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8102U -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8102U
CN210638102U CN201920957004.7U CN201920957004U CN210638102U CN 210638102 U CN210638102 U CN 210638102U CN 201920957004 U CN201920957004 U CN 201920957004U CN 210638102 U CN210638102 U CN 210638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edge
heat
heat dissipation
radia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70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白相星
余伯成
彭金华
廖泓斌
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9570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8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8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8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涉及制热设备领域。包括:若干并列排布且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片;每一第一散热片均包括主体和环绕主体设置的散热部,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边以及设置于第一散热边两侧的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第一散热边、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投影面内的正投影均为直线形;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均与第一散热边形成夹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散热片组件,通过设置散热部,增大每一第一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片组件的整体取暖效果。同时,由于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均与第一散热边形成夹角,在保证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尽可能不使散热片组件外轮廓的整体体积(或宽度)增加过多。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背景技术
电热油汀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制热设备,因其具有环保、无噪音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使用。电热油汀一般由外壳体、散热片组件和加热器等部件组成。其中散热片组件由多个散热片拼接而成,并且通过油路相互连通,加热器将油路内的导热油加热后,热量从散热片的外表面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现有的散热片多为直板结构,其散热面积较小,会制约取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旨在改善现有散热片组件散热面积较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散热片组件,包括:若干并列排布且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片;
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包括主体和环绕所述主体设置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边两侧的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投影面内的正投影均为直线形;
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与所述第一散热边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向同一方向延伸;
所述投影面为正交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平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一散热边所成夹角为α,所述第三散热边和所述第一散热边所成夹角为β, 70°<α=β<11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70°<α=β<=9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一散热边间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散热边的长度为B,所述第三散热边的长度为C,A/3<B=C<A。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采用叠边工艺加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的外边缘均为弧形过渡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散热片,在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端部,且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片连接;
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向所述第二散热片所在方向延伸。
一种电热油汀,包括散热片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组件上的加热器,所述散热片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组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散热片组件,通过设置散热部,增大每一第一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片组件的整体取暖效果。同时,由于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均与第一散热边形成夹角,在保证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尽可能不使散热片组件外轮廓的整体体积(或宽度)增加过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片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片组件中第一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第一散热片1;主体11;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第三散热边14;第二散热片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请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片组件,包括:若干并列排布且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片1。第一散热片1由金属材料制成,且每一第一散热片1上均设置有油路,若干第一散热片1的油路相互连通,油路中填充有导热油,被加热的导热油通过油路在若干第一散热片1 间循环,以加热第一散热片1,使第一散热片1能够对周围空气进行加热,实现取暖的功能。本实施例中,油路的设置方式可参考常见电热油汀内散热片组件的油路结构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散热片1均包括主体11和环绕主体11设置的散热部,油路设置于主体11之上。主体11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内部能够储存足够量的导热油。散热部环绕主体11设置,且厚度可略小于主体 11的厚度。由于散热部内不需要设置油路,故而厚度可以偏小。且由于散热部的热量是从主体11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得到的。减小散热部的厚度能够,减小热传递中热量的损失,也能够加快散热部的温度升高速度。通过设置环绕主体11的散热部,增大了第一散热片1的整体散热面积,从而提升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片组件的取暖效果。
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边12以及设置于第一散热边12两侧的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 投影面内的正投影均为直线形。其中,投影面为正交于第一散热片1的平面。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均与第一散热边12形成夹角,且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均向同一方向延伸。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在投影面内的正投影呈“[”型。
而由于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均与第一散热边12形成夹角,即第一散热片1的整体宽度只与第一散热边12的宽度存在较大的关联度,而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的宽度对第一散热片1的宽度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以实现,在保证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尽可能不使散热片组件外轮廓的整体体积(或宽度)增加过多。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2和图3,由于主体11的厚度和油路的存在,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的第一散热边12之间,是具有一定间隙的,故而可以通过这个间隙来容纳第二散热边 13和第三散热边14。
参照图2可观察到,由于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均向同一方向延伸,会使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上的散热部呈现为“[[”的排列形式。可以看出,相邻的散热部之间能够形成相对封闭的竖直通道,增大相邻散热部之间竖直方向上空气对流,使通道内的热空气能够更快的扩散到周围空间内,增强散热片组件的整体取暖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的宽度对第一散热片1整体宽度的影响。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一散热边12所成夹角为α,第三散热边14和第一散热边12所成夹角为β,70°<α=β<110°。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向外扩时(即α和β大于90°时),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 14容易与用户的衣物发生刮蹭,损坏衣物。故而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与衣物发生刮蹭,70°<α=β<=90°。优选的,为了在保证不与衣物发生刮蹭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竖直通道的对流效果,α=β=80°。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3所示,为保证竖直通道的封闭性足够,不会因为封闭性不佳导致对流效果差甚至形成不了对流。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1上的第一散热边12间的间距为A,第二散热边13的长度为B,第三散热边14的长度为C,A/3<B=C<A。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中,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 14的外边缘均为弧形过渡结构。通过设置弧形过渡结构,降低第一散热边 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的边缘的锋利度,避免与人或衣物发生接触时造成损伤。
进一步地,由于散热部的厚度较薄,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强度,避免其容易因为碰撞等因素发生形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 14均采用叠边工艺加工。通过叠边工艺加工能够增强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的强度,且不会对其厚度造成太大的影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一体成型。由于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与第一散热边12均形成夹角,从而使得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与第一散热边12连接稳定性下降,容易因碰撞的等因素与第一散热边12分离,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散热边12、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一体成型的制造工艺,加强了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与第一散热边12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散热片2,在若干第一散热片1的排布方向上,第二散热片2设置于若干第一散热片1 的端部,且与其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连接;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 均向第二散热片2所在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散热片2相较于第一散热片1 的差别在于,第二散热片2不设置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第二散热边13不设置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能够避免,第二散热边13 和第三散热边14从散热片组件的端部伸出,由于有些电热油汀的散热片组件的端部没有遮挡,若第二散热片2上也设置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 14会使散热片组件的端部容易与衣物发生刮蹭。同时,即使设置了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由于没有其他的工件与其配合形成竖直通道。故而,即使设置了第二散热边13和第三散热边14也无法形成竖直通道。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的散热片组件,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热油汀,包括散热片组件和设置于散热片组件上的加热器,散热片组件为上述任一项的散热片组件。相应的,散热片组件的外部还设有用于保护和支撑的壳体,以及控制面板或控制按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为两个。通过设置两个加热器能够根据需求选择使用加热器的数量,从而改变加热器组件的最高温度以及加热速度。进一步地,两个加热器设置于同一第一散热片1或同一第二散热片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并列排布且依次连接的第一散热片;
每一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包括主体和环绕所述主体设置的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散热边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边两侧的第二散热边和第三散热边,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投影面内的正投影均为直线形;
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与所述第一散热边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向同一方向延伸;
所述投影面为正交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一散热边所成夹角为α,所述第三散热边和所述第一散热边所成夹角为β,70°<α=β<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70°<α=β<=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片上的第一散热边间的间距为A,所述第二散热边的长度为B,所述第三散热边的长度为C,A/3<B=C<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采用叠边工艺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的外边缘均为弧形过渡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边、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片,在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于若干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端部,且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片连接;
所述第二散热边和所述第三散热边均向所述第二散热片所在方向延伸。
9.一种电热油汀,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组件上的加热器,所述散热片组件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热油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至少为两个。
CN201920957004.7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Active CN210638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7004.7U CN21063810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7004.7U CN21063810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8102U true CN210638102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9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7004.7U Active CN21063810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8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7124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7124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8102U (zh)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CN205539718U (zh) 一种vr眼镜以及其散热结构
CN209861402U (zh) 柔性电子装置
JP2022535776A (ja) オンボードメモリマイクロコントローラ用の切り離された伝導/対流デュアルヒートシンク
WO2020052030A1 (zh) 柔性电子装置
CN210951425U (zh) 电磁炉
CN212719932U (zh) 一种散热片、油汀体及具有其的油汀
CN210610129U (zh) 散热片以及烹饪器具
CN210202174U (zh) 一种具有散热件的电路板
CN207939931U (zh) 烹饪装置的散热器以及烹饪装置
CN216487119U (zh) Led显示装置的后壳及led显示装置
CN219802887U (zh) 散热支架及散热结构
CN212362191U (zh)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CN214623240U (zh) 一种散热液晶屏一体机
CN217274309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9226077U (zh) 一种电容器及电磁设备
CN21197959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10128U (zh) 散热片以及烹饪器具
CN220798857U (zh) 一种均温板及终端设备
CN216566124U (zh) 一种分离式散热器
CN216716426U (zh) 散热器及空调器
CN212876496U (zh) 加热底座散热风道结构及加热底座
CN216526692U (zh) 摄像模组
KR102433010B1 (ko) 차량 히터용 방열핀, 히터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ptc 히터 장치
CN211479060U (zh) 一种均温散热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