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2191U -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2191U
CN212362191U CN202021498342.8U CN202021498342U CN212362191U CN 212362191 U CN212362191 U CN 212362191U CN 202021498342 U CN202021498342 U CN 202021498342U CN 212362191 U CN212362191 U CN 212362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eat
air
sheet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83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辉
白相星
唐爱红
衷卫健
廖泓斌
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4983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2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2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2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散热件包括主体,主体用于换热,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第一翻折部与主体呈夹角设置,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上述散热件,由于第一翻折部与主体呈夹角设置,因此能够与主体配合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空气与散热件换热后会上升,在通道内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空气的热交换及对流,而第一翻折部的结构使空气能够由上述散热件的外侧进出通道,可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Description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油汀、快热炉、暖风机等取暖器,这些取暖器各有优缺点。其中油汀是一种可以储藏热量,制热效果好,取暖便利的电暖器。油汀具有多个散热件,散热件分布着很多油路,这些油路将储存的油运送到散热件的各个位置,使油汀的温度均匀分布在散热件的每一个角落,用于加热,但传统的取暖器只能简单的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速度较慢,对室内温度的提升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取暖器对室内温度的提升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较快提升室内温度的汀片、加热件及取暖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换热,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
上述散热件,在主体的侧边处设置了第一翻折部,能够增加主体的强度,抗弯折能力强,不易变形,且增加了主体在换热时的换热面积,同时当散热件安装在取暖器上时,由于第一翻折部与主体呈夹角设置,因此能够与主体配合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空气与散热件换热后会上升,在通道内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空气的热交换及对流,而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时,空气能够由上述散热件的外侧进出通道,可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边处设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同一侧翻折;
或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分别朝向所述主体的不同侧翻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折部上设有第二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时,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还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沿所述第一翻折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及所述第三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部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部翻边及第二端部翻边,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三翻折部与所述第一翻折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同一端的两侧。
一种汀片,包括配合片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所述配合片与所述主体连接并用于围成导热油通路。
上述汀片,可通过导热油的流通,将导热油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及配合片,用于对空气加热,由于散热件的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散热件与配合片连接,因此第一翻折部能够增加整体强度,提高了上述汀片的抗弯折能力,不易变形,且增加了上述汀片在换热时的换热面积,第一翻折部能够与主体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由于散热件的结构能够使空气能够由上述汀片的外侧进出通道,可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通道内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配合片的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配合片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呈凹凸结构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的上端与所述配合片的上端用于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散热件的下端与所述配合片的下端用于围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与所述导热油通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油通路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油通路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油通路为至少三个,其中三个所述导热油通路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热油通路、第二导热油通路及第三导热油通路,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油通路与所述第二导热油通路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油通路与所述第三导热油通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件的两端。
一种取暖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汀片,所述汀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汀片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
上述取暖器,相邻的两个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且汀片上第一翻折边相对主体呈夹角设置,则相邻的两个汀片之间能够形成通道,当汀片对空气加热时,通道内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形成烟囱效应,而由于第一翻折边的结构使空气能够从汀片的外侧进出通道,因此能够增加通道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通道内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汀片的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两个汀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翻折部、第三翻折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汀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汀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取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散热件,101、通道,110、主体,111a、第一端部翻边,111b、第二端部翻边,112、限位凸起,120、第一翻折部,121、第一缺口,122、第三缺口,131、第二翻折部,132、第三翻折部,140、第一配合部,150、第一凸包,160、第二凸包,200、配合片,201、导热油通路,201a、第一导热油通路,201b、第二导热油通路,201c、第三导热油通路,210、第二配合部,220、第三凸包,230、第四凸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件100,包括主体110,主体110用于换热,主体110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120,第一翻折部120与主体110呈夹角设置,第一翻折部120上设有第一缺口121。
上述散热件100,在主体110的侧边处设置了第一翻折部120,能够增加主体110的强度,抗弯折能力强,不易变形,且增加了主体110在换热时的换热面积,同时当散热件100安装在取暖器上时,由于第一翻折部120与主体110呈夹角设置,因此能够与主体110配合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101,空气与散热件100换热后会上升,在通道101内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空气的热交换及对流,而第一翻折部120上设有第一缺口121时,空气能够由上述散热件100的外侧进出通道101,可增加通道101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其中,烟囱效应是指空气沿着通道101向上升,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由于通道101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趋使通道101外部空气的流动。通道101内温度高的空气,因比重小而上升,并从通道101顶部风口排出,这时会在低密度空气原来的地方形成负压区,于是通道101底部温度比较低而比重大的冷空气从通道101的底部被吸入,通道101周围的空气源源不断的进行流动冷空气沿着通道101很快进行扩散或排出,加强了热对流交换,使得室内温度上升更快。
具体地,由于当散热件100安装在取暖器等设备上时,散热件100的顶部及底部均会与取暖器的其他部分装配,会影响进出通道101的空气量,但空气可通过在第一翻折部120上设置的第一缺口121进出通道101,使通道101内的烟囱效应进行的更充分,加快了空气的热交换及对流,提高了室内温度的提升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体110的另一侧边处设有第二翻折部131,第一翻折部120及第二翻折部131朝向主体110的同一侧翻折。通过设置第一翻折部120与第二翻折部131,可进一步提高散热面积及散热件100的强度,同时第一翻折部120、第二翻折部131及主体110围成的通道101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提高通道101内换热时的烟囱效应,进而使室内温度能够更快速的提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翻折部120及第二翻折部131分别朝向主体110的不同侧翻折。此时散热件100能够与相邻的散热件100之间围成通道101,也可提升烟囱效应,加快室内温度的提升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翻折部131上设有第二缺口。也可通过第二翻折部131上的第二缺口增加第二翻折部131一侧的进气量或出气量,进一步提升烟囱效应,加快室内温度的提升效果。
可选地,第二缺口的数量为一个;或第二缺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缺口沿第二翻折部131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翻折部120上设有第一缺口121时,第一翻折部120上还设有第三缺口122,第一缺口121与第三缺口122沿第一翻折部1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此时通过沿第一翻折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缺口121及第三缺口122,也可增加通道101内的进气量及出气量,进而提高热交换的空气量及效果,加快提升室内的温度。
其中,当散热件100直立设置时,上述“长度方向”具体为上下方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翻折部120上只设置有第一缺口121时,第一缺口121可位于第一翻折部120上的任意位置;
或第一翻折部120上除第一缺口121、第三缺口122还设置有其他缺口,也可增加进气量或出气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缺口121及第三缺口122分别位于第一翻折部的两端部位置。通过上述结构,由外侧增加的空气能够由围成的通道101的下端进入,并由通道101的上端排出,使空气能够得到充分的加热,保证排出空气的温度较高,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翻折部120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此时使用者在于第一翻折部120接触时不易被第一翻折部120划伤,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地,第一翻折部120与主体110的连接处为内凹的圆角结构,能够增加强度。
可选地,第二翻折部131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和/或第二翻折部131与主体110的连接处为内凹的圆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体1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部翻边111a及第二端部翻边111b,第一端部翻边111a及第二端部翻边111b分别与第一翻折部120的两端连接,第一端部翻边111a及第二端部翻边111b相对主体110的高度低于第一翻折部120相对主体的高度。第一端部翻边111a及第二端部翻边111b能够进一步增加散热件100的强度及换热面积,无论散热件100受到何种方向的弯折均不易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主体110上设有第三翻折部132,第三翻折部132与第一翻折部120分别设于主体110同一端的两侧。此时主体110的同一端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均设有翻折部,能够进一步增加强度及换热面积,同时围成的通道101也更易实现烟囱效应。
具体地,第三翻折部132可与第一翻折部120呈对称设于主体110两侧。
如图5至图6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汀片,包括配合片200及如上述任一项的散热件100,配合片200与主体110连接并用于围成导热油通路201。
上述汀片,可通过导热油的流通,将导热油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100及配合片200,用于对空气加热,由于散热件100的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120,散热件100与配合片200连接,因此第一翻折部120能够增加整体强度,提高了上述汀片的抗弯折能力,不易变形,且增加了上述汀片在换热时的换热面积,第一翻折部120能够与主体110围成对空气加热的通道101,由于散热件100的结构能够使空气能够由上述汀片的外侧进出通道101,可增加通道101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通道101内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可选地,配合片200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主体110的宽度;或配合片200的外边缘处设有与第一翻折部120的形状匹配的第四翻折部。
其中,当配合片200的外边缘处设有与第一翻折部120的形状匹配的第四翻折部时,第四翻折部不会阻挡第一缺口121或由第一翻折部120与主体110围成的其他缺口,例如第一翻折部120的下端部高于主体110的下端部时,则第四翻折部的下端部也高于主体110的下端部;第一翻折部120的上端部低于主体110的上端部时,则第四翻折部的上端部也高于主体110的上端部;第一翻折部120上设有第一缺口121时,第四翻折部上设有开口,开口与第一缺口121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10上设有用于安装配合片200的安装槽。通过安装槽可对配合片200的安装进行引导及对位,方便配合片200的安装。
具体地,如图6及图7所示,主体110上设有用于围成安装槽的限位凸起112,可用于引导安装配合片200。
可选地,配合片200的外边缘处与主体110焊接,保证配合片200与主体110配合紧密,防止出现泄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散热件100上设有第一配合部140,配合片200上设有第二配合部210,第一配合部140与第二配合部210呈凹凸结构配合。通过第一配合部140及第二配合部210的凹凸配合,可方便散热件100与配合片200的装配,提高散热件100与配合片200对位的准确性,同时可防止散热件100与配合片200出现相对位移。
可选地,第一配合部140为锥状凸起,第二配合部210为与第一配合部140匹配的凹坑;或第二配合部210为锥状凸起,第一配合部140为与第二配合部210匹配的凹坑。均可实现上述方便装配,准确对位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件100的上端与配合片200的上端用于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散热件100的下端与配合片200的下端用于围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与导热油通路201连通。导热油可先进入第二容纳空间,并通过导热油通路201流动之第一容纳空间,并在导热油的流动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散热件100及配合片200。
可选地,如图5及图6所示,散热件100的上端设有第一凸包150,散热件100的下端设有第二凸包160,配合片200的上端设有第三凸包220,配合片200的下端设有第四凸包230,第一凸包150、第二凸包160朝远离配合片200的方向凸设,第三凸包220、第四凸包230朝远离散热件100的方向凸设,第一凸包150与第三凸包220用于围成上述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凸包160与第四凸包230用于围成上述第二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热油通路201靠近第二容纳空间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导热油通路201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当导热油通路201的横截面积较大时,导热油能够较快通过,而由于第二容纳空间中一般为进油端,导热油的温度更高,因此将导热油通路201靠近第二容纳空间的横截面积设置的较大,能够使导热油快速通过,减少热量的释放,达到靠近第一容纳空间的一端时,导热油的温度会降低,但导热油通路201的横截面积变小,导热油通过速度较慢,热量释放更充分,使导热件上下两端的散热效果相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导热油通路201为至少三个,其中三个导热油通路201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热油通路201a、第二导热油通路201b及第三导热油通路201c,第一配合部140为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210与第一配合部140对应设置,其中一个第一配合部140位于第一导热油通路201a与第二导热油通路201b之间,另一个第一配合部140位于第二导热油通路201b与第三导热油通路201c之间。通过两个第一配合部140与两个第二配合部210的配合,能够使三个导热油通路201的装配更精确,确保导热油能够顺利通过三个导热油通路2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其中两个第一配合部140分别位于散热件100的两端。通过将两个第一配合部140设置在散热件100的两端,也可保证散热件100与配合片200在上下方向的对准,保证导热路能够顺利流动,减少泄露。
如图3及图8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汀片,汀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汀片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
上述取暖器,相邻的两个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且汀片上第一翻折边相对主体110呈夹角设置,则相邻的两个汀片之间能够形成通道101,当汀片对空气加热时,通道101内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形成烟囱效应,而由于第一翻折边的结构使空气能够从汀片的外侧进出通道101,因此能够增加通道101的进气量或出气量,在通道101内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热交换的空气量及热交换的速度,因此能够较快的提升室内温度。
具体地,其中一个汀片的第一翻折部120与另一个汀片的主体110间隔设置。此时第一翻折部120不会完全封闭住两个汀片之间的空间,在能够围成通道101实现烟囱效应之外,也可通过空气由第一翻折部120与主体110之间的间隙进入两个汀片之间进行换热,提高室内空气的升温速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汀片的第一翻折部120与另一个汀片的第一翻折部120间隔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汀片的导热油通路201连通。
具体地,当至少两个汀片并排设置时,其中一个汀片的第一凸包150与另一个汀片的第三凸包220接触设置,其中一个汀片的第二凸包160与另一个汀片的第四凸包230接触设置,且第一凸包150、第三凸包220均对应设有第一通口,第二凸包160、第四凸包230均对应设有第二通口,以实现不同汀片之间的导热油流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散热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换热,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处设有第一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边处设有第二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朝向所述主体的同一侧翻折;
或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分别朝向所述主体的不同侧翻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部上设有第二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设有第一缺口时,所述第一翻折部上还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沿所述第一翻折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及所述第三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边角处为圆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部翻边及第二端部翻边,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翻折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部翻边及所述第二端部翻边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相对所述主体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三翻折部与所述第一翻折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同一端的两侧。
9.一种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片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件,所述配合片与所述主体连接并用于围成导热油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配合片的安装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配合片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呈凹凸结构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的上端与所述配合片的上端用于围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散热件的下端与所述配合片的下端用于围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分别与所述导热油通路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通路靠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油通路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通路为至少三个,其中三个所述导热油通路分别为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热油通路、第二导热油通路及第三导热油通路,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油通路与所述第二导热油通路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油通路与所述第三导热油通路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汀片,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件的两端。
16.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汀片,所述汀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汀片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汀片的边缘处间隔设置。
CN202021498342.8U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Active CN212362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8342.8U CN212362191U (zh)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8342.8U CN212362191U (zh)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2191U true CN212362191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1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8342.8U Active CN212362191U (zh) 2020-07-24 2020-07-24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2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1032A (zh)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US7655885B2 (en) Oven
KR20140007299A (ko) 차량용 히터
US9375995B2 (en) Heater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871740A (zh) 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散热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WO2022127746A1 (zh)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CN111486500A (zh) 一种电暖器
CN212362191U (zh) 散热件、汀片及取暖器
KR20150011635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15572293U (zh) 用于空气加热器的散热装置
CN110953641A (zh) 一种油汀取暖器
JP2007040649A (ja) 放熱板一体型空気熱交換器
CN210638102U (zh) 一种散热片组件及电热油汀
CN210568872U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0945910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184266U (zh) 散热器
CN108317596B (zh) 一种用于加热器上的控制盒及取暖器
CN215723548U (zh) 一种提高对流效果的电暖器
CN220648393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风暖浴霸
CN217131941U (zh) 一种递接式热管散热器
CN215016294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散热结构
CN211650443U (zh) 一种油汀取暖器
CN210298113U (zh) 一种ptc低温加热片
CN110537834A (zh) 一种蒸烤箱
CN212204703U (zh)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