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9987U - 盖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盖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9987U
CN209219987U CN201820901273.7U CN201820901273U CN209219987U CN 209219987 U CN209219987 U CN 209219987U CN 201820901273 U CN201820901273 U CN 201820901273U CN 209219987 U CN209219987 U CN 209219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far
heating element
infrared heating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12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涌
陈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012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9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9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9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所述盖体用于可开合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煲体上,盖体包括远红外发热元件、可拆内盖和隔离件。远红外发热元件用于辐射远红外线;可拆内盖至少部分透光,并且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的下方;隔离件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和可拆内盖之间,隔离件包括透光部和支撑部,透光部由透光的第一材料制成,支撑部由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在用于烹饪器具时盖体中设置的远红外发热元件加热后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热利用效率高,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

Description

盖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知的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通常都具有烹饪米饭的功能。但是,已知的烹饪器具通常通过设置在盖体中的发热丝或者感应加热装置将热量辐射到被加热空间。加热方式为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内盖再辐射到被加热空间。缺点是热利用率低且所烹饪的米饭香味不够浓郁。而且当内盖拆卸下来时,使用者很容易触碰到发热丝或者感应加热装置,存在烫伤或者触电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用于可开合地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煲体上,所述盖体包括远红外发热元件、可拆内盖和隔离件。
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用于辐射远红外线;
所述可拆内盖至少部分透光,并且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的下方;
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和所述可拆内盖之间,所述隔离件包括透光部和用于支撑所述透光部的支撑部,所述透光部由透光的第一材料制成,所述支撑部由与所述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制成。
根据本方案,盖体在用于烹饪器具时盖体中设置的远红外发热元件加热后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热利用效率高,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其中,所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的烹饪器具比具有普通盖体的烹饪器具的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香气更丰富。
可拆内盖能够在盖体打开的情况下隔离远红外发热元件。隔离件能够在盖体打开并且可拆内盖拆卸下来的情况下隔离远红外发热元件。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直接碰触到远红外发热元件而发生烫伤或者触电的危险。
隔离件的透光部和支撑部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使得能够提高隔离件的设计自由度,减少材料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材料为透明钢化玻璃、硅玻璃、锗玻璃、透光PC 中的一种。由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制成透光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材料为金属材料。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设置有支撑部通孔,所述透光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通孔处。由此,可以方便透光部的安装,使结构更紧凑。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内衬,所述支撑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卡脚,所述支撑部卡脚附接至所述内衬。由此,可以方便隔离件的安装。
可选地,所述透光部、所述可拆内盖的透光区域和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由此,可以使得远红外发热元件加热后辐射的远红外线能够透过隔离件和可拆内盖。
可选地,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
可选地,所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
可选地,所述远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食物中的香气。
可选地,所述远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和盖体;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烹饪空间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所述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其中,所述盖体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盖体,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
根据本方案的烹饪器具的盖体中设置有远红外发热元件,远红外发热元件加热后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热利用效率高,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其中,所检测到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的烹饪器具比具有普通盖体的烹饪器具的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香气更丰富。
可拆内盖能够在盖体打开的情况下隔离远红外发热元件。隔离件能够在盖体打开并且可拆内盖拆卸下来的情况下隔离远红外发热元件。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直接碰触到远红外发热元件而发生烫伤或者触电的危险。
隔离件的透光部和支撑部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使得能够提高隔离件的设计自由度,减少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3为图1中的盖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盖体。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电加热器具。此外,烹饪器具除了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其他功能。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主要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下面将详细描述烹饪器具100的各个部件。
烹饪器具100的煲体110可以呈大体圆角长方体形状、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110中设置有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的内锅130。内锅130可以自由地放入煲体110的内锅收纳部中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30进行清洗。内锅130用于存放待烹饪的食物,诸如米、汤等。通常,内锅130的顶部具有顶部开口。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将待烹饪的食物存放在内锅130中,或者通过顶部开口将烹饪好的食物从内锅130中取出。
煲体110中还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130的内锅加热装置(未示出)。内锅加热装置可以在内锅130的底部和/或侧部对内锅130进行加热。内锅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管,也可以为诸如电磁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
烹饪器具100的盖体120的形状与煲体1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例如,盖体120可以呈圆角长方体形状。盖体120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110 上,用于盖合煲体110的整个顶部或者至少煲体110的内锅130。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120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110的上方。
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盖体120与煲体110(具体地,与煲体110的内锅13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140。烹饪空间140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腔体空间。具体地,食物存放空间是指实际存放食物的空间。腔体空间位于食物存放空间上方。也就是说,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腔体空间是位于食物上表面与盖体120之间的空间。
如图2所示,盖体120包括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下方的可拆内盖(未示出)。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盖体120包括内衬121。内衬121上侧或者说外侧设置有面盖122。可拆内盖设置在内衬121下侧或者说内侧。可拆内盖至少部分透光。例如,可拆内盖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钢化玻璃、硅玻璃、锗玻璃、透光PC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透光材料制成。可拆内盖可以通过诸如卡扣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121,以方便将可拆内盖拆卸下来进行清洗。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安装在内衬121与可拆内盖之间。更具体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安装至内衬121的下侧面,即面向可拆内盖的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盖体120中的各个部件及其位置关系中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方”、“下方”、“上侧”、“下侧”、“向上”和“向下”等是相对于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的状态下而言的。
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向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辐射的远红外线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从而激发食物的香气。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 80%。优选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含碳量”是指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数。远红外发热元件 150在烹饪过程中会向腔体空间辐射多种波长的远红外线。其中,远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远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优选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远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提及的“主要波长”可以理解为波长在该范围内的远红外线相对于波长在该范围外的远红外线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辐射的远红外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申请人发现,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优选地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 的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向腔体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优选地主要波长为5μm~15μm)的远红外线,热利用效率高。远红外发热元件150 向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辐射的远红外线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从而激发食物的香气。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远红外发热元件150为直接发热元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直接发热元件”是指元件本身能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元件。如图2所示,远红外发热元件 150为U形的含碳元件,其被封装在U形的石英玻璃管中而形成为U形的远红外电热管。远红外电热管可以通过例如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安装至盖体 120(例如盖体120的内衬121)。远红外电热管的直径可以为6mm~20mm。优选地,远红外电热管的直径可以为8mm~12mm,以便于安装。远红外电热管中的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两端设置有电极或者导线。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在通电之后能够直接发热而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远红外电热管的功率可以是20W~1000W。优选地,远红外电热管的功率可以为20W~100W。
申请人发现,远红外电热管的功率为20~1000W(优选地为20~100W) 时,可以便于控制腔体空间的温度在100~150℃左右。当然,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远红外电热管的形状不限于U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例如,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或远红外电热管的形状可以为环形、梨形、半圆形、螺旋形、烛形等。
此外,远红外发热元件也可以为能够直接通电的电热膜,例如碳纤维电热膜等。远红外发热元件还可以为间接发热元件。即远红外发热元件本身并不能直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转成热能,而是接收其他部件所产生的热量的元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远红外发热元件可以为从电热盘吸收热量的间接发热元件。
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120还包括隔离件180。隔离件180至少部分透光,并且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可拆内盖之间。即隔离件180 设置在可拆内盖上方并且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下方。一方面,隔离件180能够隔离远红外发热元件150,避免使用者在可拆内盖拆卸下来的情况下直接碰触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而发生烫伤或者触电的危险。另一方面,隔离件180能够使远红外发热元件150产生的远红外线透过而辐射到腔体空间。
如图3所示,隔离件180包括透光部181和用于支撑透光部181的支撑部182。具体地,支撑部182设置有支撑部通孔183,透光部181设置在支撑部通孔183处。透光部181覆盖支撑部通孔183,并与支撑部182粘接。当然除了粘接的方式,透光部181和支撑部182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连接。可选地,在相对于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的状态下,透光部181与可拆内盖的透光区域和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使得远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远红外线透过隔离件 180和可拆内盖辐射到腔体空间。
进一步可选地,透光部181的形状与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形状大致相同,以使得远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辐射的远红外线尽可能多地透过隔离件180而辐射到腔体空间,提高热利用效率。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180的透光部181整体呈U形。支撑部通孔183的形状与透光部181 的形状大致相同,也呈U形,以便于穿过透光部181的远红外线能够大致全部通过支撑部通孔183辐射至腔体空间。
透光部181由透光的第一材料制成,支撑部182由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制成。由此,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隔离件180,以提高隔离件180的设计自由度,减少材料成本。可选地,第一材料为透光玻璃或透光塑料等透光材料。优选地,第一材料可以为透明钢化玻璃、硅玻璃、锗玻璃、透光PC中的一种。优选地,第二材料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隔离件180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下方安装至内衬121。具体地,支撑部182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向上延伸的支撑部卡脚184。隔离件180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部卡脚184安装至内衬121。更具体地,内衬 12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未示出)。第一通孔的数量与支撑部卡脚 184的数量对应。支撑部卡脚184穿过内衬121上的第一通孔,以将隔离件180附接至内衬121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卡脚184穿过第一通孔后被折弯。以此方式,便于安装隔离件180。
可选地,盖体120中还设置有反射件160,反射件160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上方,以将远红外发热元件150朝向上方辐射的远红外线反射到腔体空间中,从而提高远红外线的辐射量。反射件160可以由不锈钢或铝制成。反射件160还可以由对远红外线的反射率较高的其他镜面材料制成,以进一步提高远红外线的辐射量。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反射件160设置在内衬121与远红外发热元件150之间。即反射件160设置在内衬121的下方并且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上方。反射件160的形状与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形状大体相同,也呈U形。反射件160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163,远红外发热元件150设置在第一凹槽163中。第一凹槽163的截面可以为抛物线形、下端未封闭的梯形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反射件160 的下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扣161,远红外发热元件150通过卡扣161可拆卸地安装至反射件160。反射件160的上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射件卡脚162。反射件160通过反射件卡脚162安装至内衬121。
可选地,盖体120中还设置有隔热件170,隔热件170设置在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上方,以防止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热量辐射到盖体120 的其他不耐热的部分,例如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隔热件170可以由诸如电木、PPS(Polyphenylenesulphide,聚苯硫醚)塑料、 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塑料、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的耐热塑料制成。隔热件170也可以由耐热隔热棉或云母板等材料制成。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隔热件170设置在内衬121与远红外发热元件150之间。更具体地,隔热件170设置在内衬121 与反射件160之间。即隔热件170设置在内衬121的下方并且设置在反射件160和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上方。隔热件170的形状与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反射件160的形状大体相同,也呈U形。隔热件170具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凹槽174,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反射件16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凹槽174中。第二凹槽174的截面可以为抛物线形、下端未封闭的梯形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隔热件17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隔热件通孔175。隔热件通孔175的数量与反射件卡脚162的数量对应。内衬12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通孔124。第二通孔124的数量与反射件卡脚162的数量对应。反射件卡脚162依次穿过隔热件170上的隔热件通孔175和内衬121 上的第二通孔124而将隔热件170、反射件160以及远红外发热元件150 可拆卸地安装在内衬121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件卡脚162穿过隔热件通孔175和内衬121的第二通孔124后被折弯。以此方式,便于反射件160和隔热件170的安装。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的盖体120中设置有远红外发热元件150,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加热后向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热利用效率高。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向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辐射的远红外线能够对表层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可使食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溢出,从而可激发食物中的香气,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结束后香气四溢。
申请人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与普通的烹饪器具进行了对照试验。具体地,在烹饪结束后将整锅米饭搅匀打散,在锅内中间部分取样,准确称取所烹饪的米饭,进行香气搜集和测试。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得到米饭挥发性物质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各组分质谱经计算机谱库 (NIST11)检索分析,再结合有关文献质谱数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香味物质的化学结构。
在试验中,香气成分的定量是半定量结果。先用面积归一法得到各成分面积百分比,再通过内标物1,2-二氯苯含量在样品中的浓度计算各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
其中,计算公式为:
其中,Ci表示挥发性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μg/g),Ai表示挥发性成分含量面积百分比,Ais表示1,2-二氯苯面积百分比,Cis表示内标物壬酸甲酯在样品中的浓度(μg/g)。
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香味物质中,有效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呋喃、酯类等,风味物质中,己醛和壬醛含量最高。对于香气成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比使用普通的烹饪器具,己醛含量高37%,壬醛含量高11%。米饭香气更丰富。
此外,隔离件180能够在盖体120打开并且可拆内盖拆卸下来的情况下隔离远红外发热元件150。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直接碰触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而发生烫伤或者触电的危险。
另外,隔离件180的透光部181和支撑部182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材料制成,使得能够提高隔离件180的设计自由度,减少材料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盖体(120),用于可开合地设置在烹饪器具(100)的煲体(1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0)包括:
远红外发热元件(150),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用于辐射远红外线;
可拆内盖,所述可拆内盖至少部分透光,并且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下方;以及
隔离件(180),所述隔离件(180)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和所述可拆内盖之间,所述隔离件(180)包括透光部(181)和用于支撑所述透光部(181)的支撑部(182),所述透光部(181)由透光的第一材料制成,所述支撑部(182)由与所述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透明钢化玻璃、硅玻璃、锗玻璃、透光PC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为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82)设置有支撑部通孔(183),所述透光部(18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通孔(183)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0)包括内衬(121),所述支撑部(182)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卡脚(184),所述支撑部卡脚(184)附接至所述内衬(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181)、所述可拆内盖的透光区域和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的含碳量大于或等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1.5μm~2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体(1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5μm~15μm。
11.一种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
煲体(110);以及
盖体(120),所述盖体(120)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110)上,当所述盖体(120)盖合在所述煲体(110)上时,所述盖体(120)和所述煲体(11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140),所述烹饪空间(140)包括食物存放空间和所述食物存放空间上方的腔体空间,其中,所述盖体(120)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120),所述远红外发热元件(150)向所述腔体空间辐射远红外线。
CN201820901273.7U 2018-06-11 2018-06-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219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1273.7U CN209219987U (zh) 2018-06-11 2018-06-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1273.7U CN209219987U (zh) 2018-06-11 2018-06-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9987U true CN209219987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1273.7U Active CN209219987U (zh) 2018-06-11 2018-06-11 盖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9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5077A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219987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111281113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09090915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090828U (zh) 烹饪器具
CN209377288U (zh) 烹饪器具
CN209153105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121924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219992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121879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121925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09863282U (zh) 烹饪器具
CN209090827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331720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76U (zh) 烹饪器具
CN201057945Y (zh) 一种微波炉用多功能烹饪锅
CN209996046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277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45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863279U (zh) 烹饪器具
CN209995890U (zh) 烹饪器具
CN210330341U (zh) 发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582708U (zh) 发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863280U (zh) 烹饪器具
CN110575055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