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3376U -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3376U
CN210653376U CN201921123931.5U CN201921123931U CN210653376U CN 210653376 U CN210653376 U CN 210653376U CN 201921123931 U CN201921123931 U CN 201921123931U CN 210653376 U CN210653376 U CN 210653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mounting surface
flange
automobil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39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毅初
曾胜兵
黎海
韦利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39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3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3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3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所述汽车白车身包括后纵梁、前支撑架、门槛内板以及连接架,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门槛内板安装在所述后纵梁上,所述连接架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所述前支撑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面,所述连接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汽车白车身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强板设置成L型结构,仅与前支承架、前支承架撑板单面搭接,减少零件的搭接面,提高制造工艺性和零件合格率;并且在Y向和Z向都有传力途径,提高了零件的刚度和强度。

Description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加强车辆板簧前吊耳的安装点强度和刚度,通常在车辆的前支撑架上设置加强板,现有商用车的前支承架上的加强板结构普遍为I型及U型,此结构存在缺陷主要是:
1)两种结构加强板都位于前支承架腔体内,且I型、U型板分别需要3个、4个面与其他零件焊接,匹配性差、焊接工艺复杂;
2)板簧前吊耳安装点只能与后纵梁搭接,载荷只能通过前支承架传递至后纵梁,因此传力路径单一(仅有Z向),结构强度和刚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板簧前吊耳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白车身,包括后纵梁、前支撑架、门槛内板以及连接架,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门槛内板安装在所述后纵梁上,所述连接架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所述前支撑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面,所述连接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汽车白车身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本体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本体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本体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本体上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孔的形状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第一翻边、第二翻边以及所述加强筋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点焊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点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所述前支撑架以及所述加强板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所述前支撑架以及所述加强板均为冲压成型制件。
优选地,所述后纵梁、所述前支撑架以及所述加强板均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白车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汽车白车身的前支撑架和门槛内板安装在后纵梁上,在前支撑架和门槛内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架。在前支撑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面,连接架上形成有与第一安装面垂直的第二安装面,将加强板的第一本体安装在第一安装面上,加强板的第二本体安装在第二安装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强板设置成L型结构,仅与前支承架、前支承架撑板单面搭接,减少零件的搭接面,提高制造工艺性和零件合格率;并且在Y向和Z向都有传力途径,提高了板簧前吊耳的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白车身的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白车身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后纵梁 50 加强板
20 前支撑架 51 第一本体
21 第一安装面 511 通孔
30 连接架 52 第二本体
31 第二安装面 53 第一翻边
32 支撑板 54 第二翻边
40 门槛内板 55 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汽车白车身,包括后纵梁10、前支撑架20、门槛内板40以及连接架30,前支撑架20和门槛内板40安装在后纵梁10上,连接架30连接在前支撑架20与门槛内板40之间,前支撑架20上形成有第一安装面21,连接架30上形成有第二安装面31,第一安装面21与第二安装面31相互垂直;汽车白车身还包括加强板50,加强板50包括第一本体51与第二本体52,第一本体51安装在第一安装面21上,第二本体52安装在第二安装面31上。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架30设置于前支撑架20与门槛内板40之间,在连接架30上形成有水平的第二安装面31,在前支撑架20靠近连接架30的一侧形成有竖直的第一安装面21。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板50包括第一本体51和与第一本体51连接的第二本体52,第一本体51和第二本体52连接后使得加强板50形成为L型结构。将第一本体51安装在第一安装面21上,第二本体52安装在第二安装面31,如图1所示,这样加强板50在安装点处具有Y向和Z向两种传力途径,不仅提高此处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和动刚度,还提高了零件的制造工艺性;并且将吊耳载荷通过连接架30传递至门槛内板40,增加了吊耳的Y向支撑结构,板簧前吊耳动刚度提升20%。
如图3所示,第一本体51背离第一安装面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53,第二本体52背离第二安装面3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54,第一翻边53与第一本体51相互垂直,第二翻边54与第二本体52相互垂直。加强板50还包括加强筋55,加强筋55的一端与第一翻边53连接,加强筋55的另一端与第二翻边54连接。其中,第一翻边53和第二翻边54分别对第一本体51和第二本体52起到加强作用,加强筋55用于加强第一翻边53与第二翻边54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筋55与第一本体51和第二本体52之间构成三角结构,能够使得加强板50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高。
并且,连接架30包括两个支撑板32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板32的第二安装面31,支撑板3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安装面31的延伸方向垂直,前支撑架20内形成有空腔,空腔的外侧壁朝向连接架30的一侧为第一安装面21,第二安装面3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面21连接,第二安装面31的另一端与门槛内板40连接。第一本体51安装于空腔的外侧壁上,第二本体52安装于第二安装面31上。
此外,第一本体51、第二本体52、第一翻边53、第二翻边54以及加强筋55一体成型。这种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加强板50的外形更加美观,且一体成型的结构能够简化制造工艺,节约生产成本。并且,第一本体51与第一安装面21点焊连接,第二本体52与第二安装面31点焊连接。点焊连接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加强板50冲压成型性不佳的问题,且点焊工艺简单,在提高零件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优异的制造性能。
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面21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一本体51上对应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511,通孔511的形状与安装孔的形状匹配,该通孔511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后纵梁10、前支撑架20以及加强板5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在汽车白车身上设置有两个后纵梁10,且每个后纵梁10上都设置一个前支撑架20和加强板50。后纵梁10、前支撑架20以及加强板50均为冲压成型制件,冲压模具制造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并且冲压件的强度更高。其中,后纵梁10、前支撑架20以及加强板50均为钣金件,钣金件的强度更高,且易维修,适合汽车零部件的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白车身。该汽车白车身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汽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白车身,包括后纵梁、前支撑架、门槛内板以及连接架,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门槛内板安装在所述后纵梁上,所述连接架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架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面,所述连接架上形成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互垂直;所述汽车白车身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第二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本体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本体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本体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边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本体上对应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孔的形状匹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第一翻边、第二翻边以及所述加强筋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点焊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点焊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所述前支撑架以及所述加强板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所述前支撑架以及所述加强板均为冲压成型制件。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所述前支撑架以及所述加强板均为钣金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白车身。
CN201921123931.5U 2019-07-17 2019-07-17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Active CN210653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3931.5U CN210653376U (zh) 2019-07-17 2019-07-17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3931.5U CN210653376U (zh) 2019-07-17 2019-07-17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3376U true CN21065337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3931.5U Active CN210653376U (zh) 2019-07-17 2019-07-17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3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23375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N107891911B (zh)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CN111267957A (zh) 车架
CN208813023U (zh) 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组件
CN210653376U (zh) 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CN216232576U (zh) 车身顶盖和车辆
CN210653311U (zh) 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CN203623781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3354331U (zh) 一种汽车置物板总成及其安装结构
CN212500011U (zh) 一种车辆前座椅横梁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37650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CN212373494U (zh) 一种扭转梁式悬架与车身连接的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18558489U (zh) 一种限位块总成以及牵引车
CN219056384U (zh) 一种载货车用前横梁总成
CN210762339U (zh) 一种集装箱底侧梁以及集装箱
CN216301258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内板连接件总成
CN210653346U (zh) 汽车下车体d柱的连接结构、汽车白车身及汽车
CN219728365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5663679U (zh) 一种增加汽车前地板车身稳定性的加强结构
CN211494277U (zh) 一种车辆前部组合支架
CN216254964U (zh) 喷药机车架及喷药机
CN218112780U (zh) 后备箱锁销安装结构、车身总成及汽车
CN216842835U (zh) 一种后减震器座加强板
CN215675550U (zh) 一种底盘横梁、底盘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