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0620U - 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60620U CN210360620U CN201921245315.7U CN201921245315U CN210360620U CN 210360620 U CN210360620 U CN 210360620U CN 201921245315 U CN201921245315 U CN 201921245315U CN 210360620 U CN210360620 U CN 2103606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shaft
- gear
- vertical plate
- plate
- rolling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磨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水平旋转电机带动第五传动轴旋转,第五传动轴外部的第四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同步带轮轴的内壁连接,第五传动轴旋转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与第五齿轮啮合,以实现带动第四传动轴旋转,第四传动轴的一端带动第四齿轮旋转,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旋转,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带动第三传动轴旋转,第三传动轴从而带动打磨片转动,对圆柱辊筒表面的打磨,起到清洁辊筒表面网穴的残渣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背景技术
抛光打磨主要是针对产品毛刺、划痕等瑕疵处理,以使产品表面光亮、光滑,甚至达到某一精确的粗糙度值。传统的抛光工作一般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即操作者手持工件接近抛光机进行抛光,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操作者容易受粉尘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通过设置周向旋转电机,周向旋转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同步带轮轴旋转,同步带轮轴的一端与第二支座转动连接,同步带轮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法兰盘旋转,第一法兰盘带动第四竖向板旋转,从而实现带动第一底板做圆周运动,因此,可以实现打磨片做圆周运动;水平旋转电机带动第五传动轴旋转,第五传动轴外部的第四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同步带轮轴的内壁连接,第五传动轴旋转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与第五齿轮啮合,以实现带动第四传动轴旋转,第四传动轴的一端带动第四齿轮旋转,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旋转,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带动第三传动轴旋转,第三传动轴从而带动打磨片转动,对圆柱辊筒表面的打磨,起到清洁辊筒表面网穴的残渣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包括:
第二底板;
周向旋转电机,所述周向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部;
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周向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二滚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的中部;
同步带轮轴,所述同步带轮轴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同步带轮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内圈连接;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的外部,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从动轮旋转;
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的另一端;
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内部;
第三滚动轴承,所述第三滚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三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法兰盘连接;
水平旋转电机,所述水平旋转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
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五传动轴贯穿于所述同步带轮轴的内部;
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五传动轴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滚动轴承,所述第四滚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五传动轴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五传动轴与所述第四滚动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第四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同步带轮轴的内壁连接;
第一滚动轴承,所述第一滚动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的一端;
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套设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的外圈上部,并且所述第一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
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一侧;
第一竖向板,所述第一竖向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第二竖向板,所述第二竖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第四竖向板,所述第四竖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板的一端,并且所述第四竖向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连接;
第三竖向板,所述第三竖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三竖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竖向板连接;
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
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齿轮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并延伸至所述第三竖向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竖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竖向板与第四齿轮连接;
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竖向板以及第四竖向板,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竖向板以及第四竖向板转动连接;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上部,并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
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贯穿于所述第一竖向板,并且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打磨片,所述打磨片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磨片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1、通过设置周向旋转电机,周向旋转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从动轮带动同步带轮轴旋转,同步带轮轴的一端与第二支座转动连接,同步带轮轴的另一端与第一法兰盘旋转,第一法兰盘带动第四竖向板旋转,从而实现带动第一底板做圆周运动,因此,可以实现打磨片做圆周运动。
2、水平旋转电机带动第五传动轴旋转,第五传动轴外部的第四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同步带轮轴的内壁连接,第五传动轴旋转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与第五齿轮啮合,以实现带动第四传动轴旋转,第四传动轴的一端带动第四齿轮旋转,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带动第一传动轴旋转,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带动第三传动轴旋转,第三传动轴从而带动打磨片转动,对圆柱辊筒表面的打磨,起到清洁辊筒表面网穴的残渣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立体图;
图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1、打磨片;2、第一竖向板;3、第一底板;4、第一齿轮;5、第二竖向板;6、第二齿轮;7、第一传动轴;8、第三齿轮;9、第三竖向板;10、第四竖向板;11、第一支座;12、从动轮;13、主动轮;14、周向旋转电机;15、第二传动轴;16、第二底板;17、水平旋转电机;18、第二支座;19、第三传动轴;20、第四齿轮;21、第五齿轮;22、第四传动轴;23、第六齿轮;24、同步带轮轴;25、第一法兰盘;26、第一滚动轴承;27、第二滚动轴承;28、第五传动轴;29、第二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包括:
第二底板16;
周向旋转电机14,所述周向旋转电机14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16的上部;
第二传动轴15,所述第二传动轴15的一端与所述周向旋转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
主动轮13,所述主动轮1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5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支座18,所述第二支座18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16的上表面连接;
第二滚动轴承27,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18的中部;
同步带轮轴24,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7的内圈连接;
从动轮12,所述从动轮12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外部,所述主动轮13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从动轮12旋转;
第一法兰盘25,所述第一法兰盘25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另一端;
第二法兰盘29,所述第二法兰盘29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25的内部;
第三滚动轴承30,所述第三滚动轴承30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29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三滚动轴承30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法兰盘29连接;
水平旋转电机17,所述水平旋转电机17固定于所述第二支座18的一侧;
第五传动轴28,所述第五传动轴28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旋转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五传动轴28贯穿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内部;
第六齿轮23,所述第六齿轮23的一侧与所述第五传动轴28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滚动轴承31,所述第四滚动轴承31设置于所述第五传动轴28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五传动轴28与所述第四滚动轴承31的内圈连接,所述第四滚动轴承31的外圈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内壁连接;
第一滚动轴承26,所述第一滚动轴承26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一端;
第一支座11,所述第一支座11套设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26的外圈上部,并且所述第一支座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16连接;
第一底板3,所述第一底板3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16的一侧;
第一竖向板2,所述第一竖向板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上表面连接;
第二竖向板5,所述第二竖向板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板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板5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上表面连接;
第四竖向板10,所述第四竖向板10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的一端,并且所述第四竖向板1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上表面连接;
第三竖向板9,所述第三竖向板9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三竖向板9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竖向板10连接;
第五齿轮21,所述第五齿轮21与所述第六齿轮23啮合;
第四传动轴22,所述第四传动轴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齿轮21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22并延伸至所述第三竖向板9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竖向板9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22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与第四齿轮20连接;
第一传动轴7,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竖向板5以及第四竖向板10,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竖向板5以及第四竖向板10转动连接;
第三齿轮8,所述第三齿轮8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上部,并与所述第四齿轮20啮合;
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
第三传动轴19,所述第三传动轴19贯穿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并且所述第三传动轴19的一端与第一齿轮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与所述第二齿轮6啮合;
打磨片1,所述打磨片1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轴19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周向旋转电机14,周向旋转电机14通过第二传动轴15带动主动轮13旋转,主动轮13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12旋转,从动轮12带动同步带轮轴24旋转,同步带轮轴24的一端与第一滚动轴承26的内圈连接,第一滚动轴承26的外圈与第一支座11连接,以实现同步带轮轴24旋转,同步带轮轴24的另一端与第二滚动轴承27的内圈连接,第二滚动轴承27的外圈与第二支座18连接,以实现同步带轮轴24可旋转;
第一法兰盘25设置于同步带轮轴24的一端,当同步带轮轴24旋转时,同步带轮轴24带动第一法兰盘25旋转,第一法兰盘25与第四竖向板10连接,并带动第四竖向板10旋转,第四竖向板10与第一竖向板2、第一底板3、第三竖向板9连接,从而实现带动第一竖向板2做圆周运动,由于打磨片1设置于第一竖向板2的一侧,因此,可以实现打磨片1做圆周运动;
水平旋转电机17带动第五传动轴28旋转,第五传动轴28外部的第四滚动轴承31的外圈与同步带轮轴24的内壁连接,第五传动轴旋28的一端与第三滚动轴承30的内圈连接,第三滚动轴承30的外圈与第二法兰盘29连接,第二法兰盘29设置于第一法兰盘25的内部,以实现第五传动轴旋28转带动第六齿轮23转动,第六齿轮23转动与第五齿轮21啮合,以实现带动第四传动轴22旋转,第四传动轴22的一端与第三竖向板9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22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一竖向板2,并与第一竖向板2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22的另一端并带动第四齿轮20旋转,第四齿轮20与第三齿轮8啮合,第三齿轮8设置于第一传动轴7的上部,并带动第一传动轴7旋转,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与第四竖向板10转动连接,用于支撑第一传动轴7,第一传动轴7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竖向板5,并与第二竖向板5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7的另一端并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与第一齿轮4啮合,第一齿轮4与第三传动轴19的一端连接,因此带动第三传动轴19旋转,第三传动轴19的一端贯穿于第一竖向板2,并与第一竖向板2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三传动轴19的一端带动打磨片1转动,对圆柱辊筒表面的打磨,起到清洁辊筒表面网穴的残渣的作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所述打磨片1与所述第三传动轴19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可以方便拆卸和固定。
所述第一支座11与所述第二底板16通过螺栓连接,可以方便拆卸和固定。
所述第二支座18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16通过螺栓连接,可以方便拆卸和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底板(16);
周向旋转电机(14),所述周向旋转电机(14)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16)的上部;
第二传动轴(15),所述第二传动轴(15)的一端与所述周向旋转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
主动轮(13),所述主动轮(1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5)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支座(18),所述第二支座(18)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16)的上表面连接;
第二滚动轴承(27),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18)的中部;
同步带轮轴(24),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滚动轴承(27)的内圈连接;
从动轮(12),所述从动轮(12)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外部,所述主动轮(13)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从动轮(12)旋转;
第一法兰盘(25),所述第一法兰盘(25)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另一端;
第二法兰盘(29),所述第二法兰盘(29)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盘(25)的内部;
第三滚动轴承(30),所述第三滚动轴承(30)设置于所述第二法兰盘(29)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三滚动轴承(30)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法兰盘(29)连接;
水平旋转电机(17),所述水平旋转电机(17)固定于所述第二支座(18)的一侧;
第五传动轴(28),所述第五传动轴(28)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旋转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五传动轴(28)贯穿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内部;
第六齿轮(23),所述第六齿轮(23)的一侧与所述第五传动轴(28)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滚动轴承(31),所述第四滚动轴承(31)设置于所述第五传动轴(28)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五传动轴(28)与所述第四滚动轴承(31)的内圈连接,所述第四滚动轴承(31)的外圈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内壁连接;
第一滚动轴承(26),所述第一滚动轴承(26)的内圈套设于所述同步带轮轴(24)的一端;
第一支座(11),所述第一支座(11)套设于所述第一滚动轴承(26)的外圈上部,并且所述第一支座(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16)连接;
第一底板(3),所述第一底板(3)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16)的一侧;
第一竖向板(2),所述第一竖向板(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上表面连接;
第二竖向板(5),所述第二竖向板(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板(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板(5)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上表面连接;
第四竖向板(10),所述第四竖向板(10)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的一端,并且所述第四竖向板(10)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上表面连接;
第三竖向板(9),所述第三竖向板(9)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3)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三竖向板(9)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竖向板(10)连接;
第五齿轮(21),所述第五齿轮(21)与所述第六齿轮(23)啮合;
第四传动轴(22),所述第四传动轴(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齿轮(21)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22)并延伸至所述第三竖向板(9)的一侧,与所述第三竖向板(9)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22)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与第四齿轮(20)连接;
第一传动轴(7),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竖向板(5)以及第四竖向板(10),并分别与所述第二竖向板(5)以及第四竖向板(10)转动连接;
第三齿轮(8),所述第三齿轮(8)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上部,并与所述第四齿轮(20)啮合;
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7)的一端;
第三传动轴(19),所述第三传动轴(19)贯穿于所述第一竖向板(2),并且所述第三传动轴(19)的一端与第一齿轮(4)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与所述第二齿轮(6)啮合;
打磨片(1),所述打磨片(1)设置于所述第三传动轴(19)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片(1)与所述第三传动轴(19)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11)与所述第二底板(16)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18)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底板(16)通过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45315.7U CN210360620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45315.7U CN210360620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60620U true CN210360620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4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45315.7U Active CN210360620U (zh) | 2019-08-02 | 2019-08-02 | 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60620U (zh) |
-
2019
- 2019-08-02 CN CN201921245315.7U patent/CN2103606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43769B (zh) | 一种箫壁自动打磨机 | |
CN111037628B (zh) | 一种无屑的全自动切管机 | |
CN206185674U (zh) | 反应釜镜面抛光机 | |
CN108942462A (zh) | 一种适用于金属标识标牌板的磨边装置 | |
CN210360620U (zh) | 一种可调整万向打磨机构 | |
CN219053846U (zh) | 一种导向标识设计加工磨边设备 | |
CN219945638U (zh) | 一种电风扇叶片加工装置 | |
CN209831253U (zh) | 一种手握式微型漆器打磨装置 | |
CN219310995U (zh) | 一种带轮带的筒体托圈的加工装置 | |
CN113547435B (zh) | 一种模具抛光装置 | |
CN214603454U (zh) | 一种方便自动上料和收集板材的板材加工用砂光机 | |
CN211805589U (zh) | 一种铸件打磨粉体回收装置 | |
CN108747617A (zh) | 一种五金制作用刀片快速加工装置 | |
CN222114677U (zh) | 一种轴承钢球制造用表面去毛刺设备 | |
CN210678283U (zh) | 一种刀具片双端面研磨装置 | |
CN219901489U (zh) | 一种无缝钢管制造用加工装置 | |
CN219819214U (zh) | 一种金属板材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117260450B (zh) | 一种具有防尘机构的石英制品加工用磨边设备 | |
CN222449587U (zh) | 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去毛刺机构 | |
CN219791866U (zh) | 一种用于塑料袋生产的收卷装置 | |
CN222345010U (zh) | 一种轴承套圈打磨装置 | |
CN213701180U (zh) | 一种汽车球笼生产用的除尘装置 | |
CN221377654U (zh) | 一种用于转子生产线视觉检测的定位机构 | |
CN222520058U (zh) | 一种齿轮端面磨平设备 | |
CN212265139U (zh) | 一种不锈钢架切割打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