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328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63282U CN209863282U CN201822067848.2U CN201822067848U CN209863282U CN 209863282 U CN209863282 U CN 209863282U CN 201822067848 U CN201822067848 U CN 201822067848U CN 209863282 U CN209863282 U CN 2098632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r
- hole
- heating element
- lining
- cooking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红外发热元件以及隔热件。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与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包括内衬,内衬设置有内衬通孔。隔热件安装在内衬通孔处并且覆盖内衬通孔。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隔热件的下方,红外发热元件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红外发热元件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该烹饪器具可激发食物的香气。此外,通过在内衬中设置内衬通孔,并且在内衬通孔处设置隔热件,可以防止红外发热元件的热量辐射到盖体的不耐高温的部分、节省安装空间、节省内衬的材料,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类型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的盖体中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在烹饪过程中,红外发热元件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以提高热利用率,并且激发食物的香气。
在这种类型的烹饪器具中,盖体通常设置有内衬,内衬通常由不耐高温的塑胶材料制成。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内衬的下方。红外发热元件在烹饪过程中会辐射热量,已知的烹饪器具通常通过设置在内衬的下方以及红外发热元件上方的耐高温隔热件来尽可能地避免红外发热元件辐射的热量对内衬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在内衬与红外发热元件之间需要安装空间,不利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而且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包括内衬,所述内衬设置有内衬通孔;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安装在所述内衬通孔处并且覆盖所述内衬通孔;以及红外发热元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隔热件的下方,所述红外发热元件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在盖体中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的红外发热元件向烹饪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红外发热元件烹饪空间辐射的红外线能够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此外,通过在内衬中设置内衬通孔,并且在内衬通孔处设置隔热件,一方面,可以防止红外发热元件的热量辐射到盖体的不耐高温的部分,例如印制电路板、内衬等;另一方面,由于隔热件安装在内衬通孔处,因此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再一方面,内衬中设置内衬通孔,隔热件代替了已知的内衬通孔位置处的内衬部分,可以节省内衬的材料,而且使得可以仅隔热件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而无需整个内衬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降低了成本;又一方面,隔热件可以便于红外发热元件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件本体和从所述隔热件本体朝向所述隔热件本体的外侧凸出的隔热件凸缘,所述隔热件本体位于所述内衬通孔中,所述隔热件凸缘抵靠在所述内衬的上端。如此,隔热件通过隔热件凸缘搭设在内衬上。
可选地,所述内衬在所述内衬通孔的周缘处形成有朝向所述内衬通孔的中心凸出的内衬凸缘,所述隔热件搭设在所述内衬凸缘上。如此,内衬凸缘可以在隔热件的下方为其提供支撑。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隔离透光件,所述隔离透光件设置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内衬凸缘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下方,所述隔离透光件由透光材料制成。隔离透光件一方面可以使红外发热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透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红外发热元件裸露,避免使用者触碰到红外发热元件而触电或烫伤。
可选地,所述隔离透光件与所述内衬凸缘之间具有通孔密封圈。以此方式,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中烹饪空间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内衬通孔中而影响红外发热元件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凸缘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至所述内衬。如此,可以将隔热件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反射件,所述反射件在所述隔热件的下方安装至所述隔热件,所述红外发热元件在所述反射件的下方安装至所述反射件。一方面,反射件可以将红外发热元件朝向上方辐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烹饪空间中,以提高红外线的辐射量。另一方面,反射件可以便于将红外发热元件安装在隔热件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锅口密封组件,所述锅口密封组件安装至所述内衬。以此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的盖体类型。例如,可以无需设置可拆内盖,从而简化了烹饪器具的部件,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已知的烹饪器具中可拆内盖对红外发热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的阻挡,提高了辐射效率。
可选地,所述锅口密封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内衬的下方连接至所述内衬;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支撑于所述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安装柱,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部和从所述密封部径向凸出的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柱插入所述安装孔中并且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通过支撑件的安装柱与密封圈的安装孔过盈配合,便于将密封圈可拆卸地连接至支撑件,并且便于使用者将密封圈从支撑件以及内衬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可选地,所述内衬包括内衬本体和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从所述内衬本体向下凸出,所述支撑件连接至所述内衬本体,所述定位部和所述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部的径向两侧。以此方式,定位部可以为密封部进一步提供定位。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隔热件、反射件、红外发热件、内衬以及锅口密封组件;
图3为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电加热器具。此外,烹饪器具除了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其他功能。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烹饪器具100的各个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烹饪器具的各个部件及其位置关系中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方”、“下方”、“上侧”、“下侧”、“向上”、“向下”、“之上”、“之下”、“内侧”、“外侧”等是相对于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而言的。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的煲体110可以呈大体圆角长方体形状、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110中设置有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的内锅130。内锅130可以自由地放入煲体110的内锅收纳部中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30进行清洗。内锅130用于存放待烹饪的食物,诸如米、汤等。内锅130的顶部具有顶部开口。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将待烹饪的食物存放在内锅130中,或者通过顶部开口将烹饪好的食物从内锅130中取出。
煲体110中还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130的内锅加热装置(未示出)。内锅加热装置可以在内锅130的底部和/或侧部对内锅130进行加热。内锅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热盘,也可以为诸如电磁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的盖体120的形状与煲体1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例如,盖体120可以呈圆角长方体形状。盖体120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110上,用于盖合煲体110的整个顶部或者至少煲体110的内锅130的顶部。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20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盖合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110的上方。
如图1所示,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盖体120与煲体110(具体地,与煲体110的内锅13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腔体空间。具体地,食物存放空间是指实际存放食物的空间。腔体空间位于食物存放空间上方。也就是说,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腔体空间是位于食物上表面与盖体120之间的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盖体120包括内衬121。内衬121可以由塑胶材料制成。内衬121的上侧或者说外侧设置有面盖122,以使盖体120的外表美观。
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器具100的盖体120中设置有红外发热元件150。红外发热元件150为含碳的发热元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红外发热元件150由碳纤维制成。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含碳量”是指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数。红外发热元件150向烹饪空间(例如腔体空间)辐射红外线。红外发热元件150在烹饪过程中会向烹饪空间辐射多种波长的红外线。其中,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例如,1.5μm、2μm、5μm、10μm、15μm、20μm、25μm等。优选地,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主要波长”可以理解为波长在该范围内的红外线相对于波长在该范围外的红外线在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红外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申请人发现,通过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大于或等于90%)的红外发热元件150向烹饪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优选地5μm~15μm)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红外发热元件150向烹饪空间辐射的红外线能够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
红外发热元件150可以为能够辐射红外线的任何合适的元件。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红外发热元件150为电热管。电热管可以为U形、环形、梨形、半圆形、螺旋状、烛形等任何合适的形状。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红外发热元件150为碳纤维电热管。碳纤维电热管可以由石英玻璃管和封装在石英玻璃管中的碳纤维构成。电热管的直径可以为6mm~20mm。优选地,红外电热管的直径可以为8mm~12mm。电热管的两端设置有电极或者导线。红外发热元件150与电极或者导线电连接并且在通电之后能够发热而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红外发热元件150也可以为电热涂层,例如碳纤维电热涂层或石墨烯电热涂层等。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安装。
如图2所示,内衬121设置有内衬通孔121A。内衬通孔121A的尺寸可以根据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尺寸以及形状确定。红外发热元件150安装在内衬通孔121A中。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内衬通孔121A中设置有隔离透光件123。隔离透光件123由透光材料(例如玻璃等)制成。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隔离透光件123上方。即在烹饪过程中,隔离透光件123位于烹饪空间与红外发热元件150之间。隔离透光件123一方面可以使红外发热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透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红外发热元件150裸露,避免使用者触碰到红外发热元件150而触电或烫伤。优选地,隔离透光件123与内衬121之间在内衬通孔121A处具有通孔密封圈183,以避免烹饪过程中烹饪空间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内衬通孔121A中而影响红外发热元件150的正常使用。
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上方还设置有隔热件170。隔热件170可以由诸如电木、PPS(Polyphenylenesulphide,聚苯硫醚)塑料、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塑料、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的耐高温塑料制成。隔热件170也可以由耐高温隔热棉或云母板等材料制成。隔热件170的形状与内衬121的内衬通孔121A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隔热件170安装在内衬通孔121A处并且覆盖内衬通孔121A。
通过在内衬121中设置内衬通孔121A,并且在内衬通孔121A处设置隔热件170,一方面,可以防止红外发热元件150的热量辐射到盖体120的不耐高温的部分,例如印制电路板、内衬等;另一方面,由于隔热件170安装在内衬通孔121A处,因此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再一方面,内衬121中设置内衬通孔121A,隔热件170代替了已知的内衬通孔位置处的内衬部分,可以节省内衬121的材料,而且使得可以仅隔热件170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而无需整个内衬121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降低了成本;又一方面,隔热件170可以便于红外发热元件150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121。
如图3和图4所示,隔热件170包括隔热件本体171和隔热件凸缘172。隔热件本体171位于内衬通孔121A中。隔热件凸缘172从隔热件本体171朝向隔热件本体171的外侧凸出。隔热件凸缘172抵靠在内衬121的上端。如此,隔热件121通过隔热件凸缘172搭设在内衬121上。优选地,隔热件凸缘172和内衬121之间设置有螺纹紧固件173。隔热件凸缘172通过螺纹紧固件173连接至内衬121,以将隔热件170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121。
如图3和图4所示,内衬121在内衬通孔121A的周缘处形成有朝向内衬通孔121A的中心凸出的内衬凸缘121E。隔热件170的搭设在内衬凸缘121E上。如此,内衬凸缘121E可以在隔热件170的下方为其提供支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称的“搭设”可以直接搭设,即隔热件170直接抵靠在内衬凸缘121E上方,也可以是间接搭设,即隔热件170与内衬凸缘121E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中间构件。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件170与内衬凸缘121E之间设置有隔离透光件123,隔离透光件123位于红外发热元件150下方。隔离透光件123抵靠在内衬凸缘121E上,隔热件170抵靠在隔离透光件123上,如此使得隔热件170间接地搭设在内衬凸缘121E上,从而内衬凸缘121E在隔热件170的下方为其提供支撑。如上所述的通孔密封圈183设置在隔离透光件123与内衬凸缘121E之间。
可选地,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上方还可以设置有反射件160。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射件160位于隔热件170与红外发热元件150之间。如此,一方面,反射件可以将红外发热元件150朝向上方辐射的红外线反射到烹饪空间中,以提高红外线的辐射量。另一方面,反射件可以便于将红外发热元件150安装在隔热件170的下方。
具体地,反射件160在隔热件170的下方安装至隔热件170。例如,反射件160通过一个或多个卡脚161安装至隔热件170。红外发热元件150在反射件160的下方安装至反射件160。例如,红外发热元件150通过一个或多个卡扣在反射件160的下方安装至反射件160。
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器具100进一步包括锅口密封组件180。在烹饪过程中,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锅口密封组件180用于在内锅130的顶部开口处进行密封。因此,锅口密封组件180的大小和形状应当与内锅130的顶部开口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与已知的烹饪器具不同的是,锅口密封组件180安装至内衬121。锅口密封组件180的这种设置方式的灵活性高,能够适应不同的盖体类型。例如,可以无需设置可拆内盖,从而简化了烹饪器具的部件,降低了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已知的烹饪器具中可拆内盖对红外发热元件所辐射的红外线的阻挡,提高了辐射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锅口密封组件180包括支撑件181和密封圈182。支撑件181在内衬121的下方连接至内衬121。例如,如图4中清楚地示出地,支撑件181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至内衬121。支撑件181为圆环形。支撑件181用于支撑密封圈182。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密封圈182包括密封部182A和安装凸缘182B。安装凸缘182B从密封部182A径向凸出。安装凸缘182B设置有安装孔182C。安装孔182C可以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82C沿安装凸缘182B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支撑件181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安装柱181A。安装柱181A插入安装孔182C中并且与安装孔182C过盈配合,以将密封圈182连接至支撑件181。而且通过支撑件181的安装柱181A与密封圈182的安装孔182C过盈配合,便于将密封圈182可拆卸地连接至支撑件181,并且便于使用者将密封圈182从支撑件181以及内衬12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可选地,内衬121上设置有用于对密封圈182进一步定位的定位部121B。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内衬121包括内衬本体121C和定位部121B。定位部121B从内衬本体121C向下凸出。定位部121B与内衬本体121C可以一体成型。支撑件181连接至内衬本体121C。定位部121B和支撑件181分别位于密封部182A的径向两侧。如此,定位部121B可以为密封部182A进一步提供定位。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内衬中设置内衬通孔,并且在内衬通孔处设置隔热件,一方面,可以防止红外发热元件的热量辐射到盖体的不耐高温的部分,例如印制电路板、内衬等;另一方面,由于隔热件安装在内衬通孔处,因此可以节省安装空间;再一方面,内衬中设置内衬通孔,隔热件代替了已知的内衬通孔位置处的内衬部分,可以节省内衬的材料,而且使得可以仅隔热件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而无需整个内衬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降低了成本;又一方面,隔热件可以便于红外发热元件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此外,通过设置在盖体中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大于或等于90%)的红外发热元件向烹饪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优选地主要波长为5μm~15μm)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红外发热元件烹饪空间辐射的红外线能够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所烹饪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
申请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与普通的烹饪器具进行了对照试验。具体地,在烹饪结束后将整锅米饭搅匀打散,在锅内中间部分取样,准确称取所烹饪的米饭,进行香气搜集和测试。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得到米饭挥发性物质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各组分质谱经计算机谱库(NIST11)检索分析,再结合有关文献质谱数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香味物质的化学结构。
在试验中,香气成分的定量是半定量结果。先用面积归一法得到各成分面积百分比,再通过内标物1,2-二氯苯含量在样品中的浓度计算各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
其中,计算公式为:
其中,Ci表示挥发性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μg/g),Ai表示挥发性成分含量面积百分比,Ais表示1,2-二氯苯面积百分比,Cis表示内标物壬酸甲酯在样品中的浓度(μg/g)。
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比使用普通的烹饪器具,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米饭香气更丰富。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
煲体(110),所述煲体(110)中设置有内锅(130);
盖体(120),所述盖体(120)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110)上,当所述盖体(120)盖合在所述煲体(110)上时,所述盖体(120)与所述内锅(13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120)包括内衬(121),所述内衬(121)设置有内衬通孔(121A);
隔热件(170),所述隔热件(170)安装在所述内衬通孔(121A)处并且覆盖所述内衬通孔(121A);以及
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所述隔热件(170)的下方,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170)包括隔热件本体(171)和从所述隔热件本体(171)朝向所述隔热件本体(171)的外侧凸出的隔热件凸缘(172),所述隔热件本体(171)位于所述内衬通孔(121A)中,所述隔热件凸缘(172)抵靠在所述内衬(12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21)在所述内衬通孔(121A)的周缘处形成有朝向所述内衬通孔(121A)的中心凸出的内衬凸缘(121E),所述隔热件(170)搭设在所述内衬凸缘(121E)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0)包括隔离透光件(123),所述隔离透光件(123)设置在所述隔热件(170)与所述内衬凸缘(121E)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下方,所述隔离透光件(123)由透光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透光件(123)与所述内衬凸缘(121E)之间具有通孔密封圈(18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凸缘(172)通过螺纹紧固件(173)连接至所述内衬(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0)包括反射件(160),所述反射件(160)在所述隔热件(170)的下方安装至所述隔热件(170),所述红外发热元件(150)在所述反射件(160)的下方安装至所述反射件(1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0)包括锅口密封组件(180),所述锅口密封组件(180)安装至所述内衬(1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口密封组件(180)包括:
支撑件(181),所述支撑件(181)在所述内衬(121)的下方连接至所述内衬(121);以及
密封圈(182),所述密封圈(182)支撑于所述支撑件(18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81)设置有朝向下方凸出的安装柱(181A),所述密封圈(182)包括密封部(182A)和从所述密封部(182A)径向凸出的安装凸缘(182B),所述安装凸缘(182B)设置有安装孔(182C),所述安装柱(181A)插入所述安装孔(182C)中并且与所述安装孔(182C)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21)包括内衬本体(121C)和定位部(121B),所述定位部(121B)从所述内衬本体(121C)向下凸出,所述支撑件(181)连接至所述内衬本体(121C),所述定位部(121B)和所述支撑件(181)分别位于所述密封部(182A)的径向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67848.2U CN209863282U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67848.2U CN209863282U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63282U true CN209863282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46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67848.2U Active CN209863282U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632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4888A (zh) * | 2021-12-31 | 2022-07-29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2018
- 2018-12-10 CN CN201822067848.2U patent/CN2098632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94888A (zh) * | 2021-12-31 | 2022-07-29 |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75077A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0986328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863276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1281113B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 |
CN20999604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86327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88378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86327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090828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0575063B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0330341U (zh) |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9863451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09090915U (zh) | 盖体及烹饪器具 | |
CN2099958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863281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1281116B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 |
CN20937728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153105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0055660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1155093U (zh) |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 |
CN209863280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1281115B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 |
CN111281114B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 |
CN21093085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219987U (zh) | 盖体及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