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4948U - 一种车轮拉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轮拉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4948U
CN210454948U CN201920949532.8U CN201920949532U CN210454948U CN 210454948 U CN210454948 U CN 210454948U CN 201920949532 U CN201920949532 U CN 201920949532U CN 210454948 U CN210454948 U CN 210454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nut
sleeve
wheel
internal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95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泰�
杜银广
范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95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4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4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4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拉杆,属于汽车拉杆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由支架组件、第一螺母、调节杆组件、第二螺母和衬套组件组成;支架组件包括第一空心杆、安装支架和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调节杆组件包括夹持杆、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衬套组件包括第二空心杆、第二套筒和衬套总成,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内螺纹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一螺母锁紧,第二螺纹杆与第二内螺纹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二螺母锁紧。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可以调节和控制车轮拉杆的长度,可快捷实现车轮的四轮定位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车轮拉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拉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拉杆。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汽车拉杆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的长度无法调节,对于内部空间不足的车型,在端部调节四轮定位将导致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其特征在于:由支架组件、第一螺母、调节杆组件、第二螺母和衬套组件组成;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支架,而所述第一空心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中心圆孔,所述中心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可夹持部;所述调节杆组件包括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夹持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衬套组件包括第二空心杆,所述第二空心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空心杆的后端设置有衬套总成,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中心圆孔,所述中心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可夹持部,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一螺母锁紧,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二螺母锁紧。
其中,所述第一可夹持部为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平面的柱形结构。
其中,所述夹持杆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可夹持部为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平面的柱形结构。
其中,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可以调节和控制车轮拉杆的长度,可快捷实现车轮的四轮定位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轮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的主视图。
图4为车轮拉杆中的支架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车轮拉杆中的支架组件的侧视图。
图6为车轮拉杆中的调节杆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车轮拉个中的衬套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车轮拉个中的衬套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轮拉杆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轮拉杆,其由支架组件100、第一螺母200、调节杆组件300、第二螺母400和衬套组件500组成。如图4-5所示,所述支架组件100包括第一空心杆120,所述第一空心杆120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支架130,而所述第一空心杆120的后端设置有具有中心圆孔113的第一套筒110,所述第一套筒1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可夹持部111,所述第一可夹持部111例如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平面的柱形结构,所述中心圆孔11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12。如图6所示,所述调节杆组件300包括夹持杆320,所述夹持杆32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10,所述夹持杆320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330,所述夹持杆320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如图7-8所示,所述衬套组件500包括第二空心杆520,所述第二空心杆52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套筒510,所述第二空心杆520的后端设置有衬套总成530,所述第二套筒510具有中心圆孔513,所述中心圆孔51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512,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可夹持部511,所述第二可夹持部511例如可以设计为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平面的柱形结构。所述第一螺纹杆310与所述第一内螺纹112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一螺母200锁紧,所述第二螺纹杆330与所述第二内螺纹512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二螺母400锁紧。
车轮拉杆安装时先将第一螺母200预装配在第一螺纹杆310上,将第二螺母400预装配在第二螺纹杆330上。然后将第一螺纹杆310与第一内螺纹112配合(可将第一螺纹杆310伸入所述第一空心杆120内部),并将第二螺纹杆330与第二内螺纹512配合(可将第二螺纹杆330伸入所述第二空心杆520内部),当支架组件100、调节杆组件300、衬套组件500调整至设计位置时,使用第一螺母200、第二螺母400分别锁紧两端。控制拉杆调整时,需先松开第一螺母200和第二螺母400。使用工具夹持支架组件100的第一可夹持部111和衬套组件500的第二可夹持部511,然后通过扳手夹持调节杆300的夹持杆320,使其旋转调节拉杆长度,最后通过第一螺母200、第二螺母400锁紧车轮拉杆。在调整时,在转动调节杆组件300时,使两端均为加长或缩短。第一螺纹杆310和第二螺纹杆330的螺纹方向相反,例如将其中一个设置为左旋螺纹,另一个则设计为右旋螺纹。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车轮拉杆,其特征在于:由支架组件、第一螺母、调节杆组件、第二螺母和衬套组件组成;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空心杆,所述第一空心杆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支架,而所述第一空心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中心圆孔,所述中心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可夹持部;所述调节杆组件包括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夹持杆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衬套组件包括第二空心杆,所述第二空心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空心杆的后端设置有衬套总成,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中心圆孔,所述中心圆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可夹持部,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一螺母锁紧,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接配合并通过第二螺母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夹持部为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平面的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的截面为六边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夹持部为具有至少两个平行平面的柱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和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CN201920949532.8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车轮拉杆 Active CN210454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9532.8U CN210454948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车轮拉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9532.8U CN210454948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车轮拉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4948U true CN210454948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9532.8U Active CN210454948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车轮拉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4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54948U (zh) 一种车轮拉杆
CN102072228A (zh) 汽车前桥横拉杆球头连接装置
CN207241355U (zh) 稳定杆拉杆及其球座、连接杆和车辆
CN204488769U (zh) 用于铁路工程车辆的制动拉杆调节装置
CN203835921U (zh) 汽车四轮定位调节组件
CN208557318U (zh) 一种简易的螺旋弹簧减震器拆装工装
CN216034059U (zh) 一种车灯调光螺杆总成
CN212019883U (zh) 一种支撑力可调的变压器焊接撑杆
DE202014004103U1 (de) Blockierschraube eines TPMS-Wandlers mit einem Metallventil vom Typ "Clamp-in"
CN210939011U (zh) 一种控制拉杆专用调节工具
CN209479350U (zh) 汽车稳定杆总成
CN209467193U (zh) 转向器总成和车辆
CN213345453U (zh) 一种生产组装方便的毛巾架
CN220227424U (zh) 一种锁止机构长拉杆
DE102006010817B4 (de) Lenkervorbaukappe
CN220593029U (zh) 一种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拧紧装置
CN216830645U (zh) 一种芯体顶端螺丝安装防转辅助工具
CN218052492U (zh) 一种汽车零件维修固定装置
CN214281892U (zh) 一种电气设备防护装置
CN215752837U (zh) 锁紧机构及单车
CN213064295U (zh) 防螺母脱落螺栓及应用该螺栓的水瓶放置架
CN219904507U (zh) 一种转向拉杆的快速调节结构
CN211844012U (zh) 一种汽车稳定杆连接杆结构
CN219706600U (zh) 可调式汽车侧拉杆
CN201033620Y (zh) 三轮摩托车车架与后桥调节支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