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4400U -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4400U
CN210284400U CN202020167924.1U CN202020167924U CN210284400U CN 210284400 U CN210284400 U CN 210284400U CN 202020167924 U CN202020167924 U CN 202020167924U CN 210284400 U CN210284400 U CN 210284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suspension device
connecting plate
front suspension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79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令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uyu Damping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uyu Damping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uyu Damping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uyu Damping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79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4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4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4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包括中心轴、螺纹杆和减震组件,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凸块,且凸块的外侧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安置有驾驶室底板,且驾驶室底板的上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均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驾驶室底板和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远离橡胶垫的一侧安装有螺帽,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的下表面包裹有软垫,所述减震组件均匀安装于平板的下方,且减震组件包括气筒、活塞杆、弹簧和气孔。该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有效减弱转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且便于通风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室悬置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室悬置是指利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目前驾驶室悬置系统按结构形式分主要包括全浮式驾驶室以及半浮式驾驶室两种,其中半浮式驾驶室相对于全浮式驾驶室而言,其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承点采用铰接方式与车架相连,后悬置结构也采用弹簧和阻尼元件构成后悬置连接到车架上。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时,转动摩擦面积大,导致阻力较大,且不便于散热,并且减震效果较差,造成驾驶室摇晃剧烈,驾驶人员乘坐不舒适,同时整个装置安装拆卸不便,存在不利于后期维修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时,转动摩擦面积大,导致阻力较大,且不便于散热,并且减震效果较差,造成驾驶室摇晃剧烈,驾驶人员乘坐不舒适,同时整个装置安装拆卸不便,存在不利于后期维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包括中心轴、螺纹杆和减震组件,所述中心轴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凸块,且凸块的外侧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螺纹杆贯穿于定位孔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安置有驾驶室底板,且驾驶室底板的上表面和连接板的下表面均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驾驶室底板和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远离橡胶垫的一侧安装有螺帽,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的下表面包裹有软垫,所述软垫的下方设置有平板,所述减震组件均匀安装于平板的下方,且减震组件包括气筒、活塞杆、弹簧和气孔,所述气筒的上方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气筒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气孔。
优选的,所述凸块等距间隔分布于中心轴的外表面,且中心轴与套管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设置为5个,且定位孔的水平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贯穿于橡胶垫和限位板的内部,且螺纹杆与螺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垫的下表面与平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且软垫与平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筒与活塞杆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气筒内部与气孔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设置每一块凸块的截面形状都为扇形,且与套管的内表面贴合紧密,大大减小了套管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面积,继而有效减弱转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并且相邻凸块之间形成风道,便于通风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2.设置两层橡胶垫紧贴在螺纹杆与连接板和驾驶室底板的连接处,不仅有效增强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减震,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限位板和螺帽在螺纹杆上的安装位置,以便于调整螺纹杆下端的伸出长度,方便与平板的高度相配合;
3.设置利用平板下方的减震组件的弹性作用为装置进行减震,有效增强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从而有利于保持驾驶室的稳定性,提升驾驶人员舒适性,设置气筒与活塞杆之间可以相互伸缩,并且可以利用弹簧的弹性作用达到减震效果,且气孔与气筒内部相连通,以便于在瞬时减震以后,可以通过气孔的通气作用使得减震组件恢复初始状态,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轴与套管连接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轴;2、凸块;3、套管;4、连接板;5、定位孔;6、螺纹杆;7、驾驶室底板;8、橡胶垫;9、限位板;10、螺帽;11、底板;12、软垫;13、平板;14、减震组件;1401、气筒;1402、活塞杆;1403、弹簧;1404、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包括中心轴1、凸块2、套管3、连接板4、定位孔5、螺纹杆6、驾驶室底板7、橡胶垫8、限位板9、螺帽10、底板11、软垫12、平板13、减震组件14、气筒1401、活塞杆1402、弹簧1403和气孔1404,中心轴1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凸块2,且凸块2的外侧套接有套管3,凸块2等距间隔分布于中心轴1的外表面,且中心轴1与套管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设置每一块凸块2的截面形状都为扇形,且与套管3的内表面贴合紧密,大大减小了套管3在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面积,继而有效减弱转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并且相邻凸块2之间形成风道,便于通风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套管3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定位孔5,定位孔5的数量设置为5个,且定位孔5的水平中心线相互重合,设置五个定位孔5连成一排,以便于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连接板4与驾驶室底板7之间合适的连接位置,螺纹杆6贯穿于定位孔5的内部,连接板4的上方安置有驾驶室底板7,且驾驶室底板7的上表面和连接板4的下表面均安装有橡胶垫8,橡胶垫8远离驾驶室底板7和连接板4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板9,且限位板9远离橡胶垫8的一侧安装有螺帽10,螺纹杆6的下端固定有底板11,且底板11的下表面包裹有软垫12,软垫12的下方设置有平板13,螺纹杆6贯穿于橡胶垫8和限位板9的内部,且螺纹杆6与螺帽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设置两层橡胶垫8紧贴在螺纹杆6与连接板4和驾驶室底板7的连接处,不仅有效增强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减震,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限位板9和螺帽10在螺纹杆6上的安装位置,以便于调整螺纹杆6下端的伸出长度,方便与平板13的高度相配合;
软垫12的下表面与平板13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且软垫12与平板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设置软垫12与平板13相接触,以便于利用平板13下方的减震组件14的弹性作用为装置进行减震,有效增强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从而有利于保持驾驶室的稳定性,提升驾驶人员舒适性,减震组件14均匀安装于平板13的下方,且减震组件14包括气筒1401、活塞杆1402、弹簧1403和气孔1404,气筒1401的上方连接有活塞杆1402,且活塞杆1402的外侧套接有弹簧1403,气筒1401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气孔1404,气筒1401与活塞杆1402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气筒1401内部与气孔1404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气筒1401与活塞杆1402之间可以相互伸缩,并且可以利用弹簧1403的弹性作用达到减震效果,且气孔1404与气筒1401内部相连通,以便于在瞬时减震以后,可以通过气孔1404的通气作用使得减震组件14恢复初始状态,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首先通过螺栓将整个装置安装在车架上方,然后将先将下方的橡胶垫8、限位板9和螺帽10分别套在螺纹杆6上,其中螺帽10需要转动套入,而橡胶垫8和限位板9直接套上即可,将螺纹杆6插在合适的定位孔5内部,使得螺纹杆6贯穿驾驶室底板7,然后使底板11得软垫12轻压平板13上表面,此时通过转动调整下方的螺帽10的位置高度,使得橡胶垫8紧贴连接板4的下表面,而限位板9压紧橡胶垫8,然后在驾驶室底板7上露出的螺纹杆6外侧依次套上橡胶垫8、限位板9和螺帽10,通过拧转螺帽10,使得限位板9将橡胶垫8压紧在驾驶室底板7上表面,从而完成整个装置的固定;
当汽车受到颠簸时,压力先传递给减震组件14,减震组件14中的活塞杆1402和气筒1401之间瞬时压缩在一起,不仅对弹簧1403造成挤压压缩,同时气筒1401下端内部空气被压缩,使得压强增大,同时气筒1401下端内部空气慢慢顺着气孔1404排出,使得气筒1401内部的压强渐渐恢复正常,继而利用气压和弹簧1403的弹性作用实现反弹,抵消部分压力,使得传递给底板11和软垫12的压力大大减小,而使得当驾驶室进行翻转时,驾驶室底板7带动连接板4转动,使得底板11和软垫12作圆周运动而离开平板13表面,连接板4带动套管3绕着中心轴1转动,同时与凸块2之间发生摩擦,就这样完成整个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包括中心轴(1)、螺纹杆(6)和减震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凸块(2),且凸块(2)的外侧套接有套管(3),所述套管(3)的上方固定有连接板(4),且连接板(4)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定位孔(5),所述螺纹杆(6)贯穿于定位孔(5)的内部,所述连接板(4)的上方安置有驾驶室底板(7),且驾驶室底板(7)的上表面和连接板(4)的下表面均安装有橡胶垫(8),所述橡胶垫(8)远离驾驶室底板(7)和连接板(4)的一侧连接有限位板(9),且限位板(9)远离橡胶垫(8)的一侧安装有螺帽(10),所述螺纹杆(6)的下端固定有底板(11),且底板(11)的下表面包裹有软垫(12),所述软垫(12)的下方设置有平板(13),所述减震组件(14)均匀安装于平板(13)的下方,且减震组件(14)包括气筒(1401)、活塞杆(1402)、弹簧(1403)和气孔(1404),所述气筒(1401)的上方连接有活塞杆(1402),且活塞杆(1402)的外侧套接有弹簧(1403),所述气筒(1401)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开设有气孔(1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等距间隔分布于中心轴(1)的外表面,且中心轴(1)与套管(3)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5)的数量设置为5个,且定位孔(5)的水平中心线相互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6)贯穿于橡胶垫(8)和限位板(9)的内部,且螺纹杆(6)与螺帽(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12)的下表面与平板(13)的上表面紧密贴合,且软垫(12)与平板(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1401)与活塞杆(1402)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气筒(1401)内部与气孔(1404)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CN202020167924.1U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Active CN210284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7924.1U CN210284400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7924.1U CN210284400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4400U true CN210284400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7924.1U Active CN210284400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44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2924A (zh) * 2020-10-29 2020-12-18 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悬置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2924A (zh) * 2020-10-29 2020-12-18 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悬置总成
CN112092924B (zh) * 2020-10-29 2021-03-12 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悬置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84400U (zh) 一种载重汽车的半浮式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07034055U (zh) 一种车用减震器
CN111660724A (zh) 一种无人驾驶扫地车用前桥减震装置
CN210283873U (zh) 一种悬置胶垫总成
CN111379212B (zh) 路面养护车的前喷淋装置及路面养护车
CN201547178U (zh) 减振装置及双横臂悬架
CN216033579U (zh) 一种新型汽车摆臂衬套
CN204586587U (zh) 一种车辆座椅的空气减振结构
CN213575318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减震弹簧
CN110077464B (zh) 适用于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CN207311013U (zh) 一种轻量型摆臂
CN207178552U (zh) 减振结构及用该减振结构的车辆
CN207389435U (zh) 三轮汽车前悬架系统
CN219506139U (zh) 一种具有避震结构的电动车鞍座
CN21180890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稳定装置
CN214935655U (zh) 一种卧式千斤顶减震后轮组件
CN216299278U (zh) 一种具有防脱落结构的轮胎机器人
CN206456491U (zh) 一种多级自行车减震前叉
JP4638772B2 (ja) 車椅子用のダブルリンク付き衝撃吸収キャスター
CN209977145U (zh) 一种无异响耐磨的防尘装置减震器
CN217002857U (zh) 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
CN210423549U (zh) 一种汽车弹簧减震器
CN215334114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橡胶支架
CN212500842U (zh) 一种自行车减震防滑握把套
CN21445024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