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09623U - 取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取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09623U
CN210709623U CN201921874058.3U CN201921874058U CN210709623U CN 210709623 U CN210709623 U CN 210709623U CN 201921874058 U CN201921874058 U CN 201921874058U CN 210709623 U CN210709623 U CN 210709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positioning
bearing
avoiding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40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
黄付延
许功元
罗剑
吴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40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09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09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09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取料机构,其包括承载部、吸附部以及避让部。避让部开设于承载部,承载部用于产品的承载,吸附部用于吸附承载部承载的产品,避让部对吸附部吸附的产品的易损部位进行避让。本申请通过吸附部与避让部的配合设置,使得吸附部吸附稳固产品时能避开产品的易损部位,在保证了产品取料时的稳定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产品造成损伤,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取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自动化取料,例如对产品进行夹持取料、或对产品进行吸附取料等,此类的上下料方式,是需要取料机构末端的夹爪或吸盘直接作用于产品上,而后再进行转移。而有些产品的本身会存在易损坏部分,例如膜电极的碳纸部分,上述的取料方式,易容对此类产品造成损坏,进而影响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取料机构包括承载部、吸附部以及避让部;避让部开设于承载部;承载部用于产品的承载,吸附部用于吸附承载部承载的产品,避让部对吸附部吸附的产品的易损部位进行避让。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吸附部具有至少一个吸附件,吸附件设于承载部,并分布于避让部的周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吸附件具有吸盘;吸盘设于承载部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吸盘嵌设于承载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设于承载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承载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与驱动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于支撑部,定位部用于产品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定位部包括视觉定位件以及光源件;视觉定位件设于支撑部远离驱动部的一端;视觉定位件用于产品的视觉定位,光源件用于提供视觉定位件视觉定位所需的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光源件设于支撑部;视觉定位件的定位端透过光源件进行定位。
本申请通过吸附部与避让部的配合设置,使得吸附部吸附稳固产品时能避开产品的易损部位,在保证了产品取料时的稳定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产品造成损伤,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部、吸附部以及避让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部;2、吸附部;21、吸附件;211、吸盘;212、嵌板;22、通气端;3、避让部;4、加强部;5、驱动部;6、支撑部;7、定位部;71、视觉定位件;72、光源件;73、定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取料机构包括承载部1、吸附部2以及避让部3。避让部3开设于承载部1,承载部1用于产品的承载,吸附部2用于吸附承载部1承载的产品,避让部3对吸附部2吸附的产品的易损部位进行避让。
通过吸附部2与避让部3的配合设置,使得吸附部2吸附稳固产品时能避开产品的易损部位,在保证了产品取料时的稳定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产品造成损伤,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优选的,吸附部2设于承载部1,承载部1对吸附部2进行承载,便于吸附部2与避让部3的配合。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对不同的产品的承载、吸附及避让,需要适配到产品形状以及产品的易损部位。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为膜电极,其易损部位是位于中间位置的碳纸。为了便于承载,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1为板状,其与产品的形状相适配。避让部3开设于承载部1上,吸附部2避开避让部3的开设位置进行设置,而当承载部1对产品进行承载时,避让部3与承载部1承载产品的易损部位正对,使得吸附部2避开产品的易损部位,如此,吸附部2对产品的吸附就不会触及到产品的易损部位,进而避免了对产品易损部位的损坏,保证了后续生产的良品率。为了实现对产品易损部位避让的目的,优选的,避让部3的大小以及形状与产品易损部位的大小以及形状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避让部3可为开设于承载部1上的凹槽或者通口,其形状可为与膜电极中部碳纸相适配的矩形。当然,在具体应用时,避让部3的数量也可为多个,其开设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产品易损部位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吸附部2具有至少一个吸附件21,吸附件21设于承载部1,并分布于避让部3的周围。优选的,吸附件21具有吸盘211。吸盘211设于承载部1的表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避让部3为矩形的通口状,承载部1内部排布有可通气的管道。吸附件21的吸盘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盘211分别设于下表面,并分别与承载部1内部的管道连通,吸盘211用于对产品进行接触吸附。优选的,多个吸盘211均匀分布于承载部1的下表面,并围绕着避让部3进行设置,其具体可根据产品及避让部3的形状而进行设置,以便于使得产品受到的吸附力均匀,例如,多个吸盘211分布沿着膜电极的非碳纸的轮廓部位进行均匀分布。吸附件21还包括通气端22,通气端22设于承载部1的上表面,其一端与承载部1内部的管道连通,其另一端与外部的真空机连通。当吸盘211贴附在产品的表面时,外界的真空机开始作用,使得通气端22、承载部1内部的管道以及吸盘211的空气排空,完成对产品的吸附。
继续参照图4,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部、吸附部以及避让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吸盘211嵌设于承载部1。具体的,吸盘211嵌设在承载部1内,并与承载部1内部的通道连通,同时吸盘211的吸附端露于承载部1的下表面。优选的,吸附件21还包括嵌板212,嵌板212设于承载部1的下表面,吸盘211嵌设于嵌板212内,并与承载部1内部的管道连通,吸盘211的吸附端露于嵌板212的表面。本实施例中的嵌板212为矩形的框架状,其围绕在避让部3的外侧。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吸盘211吸附产品时,产品的表面可与承载部1或者嵌板212的表面贴附,增加了吸附稳定性。
复参照图1,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取料机构还包括加强部4。加强部4设于承载部1。具体的,加强部4设于承载部1的上表面,其用于加强承载部1强度,保证承载稳定。本实施例中的加强部4可采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加强板,两个加强板垂直固定在承载部1的上表面。在具体应用时,为了便于加强部4的设置,可在承载部1对应避让部3的中间位置设一支撑横板,以便于对加强部4的固定支撑。
复参照图1,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取料机构还包括驱动部5。驱动部5的输出端与承载部1连接。驱动部5驱动承载部1沿着垂直于产品的方向进行线性移动,进而带动吸附部2线性移动,使得吸附部2能够相对于产品进行位移,适配的对产品进行吸附。同时,在不需要对产品进行吸附时,驱动部5驱动承载部1及吸附部2回位,避免对其他机构的运行的造成干涉。在具体应用时,驱动部5的输出端与承载部1上表面的加强部4连接,通过驱动加强部4带动承载部1的移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5可采用气缸。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取料机构还包括支撑部6。支撑部6的一端与驱动部5连接。通过支撑部6的设置,便于取料转移。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6为支架结构,其在具体应用时,是设置在机器人的末端,例如四轴机器人或者六轴机器人,机器人把吸附部2转移至靠近待取料产品的位置,驱动部5再进行位移驱动,使得吸附部2对产品进行贴合吸附,当然在具体应用时,也可采用其他执行机构与支撑部6连接,例如,机械手或线性模组等,此处不做限定。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取料机构还包括定位部7。定位部7设于支撑部6,定位部7用于产品的定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吸附部2吸附产品时能够避开易损部位,需要准确的吸附到产品的非易损部位,通过定位部7对产品进行定位,以保证吸附部2的吸附位置准确。优选的,定位部7包括视觉定位件71以及光源件72。视觉定位件71设于支撑部6远离驱动部5的一端。视觉定位件71用于产品的视觉定位,光源件72用于提供视觉定位件71视觉定位所需的光源。优选的,光源件72设于支撑部6。视觉定位件71的定位端透过光源件72进行定位。
具体的,定位部7还包括定位架73。定位架73设于支撑部6远离驱动部5的一端。视觉定位件71设于定位架73上,光源件72位于视觉定位件71的正下方,并与定位架73连接。光源件72的中间部位具有通口(图中未显示),视觉定位件71的定位端正对光源件72的通口,如此视觉定位件71进行定位拍摄时,可透过光源件72的通口进行拍摄,同时,光源件72可围绕着视觉定位件71的周围提供光源光线,使得产品周围的亮度均匀,提升视觉定位件71的拍摄质量,进而提升了视觉定位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视觉定位件71可采用CCD相机,光源件72可采用面板光源。
值得说明的是,在定位部7进行定位时,驱动部5未对承载部1进行驱动,使得承载部1回缩至光源件72所在的位置,或者回缩至光源件72的上方,这样就避免了与光源件72发生干涉,避免了对定位部7的定位工作造成干涉,保证定位准确性。当定位部7定位完成后,会传递定位信息至执行机构,例如四轴或六轴机器人,而后再进行产品的吸附取料。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取料机构通过吸附部与避让部的配合,使得吸附部吸附稳固产品时能避开产品的易损部位,在保证了产品取料时的稳定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产品造成损伤,保证后续生产的产品质量和良品率。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部(1)、吸附部(2)以及避让部(3);所述避让部(3)开设于所述承载部(1);所述承载部(1)用于产品的承载,所述吸附部(2)用于吸附所述承载部(1)承载的所述产品,所述避让部(3)对所述吸附部(2)吸附的所述产品的易损部位进行避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2)具有至少一个吸附件(21),所述吸附件(21)设于所述承载部(1),并分布于所述避让部(3)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21)具有吸盘(211);所述吸盘(211)设于所述承载部(1)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211)嵌设于所述承载部(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加强部(4);所述加强部(4)设于所述承载部(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驱动部(5);所述驱动部(5)的输出端与所述承载部(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部(6);所述支撑部(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定位部(7);所述定位部(7)设于所述支撑部(6),所述定位部(7)用于所述产品的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7)包括视觉定位件(71)以及光源件(72);所述视觉定位件(71)设于所述支撑部(6)远离所述驱动部(5)的一端;所述视觉定位件(71)用于所述产品的视觉定位,所述光源件(72)用于提供所述视觉定位件(71)视觉定位所需的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件(72)设于所述支撑部(6);所述视觉定位件(71)的定位端透过所述光源件(72)进行定位。
CN201921874058.3U 2019-10-31 2019-10-31 取料机构 Active CN210709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4058.3U CN210709623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取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4058.3U CN210709623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取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09623U true CN210709623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59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4058.3U Active CN210709623U (zh) 2019-10-31 2019-10-31 取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09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7091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US20140147239A1 (en) Robot system, suction ha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oduct including workpiece
CN106817851A (zh) 一种fpc精密对位机
CN109246933B (zh) 一种具有双贴合系统的自动贴片机
CN111776393A (zh) 一种贴标装置及贴标方法
CN210709623U (zh) 取料机构
CN112621178B (zh) 屏幕组装组件以及屏幕组装设备
TW201416221A (zh) 貼附裝置
CN216271837U (zh) 物料输送装置
CN215035017U (zh) 一种高精度自动对位平台
CN114132556B (zh) 贴膜装置、自动化贴膜产线及贴膜方法
CN209777660U (zh) 一种搬送中转装置
CN209993685U (zh) 一种电池极耳折弯及包胶装置
CN211991759U (zh) 组装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
CN106402807A (zh) 灯条与导光板组装治具
CN220765602U (zh) 分料机构和眼片组装设备
CN213801796U (zh) 上料平台
CN111319304A (zh) 一种丝带贴合设备
CN210282039U (zh) 治具摆正装置
CN215207291U (zh) 一种自动化送板装置及空调生产线
CN112310457A (zh) 极片纠偏装置
CN211951096U (zh) 一种支架粘贴设备
CN220208729U (zh) 一种多夹具联动装置
CN219258804U (zh) 一种柔性搬运抓手
CN217618983U (zh) 直线振动电机fcp全自动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