且空腔内置有卡接装置3;圆管插座2外壁开设有第二竖直导向槽31,第二竖直刀槽内滑动连接卡接装置3的径向连杆32;车载充电插头1底端两侧设有对称的充电导杆132,充电导杆132和卡接装置3活动卡接。
作为具体实施例之一,车载充电插头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同心的圆盘壳体11、上圆管壳体12和下圆管壳体13;圆盘壳体11顶端开设有USB插口111,下圆管壳体13底端两侧固定座131连接横向的充电导杆132,充电导杆132和USB插口111电连接。
作为具体实施例之一,卡接装置3包括沿空腔轴向的轴向连杆33,轴向连杆33外间隙配合有套管34,且套管34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轴向连杆33底端延伸至套管34外,并于底端设有限位楔体36,限位楔体36通过轴向连杆33延伸至圆弧导向槽24末端;套管34上方的轴向连杆33上套设有弹簧35,弹簧35上下端分别与径向连杆32顶端和套管34顶端固定连接;轴向连杆33顶端固接有与其垂直的径向连杆32,径向连杆32滑动设于第二竖直导向槽31内,且其末端延伸至第二竖直导向槽31外;充电导杆132上开设有限位楔口133,限位楔口133和限位楔体36活动卡接,圆管插座2内壁置有导流片25,导流片25延伸至圆弧导向槽24的末端;导流片25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车载电池。
具体原理:本实施新型在使用时,将车载充电插头1插入至圆管插座2内,此时,将车载充电插头1上的充电导杆132沿着第一竖直导向槽23向下划入,直至上圆管壳体12和内挡环22抵挡,此时,充电导杆132移动至第二竖直导向槽31的底端,在将车载充电插头1转动,充电导杆132将沿着圆弧导向槽24转动,然后用手拨动径向连杆32在第二竖直导向槽31向上,径向连杆32带动轴向连杆33,轴向连杆33带动底端的限位楔体36上移,直至充电导杆132移动至圆弧导向槽24底端和导流片25电连接,通过导流片25、充电导杆132和USB插口111实现车载充电;将手从径向连杆32上移开后,轴向连杆33在弹簧35的复位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限位楔体36复位,卡入限位楔口133,最终形成了车载充电器的防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圆管插座(2)和与其插接的车载充电插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插座(2)顶端通过内挡环(22)形成圆形插口(21),所述圆形插口(21)插接车载充电插头(1);所述圆管插座(2)外壁两侧开设有第一竖直导向槽(23),所述第一竖直导向槽(23)的顶端和圆形插口(21)连通,底端沿圆管插座(2)外壁环向开设有相对称的圆弧导向槽(24);所述圆管插座(2)外壁开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底端和圆弧导向槽(24)末端连通,且空腔内置有卡接装置(3);所述圆管插座(2)外壁开设有第二竖直导向槽(31),所述第二竖直刀槽内滑动连接卡接装置(3)的径向连杆(32);所述车载充电插头(1)底端两侧设有对称的充电导杆(132),所述充电导杆(132)和卡接装置(3)活动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插头(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同心的圆盘壳体(11)、上圆管壳体(12)和下圆管壳体(13);所述圆盘壳体(11)顶端开设有USB插口(111),下圆管壳体(13)底端两侧固定座(131)连接横向的充电导杆(132),所述充电导杆(132)和USB插口(11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沿空腔轴向的轴向连杆(33),所述轴向连杆(33)外间隙配合有套管(34),且套管(34)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轴向连杆(33)底端延伸至套管(34)外,并于底端设有限位楔体(36),所述限位楔体(36)通过轴向连杆(33)延伸至圆弧导向槽(24)末端;所述套管(34)上方的轴向连杆(33)上套设有弹簧(35),所述弹簧(35)上下端分别与径向连杆(32)顶端和套管(3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轴向连杆(33)顶端固接有与其垂直的径向连杆(32),所述径向连杆(32)滑动设于第二竖直导向槽(31)内,且其末端延伸至第二竖直导向槽(31)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导杆(132)上开设有限位楔口(133),所述限位楔口(133)和限位楔体(36)活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插座(2)内壁置有导流片(25),所述导流片(25)延伸至圆弧导向槽(24)的末端;所述导流片(25)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车载电池。
CN201922044557.6U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Active CN210744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4557.6U CN210744788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4557.6U CN210744788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4788U true CN210744788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9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4557.6U Active CN210744788U (zh) 2019-11-25 2019-11-25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47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09A (zh) * 2021-05-14 2021-09-28 张明星 一种车载智能充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09A (zh) * 2021-05-14 2021-09-28 张明星 一种车载智能充电器
CN113452109B (zh) * 2021-05-14 2022-10-11 深圳市轩隆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智能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44788U (zh) 一种智能车载充电器结构
CN211404906U (zh) 一种汽车电瓶亏电辅助充电装置
CN208596814U (zh) 一种单芯大电流连接器
CN206471532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插孔的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CN205610247U (zh) 具有转接头的车载充电器
CN218770429U (zh) 一种车载usb用多口快充充电器
CN210379676U (zh) 一种电动车用充电器转换头
CN113442755B (zh) 电动车辆传导式充电插接器
CN210838288U (zh) 一种具有快速插接的obd诊断接口
CN1102160A (zh) 童车用蓄电池充电系统
CN210040690U (zh) 供电组件及电动自行车
CN112688124A (zh) 充电枪及具有其的充电桩
CN220306456U (zh) 一种直插式电动玩具车电池组件
CN220585678U (zh) 弯头雷莫头16p转obd16
CN215008814U (zh) 一种汽车点火夹公母座
CN219544504U (zh) 一种便携式助力电瓶车车载充电转换装置
CN205583731U (zh) 一种具有安全锤功能的车载充电器
CN104682723A (zh) 一种改进型车载逆变器
CN218334481U (zh) 一种防水型线束插盒
CN205488904U (zh) 一种带可插拔usb插座的接线板
CN221009387U (zh) 一种连接牢固的汽车后视镜线束
CN209747870U (zh) 一种电动车的充电器
CN209880912U (zh) 一种供电接头及具有该供电接头的充电系统
CN220652298U (zh) 一种正极护套
CN213043129U (zh) 一种充电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