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4239U -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4239U
CN210394239U CN201920813611.6U CN201920813611U CN210394239U CN 210394239 U CN210394239 U CN 210394239U CN 201920813611 U CN201920813611 U CN 201920813611U CN 210394239 U CN210394239 U CN 210394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luminum foil
copper
silicon oil
cla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36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洪添
罗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eisite Fil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Beisite Fil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Beisite Fil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Beisite Fil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36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4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4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42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绝缘导热胶层、中心膜、第二绝缘导热胶层及第二离型层,中心膜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硅油层、防静电铝箔层、亚克力胶粘结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及第二硅油层,防静电铝箔层能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起到较好的防静电效果。金属传感器能够灵敏地感应到防静电铝箔层,能够提高薄膜产品的感应精度,提高贴合和涂布精度。防静电铝箔层作为骨架,增强整体结构强度,减小热缩性,并通过多层的复合效果,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不易发生热形变。第一硅油层及第二硅油层能增加表面光滑度,使中心膜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基材磨损问题。

Description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序中,两层覆铜板之间需要采用保护膜进行隔离,同时保护膜还要将两层覆铜板牢靠地粘附在一起,再经过蚀刻和钻孔等工艺,以实现在双层覆铜板的电路设计,最终得到电路板成品。
首先,现有的保护膜一般采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材层,然而,PET膜的表面容易产生有静电,使得PET膜在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褶皱或者打卷的情况,不利于PET膜的传输操作。
其次,现有保护膜在涂布绝缘导热胶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感应定点涂布,即胶液涂布辊和原料膜卷放卷辊等辊的协同运动,需要通过感应保护膜在涂覆导热胶之前的半成品是否到达指定的红外传感器的感应位置,依据保护膜在涂覆导热胶之前的半成品到达感应位置,即达到感应点来控制各辊之间的协同运动,然而,针对保护膜此种厚度非常薄的结构,红外传感器的精度较差,当涂覆导热胶之前的半成品,传输过来的时候,红外传感器不能及时感应到半成品,即会出现一定的滞后,这问题在行业内是常识,出现导热胶的涂覆面积小于半成品的面积,不利于贴合或涂布工艺的精准度,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需要裁切产品边缘。
再者,现有保护膜的结构强度也较差,PET容易在热压合工艺发生一定的形变。
最后,现有的保护膜在涂覆导热胶之前的半成品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基材磨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起到较好的防静电效果;能够在导热胶的涂布工序中适配采用金属传感器,以提高薄膜产品的感应精度,进而提高贴合和涂布精度;不易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发生热形变;在涂覆绝缘导热胶之前的半成品,即中心膜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基材磨损问题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一种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绝缘导热胶层、中心膜、第二绝缘导热胶层及第二离型层,
所述中心膜包括第一硅油层、防静电铝箔层、亚克力胶粘结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及第二硅油层,所述第一硅油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远离所述第一离型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硅油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的一侧面上,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粘附在所述防静电铝箔层远离所述第一硅油层的一侧面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粘附在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远离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硅油层粘附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远离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的一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离型层用于在撕下后,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远离所述第一硅油层的一侧面用于与第一覆铜板相粘合;所述第二离型层用于在撕下后,以使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远离所述第二硅油层的一侧面用于与第二覆铜板相粘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硅油层的离型力及所述第二硅油层的离型力的范围均为(50±30)gf/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1um~1um;
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25um;
亚克力胶粘结层的厚度范围为3um~4um;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23um~28um;
及第二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1um~1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铜板设置有第一靶点,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覆铜板设置有第二靶点,所述第一靶点、所述定位孔及所述第二靶点相互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上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通过设置顺序叠加的第一离型层、第一绝缘导热胶层、中心膜、第二绝缘导热胶层及第二离型层,所述中心膜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硅油层、防静电铝箔层、亚克力胶粘结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及第二硅油层,所述防静电铝箔层是在铝箔的表面涂布防静电液,而使之具有防静电的功能,使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能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起到较好的防静电效果。
其次,通过在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所述中心膜上设置所述防静电铝箔层,铝箔是一种用金属铝直接压延成薄片的烫印材料,在导热胶的涂布工序中适配采用金属传感器,所述中心膜传输过来的时候,金属传感器能够灵敏地感应到所述中心膜中的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使涂胶机能够精准涂胶,使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能够提高薄膜产品的感应精度,进而提高贴合和涂布精度。
再者,铝箔是金属薄膜,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作为骨架,以增强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小其的热缩性,并通过多层的复合效果,使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不易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发生热形变。
最后,通过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能够增加所述防静电铝箔层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表面光滑度,对所述中心膜的主体结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所述中心膜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基材磨损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与第一覆铜板及第二覆铜板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中心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金属感应器感应中心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10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10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100、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中心膜300、第二绝缘导热胶层400及第二离型层500,即,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粘附在所述第一离型层100上,所述中心膜300粘附在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远离所述第一离型层100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400粘附在所述中心膜300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离型层500粘附在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400远离所述中心膜300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在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贴合在两层覆铜板时,需要将所述第一离型层100撕下后,使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与第一覆铜板20相粘合;所述第二离型层500撕下后,使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400与第二覆铜板30相粘合。
为了进一步了解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述中心膜300包括第一硅油层310、防静电铝箔层320、亚克力胶粘结层33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340及第二硅油层350,所述第一硅油层310粘附在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远离所述第一离型层100的一侧面上,所述防静电铝箔层320粘附在所述第一硅油层310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的一侧面上,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330粘附在所述防静电铝箔层320远离所述第一硅油层310的一侧面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340粘附在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330远离所述防静电铝箔层320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硅油层350粘附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340远离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330的一侧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防静电铝箔为现有材质,其在市面上流通很广,本实用新型只保护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与其它膜层之间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防静电铝箔是在铝箔表面涂覆防静电液以制备得到,所述防静电铝箔的防静电值通常在10^6~10^11次方之间,所述防静电铝箔能够保护静电敏感元器件免受潜在静电危害,可以有效的减缓静电放电的强度,避免电子元件被静电击穿而损坏。其次,通过在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10的所述中心膜上设置所述防静电铝箔层,铝箔是一种用金属铝直接压延成薄片的烫印材料,其烫印效果与纯银箔烫印的效果相似,故又称假银箔,请参阅图4,在导热胶的涂布工序中适配采用金属传感器A,当涂覆导热胶之前的半成品,即,所述中心膜300传输过来的时候,金属传感器A能够灵敏地感应到所述中心膜300中的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使得涂胶机能够精准涂胶,这样,使得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能够提高薄膜产品的感应精度,进而提高贴合和涂布精度。
再者,铝箔是金属薄膜,通过在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10的所述中心膜上设置所述防静电铝箔层,即,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作为骨架,以增强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小其的热缩性,并通过多层的复合效果,使得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不易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发生热形变。
最后,通过在所述中心膜上设置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如此,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能够增加所述防静电铝箔层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表面光滑度,对所述中心膜的主体结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得所述中心膜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基材磨损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贴合工艺,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离型层100用于在撕下后,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远离所述第一硅油层310的一侧面用于与第一覆铜板20相粘合;所述第二离型层500用于在撕下后,以使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400远离所述第二硅油层350的一侧面用于与第二覆铜板30相粘合。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硅油层的离型力及所述第二硅油层的离型力的范围均为(50±30)gf/25mm,需要说明的是,离型力是指不干胶底纸同面纸上的粘合剂表面分离时所需要的力,如此,由于所述第一硅油层的离型力及所述第二硅油层的离型力的范围均为(50±30)gf/25mm,即,所述第一硅油层的离型力及所述第二硅油层的离型力为重剥离,使得所述第一硅油层不易与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及所述防静电铝箔层发生剥离,所述第二硅油层不易与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发生剥离,这样,在对所述中心膜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的同时,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及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也不易与所述中心膜发生剥离。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1um~1um;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25um,优选地,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的厚度为23um;亚克力胶粘结层的厚度范围为3um~4u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23um~28um,优选地,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厚度为25um;及第二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1um~1um。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铜板设置有第一靶点,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覆铜板设置有第二靶点,所述第一靶点、所述定位孔及所述第二靶点相互对齐,通过在所述第一覆铜板上设置所述第一靶点,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上开设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二覆铜板上设置所述第二靶点,所述第一靶点、所述定位孔及所述第二靶点相互对齐,使得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与所述第一覆铜板及所述第二覆铜板进行对位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上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通过设置顺序叠加的第一离型层100、第一绝缘导热胶层200、中心膜300、第二绝缘导热胶层400及第二离型层500,其中,所述中心膜300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硅油层310、防静电铝箔层320、亚克力胶粘结层33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340及第二硅油层350,所述防静电铝箔层是在铝箔的表面涂布防静电液,而使之具有防静电的功能,使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能够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起到较好的防静电效果。
其次,通过在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10的所述中心膜上设置所述防静电铝箔层,铝箔是一种用金属铝直接压延成薄片的烫印材料,在导热胶的涂布工序中适配采用金属传感器A,所述中心膜300传输过来的时候,金属传感器A能够灵敏地感应到所述中心膜300中的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使涂胶机能够精准涂胶,使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能够提高薄膜产品的感应精度,进而提高贴合和涂布精度。
再者,铝箔是金属薄膜,所述防静电铝箔层作为骨架,以增强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小其的热缩性,并通过多层的复合效果,使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不易在双层覆铜板压合工艺中发生热形变。
最后,通过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能够增加所述防静电铝箔层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表面光滑度,对所述中心膜的主体结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所述中心膜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基材磨损问题。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及防静电铝箔层表面通过涂布工艺,分别涂布第一硅油层及第二硅油层,再与亚克力胶粘结层粘合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是通过AB剂加催化剂和固化剂形成涂布胶水,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均为离型硅油层,通过CD剂加催化剂和固化剂形成涂布硅油溶液。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均非常薄,所述第一硅油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的厚度不到1μm,其涂布工艺为:硅油调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防静电铝箔层上机→张力系统→网纹涂→烘干→张力系统→冷却→收卷。
其中,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的厚度为3-4μm,其涂布工艺为:胶水调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防静电铝箔层→张力系统→网纹涂→烘干→冷却→张力系统→复合离型膜→收卷。
其中,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的横截面依次为所述第一硅油层、所述防静电铝箔层、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及所述第二硅油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叠加设置的第一离型层、第一绝缘导热胶层、中心膜、第二绝缘导热胶层及第二离型层,
所述中心膜包括第一硅油层、防静电铝箔层、亚克力胶粘结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及第二硅油层,所述第一硅油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远离所述第一离型层的一侧面上,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粘附在所述第一硅油层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的一侧面上,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粘附在所述防静电铝箔层远离所述第一硅油层的一侧面上,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粘附在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远离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硅油层粘附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远离所述亚克力胶粘结层的一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离型层用于在撕下后,以使所述第一绝缘导热胶层远离所述第一硅油层的一侧面用于与第一覆铜板相粘合;所述第二离型层用于在撕下后,以使所述第二绝缘导热胶层远离所述第二硅油层的一侧面用于与第二覆铜板相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油层的离型力及所述第二硅油层的离型力的范围均为(50±30)gf/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1um~1um;
所述防静电铝箔层的厚度范围为20um~25um;
亚克力胶粘结层的厚度范围为3um~4um;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的厚度范围为23um~28um;
及第二硅油层的厚度范围为0.1um~1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铜板设置有第一靶点,所述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二覆铜板设置有第二靶点,所述第一靶点、所述定位孔及所述第二靶点相互对齐。
CN201920813611.6U 2019-05-31 2019-05-31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94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3611.6U CN210394239U (zh) 2019-05-31 2019-05-31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3611.6U CN210394239U (zh) 2019-05-31 2019-05-31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4239U true CN210394239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7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361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94239U (zh) 2019-05-31 2019-05-31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42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917A (zh) * 2021-12-20 2022-04-12 深圳市瑞昌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微粘缓冲膜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1917A (zh) * 2021-12-20 2022-04-12 深圳市瑞昌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微粘缓冲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14311917B (zh) * 2021-12-20 2024-04-23 深圳市瑞昌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微粘缓冲膜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3186B2 (ja) シールド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ルドテープ
CN204350556U (zh) 一种电磁屏蔽散热膜
JPH1075053A (ja) フレキシブル金属箔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CN210394239U (zh) 应用于覆铜板压合工艺的铝箔保护膜
CN106852032B (zh) 一种柔性金属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144685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circuit visi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108502A (zh) 软板中层压覆盖膜的方法
CN108848608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04041517A1 (ja) 耐熱性フレキシブル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WO2005063467A1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CN111016337B (zh) 一种应用在ffc线缆的铝箔补强板制备方法及补强板
CN210415790U (zh) 应用于电路板压合工艺的压合阻胶膜
CN113185929A (zh) 一种导电复合胶带
JPH07202417A (ja) フレキシブル印刷配線板
JPH0327982A (ja) 積層体
CN219600602U (zh) 一种高分子胶层的铜铝转移薄膜
KR20200133055A (ko) 연성동박적층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945829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860887U (zh) 增厚型金属箔积层板制造设备
JP2007069617A (ja) フレキシブル金属箔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TWI790103B (zh) 多層電路板及其製造方法
JP2000151061A (ja) 電子回路用基板、電子回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712759U (zh) 一种改善产品废料的石墨片结构
CN218041902U (zh) 一种成卷三层软基板结构
JP7435734B2 (ja) 樹脂多層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