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0341U -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0341U
CN210330341U CN201822067807.3U CN201822067807U CN210330341U CN 210330341 U CN210330341 U CN 210330341U CN 201822067807 U CN201822067807 U CN 201822067807U CN 210330341 U CN210330341 U CN 210330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infrared
infrared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78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新
石芸
吕华
李泽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SEB SA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riority to CN2018220678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0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0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0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所述发热组件用于加热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盘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盘座的红外发热元件和非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能够发出红外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将红外发热元件和非红外发热元件均集成于盘座。红外发热元件能够发出红外线,并且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而辐射到烹饪空间中,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从而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此外,还可以利用红外发热元件的小功率加热,起到保温作用。

Description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知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通常通过设置在内锅下方的电热盘或电磁感应装置对内锅进行加热。但是这种加热方式,热利用效率低,且所烹饪的米饭香味不够浓郁。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用于加热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盘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盘座的红外发热元件和非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能够发出红外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将红外发热元件和非红外发热元件均集成于盘座。红外发热元件能够发出红外线,并且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而辐射到烹饪空间中,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从而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此外,在保温过程中,还可以仅使用功率小的红外发热元件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嵌入所述盘座并且部分地露出于所述盘座。红外发热元件嵌入盘座可以简化红外发热元件的组装工艺,降低成本。
可选地,所述盘座具有面向内锅表面,所述盘座设置有从所述面向内锅表面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以此方式,便于安装红外发热元件,并且使得红外发热元件不会干扰内锅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之间,所述反射件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凹陷的第二凹槽。反射件可以将红外发热元件朝向背离烹饪空间的方向辐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烹饪空间中,以提高红外线的辐射量。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并且通过卡扣安装至所述反射件。以此方式,可以便于红外发热元件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附着有反射层。以此方式,一方面,反射层可以将红外发热元件朝向背离烹饪空间的方向辐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烹饪空间中,以提高红外线的辐射量;另一方面,可以无需额外设置反射件,减少了需组装的部件的数量,简化了制作工艺,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所述盘座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为弧形壁,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侧壁。
可选地,所述非红外发热元件为电热元件或感应加热元件。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所述红外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通过含碳量大于或等于 80%的红外发热元件向烹饪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红外发热元件向烹饪空间辐射的红外线能够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和/或所述红外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内锅至少部分透明;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上述任一种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煲体中并且位于所述内锅的下方,其中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将红外发热元件和非红外发热元件均集成于盘座。红外发热元件能够发出红外线,并且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而辐射到烹饪空间中,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从而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此外,在保温过程中,还可以仅使用功率小的红外发热元件进行加热。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进一步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煲体中并且位于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煲体的外壳之间。隔热件能够形成隔热空间,可以防止发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辐射到底座组件或者经由底座组件辐射到烹饪器具的外部而造成热量损失,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内锅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投影内。以此方式,可以使得红外发热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尽可能多地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而进入烹饪空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移除了盖体;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发热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移除了盖体;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移除了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发热组件以及具有该发热组件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电加热器具。此外,烹饪器具除了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其他功能。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为了简洁,移除了烹饪器具100的盖体,仅示出了烹饪器具 100的煲体110及其内部结构。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各个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烹饪器具的各个部件及其位置关系中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方”、“下方”、“上侧”、“下侧”、“向上”、“向下”、“之上”、“之下”、“内侧”、“外侧”等是相对于烹饪器具放置在水平面上并且烹饪器具的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而言的。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的煲体110可以呈大体圆角长方体形状、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110中设置有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的内锅130。内锅130可以自由地放入煲体110的内锅收纳部中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30进行清洗。内锅130 用于存放待烹饪的食物,诸如米、汤等。内锅130的顶部具有顶部开口。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将待烹饪的食物存放在内锅130中,或者通过顶部开口将烹饪好的食物从内锅130中取出。内锅130至少部分透明。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锅130全部由耐高温且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等) 制成。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内锅的一部分由耐高温且透明的材料制成。
烹饪器具100的盖体的形状与煲体1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例如,盖体可以呈圆角长方体形状。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110上,用于盖合煲体110的整个顶部或者至少煲体110的内锅130的顶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盖合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110的上方。
当盖体盖合在煲体110上时,盖体与煲体110(具体地,与煲体110 的内锅13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腔体空间。具体地,食物存放空间是指实际存放食物的空间。腔体空间位于食物存放空间上方。也就是说,当盖体盖合在煲体110上时,腔体空间是位于食物上表面与盖体之间的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烹饪器具10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煲体110中的发热组件140。发热组件140设置在内锅130的下方,用于对内锅130进行加热。下面将详细描述发热组件140及其安装。
如图1至图3所示,发热组件140包括盘座141以及设置于盘座141 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和非红外发热元件(未示出)。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非红外发热元件为电热元件,例如电热管。非红外发热元件嵌入盘座 141中。例如,可以通过在非红外发热元件周围浇筑盘座141而将非红外发热元件嵌入盘座141中。非红外发热元件可以作为发热组件140的主要发热元件而对内锅130进行加热。红外发热元件150可以作为辅助发热元件。红外发热元件150能够发出红外线,并且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130而辐射到烹饪空间中,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从而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此外,在保温过程中,还可以仅使用功率小的红外发热元件150进行加热。
红外发热元件150为含碳的发热元件。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发热元件150由碳纤维制成。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含碳量”是指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数。红外发热元件150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红外发热元件150在烹饪过程中会向烹饪空间辐射多种波长的红外线。其中,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 1.5μm~25μm。例如,1.5μm、2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等。优选地,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主要波长”可以理解为波长在该范围内的红外线相对于波长在该范围外的红外线在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红外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申请人发现,通过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大于或等于90%) 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向烹饪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优选地 5μm~15μm)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红外发热元件150向烹饪空间辐射的红外线能够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
红外发热元件150可以为能够辐射红外线的任何合适的元件。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由碳纤维制成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封装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管中而形成红外电热管。红外电热管可以为U形、环形、梨形、半圆形、螺旋状、烛形等任何合适的形状。红外电热管的直径可以为6mm~20mm。例如,6mm、8mm、12mm、15mm、18mm、20mm等。优选地,红外电热管的直径可以为8mm~12mm。红外电热管的两端设置有电极或者导线。红外发热元件150与电极或者导线电连接并且在通电之后能够发热而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红外电热管的功率可以是100W~1000W。例如100W、200W、500W、700W、1000W等。
红外发热元件150可以嵌入盘座141中并且部分地露出于盘座141。即盘座141并非完全包裹住红外发热元件15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 所示,盘座141包括底壁142和从底壁142向上延伸的侧壁143。底壁142 可以是水平的板状结构,以便于发热组件140放置在煲体110中。非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底壁142上。侧壁143可以垂直于底壁142向上延伸,也可以与底壁142成其他任何合适的角度向上延伸。侧壁143可以是弧形壁,也可以是直壁。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于侧壁143。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发热元件150嵌入侧壁143并且部分地露出于侧壁143,以能够发出红外线。例如,可以通过在红外发热元件150周围浇筑盘座141的材料而使红外发热元件150嵌入盘座141的侧壁143并且部分露出于盘座 141的侧壁143。红外发热元件150嵌入盘座141可以简化红外发热元件 150的组装工艺,降低成本。当然,盘座141也可以为平盘结构,即仅包括底壁142。红外发热元件150和非红外发热元件均设置在底壁142上。
可选地,当发热组件140组装到煲体110中时,红外发热元件15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内锅13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内。以此方式,可以使得红外发热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尽可能多地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而进入烹饪空间。
可选地,煲体110中还可以设置有隔热件170。隔热件170设置在内锅130的下方。隔热件170成大体圆筒形状并具有开口朝上的隔热空间(未示出)。更具体地,隔热件170设置在发热组件140和煲体110的底座组件 111之间。隔热件170与底座组件111抵接,以在煲体110中定位。发热组件140设置在隔热空间中。发热组件14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件,例如,螺钉和螺柱等紧固件。隔热件170设置有与发热组件140的固定件可以穿过的安装孔,以便于将发热组件140可拆卸地安装至隔热件 170。隔热件170能够形成隔热空间,可以防止发热组件140所产生的热量辐射到底座组件111或者经由底座组件111辐射到烹饪器具100的外部而造成热量损失,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200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为了简洁,移除了盖体,仅示出了烹饪器具200的煲体110及其内部结构。下面将结合图4和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200的各个部件。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这里为了简洁将不再详细描述。
烹饪器具200的煲体110中同样设置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盘座 241以及设置于盘座241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和非红外发热元件(未示出)。非红外发热元件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以及红外发热元件15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盘座241的结构和红外发热元件 150的安装方式。
如图5所示,盘座241具有面向内锅表面244。当发热组件安装至烹饪器具200中时,面向内锅表面244面向内锅130。优选地,面向内锅表面244接触内锅130。盘座241设置有从面向内锅表面244凹陷的第一凹槽(未示出)。可以理解,当发热组件安装至烹饪器具200时,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内锅130。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第一凹槽中。如此,便于安装红外发热元件150,并且使得红外发热元件150不会干扰内锅130的安装。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盘座241包括底壁242和从底壁242向上延伸的侧壁243。底壁242可以是水平的板状结构,以便于发热组件放置在煲体110中。非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底壁242中。侧壁243可以垂直于底壁242向上延伸,也可以与底壁242成其他任何合适的角度向上延伸。侧壁243可以是弧形壁,也可以是直壁。第一凹槽形成在侧壁243中。即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侧壁243的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盘座的内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盘座241也可以为平盘,即仅包括底壁24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凹槽设置在底壁242 中,并且开口朝向上方。
进一步地,发热组件还包括反射件260。反射件260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与红外发热元件150之间。例如,反射件260可以通过螺钉、焊接等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至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反射件260设置有朝向盘座241的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凹陷的第二凹槽。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件260的外表面与第一凹槽的内表面适配。反射件260的内表面形成开口朝向盘座241的内侧的第二凹槽262。因此,第二凹槽262位于第一凹槽中。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第二凹槽262中,并且通过卡扣261安装至反射件260。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件260的内表面设置有卡扣261。卡扣261通过螺钉或焊接等任何合适的工艺连接至反射件260的内表面。红外发热元件150安装至卡扣261。如此,可以通过卡扣261方便地将红外发热元件150安装至反射件260。反射件260可以将红外发热元件150朝向背离烹饪空间的方向辐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烹饪空间中,以提高红外线的辐射量。
当然,反射件260也可以从该实施方式中省略,而在第一凹槽的内表面附着(例如涂覆)对红外线反射率较高的材料,以形成附着在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上的反射层,以将红外发热元件朝向背离烹饪空间的方向辐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烹饪空间中,以提高红外线的辐射量。
第三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300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为了简洁,移除了盖体,仅示出了烹饪器具300的煲体110及其内部结构。下面将结合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300的各个部件。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大体相似,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这里为了简洁将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烹饪器具300的煲体110中同样设置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盘座341以及设置于盘座341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和非红外发热元件(未示出)。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非红外发热元件为感应加热装置,例如盘绕在盘座341上的感应线圈,其通过电磁感应效应发热。此外,反射件260与盘座341之间还可以填充有隔热材料,诸如电木、PPS(Polyphenylenesulphide,聚苯硫醚)塑料、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塑料、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耐高温隔热棉或云母板等材料。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组件将红外发热元件和非红外发热元件均集成于盘座。红外发热元件能够发出红外线,并且所发出的红外线能够透过至少部分透明的内锅而辐射到烹饪空间中,以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从而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
申请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与普通的烹饪器具进行了对照试验。具体地,在烹饪结束后将整锅米饭搅匀打散,在锅内中间部分取样,准确称取所烹饪的米饭,进行香气搜集和测试。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得到米饭挥发性物质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各组分质谱经计算机谱库 (NIST11)检索分析,再结合有关文献质谱数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香味物质的化学结构。
在试验中,香气成分的定量是半定量结果。先用面积归一法得到各成分面积百分比,再通过内标物1,2-二氯苯含量在样品中的浓度计算各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
其中,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899287670000091
其中,Ci表示挥发性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μg/g),Ai表示挥发性成分含量面积百分比,Ais表示1,2-二氯苯面积百分比,Cis表示内标物壬酸甲酯在样品中的浓度(μg/g)。
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比使用普通的烹饪器具,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米饭香气更丰富。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3)

1.一种发热组件,用于加热烹饪器具(100,200,300)的内锅(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140)包括盘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盘座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和非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能够发出红外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嵌入所述盘座并且部分地露出于所述盘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具有面向内锅表面(244),所述盘座设置有从所述面向内锅表面(244)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反射件(260),所述反射件(26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之间,所述反射件(260)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凹陷的第二凹槽(2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262)中并且通过卡扣(261)安装至所述反射件(2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附着有反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包括底壁(142,242)和从所述底壁(142,242)向上延伸的侧壁(143,243),所述侧壁(143,243)为弧形壁,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于所述侧壁(143,2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红外发热元件为电热元件或感应加热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所发出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和/或所述红外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200,300)包括:
煲体(110),所述煲体(110)中设置有内锅(130),所述内锅(130)至少部分透明;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110)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110)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13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140),所述发热组件(140)设置在所述煲体(110)中并且位于所述内锅(130)的下方,其中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200,300)进一步包括:
隔热件(170),所述隔热件(170)设置在所述煲体(110)中并且位于所述发热组件(140)和所述煲体(110)的底座组件(11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内锅(130)在所述水平面内的投影内。
CN201822067807.3U 2018-12-10 2018-12-10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330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7807.3U CN210330341U (zh) 2018-12-10 2018-12-10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7807.3U CN210330341U (zh) 2018-12-10 2018-12-10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0341U true CN210330341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7807.3U Active CN210330341U (zh) 2018-12-10 2018-12-10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0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5077A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11281113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10330341U (zh)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996046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82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76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79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77U (zh) 烹饪器具
CN209883787U (zh) 烹饪器具
CN209090828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45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863281U (zh) 烹饪器具
CN209995890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80U (zh) 烹饪器具
CN210930857U (zh) 烹饪器具
CN111281116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09090915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111281114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09863284U (zh) 烹饪器具
CN111281115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11582708U (zh) 发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863283U (zh) 烹饪器具
CN209846863U (zh) 烹饪器具
CN209377288U (zh) 烹饪器具
CN209219987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